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区新型室内细菌灭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1041发布日期:2020-10-28 11:3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区新型室内细菌灭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区新型室内细菌灭杀器。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人民越来越向往更高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居住环境。空气净化器因为具有能够清理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功能,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家庭、商超、工业、医疗保健等领域。但是,现有的空气净化器一般采用光触媒、活性炭、合成纤维、hepa高效材料、负离子发生器等材料制作过滤芯,一般仅具有过滤空气的颗粒物以及细菌、病菌等微生物的功能,不能实现对微生物的灭杀。部分使用静电驻极材料作为滤芯的空气净化器虽然可以通过滤芯释放静电方式灭杀微生物,但持续有效时间短,无法实现长效灭杀。

在医院等医疗保健机构,由于集中了较多病患,空气中中较高浓度的带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气溶胶,使用传统空气净化器予以过滤后暂存在滤芯上,由于不能有效灭杀,微生物将长存于滤芯中,当工作人员进行滤芯清灰、更换作业时,会将细菌等重新暴露在空气中,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因此,针对当前空气净化器无法长期有效灭杀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造成二次污染的特点,迫切需要一种具有长效灭杀细菌等微生物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了一种双区新型室内细菌灭杀器,包括壳体、消毒液容器、引风机、净化组件、雾化控制盒、气体导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包括第一净化功能区和第二净化功能区。

所述气体导流盒侧面接抽气软管,所述抽气软管后端接空气导流口。

所述第一净化功能区和所述第二净化功能区均设置一组过滤滤芯、过滤系统转换控制区,所述第一净化功能区和所述第二净化功能区之间设置隔离板。

所述第一净化功能区和所述第二净化功能区均设置有消毒液导管、紫外线消毒灯和红外加热器。

所述消毒液容器与所述净化组件通过导管相连,所述导管内部设置控制阀。

所述消毒液容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端部,所述消毒液容器设置有消毒液加装口和容量显示器。

所述气体导流盒底面、前端面和两侧面设有通风格栅,所述气体导流盒前端面设置接口,所述接口与所述抽气软管相连接。

所述壳体设置屏显控制器,所述屏显控制器设置显示屏和控制按键,所述屏显控制器写入有控制程序。

所述雾化控制盒内设置超声波发生器。

所述壳体顶端设置空气出气口,所述壳体底部设防滑橡胶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净化功能区和第二净化功能区,轮替进行空气过滤净化和细菌灭杀,实现不间断的对空气进行净化;采用消毒液、紫外消毒灯、高温三种细菌灭杀方式,灭杀范围广,灭杀效果可靠,消除细菌二次传播的可能;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使用时,配合抽气软管的使用,可将病人周边气体直接吸入到空气净化器中进行净化和细菌灭杀,降低空气中含细菌的气凝胶浓度,降低交叉感染的出现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区新型室内细菌灭杀器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区新型室内细菌灭杀器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区新型室内细菌灭杀器的净化组件组成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区新型室内细菌灭杀器的屏显控制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室内用具有微生物灭杀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4、消毒液容器1、引风机8、净化组件7、雾化控制盒3、气体导流盒9,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7包括第一净化功能区701和第二净化功能区702。

在上述实施例中,气体导流盒9侧面接抽气软管11,所述抽气软管11后端接空气导流口14,抽气软管11可以扩大空气净化范围,特别是有利于对狭小区域的空气实施净化。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净化功能区701和所述第二净化功能区702均设置一组过滤滤芯705、过滤系统转换控制区703,所述第一净化功能区701和所述第二净化功能区702之间设置隔离板704。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净化功能区701和所述第二净化功能区702均设置有消毒液导管101、紫外线消毒灯706、红外加热器707,利用消毒液、紫外线、高温实现对净化组件7内附着的微生物的饱和式灭杀,保证灭杀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消毒液容器1与所述净化组件7通过导管101相连,所述导管101内部设置控制阀102,以控制进入净化组件7内的消毒液的数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消毒容器1设置在所述壳体4上端部,所述消毒液容器1设置有消毒液加装口2和容量显示器6。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导流盒9底面、前端面和两侧面设有通风格栅13,所述气体导流盒9前端面设置接口10,所述接口10与所述抽气软管11相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壳体4设置屏显控制器5,所述屏显控制器5设置显示屏和501控制按键502,所述屏显控制器5写入有控制程序。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雾化控制盒3内设置超声波发生器301,可产生高频电子震动,实现对消毒液的雾化。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壳体4顶端设置空气出气口15,所述壳体4底部设防滑橡胶块12。

上述实施例中的一种室内用具有微生物灭杀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在使用时,开启引风机8,过滤系统转换控制区703控制启用第一净化功能区701进行空气过滤,气流由气体导流盒9进入,经第一净化功能区701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细菌吸附在第一净化功能区701的过滤滤芯705中,过滤后空气继续在引风机8带动下经空气出气口15排出,运行设定时间后,过滤系统转换控制区703控制启用第二净化功能区702进行空气过滤,第一净化功能区701上下封闭;启动控制阀102,消毒液容器1通过导管101释放消毒液进入第一净化功能区701,雾化控制盒3内设置的超声波发生器301产生定向高频电子振荡,将消毒液在第一净化功能区701内雾化进行细菌灭杀,雾化完成启动紫外线消毒灯706进行紫外线灭杀,启动红外加热器707升温至60-70摄氏度,保持2-4小时进行高温灭杀;第一净化功能区701细菌灭杀程序完成后,过滤系统转换控制区703控制第一净化功能区701与第二净化功能区702功能轮换。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