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列管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49842发布日期:2022-04-21 23:58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冷凝器列管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凝器列管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换热器是用于实现冷、热流体之间热量交换的设备,列管式换热器作为典型的换热器,以其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处理能力和操作弹性大等优点,而成为工业上使用最广泛的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主要包括壳体、两端的管箱、内部半圆形折流板、管板、传热管和流体管等结构构成。
3.由于管板在安装中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安装在壳体的两端,内部的传热管利用焊接法或涨管法装配在管板上,在使用中一旦传热管发生损伤人们则需及时更换传热管,但是由于其安装时所采用上述这种传统的安装方式,造成在拆除维护时较为不便。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冷凝器列管安装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安装紧固,同时在检修时方便拆除管板和传热管的冷凝器列管安装结构。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器列管安装结构包括:壳体;两个管箱,两个所述管箱分别法兰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两端;两个流体管一,两个所述流体管一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管箱上;两个流体管二,两个所述流体管二均设于所述壳体上;两个管板,两个所述管板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两端内部,所述管板的外圈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闭贴合;多个折流板,多个所述折流板均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两个所述管板之间;多根传热管,多根所述传热管贯穿两个所述管板和多个所述折流板;多个紧固结构,多个所述紧固结构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管板和所述传热管上;多个固定机构,多个所述固定机构均设于所述壳体和两个所述管板上。
7.优选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安装孔、封堵罩和密封内垫,所述安装孔开设在所述管板上,所述安装孔与所述传热管相适配,所述封堵罩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套设在所述传热管的端部外,所述密封内垫设于所述封堵罩和所述传热管的端部外。
8.优选的,所述封堵罩包括喇叭段、分岔段、外沿和多个岔口,所述喇叭段和所述分岔段均可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外沿可扣合在所述管板的外侧用于限位,多个所述岔口均匀开设在所述分岔段处,所述分岔段为弹性段。
9.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定位槽、复位槽、滑片、定位块、驱动螺栓和连接机构,所述定位槽开设在所述管板的外圈上,所述复位槽开设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并与所述定位槽对应设置,所述滑片滑动安装在所述复位槽内,所述定位块设于所述定位槽内并与所述滑片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螺栓螺纹安装在所述复位槽的内壁上,所述驱动螺栓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滑片相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通孔、圆柱、防脱封头和圆环,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滑
片上,所述通孔与所述驱动螺栓相适配,所述圆柱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驱动螺栓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防脱封头设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圆柱固定连接,所述圆环活动套设在所述圆柱外,所述圆环的外圈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圆柱外固定套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外耐磨金属材质。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器列管安装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凝器列管安装结构:
14.1、通过壳体上的流体管二和管箱上的流体管一能够对流体进行导流,进行换热处理,折流板能够对流体进行折流;
15.2、通过紧固机构中的安装孔方便装配传热管,封堵罩和密封内垫能够对安装孔和传热管之间进行密封,通过封堵罩中喇叭段和分岔段的装配方式方便紧固装配,外沿限位封堵罩,拆除时也较为简单,岔口的设置,可在装配时使分岔段收拢闭合;
16.3、通过固定机构方便固定管板,在拆除时更方便拆除管板进行检修,通过连接机构使驱动用驱动螺栓与滑片进行连接,驱动稳定,通过耐磨层的设置,延长了圆柱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器列管安装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2中所示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封堵罩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号:1、壳体;2、管箱;3、流体管一;4、流体管二;5、管板;6、折流板;7、传热管;8、安装孔;9、封堵罩;91、喇叭段;92、分岔段;93、外沿;94、岔口;10、密封内垫;11、定位槽;12、复位槽;13、滑片;14、定位块;15、驱动螺栓;16、通孔;17、圆柱;18、防脱封头;19、耐磨层;20、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请结合参阅图1-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器列管安装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所示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封堵罩的结构示意图。冷凝器列管安装结构包括:壳体1;两个管箱2,两个所述管箱2分别法兰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两端;两个流体管一3,两个所述流体管一3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管箱2上;两个流体管二4,两个所述流体管二4均设于所述壳体1上;两个管板5,两个所述管板5分别设于所述壳体1的两端内部,所述管板5的外圈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密闭贴合;多个折流板6,多个所述折流板6均设于所述壳体1内并位于两个所述管板5之间;多根传热管7,多根所述传热管7贯穿两个所述管板5和多个所述折流板6;多个紧固结构,多个所述紧固结构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管板5和所述传热管7上;多个固定机构,多个所述固定机构均设于所述壳
体1和两个所述管板5上,通过壳体1上的流体管二4和管箱2上的流体管一3能够对流体进行导流,进行换热处理,折流板6能够对流体进行折流。
25.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安装孔8、封堵罩9和密封内垫10,所述安装孔8开设在所述管板5上,所述安装孔8与所述传热管7相适配,所述封堵罩9设于所述安装孔8内并套设在所述传热管7的端部外,所述密封内垫10设于所述封堵罩9和所述传热管7的端部外,通过紧固机构中的安装孔8方便装配传热管7,封堵罩9和密封内垫10能够对安装孔8和传热管7之间进行密封。
26.所述封堵罩9包括喇叭段91、分岔段92、外沿93和多个岔口94,所述喇叭段91和所述分岔段92均可置于所述安装孔8内,所述外沿93可扣合在所述管板5的外侧用于限位,多个所述岔口94均匀开设在所述分岔段92处,所述分岔段92为弹性段,通过封堵罩9中喇叭段91和分岔段92的装配方式方便紧固装配,外沿93限位封堵罩9,拆除时也较为简单,岔口94的设置,可在装配时使分岔段92收拢闭合。
27.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定位槽11、复位槽12、滑片13、定位块14、驱动螺栓15和连接机构,所述定位槽11开设在所述管板5的外圈上,所述复位槽12开设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并与所述定位槽11对应设置,所述滑片13滑动安装在所述复位槽12内,所述定位块14设于所述定位槽11内并与所述滑片13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螺栓15螺纹安装在所述复位槽12的内壁上,所述驱动螺栓15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滑片13相连接,通过固定机构方便固定管板5,在拆除时更方便拆除管板5进行检修。
28.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通孔16、圆柱17、防脱封头18和圆环20,所述通孔16开设在所述滑片13上,所述通孔16与所述驱动螺栓15相适配,所述圆柱17设于所述通孔16内并与所述驱动螺栓15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防脱封头18设于所述通孔16内并与所述圆柱17固定连接,所述圆环20活动套设在所述圆柱17外,所述圆环20的外圈与所述通孔16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机构使驱动用驱动螺栓15与滑片13进行连接,驱动稳定。
29.所述圆柱17外固定套设有耐磨层19,所述耐磨层19外耐磨金属材质,通过耐磨层19的设置,延长了圆柱17的使用寿命。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器列管安装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31.装配时,首先将折流板6焊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之后将管板5至于壳体1的两端内壁处,使定位槽11与定位块14相对应,随后转动驱动螺栓15,驱动螺栓15在驱动时带动圆柱17和防脱封头18转动,通过圆环20带动滑片13沿复位槽12滑动,最终使定位块14嵌入至定位槽11内完成对管板5的固定;
32.随后将传热管7贯穿管板5上的安装孔8和折流板6,装配后将封堵罩9嵌入至安装孔8内,使封堵罩9的分岔段92位于内侧,在安装中,分岔段92沿岔口94收拢,直至岔口94完全闭合后即可,密封内垫10能够加强密封效果。
3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器列管安装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凝器列管安装结构,通过壳体1上的流体管二4和管箱2上的流体管一3能够对流体进行导流,进行换热处理,折流板6能够对流体进行折流,通过紧固机构中的安装孔8方便装配传热管7,封堵罩9和密封内垫10能够对安装孔8和传热管7之间进行密封,通过封堵罩9中喇叭段91和分岔段92的装配方式方便紧固装配,外沿93限位封堵罩9,拆除时也较为简单,岔口94的设置,可在装配时使分岔段92收拢闭合,通过固定机构方
便固定管板5,在拆除时更方便拆除管板5进行检修,通过连接机构使驱动用驱动螺栓15与滑片13进行连接,驱动稳定,通过耐磨层19的设置,延长了圆柱17的使用寿命。
3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