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炉及涂装干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63094发布日期:2022-09-09 18:3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干燥炉及涂装干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干燥炉及涂装干燥方法,特别涉及沿着炉的长度方向连续设有多个干燥区的干燥炉及涂装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2.通常,在汽车的涂装线中,沿着搬送作为干燥对象物的汽车车体的输送线设有电沉积干燥炉、涂料干燥炉、涂装干燥炉。为了一边使用输送带搬送汽车车体一边使其涂膜干燥固化,这种干燥炉形成为在炉主体的两端设有汽车车体的出入口的通道状。通常,在干燥炉的内部沿着炉的长度方向连续设有多个干燥区。具体来说,设有使汽车车体的润湿的涂膜快速干燥并将其车体加热升温至设定温度的干燥区(升温区)和将汽车车体加热保持为设定温度的干燥区(保持区)。在此,在图6、图7中示出现有的干燥炉111的一例。
3.图6、图7中示出的现有的干燥炉111在前段具有由三个干燥区a1、a2、a3构成的升温区15,且在后段具备由一个干燥区a4构成的保持区16。在各干燥区a1至a4中,分别设有热风供气口41和排气口43。热风供气口41配置在炉壳17中的比汽车车体w1低的位置,从吹出管道23向热风供气口41供给热风。排气口43在炉壳17中配置在比汽车车体w1高的位置,热风从排气口43吸入并向管道24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文献中也公开有与之相同构造的干燥炉111(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38037号公报(参见图1)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8.然而,将达到汽车车体的涂膜固化所需的温度的时间称为“升温时间”,但通常由于汽车车体的搬送速度恒定,因此在希望增加升温时间的情况下,必须使炉长增加。也就是说,干燥炉的炉长由升温时间决定。
9.另外,升温时间根据汽车车体中的部位也不同。例如,在区分以外板为中心的外部部件和以内板为中心的内部部件时,与热风容易直接接触的外部部件相比,热风难以直接接触的内部部件的升温时间更长。图8的曲线以横轴为时间、以纵轴为车体温度,并以实线表示外部部件的温度推移,以虚线表示内部部件的温度推移。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曲线的上侧对应地示出干燥炉111。根据该曲线,外部部件较快地(20分钟以内)达到作为设定温度的约160℃,而内部部件需要30分钟以上,因此可知升温时间存在时间差。因此,在现有的干燥炉中,需要使内部部件的加热条件优先以充分确保升温时间,结果存在干燥炉长大的缺点。另外,在该情况下,由于炉长大而设备的初始成本、运行成本升高,因此希望缩短炉长。
10.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车辆车体的外部部件及内部部件高效均匀地升温、能够缩短炉长的干燥炉及涂装干燥方法。
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方案1记载的发明为一种干燥炉,其沿着炉的长度方向连续设有多个干燥区,在所述干燥区向在炉壳内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搬送的车辆车体吹送热风,使涂布于所述车辆车体的涂膜干燥,所述干燥炉的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干燥区包括:第1热风供气口,其配置为在所述炉壳中的所述车辆车体的下部位置向斜上方排出所述热风;第2热风供气口,其配置为在所述炉壳中的比所述第1热风供气口高的位置向斜下方排出所述热风;以及排气口,其为了将所述热风排出到所述炉壳的外部,在所述炉壳中配置在比所述第1热风供气口及所述第2热风供气口低的位置。
13.因此,根据方案1记载的发明,通过从配置在车辆车体的下部位置的第1热风供气口向斜上方排出热风,从而该热风主要与外部部件接触,外部部件的涂膜高效地升温。另外,不仅从配置在比第1热风供气口高的位置的第2热风供气口向斜下方排出热风,而且从配置在比第1热风供气口及第2热风供气口低的位置的排气口排出热风,从而热风容易经由车辆车体的窗部导入室内侧。其结果,来自第2热风供气口的热风主要与内部部件接触,内部部件的涂膜高效地升温。因此,外部部件及内部部件的升温时间缩短,并且,升温时间差减小。其结果,能够高效均匀地使外部部件及内部部件升温,进而能够缩短炉长。
14.方案2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第1热风供气口配置在所述车辆车体的底板背面水平的位置,所述第2热风供气口配置在所述车辆车体的窗水平的位置。
15.因此,根据方案2记载的发明,通过从配置在该位置的第1热风供气口向斜上方排出热风,从而车辆车体的包含底板部外侧在内的主要是外部部件的涂膜被高效地加热升温。另外,通过从配置在该位置的第2热风供气口向斜下方排出热风,从而能够经由车辆车体的窗部导入室内侧热风。由此,车辆车体的包含底板部内侧在内的主要是内部部件的涂膜被高效地加热升温。
16.方案3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第1热风供气口及所述第2热风供气口均构成为包含喷嘴,并且,与构成所述第2热风供气口的第2喷嘴相比,构成所述第1热风供气口的第1喷嘴将所述炉壳内的周围的空气卷入的引导作用优异。
17.因此,根据方案3记载的发明,构成第1热风供气口的喷嘴将炉壳内的周围的空气卷入并排出热风,其结果,能够使大量的热风与车辆车体的底板部外侧接触。由此,车辆车体的包含底板部外侧在内的主要是外部部件的涂膜更加高效地被加热,在更短时间升温。
18.方案4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至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第1热风供气口及所述第2热风供气口均构成为包含喷嘴,并且,与构成所述第1热风供气口的第1喷嘴相比,构成所述第2热风供气口的第2喷嘴使所述热风直行的作用优异。
19.因此,根据方案4记载的发明,构成第2热风供气口的第2喷嘴使热风直行排出,其结果,能够经由车辆车体的窗部可靠地将热风导入室内侧,并且,能够使热风到达位于较远位置的车辆车体的底板部内侧以进行加热。由此,车辆车体的包含底板部内侧在内的主要是内部部件的涂膜更加高效地被加热,在更短时间升温。
20.方案5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至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炉壳的内表面与所述车辆车体的距离设定为300mm以下。
21.因此,根据方案5记载的发明,能够减小炉壳内的多余空间,使炉整体小型化。需要说明的是,优选构成所述第2热风供气口的所述第2喷嘴将全长的一半以上的长度埋设在所
述炉壳内。若是这种构成,则不会损害构成第2热风供气口的第2喷嘴的热风直行作用,能够减小第2喷嘴从炉壳的突出量。因此,能够同样地使炉壳中的第2热风供气口形成部位接近车辆车体,以更加高效地对车辆车体进行加热,在更短时间升温。
22.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方案6记载的发明为一种涂装干燥方法,在该方法中,干燥炉沿着炉的长度方向连续设有多个干燥区,在多个所述干燥区向在所述干燥炉的炉壳内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搬送的车辆车体吹送热风,使涂布于所述车辆车体的涂膜干燥,所述涂装干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干燥区的每一个,通过从配置在所述炉壳中的所述车辆车体的下部位置的第1热风供气口向斜上方排出所述热风,从而对所述车辆车体的包含底板部外侧在内的主要是外部部件的涂膜进行干燥,通过从配置在所述炉壳中的比所述第1热风供气口高的位置的第2热风供气口向斜下方排出所述热风,经由所述车辆车体的窗部将所述热风导入室内侧,从而对所述车辆车体的包含底板部内侧在内的主要是内部部件的涂膜进行干燥,经由在所述炉壳中配置在比所述第1热风供气口及所述第2热风供气口低的位置的排气口,将所述热风排出到所述炉壳的外部。
23.因此,根据方案6记载的发明,通过从配置在车辆车体的下部位置的第1热风供气口向斜上方排出热风,从而该热风主要与外部部件接触,外部部件的涂膜高效地升温。另外,不仅从配置在比第1热风供气口高的位置的第2热风供气口向斜下方排出热风,而且从配置在比第1热风供气口及第2热风供气口低的位置的排气口排出热风,从而热风容易经由车辆车体的窗部导入室内侧。其结果,来自第2热风供气口的热风主要与内部部件接触,内部部件的涂膜高效地升温。因此,外部部件及内部部件的升温时间缩短,并且,升温时间差减小。其结果,能够高效均匀地使外部部件及内部部件升温,进而能够缩短炉长。
24.发明效果
25.如以上详细说明,根据技术方案1至6记载的发明,能够提供能够使车辆车体的外部部件及内部部件高效均匀地升温、能够缩短炉长的干燥炉及涂装干燥方法。
附图说明
26.图1是示出使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的干燥炉的概略纵剖视图。
27.图2是图1的a-a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28.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干燥炉中的热风的流动的概略剖视图。
29.图4是示出汽车车体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干燥炉内时的车体温度推移的曲线。
30.图5是示出送气风量比例与升温至160℃所需的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31.图6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干燥炉的概略纵剖视图。
32.图7是图6的b-b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33.图8是示出汽车车体通过现有技术的干燥炉内时的车体温度推移的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基于图1至图5详细说明使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干燥炉11及使用该干燥炉11的涂装干燥方法。
35.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干燥炉11是为了对作为干燥对象物的汽车车体w1的涂膜进行热风干燥而设置于涂装线的所谓的山型涂装干燥炉。需要说明的是,涂膜没有
特别限定,可以是任意的涂膜,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通过电沉积形成的电沉积涂膜。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干燥炉11是所谓的电沉积干燥炉。
36.构成该干燥炉11的炉主体12是截面矩形状且为通道状,沿着炉的长度方向配置有向上坡度的入口侧通路12a、水平搬送通路12b及向下坡度的出口侧通路12c。在炉主体12的两端设有入口13及出口14。也就是说,该干燥炉11形成为,沿着炉的长度方向设有高低差,与位于炉中央的水平搬送通路12b相比,位于炉两端的入口13及出口14成为低的位置。并且,汽车车体w1被从入口13搬入炉主体12的内部,并从出口14搬出。
37.在炉主体12中的水平搬送通路12b的前段配置有利用热风将从入口13搬入的汽车车体w1加热升温至160℃左右的升温区15。在水平搬送通路12b中,在升温区15的后段配置有在保持通过升温区15而升温的汽车车体w1的温度的同时利用热风进行干燥的保持区16。升温区15由两个以上的干燥区构成,保持区16由一个以上的干燥区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来说,升温区15由三个干燥区a1、a2、a3构成,保持区16由一个干燥区a4构成。
38.如图2所示,在构成干燥炉11的炉主体12的内部设有用于划分搬送汽车车体w1的空间的炉壳17。炉壳17内的上中部区域为搬送时供汽车车体w1通过的主空间s1。炉壳17内的下部区域为用于配置搬送汽车车体w1的搬送机构(输送带21、台车22等)的副空间s2。该副空间s2比主空间s1小。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炉壳17中的主空间s1形成为与从前后方向观察作为干燥对象物的汽车车体w1时的外形形状近似的截面形状。需要说明的是,炉壳17的内壁面与汽车车体w1的外表面的距离较接近,在本实施方式中设计为例如250mm至300mm左右。
39.如图2所示,在炉主体12的炉壳17的外侧的规定部位分别设有吹出管道23及吸入管道24。用于向炉内供给热风的供气路径31与吹出管道23连接。该供气路径31连接有通过取入外部气体并使用燃烧器加热而产生规定温度的热风的燃烧单元32。吸入管道24连接有用于向炉外排出热风的排气路径33。从该排气路径33的中途分支循环路径34,一部分热风经由该循环路径34返回至燃烧单元32而再次加热。在排气路径33中,在比循环路径34的分支部分靠前的位置配置有风扇35及除臭装置36。该风扇35用于将经由排气路径33排气的热风(污染空气)导入除臭装置36。因此,排气路径33内的热风(污染空气)在通过除臭装置36时无臭化/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到屋外。
40.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干燥炉11中的第1热风供气口41、第2热风供气口42及排气口43的配置关系。
41.如图1、图2所示,在多个干燥区a1至a4中,在炉壳17的外侧的汽车车体w1的下部位置左右成对地设有第1热风供气口用的吹出管道23。在这些吹出管道23沿着炉的长度方向配置有多个第1热风供气口41。在多个第1热风供气口41分别安装有第1喷嘴41a。该第1喷嘴41a具体地配置为,在汽车车体w1的底板背面水平l1的位置向斜上方排出热风。在此,作为构成第1热风供气口41的第1喷嘴41a,优选为内侧面朝向前方扩开的喇叭状,为使第2方向的开口宽度相对于第1方向的开口宽度为2至2.5倍的构造(参见日本特开2018-155463号公报的技术)。这种构造的第1喷嘴41a将炉壳17内的周围的空气卷入的引导作用优异。因此,即使是平稳的风速也能够将很多风量的热风向汽车车体w1吹送。
42.另外,如图1、图2所示,在多个干燥区a2至a4中,在炉壳17的外侧比第1热风供气口41高的位置左右成对地设有第2热风供气口用的吹出管道23。在这些吹出管道23上沿着炉
的长度方向配置有多个第2热风供气口42。在多个第2热风供气口42分别安装有第2喷嘴42a。这些第2喷嘴42a具体地配置为在汽车车体w1的窗水平l2的位置向斜下方排出热风。在此,构成第2热风供气口42的第2喷嘴42a使热风直行的作用优异,为全长的一半以上的长度埋设在炉壳17内(即、与炉壳17相比成为外侧的区域)的构造。另外,在炉壳17中,第2热风供气口42的形成部位与汽车车体w1的距离设定为300m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第2热风供气口42当然也可以同样地配置在最前段的干燥区a1,但也可以例如像本实施方式这样,为了防止发生车体上部的外部部件过热引起的品质异常而省略。
43.另外,如图1、图2所示,在多个干燥区a1至a4中,在炉壳17中比第1热风供气口41及第2热风供气口42低的位置、具体地在面向位于汽车车体w1的下方的副空间s2的位置左右成对地设有吸入管道24。在这些吸入管道24上沿着炉的长度方向配置有多个排气口43。也就是说,排气口43配置在位于汽车车体w1的正下方的狭小空间中,并从该狭小空间的两侧横向排出热风。
44.图4是用于说明干燥炉1中的热风的流动(参照该图中的箭头)的概略剖视图。构成第1热风供气口41的第1喷嘴41a以汽车车体w1的底板部外侧p1为目标而向斜上方排出热风。其结果,热风被吹向汽车车体w1的包含底板部外侧p1在内的主要是外部部件,外部部件的涂膜被干燥固化。另一方面,构成第2热风供气口42的第2喷嘴42a以汽车车体w1的窗部p2及位于其前方的底板部内侧p3(更具体来说是摇动部的某个部位的内侧)为目标而向斜下方排出热风。其结果,热风经由汽车车体w1的窗部p2导入室内侧,并向包含底板部内侧p3在内的主要是内部部件吹送热风,内部部件的涂膜被干燥固化。并且,供给至炉壳17内的主空间s1的热风流入位于下侧的副空间s2,经由排气口43向炉壳17的外部排出。
45.如图1所示,在干燥炉11中的入口侧通路12a设有与第1热风供气口41相同的构成的供气装置61。一部分水平搬送通路12b内的加热空气经由返回供气路径62向该供气装置61返回供给。其结果,汽车车体w1在入口侧通路12a被预备加热。另外,为了使出口侧通路12c内的空气的一部分返回水平搬送通路12b内并加热,在出口侧通路12c设有返回供气路径63。
46.在此,来自第1热风供气口41的供气量与来自第2热风供气口42的供气量的比例(风量比例)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任意设定,但优选设定为例如3:7至5:5的范围内。换言之,优选将来自第2热风供气口42的供气量设定为与来自第1热风供气口41的供气量相同或比之略少。其理由在于,若在该范围内,则容易实现外部部件及内部部件的升温时间的缩短、升温时间差的减小(参照图5的曲线)。
47.接下来,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干燥炉1说明对汽车车体w1进行热风干燥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图4的曲线示出汽车车体w1通过干燥炉11内时的车体温度推移。
48.作为干燥对象物的汽车车体w1由搬送机构以恒定速度从入口13侧依次搬入炉主体12的内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汽车车体w1以将车门稍微打开的状态搬入,且以将车门稍微打开的状态通过干燥炉11并搬出。在通过入口侧通路12a时,汽车车体w1被预备加热。此时,汽车车体w1的外部部件及内部部件升温至50℃至60℃左右(参照图4)。
49.到达升温区15中的最前段的干燥区a1的汽车车体w1暴露在从第1热风供气口41的第1喷嘴41a排出的热风中。此时,热容量大的汽车车体w1的底板部外侧p1先被加热升温。接下来,到达干燥区a2、a3的汽车车体w1不仅暴露在从第1热风供气口41的第1喷嘴41a排出的
热风中,也暴露在从第2热风供气口42的第2喷嘴42a排出的热风中。其结果,不仅包含底板部外侧p1在内的主要是外部部件,包含底板部内侧p3在内的主要是内部部件也被加热升温。此时,汽车车体w1的外部部件及内部部件一起升温至作为设定温度的160℃(参照图4)。
50.到达保持区16中的干燥区a4的汽车车体w1也同样地,暴露在从第1热风供气口41的第1喷嘴41a排出的热风和从第2热风供气口42的第2喷嘴42a排出的热风中。其结果,保持作为设定温度的160℃,在此期间涂膜被完全干燥固化。之后,汽车车体w1在通过出口侧通路12c后被从出口14搬出到炉外。
51.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52.(1)在本实施方式的干燥炉11中,特征在于,在多个干燥区a1至a4中的上述不同的高度位置分别配置有第1热风供气口41、第2热风供气口42及排气口43。因此,通过从配置在汽车车体w1的下部位置的第1热风供气口41向斜上方排出热风,从而该热风主要与外部部件接触,外部部件的涂膜高效地升温。另外,不仅从配置在比第1热风供气口41高的位置的第2热风供气口42向斜下方排出热风,而且从配置在比第1热风供气口41及第2热风供气口42低的位置的排气口43排出热风,从而热风容易经由汽车车体w1的窗部p2导入室内侧。其结果,来自第2热风供气口42的热风主要与内部部件接触,内部部件的涂膜高效地升温。因此,外部部件及内部部件的升温时间缩短,并且,升温时间差减小。其结果,能够高效均匀地使外部部件及内部部件升温,进而能够缩短炉长。顺带一提,在本实施方式中,升温时间缩短的结果,能够使升温区15的长度缩短10m至20m左右。
53.(2)在本实施方式的干燥炉11中,通过从配置在汽车车体w1的底板背面水平l1的位置的第1热风供气口41向斜上方排出热风,从而汽车车体w1的包含底板部外侧p1在内的主要是外部部件的涂膜被高效地加热升温。另外,通过从配置在汽车车体w1的窗水平l2的位置的第2热风供气口42向斜下方排出热风,从而能够经由汽车车体w1的窗部p2将热风导入室内侧。由此,汽车车体w1的包含底板部内侧p3在内的主要是内部部件的涂膜被高效地加热升温。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排气口43配置在比汽车车体w1的底板背面水平l1更低的位置,因此高温的空气不会滞留在炉壳17内的上部。因而,能够将由于汽车车体w1的上侧部分过度升温而产生的涂膜的品质异常防于未然。
54.(3)在本实施方式的干燥炉11中,与构成第2热风供气口42的第2喷嘴42a相比,构成第1热风供气口41的第1喷嘴41a将炉壳17内的周围的空气卷入的引导作用优异。因此,通过使用第1喷嘴41a,从而能够使大量的热风与汽车车体w1的底板部外侧p1接触。由此,汽车车体w1的包含底板部外侧p1在内的主要是外部部件的涂膜更加高效地被加热,在更短时间升温。与此相对,与构成第1热风供气口41的第1喷嘴41a相比,构成第2热风供气口42的第2喷嘴42a使热风直行的作用优异。因此,能够经由汽车车体w1的窗部p2可靠地将热风导入室内侧,并且,能够使热风到达位于较远位置的汽车车体w1的底板部内侧p3以加热。由此,汽车车体w1的包含底板部内侧p3在内的主要是内部部件的涂膜更加高效地被加热,在更短时间升温。
55.(4)在本实施方式的干燥炉11中,构成第2热风供气口42的第2喷嘴42a将全长的一半以上的长度埋设在炉壳17内,炉壳17中的第2热风供气口42的形成部位与汽车车体w1的距离设定为300mm以下。因此,能够减小第2喷嘴42a从炉壳17的突出量,而不损害构成第2热风供气口的第2喷嘴42a的热风直行作用。因此,能够使炉壳17中的第2热风供气口形成部位
接近汽车车体w1,更加高效地加热汽车车体w1,以在更短时间升温。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第2热风供气口42的形成部位以外的部位,也将与汽车车体w1的距离设定为300mm以下。因此,能够减小炉壳17内的多余空间,能够使炉整体小型化。其结果,能够抑制设备费用,能够抑制初始成本。另外,能够通过炉整体的小型化使得整体的供气风量也减少。其结果,能够节约燃料费,能够抑制运行成本。而且,通过炉整体小型化,从而能够使得整体的排气风量也减少,因此还能够削减二氧化碳排出量。
56.(5)本实施方式的干燥炉11具有山型炉的构造,并且,利用供气装置61及返回供气路径62使水平搬送通路12b内的加热空气的一部分返回至入口侧通路12a进行预备加热。因此,能够高效地利用炉内的热量,能够节约燃料费。
57.(6)在本实施方式的干燥炉11中,将第2热风供气口42配置在汽车车体w1的窗水平l2的位置,且将第2喷嘴42a朝向斜下方配置,因此即使在将车门稍微打开的状态,也能够经由汽车车体w1的窗部p2可靠地将热风导入室内侧。因此,无需利用例如车门开闭机构在炉内使车门开闭(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5-138037号公报),也无需使用偏向板改变热风的流动方向(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16-125783号公报)。这不仅有助于设备费用减少,而且有助于炉整体的小型化。
58.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变更。
5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三个干燥区a1、a2、a3构成升温区15、由一个干燥区a4构成保持区16,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两个或四个以上的干燥区构成升温区15,或者由两个以上的干燥区构成保持区16。
6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干燥炉11具体化为山型炉,但例如也可以具体化为平型炉。
6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汽车车体w1为干燥对象物,但也可以以汽车车体w1以外的车辆车体(例如电车车体等)为干燥对象物。
6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干燥炉11具体化为用于使电沉积涂膜干燥固化的电沉积干燥炉,但例如也可以具体化为用于使底涂涂装后的涂膜干燥固化的涂料炉,或者具体化为用于在中涂、底涂、面涂涂装后使涂膜干燥固化的涂装干燥炉。
6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1热风供气口41及第2热风供气口42在高度方向上仅配置为一层,也可以配置为多层。
6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热风供气口41及第2热风供气口42使用喷嘴,也可以使用狭缝。
6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喷嘴41a及第2喷嘴42a以炉的长度方向为基准左右对称地配置,也可以左右非对称地配置。
66.·
第1喷嘴41a及第2喷嘴42a既可以在炉内与规定方向呈规定角度地配置以形成回旋流,也可以与规定方向呈规定角度地配置以形成对向流。
6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作为干燥对象物的汽车车体w1以恒定的速度连续搬送,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间歇搬送。另外,在这样搬送的情况下,也可以与升温时间长的汽车车体w1的底板部外侧p1等相对地配置第1喷嘴41a。
6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沿着炉的长度方向连续且规律地设置给排气位置(第1热风供气口41、第2热风供气口42及排气口43),但也可以具有选择性地不设给排气位置的区间。
69.接下来,以下列举除了技术方案中记载的技术思想以外根据前述各实施方式掌握的技术思想。
70.(1)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的基础上,炉内被划分为升温区和与之相连的保持区,两个以上的所述干燥区属于所述升温区内,一个以上的干燥区属于所述保持区内。
71.(2)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的基础上,来自所述第1热风供气口的供气量与来自所述第2热风供气口的供气量的比例(风量比例)设定在3:7至5:5的范围内。
72.(3)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的基础上,所述排气口配置在位于所述车辆车体正下方的狭小空间中。
73.附图标记说明
74.11

干燥炉
75.17

炉壳
76.41

第1热风供气口
77.41a

第1喷嘴
78.42

第2热风供气口
79.42a

第2喷嘴
80.43

排气口
81.a1-a4

干燥区
82.l1

底板背面水平
83.l2

窗水平
84.w1

作为车辆车体的汽车车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