一种移动式伺服阀智能检测台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8306发布日期:2021-01-05 17:4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伺服阀智能检测台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伺服阀体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伺服阀智能检测台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液控伺服阀主要是指电液伺服阀,它在接受电气模拟信号后,相应输出调制的流量和压力。它既是电液转换元件,也是功率放大元件,它能够将小功率的微弱电气输入信号转换为大功率的液压能(流量和压力)输出。在电液伺服系统中,它将电气部分与液压部分连接起来,实现电液信号的转换与液压放大。电液伺服阀是电液伺服系统控制的核心。

在对伺服阀进行检测时,需要与检测设备的油路进行连接,内部油液在伺服阀高压测试的情况下有可能会产生油路温度升高,现有技术中检测设备多只能够通过风扇直吹带走检测设备内腔部分热量,空气流通会导致灰尘堆积,为了避免影响到散热效果需要经常对灰尘进行清理,维护比较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式伺服阀智能检测台冷却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检测设备多只能够通过风扇直吹带走检测设备内腔部分热量,空气流通会导致灰尘堆积,为了避免影响到散热效果需要经常对灰尘进行清理,维护比较不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伺服阀智能检测台冷却系统,包括试验台架和吸热箱,所述吸热箱固定连接在试验台架内腔顶部,所述试验台架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油箱,所述油箱顶部连通有电机泵组,所述电机泵组分别连接有泵油管和抽油管,且泵油管与吸热箱相连通,所述吸热箱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吸热铜柱,所述吸热铜柱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吸热片,所述吸热箱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热座,所述吸热箱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吸热座,所述吸热铜柱穿过第一吸热座以及吸热箱与第二吸热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吸热箱外壁连通有检测管路,且检测管路穿过试验台架延伸至试验台架外,所述检测管路连接有测试阀体,且测试阀体另一端也设有测试管路,且测试管路与抽油管一端相连通;

所述第二吸热座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吸热板,所述吸热板一侧对应位置嵌设有若干轴承,且同一水平位置轴承内套接有散热铜柱,所述散热铜柱外壁且两侧吸热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鳍片,且散热鳍片与散热铜柱为垂直设置,所述试验台架一侧滑动连接有风扇本体,所述风扇本体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试验台架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座,所述卡块卡接在卡座内,所述卡块顶部开设有卡孔,所述卡座内腔顶部嵌设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卡接在卡孔内,所述风扇本体内腔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顶部嵌设有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二滑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座,且两侧挤压座之间挤压放置有滤网,所述第二滑杆外侧壁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把手和第二滑套对应位置固定连接。

当需要对测试阀体进行检测时,通过电机泵组抽动油箱内油液通过泵油管泵入吸热箱内,吸热箱内油液面到达吸热箱顶部后,待测阀体工作开使测试,电机泵组通过抽油管以及测试阀体抽动吸热箱内油体,阀体内油液通入进行测试,在油路循环温度上升时,油路温度通过吸热箱内腔的多个吸热片吸收热量导入吸热铜柱内,吸热铜柱通过底部第一吸热座导入第二吸热座内,多个吸热板能够对第二吸热座热量进行吸收导入嵌设的散热铜柱内,轴承为导热金属轴承不会影响导致对散热铜柱的导热效果,风扇本体工作转动抽风,空气流通带动散热铜柱通过散热鳍片在轴承内转动,转动的散热鳍片有效增大空气流速,有效提高热量散发效果,同时避免灰尘堆积,风扇本体内腔通过挤压座挤压固定的滤网能够对外部灰尘进行过滤,且风扇本体两侧通过卡块卡入卡座,通过拉动两侧滑杆移出卡孔,能够带动风扇本体通过卡块与卡座分离,能够有效方便工作人员对风扇本体进行清理维护,避免灰尘堆积影响到内部吸热板的吸热散热效果,从而能够有效对油路内温度的快速散发,同时有效避免内部灰尘堆积,降低工作人员清理维护频率,满足使用需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吸热座顶部以及吸热箱内腔底部均嵌设有密封垫圈,避免吸热箱内油液泄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滤网的直径与风扇本体内腔的直径相等,保证滤网卡入风扇本体内腔固定的稳定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挤压座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且挤压座内腔的宽度等于滤网的宽度,方便挤压座对滤网进行挤压固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孔的直径与第一滑杆的直径相等,保证卡块与卡座固定的稳定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铜柱内腔填充有导热液,提高导热效果。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本体活动贴合于试验台架一侧对应位置的开口内,且开口的直径与风扇本体外壁的直径相等,方便拉动拆卸。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泵油管和检测管路与吸热箱之间均嵌设有密封圈,且泵油管挖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吸热箱固定连接。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热片、散热铜柱和滤网,油路温度通过吸热箱内腔的多个吸热片吸收热量导入吸热铜柱内,吸热铜柱通过底部第一吸热座导入第二吸热座内,多个吸热板能够对第二吸热座热量进行吸收导入嵌设的散热铜柱内,风扇本体抽风带动散热铜柱在轴承内转动增大空气流速,有效提高热量散发效果,避免灰尘堆积,滤网对灰尘进行过滤,且风扇本体通过卡块与卡座分离,方便工作人员对风扇本体进行清理维护,避免灰尘堆积影响到内部吸热板的吸热散热效果,将油路内堆积温度快速散发,降低工作人员清理维护频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第二滑杆和挤压座,弹簧能够利用自身弹力拉动把手以及第二滑杆向下带动挤压座对滤网进行挤压固定,通过拉动把手带动第二滑杆在第二滑套内向上移动,第二滑杆移动拉动挤压座与滤网分离,滤网能够从风扇本体一侧取出,从而能够有效方便工作人员对滤网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热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铜柱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试验台架、2油箱、3电机泵组、4泵油管、5抽油管、6密封圈、7固定块、8吸热箱、9吸热铜柱、10吸热片、11密封垫圈、12第一吸热座、13测试阀体、14吸热板、15轴承、16散热铜柱、17散热鳍片、18第二吸热座、19风扇本体、20卡块、21卡座、22第一滑套、23第一滑杆、24卡孔、25凹槽、26挤压座、27第二滑杆、28弹簧、29第二滑套、30把手、31滤网、32导热液、33检测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伺服阀智能检测台冷却系统,包括试验台架1和吸热箱8,所述吸热箱8固定连接在试验台架1内腔顶部,所述试验台架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油箱2,所述油箱2顶部连通有电机泵组3,所述电机泵组3分别连接有泵油管4和抽油管5,且泵油管4与吸热箱8相连通,所述吸热箱8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吸热铜柱9,所述吸热铜柱9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吸热片10,所述吸热箱8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吸热座12,所述吸热箱8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吸热座18,所述吸热铜柱9穿过第一吸热座12以及吸热箱8与第二吸热座18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吸热箱8外壁连通有检测管路33,且检测管路33穿过试验台架1延伸至试验台架1外,所述检测管路33连接有测试阀体13,且测试阀体13另一端也设有测试管路,且测试管路与抽油管5一端相连通;

所述第二吸热座18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吸热板14,所述吸热板14一侧对应位置嵌设有若干轴承15,且同一水平位置轴承15内套接有散热铜柱16,所述散热铜柱16外壁且两侧吸热板14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鳍片17,且散热鳍片17与散热铜柱16为垂直设置,所述试验台架1一侧滑动连接有风扇本体19,所述风扇本体19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20,所述试验台架1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座21,所述卡块20卡接在卡座21内,所述卡块20顶部开设有卡孔24,所述卡座21内腔顶部嵌设有第一滑套22,所述第一滑套22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23,所述第一滑杆23卡接在卡孔24内,所述风扇本体19内腔两侧均开设有凹槽25,所述凹槽25内腔顶部嵌设有第二滑套29,所述第二滑套29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27,所述第二滑杆27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30,所述第二滑杆27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座26,且两侧挤压座26之间挤压放置有滤网31,所述第二滑杆27外侧壁套设有弹簧28,所述弹簧28两端分别与把手30和第二滑套29对应位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吸热座12顶部以及吸热箱8内腔底部均嵌设有密封垫圈11,所述卡孔24的直径与第一滑杆23的直径相等,所述散热铜柱16内腔填充有导热液32,所述泵油管4和检测管路33与吸热箱8之间均嵌设有密封圈6。

如图1-7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当需要对测试阀体13进行检测时,通过电机泵组3抽动油箱2内油液通过泵油管4泵入吸热箱8内,吸热箱8内油液面到达吸热箱8顶部后,待测阀体工作开使测试,电机泵组3通过抽油管5以及测试阀体13抽动吸热箱8内油体,阀体内油液通入进行测试,在油路循环温度上升时,油路温度通过吸热箱8内腔的多个吸热片10吸收热量导入吸热铜柱9内,吸热铜柱9通过底部第一吸热座12导入第二吸热座18内,多个吸热板14能够对第二吸热座18热量进行吸收导入嵌设的散热铜柱16内,轴承15为导热金属轴承15不会影响导致对散热铜柱16的导热效果,风扇本体19工作转动抽风,空气流通带动散热铜柱16通过散热鳍片17在轴承15内转动,转动的散热鳍片17有效增大空气流速,有效提高热量散发效果,同时避免灰尘堆积,风扇本体19内腔通过挤压座26挤压固定的滤网31能够对外部灰尘进行过滤,且风扇本体19两侧通过卡块20卡入卡座21,通过拉动两侧滑杆移出卡孔24,能够带动风扇本体19通过卡块20与卡座21分离,能够有效方便工作人员对风扇本体19进行清理维护,避免灰尘堆积影响到内部吸热板14的吸热散热效果,从而能够有效对油路内温度的快速散发,同时有效避免内部灰尘堆积,降低工作人员清理维护频率,满足使用需要。

所述第一吸热座12顶部以及吸热箱8内腔底部均嵌设有密封垫圈11,所述挤压座26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且挤压座26内腔的宽度等于滤网31的宽度,所述风扇本体19活动贴合于试验台架1一侧对应位置的开口内。

如图1-4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滤网31卡入u形的挤压座26内腔,弹簧28能够利用自身弹力拉动把手30以及第二滑杆27向下带动挤压座26对滤网31进行挤压固定,在滤网31需要拆卸时,通过拉动把手30带动第二滑杆27在第二滑套29内向上移动,第二滑杆27移动拉动挤压座26与滤网31分离,滤网31能够从风扇本体19一侧取出,从而能够有效方便工作人员对滤网31进行维护,满足了清理维护需要。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7,油路温度通过吸热箱8内腔的多个吸热片10吸收热量导入吸热铜柱9内,吸热铜柱9通过底部第一吸热座12导入第二吸热座18内,多个吸热板14能够对第二吸热座18热量进行吸收导入嵌设的散热铜柱16内,风扇本体19工作转动抽风,空气流通带动散热铜柱16在轴承15内转动,转动的散热鳍片17有效增大空气流速,有效提高热量散发效果,同时避免灰尘堆积,滤网31能够对外部灰尘进行过滤,且风扇本体19通过卡块20与卡座21分离,能够有效方便工作人员对风扇本体19进行清理维护,避免灰尘堆积影响到内部吸热板14的吸热散热效果,从而能够有效对油路内温度的快速散发,同时有效避免内部灰尘堆积,降低工作人员清理维护频率;

参照说明书附图1-4,弹簧28能够利用自身弹力拉动把手30以及第二滑杆27向下带动挤压座26对滤网31进行挤压固定,通过拉动把手30带动第二滑杆27在第二滑套29内向上移动,第二滑杆27移动拉动挤压座26与滤网31分离,滤网31能够从风扇本体19一侧取出,从而能够有效方便工作人员对滤网31进行维护。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