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7891发布日期:2021-04-06 12:0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散热密度机房排热领域,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5g时代到来。为满足5g与固定宽带业务发展的性能需求,更好地支撑超高可靠、超低时延业务场景,唯一有效方式为在靠近用户的网络边缘侧构建业务平台,提供存储、计算、网络等资源,将部分关键业务应用下沉到接入网络边缘,以减少网络传输和多级转发带来的带宽与时延损耗。业界将这种在网络边缘侧部署的新型基础设施称为边缘数据中心。

边缘数据中心的建设单体设备数量少(通常机架数量60台以内,机柜布置1至4列),设备种类多,包括传输、计算、存储、防火墙等设备。因此要求与之配套的空调系统能够“快速安装”、“配置灵活”、“节能高效”。

水冷式冷源的数据中心,虽制冷容量较大,能效比相对较高,但室外设备较多,系统复杂度高且初投资较高,占用室外面积大,安装比较麻烦,模块化实现难度较大,难以实现“快速安装”、“配置灵活”;且在寒冷地区,水冷式冷源的数据中心能效相对较高,但适合水冷式冷源的地区可能存在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风冷式冷源的数据中心,制冷容量较小,符合边缘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且冷量需求较小的特点,且结构紧凑,设备数量较少,系统简单且初投资较低,占用室外面积小,安装简便,模块化实现难度较小;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可实现边缘数据中心空调“快速安装”、“配置灵活”。

目前采用风冷式冷源的数据中心,为保障系统能效,一定程度上应用了自然冷源。如采用自然冷却与压缩制冷完全独立的双循环式氟泵空调系统,其特点是自然冷却与压缩制冷完全独立,可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系统标准配置含制冷剂泵,可靠性较低;还有采用自然冷却与压缩制冷共用一套系统的氟泵空调系统,系统可在自然冷却与压缩制冷之间切换但不能同时运行;因自然冷却与压缩制冷有共用管路,管路中的润滑油影响自然冷却换热,导致自然冷源利用效果较差,另外,系统中含制冷剂泵和阀门,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采用热管换热原理,包括室内蒸发单元、室外冷却单元,室内蒸发单元可选择热管立柜机、热管列间空调、热管背板空调、热管吊顶空调等一种或多种蒸发方式,可实现集中供冷和兼容高密度分布式供冷需求;室外冷却单元采用自然冷却模块与压缩机制冷模块独立的风冷冷却方式;自然冷却模块中的热管冷凝器及压缩机制冷模块中的中间换热器与室内蒸发单元均通过总集气管、总集液管连通,所述自然冷却模块中的所述热管冷凝器及所述压缩机制冷模块中的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室内蒸发单元之间有一定的高度差,所构成的热管循环系统中的制冷剂利用重力驱动;来自室内蒸发单元的制冷剂蒸气,经过自然冷却模块中的热管冷凝器冷凝后,热量由自然冷却模块中的冷凝风机ⅰ强化排放至室外;经过压缩机制冷模块中的中间换热器冷凝的制冷剂蒸气,其热量由中间换热器的热侧传至中间换热器的冷侧,中间换热器冷侧中的制冷剂吸热蒸发,经压缩机压缩后由空调冷凝器及冷凝风机ⅱ强制排除室外;优先利用自然冷却模块进行冷凝,当自然冷却模块不能全部或部分满足室外冷却需求时,开启压缩机制冷模块进行完全制冷或辅助制冷,实现室内蒸发模块与室外冷却模块的热管节能循环;本实用新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自然冷却模块与压缩机制冷模块相对独立,可同时高效运行且可实现两种冷却模式无级切换;自然冷却模块中的热管冷凝器及压缩机制冷模块中的中间换热器与室内蒸发单元形成的管路中,当利用重力驱动不能满足制冷剂流动动力需求时,可选装制冷剂泵,从而实现系统更广范围的应用同时,保障系统节能高效及可靠运行;室内蒸发单元、室外冷却单元均可实现模块化设计,热管立柜机、热管列间空调、热管背板空调、热管吊顶空调均可采用柔性快速连接方式并入所述总集气管、总集液管,可实现边缘数据中心空调快速部署。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包括室内蒸发单元、室外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蒸发单元,包括热管立柜机、热管列间空调、热管背板空调、和/或热管吊顶空调,所述热管立柜机、热管列间空调、热管背板空调、热管吊顶空调中均包括蒸发吸热换热器,且各所述蒸发吸热换热器的排气口均与一总集气管连通、进液口均与一总集液管连通;

--所述室外冷却单元,至少包括相互独立的自然冷却模块和压缩机制冷模块,其中,

所述自然冷却模块,至少包括热管冷凝器;

所述压缩机制冷模块,至少包括中间换热器、压缩机、空调冷凝器和节流装置,且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冷侧、压缩机、空调冷凝器和节流装置之间通过管路依次连通形成一制冷剂压缩循环回路;

所述热管冷凝器、中间换热器的设置位置均高于所述室内蒸发单元中各蒸发吸热换热器,且所述热管冷凝器与所述室内蒸发单元中的各蒸发吸热换热器之间通过所述总集气管、总集液管连通从而形成第一热管循环回路,所述中间换热器的热侧与所述室内蒸发单元中的各蒸发吸热换热器之间通过所述总集气管、总集液管连通从而形成第二热管循环回路,所述第一热管循环回路、第二热管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均利用重力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中,来自所述室内蒸发单元中各蒸发吸热换热器的制冷剂蒸气,经过所述自然冷却模块中热管冷凝器的冷凝后热量排放至室外,经过所述压缩机制冷模块中间换热器热侧的制冷剂蒸气,其热量由所述中间换热器的热侧传至所述中间换热器的冷侧,所述中间换热器冷侧中的制冷剂吸热蒸发,经所述压缩机压缩后由所述空调冷凝器将热量排至室外。

优选地,所述热管冷凝器、空调冷凝器均配置有冷凝风机。

优选地,所述室外冷却单元包括自然冷却模式、压缩制冷模式和自然冷却+压缩制冷模式:当所述室外冷却单元处于自然冷却模式时,关闭所述压缩机制冷模块,仅运行所述自然冷却模块;当所述室外冷却单元处于压缩制冷模式时,关闭所述自然冷却模块,仅运行所述压缩机制冷模块;当所述室外冷却单元处于自然冷却+压缩制冷模式时,同时运行所述压缩机制冷模块和自然冷却模块。

进一步地,当需要所述室外冷却单元进行冷却时,优先利用所述自然冷却模块进行自然冷却,且所述自然冷却模式、压缩制冷模式间为无级切换。

进一步地,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一设定温度后,所述系统自动运行低耗电量的自然冷却模式;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所述设定温度而不能满足利用自然冷源条件时,采用仅开启所述压缩机制冷模块的压缩制冷模式;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所述设定温度,且利用所述自然冷却模式不能满足冷凝需求时,采用同时启动所述自然冷却模块和所述压缩机制冷模块的自然冷却+压缩制冷模式。

优选地,所述自然冷却模块、压缩机制冷模块相互独立,使得所述自然冷却模块中的热管冷凝器运行不受所述压缩机制冷模块中的润滑油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中,所述室内蒸发单元可根据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在所述总集气管、总集液管上,选择性单独采用所述热管立柜机,集中送风从而实现集中供冷需求,且可结合封闭通道技术,顶部天窗、通道门与机柜解耦,能够很好地适应边缘数据中心设备种类多、机柜形式不一致、设备逐步装机的应用场景;或单独采用所述热管列间空调、热管背板空调、热管吊顶空调中的一种、两种或均采用,从而适应高密度分布式供冷需求,避免出现局部热点;或在采用所述热管立柜机时,同时采用所述热管列间空调、热管背板空调、热管吊顶空调中的一种、两种或均采用,从而同时实现集中供冷和兼容高密度分布式供冷需求。

优选地,所述室内蒸发单元中的各蒸发吸热换热器均采用柔性快速连接方式并入所述总集气管、总集液管,实现快速部署。

本实用新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中,所述室外冷却单元中的所述自然冷却模块与所述压缩机制冷模块布置方式,可采用多种模块组合形式,在保障所述热管冷凝器、中间换热器与所述室内蒸发单元高度差的前提下,根据室外安装空间等条件,所述自然冷却模块与所述压缩机制冷模块可采用布置在同一台机组中的模块一组合方式;或所述自然冷却模块与所述压缩机制冷模块分开分别布置在两台机组中的模块二组合方式;或所述自然冷却模块单独布置在一台机组中,所述中间换热器单独布置,而所述空调冷凝器、压缩机及节流装置布置在另外一台机组中的模块三组合方式;或所述自然冷却模块单独布置在一台机组中,所述中间换热器、空调冷凝器均单独布置,而所述压缩机及节流装置作为一个压缩机模块布置在一台机组中且可安装在室内的模块四组合方式;或所述中间换热器单独布置,而所述热管冷凝器与所述空调冷凝器上下布置在一台机组中,所述压缩机及节流装置作为一个压缩机模块布置在一台机组中且可安装在室内的模块五组合方式。

优选地,当利用重力驱动不能满足所述第一热管循环回路、第二热管循环回路中制冷剂流动动力需求时,在所述总集液管上装配制冷剂泵,并在所述制冷剂泵前安装储液罐,从而实现系统更广范围的应用同时,保障系统节能高效。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通信连接的控制单元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温度信息使所述系统处于不同的冷却模式。

优选地,所述中间换热器为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或管壳式换热器。

优选地,所述系统中循环的制冷剂为氟利昂类制冷剂,从而保证无水进入机房,室外节约水资源。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自然冷却模块与压缩机制冷模块相互独立,可同时高效运行且可实现两种冷却模式无级切换;自然冷却模块中的热管冷凝器及压缩机制冷模块中的中间换热器与室内蒸发单元形成的管路中,当利用重力驱动不能满足制冷剂流动动力需求时,可选装制冷剂泵,从而实现系统更广范围的应用同时,保障系统节能高效及可靠运行;室内蒸发单元、室外冷却单元均可实现模块化设计,热管立柜机、室内蒸发单元中的各蒸发吸热换热器均可采用柔性快速连接方式并入所述总集气管、总集液管,可实现边缘数据中心空调快速部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室内蒸发单元采用热管立柜机集中供冷,室外冷却单元采用模块五组合方式,室外冷却单元采用第一种冷却模式且利用重力驱动时的工质和空气循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室内蒸发单元同时采用热管列间空调、热管背板空调,室外冷却单元采用模块二组合方式,室外冷却单元采用第二种冷却模式且利用重力驱动时的工质和空气循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室内蒸发单元同时采用热管立柜机、热管列间空调、热管背板空调,室外冷却单元采用模块四组合方式,室外冷却单元采用第三种冷却模式且利用重力驱动时的工质和空气循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室内蒸发单元同时采用热管立柜机、热管列间空调、热管背板空调,室外冷却单元采用模块三组合方式,室外冷却单元采用第三种冷却模式且选装制冷剂泵驱动时的工质和空气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给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包括室内蒸发单元1、室外冷却单元2,其中,室内蒸发单元1可选择热管立柜机1-1、热管列间空调1-2、热管背板空调1-3、热管吊顶空调1-4等一种或多种蒸发方式,热管立柜机1-1、热管列间空调1-2、热管背板空调1-3、热管吊顶空调1-4中均包括蒸发吸热换热器,且各蒸发吸热换热器的排气口均与一总集气管3连通、进液口均与一总集液管4连通,可实现集中供冷和兼容高密度分布式供冷需求;室外冷却单元2采用自然冷却模块2-1与压缩机制冷模块2-2独立的风冷冷却方式;自然冷却模块2-1包括热管冷凝器2-1-1、冷凝风机ⅰ2-1-2;压缩机制冷模块2-2包括中间换热器2-2-1、压缩机2-2-2、空调冷凝器2-2-3、冷凝风机ⅱ2-2-4、节流装置2-2-5;自然冷却模块2-1中的热管冷凝器2-1-1及压缩机制冷模块2-2中的中间换热器2-2-1与室内蒸发单元1均通过总集气管3、总集液管4连通,自然冷却模块2-1中的热管冷凝器2-1-1及压缩机制冷模块2-2中的中间换热器2-2-1与室内蒸发单元1之间有一定的高度差,所构成的热管循环系统中的制冷剂利用重力驱动;来自室内蒸发单元1的制冷剂蒸气,经过自然冷却模块2-1中的热管冷凝器2-1-1冷凝后,热量由自然冷却模块2-1中的冷凝风机ⅰ2-1-2强化排放至室外;经过压缩机制冷模块2-2中的中间换热器2-2-1冷凝的制冷剂蒸气,其热量由中间换热器2-2-1的热侧传至中间换热器2-2-1的冷侧,中间换热器2-2-1冷侧中的制冷剂吸热蒸发,经压缩机2-2-2压缩后由空调冷凝器2-2-3及冷凝风机ⅱ2-2-4强制排除室外;室外冷却单元2有自然冷却、压缩制冷、自然冷却+压缩制冷等三种冷却模式;优先利用自然冷却模块2-1进行冷凝且自然冷却模块2-1与压缩机制冷模块2-2两种冷却模式可实现无级切换;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一设定温度后,系统自动运行低耗电量的利用自然冷却模块2-1进行冷凝的第一种冷凝模式;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而不能满足利用自然冷源条件时,采用仅开启压缩机制冷模块2-2的第二种冷凝模式;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设定温度,且利用自然冷却模块2-1进行冷凝模式不能满足冷凝需求时,采用同时启动自然冷却模块2-1和压缩机制冷模块2-2的第三种冷凝模式;自然冷却模块2-1与压缩机制冷模块元2-2相对独立,自然冷却模块2-1中的热管冷凝器2-1-1运行不受压缩机制冷模块2-2中的润滑油影响,系统高效运行;热管立柜机1-1、热管列间空调1-2、热管背板空调1-3、热管吊顶空调1-4均可采用柔性快速连接方式并入总集气管3、总集液管4,实现快速部署;室外冷却单元2中的自然冷却模块2-1与压缩机制冷模块2-2布置方式,可采用多种模块组合形式,在保障热管冷凝器2-1-1、中间换热器2-2-1与室内蒸发单元1高度差的前提下,根据室外安装空间等条件,自然冷却模块2-1与压缩机制冷模块2-2可采用布置在同一台机组中的模块一组合方式;或自然冷却模块2-1与压缩机制冷模块2-2分开分别布置在两台机组中的模块二组合方式;或自然冷却模块2-1单独布置在一台机组中,中间换热器2-2-1单独布置,而空调冷凝器2-2-3、压缩机2-2-2及节流装置2-2-5布置在另外一台机组中的模块三组合方式;或自然冷却模块2-1单独布置在一台机组中,中间换热器2-2-1、空调冷凝器2-2-3均单独布置,而压缩机2-2-2及节流装置2-2-5作为一个压缩机模块布置在一台机组中且可安装在室内的模块四组合方式;或中间换热器2-2-1单独布置,而热管冷凝器2-1-1与空调冷凝器2-2-3上下布置在一台机组中,压缩机2-2-2及节流装置2-2-5作为一个压缩机模块布置在一台机组中且可安装在室内的模块五组合方式;自然冷却模块2-1中的热管冷凝器2-1-1及压缩机制冷模块2-2中的中间换热器2-2-1与室内蒸发单元1形成的管路中,当利用重力驱动不能满足制冷剂流动动力需求时,可在总集液管4上选装制冷剂泵5,从而实现系统更广范围的应用同时,保障系统节能高效;当系统选用制冷剂泵5时,在制冷剂泵5前安装储液罐6;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7和用于测量温度的传感器,控制单元7根据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温度信息使系统处于不同的冷凝模式;中间换热器2-2-1为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或管壳式换热器;系统中循环的制冷剂为氟利昂类制冷剂,从而保证无水进入机房,室外节约水资源。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室内蒸发单元采用热管立柜机集中供冷,室外冷却单元采用模块五组合方式,室外冷却单元采用第一种冷却模式且利用重力驱动时的工质和空气循环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室内蒸发单元1可根据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在总集气管3、总集液管4上,选择性单独采用热管立柜机1-1,集中送风从而实现集中供冷需求,此方式可结合封闭通道技术,顶部天窗、通道门与机柜解耦,能够很好地适应边缘数据中心设备种类多、机柜形式不一致、设备逐步装机的应用场景;采用中间换热器2-2-1单独布置,而热管冷凝器2-1-1与空调冷凝器2-2-3上下布置在一台机组中,压缩机2-2-2及节流装置2-2-5作为一个压缩机模块布置在一台机组中且可安装在室内的模块五组合方式;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一设定温度后,系统自动运行低耗电量的利用自然冷却模块2-1进行冷凝的第一种冷凝模式且利用重力驱动。此时,热管立柜机1-1、总集气管3、自然冷却模块2-1、总集液管4所形成的系统中制冷剂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a所示;热管立柜机1-1中空气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b所示;自然冷却模块2-1中的冷凝风机ⅰ2-1-2对热管冷凝器2-1-1起强化排热作用,其空气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c所示。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室内蒸发单元同时采用热管列间空调、热管背板空调,室外冷却单元采用模块二组合方式,室外冷却单元采用第二种冷却模式且利用重力驱动时的工质和空气循环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室内蒸发单元1可根据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在总集气管3、总集液管4上,同时采用热管列间空调1-2、热管背板空调1-3,从而适应高密度分布式供冷需求,避免出现局部热点;采用自然冷却模块2-1与压缩机制冷模块2-2分开分别布置在两台机组中的模块二组合方式;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而不能满足利用自然冷源条件时,采用仅开启压缩机制冷模块2-2的第二种冷凝模式且利用重力驱动。此时,热管列间空调1-2、热管背板空调1-3、总集气管3、中间换热器2-2-1、总集液管4所形成的系统中制冷剂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d所示;中间换热器2-2-1、压缩机2-2-2、空调冷凝器2-2-3、节流装置2-2-5所形成的系统中制冷剂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e所示;热管列间空调1-2中空气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f1所示;热管背板空调1-3中空气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f2所示;冷凝风机ⅱ2-2-4对空调冷凝器2-2-3起强化排热作用,其空气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g所示。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室内蒸发单元同时采用热管立柜机、热管列间空调、热管背板空调,室外冷却单元采用模块四组合方式,室外冷却单元采用第三种冷却模式且利用重力驱动时的工质和空气循环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室内蒸发单元1可根据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在总集气管3、总集液管4上,在采用热管立柜机1-1时,同时采用热管列间空调1-2、热管背板空调1-3,从而同时实现集中供冷和兼容高密度分布式供冷需求;采用自然冷却模块2-1单独布置在一台机组中,中间换热器2-2-1、空调冷凝器2-2-3均单独布置,而压缩机2-2-2及节流装置2-2-5作为一个压缩机模块布置在一台机组中且可安装在室内的模块四组合方式;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设定温度,且利用自然冷却模块2-1进行冷凝模式不能满足冷凝需求时,采用同时启动自然冷却模块2-1和压缩机制冷模块2-2的第三种冷凝模式且利用重力驱动。热管立柜机1-1、热管列间空调1-2、热管背板空调1-3、总集气管3、自然冷却模块2-1、中间换热器2-2-1、总集液管4所形成的系统中制冷剂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h所示;中间换热器2-2-1、压缩机2-2-2、空调冷凝器2-2-3、节流装置2-2-5所形成的系统中制冷剂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e所示;热管立柜机1-1中空气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j1所示;热管列间空调1-2中空气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j2所示;热管背板空调1-3中空气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j3所示;自然冷却模块2-1中的冷凝风机ⅰ2-1-2对热管冷凝器2-1-1起强化排热作用,其空气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k所示;冷凝风机ⅱ2-2-4对空调冷凝器2-2-3起强化排热作用,其空气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l所示。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室内蒸发单元同时采用热管立柜机、热管列间空调、热管背板空调,室外冷却单元采用模块三组合方式,室外冷却单元采用第三种冷凝模式且选装制冷剂泵驱动时的工质和空气循环示意图。如图中所示,室内蒸发单元1可根据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在总集气管3、总集液管4上,在采用热管立柜机1-1时,同时采用热管列间空调1-2、热管背板空调1-3,从而同时实现集中供冷和兼容高密度分布式供冷需求;采用自然冷却模块2-1单独布置在一台机组中,中间换热器2-2-1单独布置,而空调冷凝器2-2-3、压缩机2-2-2及节流装置2-2-5布置在另外一台机组中的模块三组合方式;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设定温度,且利用自然冷却模块2-1进行冷凝模式不能满足冷凝需求时,采用同时启动自然冷却模块2-1和压缩机制冷模块2-2的第三种冷凝模式且选装制冷剂泵5驱动。自然冷却模块2-1中的热管冷凝器2-1-1及压缩机制冷模块2-2中的中间换热器2-2-1与室内蒸发单元1形成的管路中,当利用重力驱动不能满足制冷剂流动动力需求时,可在总集液管4上选装制冷剂泵5,从而实现系统更广范围的应用同时,保障系统节能高效;当系统选用制冷剂泵5时,在制冷剂泵5前安装储液罐6;热管立柜机1-1、热管列间空调1-2、热管背板空调1-3、总集气管3、自然冷却模块2-1、中间换热器2-2-1、储液罐6、制冷剂泵5、总集液管4所形成的系统中制冷剂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m所示;热管立柜机1-1中空气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j1所示;热管列间空调1-2中空气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j2所示;热管背板空调1-3中空气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j3所示;自然冷却模块2-1中的冷凝风机ⅰ2-1-2对热管冷凝器2-1-1起强化排热作用,其空气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k所示;冷凝风机ⅱ2-2-4对空调冷凝器2-2-3起强化排热作用,其空气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n所示。

通过上述实施例,完全有效地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就目前认为最为实用且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应知道,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