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37039发布日期:2021-12-29 16:1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2.工质为能够在气态与液态之间转换的冷媒,通过气态与液态的相互转换以实现放热或吸热,从而实现供热和供冷。
3.用工质给换热器(吹胀板)供冷,工质在换热器(吹胀板)的流道里不能完全完成气液相变,换热器(吹胀板)的表面温度不均匀,换热效果还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能够使得第一换热器的表面温度均匀,也提高了第一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和用于向周围环境散热的第一换热器;
6.所述室外机连接有第一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具有能够在气态与液态之间转换的工质;
7.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有第二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具有液态的介质;
8.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中安装有第一水泵;
9.其中,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和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之间连接有用于工质与介质进行换热的第二换热器。
10.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工质为氟利昂,所述介质为水。
11.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器为吹胀式换热器。
12.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和/或所述第一换热器上安装有测温装置。
13.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水泵为变频水泵。
14.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外机为变频主机。
15.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有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串联的第一室内机,所述第一循环管路经过所述第一室内机。
16.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有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并联的第二室内机;
17.所述第二室内机上连接有用于工质循环的第三循环管路,所述第三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连接。
18.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有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并联的第三室内机;
19.所述第三室内机上连接有用于介质循环的第四循环管路,所述第四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
20.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四循环管路中安装有第二水泵。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其室外机与第一循环管路中流通有工质,第一换热器与第二循环管路中流通有液态的介质,工质与介质通过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液态的介质再与外界环境中的空气通过第一换热器换热,其热量或冷量通过第一换热器释放至外界环境中。液态的介质在第一换热器中换热时不存在相变,其在第一换热器的流道中均匀流动,可以使得第一换热器的表面温度均匀,并且提高了换热效果。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通过调节室外机来改变工质的温度,进而可以控制经第二换热器换热后的液态的介质的温度,从而方便控制第一换热器的表面温度,可以保持第一换热器的表面温度高于结露温度,以避免第一换热器的表面结露。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1和用于向周围环境散热的第一换热器2。
30.室外机1连接有第一循环管路4,第一循环管路4具有能够在气态与液态之间转换的工质。
31.第一换热器2连接有第二循环管路5,第二循环管路5具有液态的介质。第二循环管路5中安装有第一水泵6。
32.其中,第一循环管路4和第二循环管路5之间连接有用于工质与介质进行换热的第二换热器3。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有室外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一循环管路4、第二循环管路5和第一水泵6。
34.室外机1串联在第一循环管路4上,第一循环管路4中流通有能够在气态与液态之间转换的工质。第一换热器2串联在第二循环管路5上,第二循环管路5流通有液态的介质。第一水泵6安装在第二循环管路5中,为液态的介质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第一循环管路4和第二循环管路5分别经过第二换热器3,工质与介质通过第二换热器3进行换热。
35.第一换热器2和第二换热器3中分别具有流道,用于工质、介质流动实现换热。
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其室外机1与第一循环管路4中流通有工质,第一换热器2与第二循环管路5中流通有液态的介质,工质与介质通过第二换热器3进行换热,液态
的介质再与外界环境中的空气通过第一换热器2换热,其热量或冷量通过第一换热器2释放至外界环境中。液态的介质在第一换热器2中换热时不存在相变,其在第一换热器2的流道中均匀流动,可以使得第一换热器2的表面温度均匀,并且提高了换热效果。
37.使用时,通过调节室外机1来改变工质的温度,进而可以控制经第二换热器3换热后的液态的介质的温度,从而方便控制第一换热器2的表面温度,可以保持第一换热器2的表面温度高于结露温度,以避免第一换热器2的表面结露。
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工质为氟利昂,介质为水。氟利昂为制冷剂,包括有r22、r32、r134a等。氟利昂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在低温加压情况下呈透明状液体。水作为冷却介质使用,水的比热容大,更容易带走更多热量,换热效果好,流动性好。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为吹胀式换热器。吹胀式换热器,其由内外两层金属板加工而成,内外两层金属板之间通过吹胀形成流道,其换热面积大、壳体薄、换热效果好。吹胀工艺为现有技术中的工艺,在此不再详述。
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循环管路5和/或第一换热器2上安装有测温装置7。测温装置7可为温度计、温度传感器等,用于监测换热后的介质的温度和/或监测第一换热器2的表面温度。当第一换热器2的表面温度高于结露温度时,第一换热器2的表面不会结露。
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水泵6为变频水泵,可以调节第一水泵6的转动频率,以改变液体介质循环速率,进而改变第一换热器2的表面温度。
4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室外机1为变频主机,可以调节室外机1的工作频率,以改变工质的循环速率,进而改变工质的温度。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有与第二换热器3串联的第一室内机8,第一循环管路4经过第一室内机8。
44.第一循环管路4经过第二换热器3后,再经过第一室内机8。第一室内机8通过第一循环管路4中的工质换热。
45.当第一室内机8开启时,第一室内机8与第一换热器2同时工作。工质首先在第二换热器3中换热,然后再流经第一室内机8换热,最终经第一循环管路4流回室外机1,可以使得工质充分换热。
46.当第一室内机8关闭时,第一换热器2工作,工质在第二换热器3中换热后经第一循环管路4流回室外机1。
4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有与第二换热器3并联的第二室内机9。
48.第二室内机9上连接有用于工质循环的第三循环管路10,第三循环管路10与第一循环管路4连接。
49.第二室内机9通过第三循环管路10与第一循环管路4连接。第二室内机9通过第三循环管路10中的工质进行换热。第二室内机9与第二换热器3并联。
50.当开启第二室内机9时,第一循环管路4中一部分工质经第三循环管路10进入第二室内机9中进行换热,然后再经第一循环管路4流回室外机1;第一循环管路4中另一部分工质进入第二换热器3中进行换热,然后再经第一循环管路4流回室外机1。如此布置,使得流入第二室内机9中的工质还未换热,提高了第二室内机9的供冷或供热效果。
51.当第二室内机9关闭时,工质在第二换热器3中换热后经第一循环管路4流回室外机1。
5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有与第一换热器2并联的第三室内机11。
53.第三室内机11上连接有用于介质循环的第四循环管路12,第四循环管路12与第二换热器3连接。
54.第三室内机11通过第四循环管路12与第二换热器3连接,第三室内机11通过第四循环管路12中的介质进行换热。第三室内机11与第一换热器2并联。
55.当开启第三室内机11时,经第二换热器3换热的一部分介质经第四循环管路12进入第三室内机11中进行换热;另一部分介质经第二循环管路5进入第一换热器2中进行换热。
56.当第三室内机11关闭时,经第二换热器3换热的全部介质经第二循环管路5进入第一换热器2中进行换热。
5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四循环管路12中安装有第二水泵13,为第四循环管路12中的介质的循环提供动力。
58.根据需要,可以在各管路上安装相应的阀门、泵等,以实现工质、介质的循环流通。
59.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6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