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煤炉下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0765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蜂窝煤炉下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蜂窝煤炉上使用的自动下渣装置。
现有技术中,蜂窝煤炉上使用的自动下渣装置主要有平推式下渣及翻转式下渣两种,由于平推式下渣时阻力较大,容易挤碎煤渣块,影响燃烧,所以不如翻转式方便。而翻转式的蜂窝煤炉下渣装置,如实用新型专利蜂窝煤炉半自动下渣装置(专利号96204425授权公告号CN2245722Y专利权人路其中),它包括一个蜂窝煤炉的圆形炉箅,沿炉算直径两端固定有轴、轴支承在支架上,其中一端伸出支架固定有一个翻转踏板,炉箅的上、下表面轴向的两侧于翻转方向的后半圆,分别焊接有一个上边缘呈月牙状凹缺的切板,切板凹缺的后面分别焊接有一拱形滚板。该装置在使用时每次将翻转踏板转动180度,切板便将炉箅上的煤渣块切走,而下一块煤就会自动落在翻转后的炉箅上继续燃烧。但该装置仍有许多缺点1、由于采用不限位的翻转方式下渣,使下渣时切板轴须转180度角,使用不便。2、由于其固有的翻转角行程大的缺点加之采用脚踏板来实现翻转,更使之不便。3、结构相对复杂,工件不易加工,从而也使得成本较高。4、双向可转动,转动方向不对可能挤碎煤渣块影响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耐用性强的蜂窝煤炉下渣装置。
一种蜂窝煤炉下渣装置,它包括支架、翻转式切渣机构,切渣机构固定在支架上,支架通过固定脚与炉体固定连接,其特点是切渣装置包括偏心轴、手柄、炉条、切板、接板,位于较炉膛中心线偏向一侧的偏心轴穿过支架两侧立壁并穿出,其中一端端头固定连接有手柄;在支架两立壁内侧的偏心轴上固定有接板和支撑杆,支撑杆背向接板一侧固定有炉条,炉条于一定相位可水平处于炉膛中心位置,炉条中心线与接板之间夹角为钝角,支撑杆上还固定有与接板面垂直的切板,切板为与蜂窝煤炉相适应的弧形,支架侧壁上还固定一限制支撑杆反向旋转的限位块。
使用时,调整手柄使炉条位于炉膛的正下方,当须清渣时,转动手柄,旋离炉条,使炉渣落在水平的接板和切板围成的空间里,然后扳回手柄,使炉渣在切板的推动下顺着接板滑落到下方灰盒中去。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下渣时旋转不超过90度角,并且用手柄取代,使操作更加方便,且结构简单,通风性好,煤块燃烧充分,此外工件加工简单,成本大为降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
图1的俯视图。
图3为
图1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
实施例1如
图1所示,本蜂窝煤炉下渣装置包括支架3、手柄1、偏心轴2、炉条5、切板4、接板7、支架3上方为中部带有圆形下渣口的方形托板9(如图2所示),托板9置于蜂窝煤炉膛下方。位于较炉膛中心线偏向一侧的偏心轴2穿过支架3两侧立壁并穿出,其中一端端头固定连接有手柄1,在支架两立壁内侧的偏心轴2上固定有方形的接板7和支撑杆6,支撑杆6背后接板7一侧固定有炉条5,炉条在扳动手柄改变相位后可水平处于炉膛中心位置,炉条中线与接板之间夹角为钝角,支撑杆6上还固定有与接板面垂直的切板4,切板4外形为与蜂窝煤炉相适应的弧形,另外,支架侧壁上还固定一限制偏心轴2上支撑杆6反向旋转的限位块8(如图3所示)。支架下部有弯折的固定脚,支架通过固定脚与炉体连接。
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蜂窝煤炉下渣装置的支架由条状筋固定的立壁构成,其立壁上的固定脚分别位于立壁对角线方向上,其余部分皆与实施例1相同。这种结构主要适用炉膛无须底部支承的蜂窝煤炉。
权利要求1.一种蜂窝煤炉下渣装置,它包括支架(3)、翻转式切渣机构,切渣机构固定在支架上(3),支架(3)通过固定脚与炉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切渣装置包括偏心轴(2)、手柄(1)、炉条(5)、切板(4)、接板(7),位于较炉膛中心线偏向一侧的偏心轴(2)穿过支架(3)两侧立壁并穿出,其中一端端头固定连接有手柄(1);在支架两立壁内侧的偏心轴(2)上固定有接板(7)和支撑杆(6),支撑杆(6)背向接板一侧固定有炉条(5),炉条(5)于一定相位可水平处于炉膛中心位置,炉条(5)中心线与接极(7)之间夹角为钝角,支撑杆(6)上还固定有与接板面垂直的切板,切板(7)为与蜂窝煤炉相适应的弧形,支架(3)侧壁上还固定一限制支撑杆(6)反向旋转的限位块(8)。
专利摘要一种蜂窝煤炉下渣装置,它包括支架、偏心轴、手柄、炉条、切板、接板,位于较炉膛中心线偏向一侧的偏心轴穿过支架两侧立壁并穿出,其中一端端头固定连接有手柄;在支架两立壁内侧的偏心轴上固定有接板和支撑杆,支撑杆背向接板一侧固定有炉条,支撑杆上还固定有与接板面垂直的切板,切板为与蜂窝煤炉相适应的弧形,支架侧壁上还固定一限制支撑杆反向旋转的限位块。该装置操作方便,此外工件加工简单,成本大为降低。
文档编号F24B13/02GK2470696SQ01236259
公开日2002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31日
发明者胡从海 申请人:胡从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