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用蜂窝煤的立式锅炉中锅筒与煤炉结合部的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2621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用蜂窝煤的立式锅炉中锅筒与煤炉结合部的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为保证设备有效机能而采取的措施,是一种燃用蜂窝煤的立式锅炉中锅筒与煤炉结合部的密封装置。
燃用蜂窝煤的立式锅炉为适应蜂窝煤加煤、除渣、对孔的技术要求,必须在结构上设计成锅筒与煤炉既可结合又可分离的型式,这样,锅筒与煤炉之间的结合部就存在着一个密封问题,否则往往造成要么结合分离不能自如,要么间隙过大,大量冷空气漏入炉膛,导致锅炉烧不热。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在于解决这一技术问题而提供的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燃用蜂窝煤的立式锅炉中锅筒与煤炉结合部的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燃用蜂窝煤锅炉中锅筒与煤炉结合部的密封装置,由前半环(1)和后半环(2)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a、前半环(1)固定在煤炉(4)前半部的炉口上,其上部紧贴住锅筒(3)的前半部底部平面,b、后半环(2)固定在锅筒(3)的后半部底部,其内侧紧贴住煤炉(4)的后半部炉口的外壁。在实际使用时,当煤炉(4)与锅筒(3)结合时,其前半部的结合部由前半环(1)与锅筒(3)的底部平面予以密封,其后半部的结合部由后半环(2)与煤炉(4)的炉口外壁予以密封,同时,将煤炉(4)阻挡在限定的位置内。当煤炉(4)与锅筒(3)分离时,煤炉(4)本身平动、转动均不受到密封装置的阻挡,保证煤炉(4)与锅筒(3)相对运动自如。
采用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1、密封方式简单、可靠,其密封间隙可控制在0.5毫米之内,炉膛内漏风系数可控制在4-6%。
2、锅筒(3)与煤炉(4)分离时,不会受到密封装置的阻挡而分离自如。
3、同时可实现煤炉(4)与锅筒(3)在水平面上两个方向的定位。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中A处放大图(剖视)。
图3为
图1中B处放大图(剖视)。
如附图所示,上下中心线将锅筒(3)和煤炉(4)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密封装置的前半环(1)固定在煤炉(4)的前半部炉口上,前半环(1)的上部紧贴住锅筒(3)的前半部底部平面,从而密封住锅筒(3)与煤炉(4)结合部的前半部。后半环(2)固定在锅筒(3)后半部底部,成为向下的一个凸起,后半环(2)的内侧紧贴住煤炉(4)的后半部炉口外壁,从而密封住锅筒(3)与煤炉(4)结合部的后半部。这样就密封了结合部的全部间隙。无论锅筒(3)、煤炉(4)的截面形状是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其它几何图形,只要将前后两个环分别安装成一个整环即可,如果锅筒(3)或煤炉(4)的结构允许的话,可在煤炉(4)上直接加工出前半环(1),在锅筒(3)上直接加工出后半环(2),后半环还间接有一功能,即限制煤炉(4)与锅筒(3)结合时在水平面上的左右、前后两个方向的平动,即这两个方向的定位。
权利要求1.一种燃用蜂窝煤的立式煤锅炉中锅筒与煤炉结合部的密封装置,由前半环(1)和后半环(2)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a、前半环(1)固定在煤炉(4)前半部的炉口上,其上部紧贴住锅筒(3)的前半部底部平面,b、后半环(2)固定在锅筒(3)的后半部底部,其内侧紧贴住煤炉(4)的后半部炉口的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前半环(1)可以是单独制造然后固定在煤炉(4)的炉口上,也可以是经过加工的煤炉(4)的前半部炉口本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后半环(2)可以是单独制造然后固定在锅筒(3)的后半部底部,也可以是经过加工的锅筒(3)后半部底部的向下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前半环(1)和后半环(2)的截面形状是任意的。
专利摘要燃用蜂窝煤的立式锅炉为适应蜂窝煤从上口部加煤、除渣、对孔的技术特点,其锅筒与煤炉必须制成既可分离,又可结合的形式,其结合部必然需要密封,本实用新型正是圆满解决了这一个问题,其特点是将密封圈分成前半环和后半环,且将它们分别固定在煤炉和锅筒上,煤炉与锅筒结合时,前半环和后半环结合成一个完整的密封圈,当煤炉与锅筒需要分离时灵活自如。
文档编号F24H9/18GK2300856SQ9720438
公开日1998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10日
发明者朱顺武, 朱丹平 申请人:朱顺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