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仪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5308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湿仪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家用加湿仪器。
【背景技术】
[0002]加湿仪器目前在很多家庭中使用,由于多使用水进行加湿,且一般家用产品结构较小,液体很容易使得电气元件受损,造成电气短路,引起电气事故。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电气元件的防水性能,通过增加防水外壳或者密封件等方式来解决,从而增加了零部件,也增加了成本。
[0004]经观察发现由于水箱多为硬质塑料材质,使用时间长后易产生裂纹,且用户在装水或换水等过程中,可以由于水箱较重,不慎将水箱跌落或磕碰使得水箱产生裂纹,而用户不易察觉到这些细小的裂痕,并继续使加湿仪器工作,然而,由于水箱产生裂痕,水会直接落入外壳内部,导致外壳内部水位升高,水从风机出风口流入,使水进入送风组件内部,风机高速运转,继而把水飞溅到电气元件上面,造成电气短路,引起电气事故。由于水箱裂纹的问题不易察觉,相关技术人员也不会关注,故也未曾发现电气事故的造成原因是水箱裂纹。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仪器,防止水箱漏水后影响加湿器正常工作;
[0006]进一步目的能够降低电气短路,引起电气事故的发生。
[000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湿仪器,包括水箱组件、外壳组件,水箱组件置于上述外壳组件内,上述外壳组件包括送风组件以及雾化组件,送风组件具有风机出风口 ;外壳组件还包括贯穿外壳组件的内部和外部设置的排水装置,排水装置的进水口高于上述雾化组件的最高平面,并且低于上述风机出风口。
[0008]进一步地,上述排水装置与外部排水系统相连通。
[0009]进一步地,上述加湿仪器还包括废水回收装置,上述排水装置与废水回收装置相连通。
[0010]进一步地,上述排水装置包括第一排水装置和第二排水装置,第一排水装置一端与外壳组件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排水装置连通,第二排水装置一端与第一排水装置连通,另一端与上述外壳组件的外部连通。
[0011]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排水装置沿液体流动方向成渐缩结构。
[0012]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排水装置沿液体流动方向成渐扩结构。
[0013]进一步地,上述排水装置的截面积为圆形或正方形。
[0014]进一步地,上述排水装置的截面积为120平方毫米至150平方毫米。
[0015]进一步地,上述排水装置的进水口所在平面与上述风机出风口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5mm至30mm。
[0016]进一步地,上述排水装置包括端面与水箱组件底面抵接的第一侧壁,还包括端面与水箱组件底面留有一定间隙的第二侧壁。
[0017]而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加湿仪器,由于排水装置可以及时将落入水箱中的水排出,故不会影响到加湿器的正常工作;进一步地,还能够降低电气短路,引起电气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0019]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加湿仪器的剖视图
[0021]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加湿仪器的剖视图
[0022]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加湿仪器的剖视图
[0023]图中各标记代表:1—出气盖组件、2—水箱组件、3—外壳组件、4—雾化组件、5—送风组件、51—风机出风口、6—排水装置、61——第一排水装置、62——第二排水装置、63——第一侧壁、64——第二侧壁、7——废水回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湿仪器,包括水箱组件2、外壳组件3,水箱组件2放置于外壳组件3的内部,此外,外壳组件3包括送风组件5以及雾化组件4,送风组件5具有风机出风口 51,通过风机出风口 51把雾气从出气盖组件I喷出,现实加湿功能,所述外壳组件3还包括贯穿外壳组件3的内部和外部设置的排水装置6,所述排水装置6的进水口高于雾化组件4的最高平面,并且低于所述风机出风口 51,其中,当外壳组件3内部的水位高于排水装置6的进水口时,水从该排水装置6的进水口进入并排出。
[0026]经观察发现由于水箱组件2多为硬质塑料材质,使用时间长后易产生裂纹,且用户在装水或换水等过程中,可以由于水箱组件2较重,不慎将水箱跌落或磕碰使得水箱组件2产生裂纹,而用户不易察觉到这些细小的裂痕,并继续使加湿仪器工作,然而,由于水箱组件2产生裂痕,此时水箱组件2内部气压与外界大气压连通,水箱组件2里的水由于水自身的重力作用,落入外壳组件3的内部,导致外壳组件3的内部的水位会上升,此时由于设计了一个排水装置6,当水位升高的一定高度时,水通过排水装置6排出加湿仪器,从而避免了水没过风机出风口 51,使水进入送风组件5内部,送风组件5高速运转,继而把水飞溅到电气元件上面,造成电气短路,引起电气事故。由于所述排水装置6的侧壁均高于雾化组件4的最高平面,使得加湿仪器正常工作时没有水从排水装置6里流出,述排水装置6的侧壁均低于所述风机出风口 51,使得当水箱组件2出现裂痕的意外事故时,水能够及时从排水装置6流出加湿仪器。
[0027]为了处理加湿仪器工作异常时从其中流出的水,排水装置6与外部排水系统相连通,直接排至家用排水系统中,用户不需对其进行任何处理。
[0028]作为一个优选的方式,如图2所示,加湿仪器还可以包括废水回收装置7,排水装置6也可以与废水回收装置7相连通,通过设置废水回收装置7使得加湿仪器工作异常时从其中流出的水可以有效地收集起来,供用户二次使用,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0029]如图3所示,所述排水装置6可以设计为分体结构,包括第一排水装置61和第二排水装置62,所述第一排水装置61 —端与所述外壳组件3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水装置62连通,所述第二排水装置62 —端所述第一排水装置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组件3的外部连通,通过将该排水装置6设计为分体结构,更加方便加工。
[0030]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排水装置61沿液体流动方向成渐缩结构,这种设计,使得液体在流动过程中不易发生汽蚀现象,水流可以更加平稳地流出。
[0031]优选地,第二排水装置62沿液体流动方向成渐扩结构,这种结构设计主要考虑到水流在流出的时候容易附着在排水装置6的出口端处,而渐扩式的设计就大大减小了水流附着的可能性。
[0032]优选地,所述排水装置6的截面积可以为圆形或正方形,其中将截面积设计为圆形可以使排水装置6的各个壁面均为圆滑过渡,减小水流阻力,二将截面积设计为正方形则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加大截面积,从而加大水排出的速度,确保电气元件的安全可靠。
[0033]优选地,所述排水装置6的截面积为120平方毫米至150平方毫米。
[0034]优选地,为了保证水不会进入送风组件5,所述排水装置6的进水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风机出风口 51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5mm至30mm。
[0035]优选地,上述排水装置6包括端面与水箱组件I底面抵接的第一侧壁63,该第一侧壁63与水箱组件I底面抵接可以起到支撑水箱的作用,保证了谁想的稳定性,此外,上述排水装置6还包括端面与水箱组件I底面留有一定间隙的第二侧壁64,该间隙用于当水位高于第二侧壁64时,使水从排水装置6流出。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加湿仪器,包括水箱组件、外壳组件,所述水箱组件置于所述外壳组件内,所述外壳组件包括送风组件以及雾化组件,所述送风组件具有风机出风口 ;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贯穿外壳组件的内部和外部设置的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的进水口高于所述雾化组件的最高平面,并且低于所述风机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与外部排水系统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仪器还包括废水回收装置,所述排水装置与废水回收装置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加湿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第一排水装置和第二排水装置,所述第一排水装置一端与所述外壳组件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水装置连通,所述第二排水装置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水装置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组件的外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装置沿液体流动方向成渐缩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装置沿液体流动方向成渐扩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加湿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的截面积为圆形或正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加湿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的截面积为120平方毫米至150平方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加湿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的进水口所在平面与所述风机出风口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5mm至3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加湿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端面与所述水箱组件底面抵接的第一侧壁,还包括端面与所述水箱组件底面留有一定间隙的第二侧壁。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湿仪器,包括水箱组件、外壳组件,水箱组件置于所述外壳组件内,外壳组件包括送风组件以及雾化组件,其中,送风组件具有风机出风口,外壳组件还包括贯穿外壳组件内部和外部设置的排水装置,排水装置的进水口高于所述雾化组件的最高平面,并且低于所述风机出风口,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加湿仪器,能够降低电气短路,引起电气事故的发生。
【IPC分类】F24F13-00, F24F6-12
【公开号】CN104566744
【申请号】CN201310498700
【发明人】卢少权, 李海波, 张培德, 王彤, 黄巍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