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N-甲基-N-氰乙基苯胺后处理用的冷却滚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3634发布日期:2020-12-11 15:13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N-甲基-N-氰乙基苯胺后处理用的冷却滚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n-甲基-n-氰乙基苯胺后处理用的冷却滚筒。



背景技术:

n-甲基-n-氰乙基苯胺,分子式是c10h12n2,目前常用作染料及有机颜料中间体,是氰乙基系列中的一种,而现有技术中n-甲基-n-氰乙基苯胺生产后的后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氯化钠固体,例如mvr蒸发后的固态盐,其温度较高,需要降温处理才能另用,目前有的是采用自然降温,但此方法耗时长且可能带来较多杂质,也有人采用冷却设备对其进行降温,例如采用冷风降温,冷水降温,但是效果均不理想,仍然存在着工艺水消耗过多,短时间内的降温效果不明显,效率较低等缺陷。

例如中国专利cn207528105u,其公开了一种冷却滚筒装置,该冷却滚筒装置包括一体连接的进料筒、滚筒主体以及出料筒,所述进料筒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出料筒开设有出料口;所述进料筒的内壁设置有多片扬料板,所述扬料板沿所述进料筒的轴向朝向所述滚筒主体的方向呈螺旋分布;所述滚筒主体的内壁设置有多片导料板,所述导料板沿所述滚筒主体的轴向朝向所述出料筒的方向呈螺旋分布,所述滚筒主体的外壁轴向设置有多条与所述滚筒主体长度相同的掏水板,所述掏水板在所述滚筒主体的外壁周向均匀布置;所述出料筒的内壁设置有多片出料板,所述出料板沿所述出料筒的轴向朝向所述出料口的方向呈螺旋分布。此专利通过将滚筒主体部分浸入冷却液中,然后配合陶水板截留部分冷却液进而使得未浸入水中的部分也获得一定的降温效果,但是此种冷却设计方式不仅需要大量的冷却液,且占地巨大,施工成本较高,同时冷却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生产n-甲基-n-氰乙基苯胺后处理用的冷却滚筒,其能够充分利用冷却液且冷却效果好,不仅能够从里到外对待冷却物料进行冷却降温,而且物料能够在被干预条件下实现各处均匀降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产n-甲基-n-氰乙基苯胺后处理用的冷却滚筒,所述冷却滚筒包括滚筒本体,所述滚筒本体上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其中所述冷却滚筒还包括覆设在所述滚筒本体外壁上的夹套、伸入所述滚筒本体内部且延伸方向与所述滚筒本体长度方向相同的第一导流管,所述夹套与所述滚筒本体的外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一导流管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滚筒本体与所述第一导流管绕同一轴心线转动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冷却滚筒还包括部分或者全部设置在所述滚筒本体内部且套设在所述第一导流管上的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与所述第二导流管之间形成导流通路,所述导流通路与所述空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二导流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滚筒本体的长度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二导流管与所述第一导流管绕同一轴心线转动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且优选的方面,所述第一导流管与所述空腔的连通连接处、所述导流通路与所述空腔的连通连接处分别位于所述夹套的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冷却滚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夹套与所述滚筒本体之间的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分隔为多个相互连通和/或不连通的腔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多个所述腔室,且多个所述隔板等间隔分布在所述滚筒本体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滚筒本体的长度方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冷却滚筒还包括至少两组用于支撑所述滚筒本体且与所述滚筒本体相对滑动设置的支撑滚轮组件,每组所述支撑滚轮组件包括分别于所述滚筒本体左右两侧的至少两个支撑滚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冷却滚筒还包括多个呈螺旋型分布在所述滚筒本体内部的叶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之间的最大间距与所述滚筒本体的宽度之比为0.45-0.70∶1。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创新地采用第一导流管伸入滚筒本体内部并与滚筒本体绕同一轴心线转动,再配合夹套,如此即实现了冷却液对内部和外部的物料进行同步降温,而且还能在转动扰动的情况下实现各处基本均匀降温,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占地面积太大、投入成本高以及降温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生产n-甲基-n-氰乙基苯胺后处理用的冷却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生产n-甲基-n-氰乙基苯胺后处理用的冷却滚筒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夹套与滚筒本体之间所设隔板的分布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滚筒本体;2、夹套;3、第一导流管;4、空腔;5、第二导流管;6、隔板;7、支撑滚轮;8、挡轮;9、叶片;10、第一连通连接管;11、第二连通连接管;12、导流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例提供一种生产n-甲基-n-氰乙基苯胺后处理用的冷却滚筒,冷却滚筒包括滚筒本体1,滚筒本体1上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本例中未示出,具体可以设置在滚筒本体的两端,不局限于具体位置,只要能够实现进料和出料功能即可),其中冷却滚筒还包括覆设在滚筒本体1外壁上的夹套2、伸入滚筒本体1内部且延伸方向与滚筒本体1长度方向相同的第一导流3管,夹套2与滚筒本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空腔4,第一导流管3与空腔4连通;滚筒本体1与第一导流管3绕同一轴心线转动地设置。

本例中,滚筒本体1转动地设置方式可以是在其某一部位的外壁上安装绕其一周的从动齿轮,然后通过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转动,最终带动滚筒本体1转动,当然,并不局限于此种设置方式,但此种设置方式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快捷,且易维修。

本例中,第一导流管3通过第一连通连接管10与空腔4连通,其中,可以将第一连通连接管10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滚筒本体1上,另一端与第一导流管3固定连接,如此在滚筒本体1转动的时候也能够带动第一导流管3同步转动;同时伸入滚筒本体1内部的第一导流管3不仅能够供冷却流体流通,而且还能够使得滚筒本体1内部的物料被扰动分散,均匀物料的同时还能避免物料板结。

本例中,冷却滚筒还包括部分或者全部设置在滚筒本体1内部且套设在第一导流管3上的第二导流管5,第一导流管3与第二导流管5之间形成导流通路12,导流通路12与空腔4连通,第二导流管5的延伸方向与滚筒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且第二导流管5与第一导流管3绕同一轴心线转动地设置。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出料口附近的物料能够被进一步降温,可以通过未吸收热量的新的冷却流体对物料降温,而且还可以精简结构。

其中,导流通路12通过第二连通连接管11与空腔4连通,可以将第二连通连接管1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滚筒本体1上并与空腔4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导流管5固定连接,随着滚筒本体1、第一导流管3、第二导流管5的转动而同步转动。

具体地,本例中,第一导流管3与空腔4的连通连接处、导流通路12与空腔4的连通连接处分别位于夹套2的两端。

如图5-6所示,本例中,冷却滚筒还包括设置在夹套2与滚筒本体1之间的多个隔6板,多个隔板6将空腔4分隔为多个相互连通和/或不连通的腔室。进一步地,多个隔板6将空腔4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多个腔室(如图6所示,隔板6与夹套2之间留有缝隙,缝隙可以调整),且多个隔板6等间隔分布在滚筒本体1的外壁上,隔板6的延伸方向与滚筒本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如此设置既保证了冷却流体之间可以相互热传导,保证温度较均匀,进而使得被冷却物料能够实现均化降温,另外还能够使得冷却流体不易发生大量流动而对滚筒本体1流动造成阻碍。

本例中,冷却滚筒还包括至少两组用于支撑滚筒本体1且与滚筒本体1相对滑动设置的支撑滚轮组件,每组支撑滚轮组件包括分别于滚筒本体1左右两侧的至少两个支撑滚轮7。同时还可以设置一挡轮8,挡轮8可以与滚筒本体1之间相滑动地设置又能够起到阻碍其发生位移的可能。

本例中,冷却滚筒还包括多个呈螺旋型分布在滚筒本体1内部的叶片9,相邻两个叶片9之间的最大间距与滚筒本体1的宽度之比为0.45-0.70∶1。上述叶片9的设置方式能够最大化搅动物料,使物料被扬起分散的同时还能向出料口移动。

在其它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滚筒本体1可以设置成一端相对于另一端不在同一水平线,优选可以设置出料口一端较低,如此可以方便物料向出料口运动。

综上,本实用新型创新地采用第一导流管3入滚筒本体1内部并与滚筒本体1绕同一轴心线转动,再配合夹套2,如此即实现了冷却液对内部和外部的物料进行同步降温,而且还能在转动扰动的情况下实现各处基本均匀降温,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占地面积太大、投入成本高以及降温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