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凸轮式自动排渣回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4589发布日期:2021-01-15 11:3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凸轮式自动排渣回风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凸轮式自动排渣回风炉。



背景技术:

回风炉是一种通过燃烧煤或其他生物质燃料来进行取暖或烹饪加热的设备,其主要包括有用于隔热的炉体桶,并在炉体内设置燃烧室,煤或生物质燃料放入燃烧室内燃烧后产生热量。目前,在国家积极倡导低碳环境,节能降耗成为世界的主题,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炉子,不仅浪费资源,燃料浪费大,且燃烧火力不旺,火力不能调节,存在封火难的问题,导致燃烧效率低。而在西南地区的中小城市及农村中,由于气温比较低,回风炉不仅作取暖用,还作用烹饪用的炉灶,深受广大使用者喜爱。现有的家庭采用回风炉大都是通过增加煤烟气的流动行程来增加取暖、节能效果,但这种结构的回风炉存在燃气不足,甚至排烟管易堵塞,从而导致该种炉存在排烟效果差,炉火燃烧不旺盛,难以满足煤炉用来炊事的问题。

有鉴于此,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420744569.4,于2015年4月29日公开了一种高效供风式回风炉,包括炉座,炉桶、炉面板及置于炉桶内的炉芯,所述炉安装在炉座上,炉面板置于炉桶上方,所述炉桶底部设置有炉桥,所述炉芯置于炉桥上,所述炉桶侧壁上还固定有排烟箱,所述排烟箱与炉桶的内腔连通,所述炉座上设置有与排烟箱连通的供风管,在供风管上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供风管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供风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炉座内位于炉桥下方设置有灰箱,在炉桥和灰箱之间设置有把手;所述炉桶与炉芯之间还设置有保温层。但是该方案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发火时炉体升温较慢,不能及时取暖;(2)炉体上半部分温度高,而下半部分温度低;(3)回风过程只在炉体上半部分进行,热风很快被排除室外,热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4)四是存在靠近排烟管一侧的炉体暖和,而远离排烟管一侧的炉体却感觉不到暖和;(5)采用木柴作为燃料,这样容易使木柴积压在炉芯的底部而堵塞炉桥,造成炉膛因供氧不足,出现燃烧不充分的问题,造成烟气污染大,热效率低,不能有效利用烟气中的热量,并且需要人工定期排渣,使用非常不方便;(6)现有回风炉一般使用木柴或者生物质颗粒,但是没有自动进料的功能,需要人工反复不停的添加燃料,经常会忘记添加燃料而熄火,不能较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燃烧充分、取暖效果好、自动进料、自动排渣和使用更方便的凸轮式自动排渣回风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凸轮式自动排渣回风炉,包括有燃烧机本体,所述燃烧机本体的一侧配合安装有炉膛装置,所述炉膛装置包括有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炉膛外壳和炉膛内壳,所述炉膛装置的上下两端分别配合安装有烟气回流座和排渣底座,所述烟气回流座和所述排渣底座之间相互连通有若干根烟气回流管,所述排渣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台面板,所述燃烧机本体和所述炉膛装置的内部安装有自动排渣装置,所述自动排渣装置包括有第三排渣电机以及与所述第三排渣电机配合连接的凸轮盘,所述凸轮盘的凸出端铰接有小圆盘,所述小圆盘的右端连接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的右端连接有第二推板。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凸轮式自动排渣回风炉,其中所述燃烧机本体包括有燃烧机外壳以及安装在所述燃烧机外壳顶部的料仓,所述料仓的内部安装有缺料检测传感器,所述燃烧机外壳的外壁处安装有送料电机和鼓风机,所述燃烧机外壳的内部安装有送料管、送料螺杆和点火棒,所述送料管与所述料仓的底部连接,所述送料螺杆安装在所述送料管内,其中所述送料电机与所述送料螺杆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凸轮式自动排渣回风炉,其中所述炉膛装置的四周外围处安装有护拦,所述护拦的底部焊接在排渣底座上,所述台面板的底部搁置在所述护拦的顶部。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凸轮式自动排渣回风炉,其中所述烟气回流座的顶部安装有锅炉支撑板,所述烟气回流座的中间区域设置有出火口,所述烟气回流座上位于所述出火口的四周开设有若干个烟气回流孔。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凸轮式自动排渣回风炉,其中所述排渣底座的上表面处分别设置有灰渣入口和若干个回烟孔,所述排渣底座的内部安装有排渣抽屉,所述排渣底座的的外壁上配连接连接有烟筒。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生物质燃烧机和传统的回风炉巧妙的结合起来,本方案中的产品使用的燃料为生物质颗粒,由于体积比较小,在燃烧的时候发火快,使得炉体升温速度快,可以满足快速取暖的求;(2)使用时将锅炉是放置在圆台机的正中间位置进行加火,燃烧机产生的烟火往炉膛内壳的顶部流动,通过出火口对锅炉进行加热,同时剩余的烟气会通过烟气回流孔进入到烟气回流管内,之后回流至排渣底座内,如此就实现了烟气先从下往上流动,之后又从上往下流动,这样就使得炉膛上下部分的温度都比较均匀,不会像传统回风炉那样上高下低;(3)完成加热后的烟气会通过烟气回流孔进入到烟气回流座,由于烟气回流座和排渣底座之间相互连通有若干根烟气回流管,烟气回流管是均匀的设置在炉膛装置的四周,在烟气回流的过程中可以对烟气回流管进行加热,这样使得回风炉的四周温度比较均匀,有效避免了传统回风炉温度不一致的问题;(4)燃料在炉膛的内部进行燃烧,会有一部分热通过热辐射的方式扩散到炉体的四周,同时燃烧后的烟气又会通过烟气回流管从上至下回流至排渣底座内,快速将烟气加流管进行加热,进一步吸收了烟气中的热量,不仅减少了热量的排放,还使得取暖效果更好,提高了能量利用率;(5)通过使用送料电机和送料螺杆自动进料,在工作时控制器会控制送料电机的转速和工作时长,自动将料仓内的燃料送入到炉膛内进行燃烧,无需人工反复进行上料,并且通过设置鼓风机进行助燃,保证氧气充足的供应,使得炉膛内的燃料燃烧的更充分,产生的烟气大幅减少,热效率更高;(6)通过设置自动自动排渣装置,工作时自动排渣装置会自动工作,将炉膛内的灰渣及时排出,不会导致灰渣积压在炉膛内造成堵塞,也无需人工反复进行清理,较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图2中沿e-e处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拆除护拦和台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拆护拦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烟气回流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中排渣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台面板;2、烟筒;3、护拦;4、烟气回流座;41、锅炉支撑板;42、烟气回流孔;43、出火口;5、烟气回流管;6、炉膛装置;61、炉膛外壳;62、炉膛内壳;63、内壳支撑架;64、观火镜;7、排渣底座;71、排渣抽屉;72、灰渣入口;73、回烟孔;8、燃烧机本体;81、料仓;82、送料电机;83、鼓风机;84、缺料检测传感器;85、送料螺杆;86、送料管;87、燃烧机外壳;9、控制箱;101、第一排渣电机;102、主动齿轮;103、从动齿轮;104、履带;111、电磁线圈座;112、回位弹簧;113、电磁推杆;114、第一推杆;115、第一推板;121、第二排渣电机;122、转轴;123、搅棍;124、螺旋棒;131、第三排渣电机;132、凸轮盘;133、小圆盘;134、第二推杆;135、第二推板;141、液压驱动单元;142、液压油缸;143、第三推杆;144、第三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凸轮式自动排渣回风炉,包括有燃烧机本体8,燃烧机本体8包括有燃烧机外壳87以及安装在燃烧机外壳87顶部的料仓81,料仓81的内部安装有缺料检测传感器84,其中缺料检测传感器84可以检测料仓81内物料的多少,当物料不足时,及时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就会发出信号提供使用人员及时加料,燃烧机外壳87的外壁处安装有送料电机82和鼓风机83,燃烧机外壳87的内部安装有送料管86、送料螺杆85和点火棒(图中未示出),送料管86与料仓81的底部连接,送料螺杆85安装在送料管86内,其中送料电机82与送料螺杆85的一端连接在一起。送料电机82旋转就可以带动送料螺杆85旋转,这样就可以将料仓81内的物料送入到炉膛装置6内,而点火棒主要是将炉膛装置6内的燃料进行生火。

图1、图5、图6和图8所示,燃烧机本体8的一侧配合安装有炉膛装置6,炉膛装置6的四周外围处安装有护拦3,护拦3的底部焊接在排渣底座7上,台面板1的底部搁置在护拦3的顶部。炉膛装置6包括有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炉膛外壳61和炉膛内壳62,其中炉膛外壳61和炉膛内壳62之间通过内壳支撑架63进行固定,炉膛内壳62的处壁上安装有观火镜64,炉膛装置6的上下两端分别配合安装有烟气回流座4和排渣底座7,烟气回流座4和排渣底座7之间相互连通有若干根烟气回流管5,排渣底座7的顶部安装有台面板1,台面板1可用作吃饭的桌子。

图1、图3和图10所示,燃烧机本体8和炉膛装置6的内部安装有自动排渣装置,自动排渣装置包括有第三排渣电机131以及与第三排渣电机131配合连接的凸轮盘132,凸轮盘132的凸出端铰接有小圆盘133,小圆盘133的右端连接有第二推杆134,第二推杆134的右端连接有第二推板135。工作时控制第三排渣电机131旋转,第三排渣电机131就会带动凸轮盘132旋转,由于凸轮的原理,就可以通过小圆盘133和第二推杆134来带动第二推板135左右往复移动,从而就可以将燃烧后灰渣自动排出,之后通过灰渣入口72掉入到排渣底座7内。

图1、图5、图6和图7所示,烟气回流座4的顶部安装有锅炉支撑板41,烟气回流座4的中间区域设置有出火口43,烟气回流座4上位于出火口43的四周开设有若干个烟气回流孔42。工作时需要加热的锅炉放置在锅炉支撑板41上,炉膛内壳62内的烟火就会对锅炉进行加热,而加热后的烟气就会通过烟气回流孔42回流到烟气回流座4的内部,之后分别通过烟气回流管5、排渣底座7和烟筒2排出。

图1、图5、图6和图9所示,排渣底座7的上表面处分别设置有灰渣入口72和若干个回烟孔73,排渣底座7的内部安装有排渣抽屉71,排渣底座7的的外壁上配连接连接有烟筒2,其中炉膛内生产的灰渣掉落至排渣抽屉71内,只需要人工定期将排渣抽屉71拿出倒掉即可。

如图1和图5所示,炉膛内壳62的内部安装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炉膛外壳61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箱9,控制箱9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鼓风机83、送料电机82、第一排渣电机101、缺料检测传感器84、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其中缺料检测传感84和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将检测到的物料情况和温度数据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再控制鼓风机83、送料电机82、第一排渣电机101的工作时间和转速,从而可以达到控制温度和工作时长的功能,并且控制器还可以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与手机、电脑,智能终端进行无线连接,通过远程控制回风炉的工作较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通过将生物质燃烧机和传统的回风炉巧妙的结合起来,本方案中的产品使用的燃料为生物质颗粒,由于体积比较小,在燃烧的时候发火快,使得炉体升温速度快,可以满足快速取暖的求。

使用时将锅炉是放置在圆台机的正中间位置进行加火,燃烧机产生的烟火往炉膛内壳62的顶部流动,通过出火口43对锅炉进行加热,同时剩余的烟气会通过烟气回流孔42进入到烟气回流管5内,之后回流至排渣底座7内,如此就实现了烟气先从下往上流动,之后又从上往下流动,这样就使得炉膛上下部分的温度都比较均匀,不会像传统回风炉那样上高下低。

完成加热后的烟气会通过烟气回流孔42进入到烟气回流座4,由于烟气回流座4和排渣底座7之间相互连通有若干根烟气回流管5,烟气回流管5是均匀的设置在炉膛装置6的四周,在烟气回流的过程中可以对烟气回流管5进行加热,这样使得回风炉的四周温度比较均匀,有效避免了传统回风炉温度不一致的问题。

燃料在炉膛的内部进行燃烧,会有一部分热通过热辐射的方式扩散到炉体的四周,同时燃烧后的烟气又会通过烟气回流管5从上至下回流至排渣底座7内,快速将烟气加流管进行加热,进一步吸收了烟气中的热量,不仅减少了热量的排放,还使得取暖效果更好,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通过使用送料电机82和送料螺杆85自动进料,在工作时控制器9会控制送料电机82的转速和工作时长,自动将料仓81内的燃料送入到炉膛内进行燃烧,无需人工反复进行上料,并且通过设置鼓风机83进行助燃,保证氧气充足的供应,使得炉膛内的燃料燃烧的更充分,产生的烟气大幅减少,热效率更高。

通过设置自动自动排渣装置,工作时自动排渣装置会自动工作,将炉膛内的灰渣及时排出,不会导致灰渣积压在炉膛内造成堵塞,也无需人工反复进行清理,较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部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实用新型人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