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双头蜂窝煤暖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5314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隐形双头蜂窝煤暖气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窝煤暖气炉,具体地说是对现有的蜂窝煤暖气炉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的蜂窝煤暖气炉虽然使用多年,沿用至今,但由于其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因而存在不少的缺陷1、炉膛外是夹层水套,炉膛的热量直接被水套吸收,炉膛内温度低,造成燃烧不好,做饭和烧水时间长。2、由于套装烟筒的烟道与炉膛布置同一平面上,占据了一块面积,因而一般只能布置下一个炉膛,如遇天气寒冷,室内温度难以提高。3、炉膛上部未设置水套,水套受热面积小,仅采用炉圈防尘,烟尘易散出,使室内污染。4、炉膛与炉体是一整体式结构,炉膛不能抽出,掏取炉灰十分不便。对于上述缺陷,许多用户不断反馈意见,希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蜂窝煤暖气炉的发明创造尽快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燃烧不好、易于污染和温度难以提高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水套、炉膛、炉底和烟道,其特征在于水套与炉膛和炉底是分体式结构,水套制成方形框架式结构,炉膛和炉底为一体式且为抽屉式结构,它们插装在水套中间的空腔内。
水套是由外水套、内水套、顶面水套以及上水套所构成,内、外水套之间存有空隙,上水套设在烟道端,上水套是由两侧面的水套和其上面的水套所构成,中间为空腔,烟道设在上水套上部。
共有两个炉膛,且为前后方向排列。
出烟道设在上水套空腔内的两侧底面上。
炉膛前面板上设有拉手。
上水套上设有上水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炉膛与水套采用分体式结构,炉膛与水套分隔,炉膛内温度提高,燃烧效果提高。2、整个水套采用方形封闭式框架结构,水套由内、外水套、顶面水套以及上水套所构成,并形成热水循环,水套面积大大增加,绝大部分热量被水套吸收,提高了热效率。3、炉膛采用抽屉式结构,推拉自如,便于掏炉灰和其它操作。4、由于烟道设置在上水套上方,因而可以设置两个炉膛,如遇天气寒冷,可以两个炉膛同时生火,使温度进一步提高。5、由于烟尘需经过内、外水套之间的空隙和上水套的烟腔才到烟道,烟尘多被挡住,所以,对室外的污染减轻。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将图1的内、外水套前面板和上水套的前面板剖去的立体图;图3是将图1的内、外水套前面板和上水套的前面板剖去的半剖视图;1、烟道;2、上水管;3、顶面水套;4、隐形炉膛;5、炉盖;6、炉底;7、下水管;8、外炉膛;9、保温层;10、风门;11、回水管;12、内水套;13、外水套;14、拉手;15、出烟道;16、上水套。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水套制成方形框架式结构,它是由外水套13、内水套12、顶面水套3以及上水套16所构成,内、外水套12、13之间存有空隙,上水套15设在烟道1端,上水套16是由两侧面的水套和其上面的水套所构成,中间为空腔为出烟腔,出烟道15设在上水套16空腔内的两侧底面上,烟道1设在上水套16上部,这样可以节省面积,使烟道1处的下方还可以再设置一个隐形炉膛4。炉膛8、4和炉底6为一体式且为抽屉式结构,它们插装在水套中间的空腔内,炉膛前面上设有拉手14,这样可以抽拉炉膛8、4和炉底6,安全卫生。
权利要求1.一种隐形双头蜂窝煤暖气炉,它包括水套、炉膛、炉底和烟道,其特征在于水套与炉膛和炉底是分体式结构,水套制成方形框架式结构,炉膛和炉底为一体式且为抽屉式结构,它们插装在水套中间的空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形双头蜂窝煤暖气炉,其特征在于水套是由外水套、内水套、顶面水套以及上水套所构成,内、外水套之间存有空隙,上水套设在烟道端,上水套是由两侧面的水套和其上面的水套所构成,中间为空腔,烟道设在上水套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隐形双头蜂窝煤暖气炉,其特征在于共有两个炉膛,且为前后方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形双头蜂窝煤暖气炉,其特征在于出烟道设在上水套空腔内的两侧底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形双头蜂窝煤暖气炉,其特征在于炉膛前面板上设有拉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形双头蜂窝煤暖气炉,其特征在于上水套上设有上水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隐形双头蜂窝煤暖气炉,它包括水套、炉膛、炉底和烟道,其特征在于:水套与炉膛和炉底是分体式结构,水套制成方形框架式结构,炉膛和炉底为一体式且为抽屉式结构,它们插装在水套中间的空腔内。炉膛与水套采用分体式结构,炉膛与水套分隔,炉膛内温度提高,燃烧效果提高。整个水套采用方形封闭式框架结构,水套由内、外水套、顶面水套以及上水套所构成,并形成热水循环,水套面积大大增加,绝大部分热量被水套吸收,提高了热效率。
文档编号F24B9/04GK2502153SQ0124436
公开日2002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4日
发明者李少白 申请人:李少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