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烘干热泵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73143阅读:来源:国知局
00,本实施例在所述进风口 401与新风进风面101之间,还设有第一进风间隙601,所述第一进风间隙601与环绕密封所述第一进风间隙601的密封材料形成第一进风风腔601。
[0044]所述冷凝器200水平设置在所述显热换热器100的下方,其中,所述冷凝迎风面201与显热换热器100上的新风出风面102正对,且所述冷凝迎风面201和所述新风出风面102的面积相等。进一步地,为了使经显热换热器100换热后的新风可以从显热换热器100的新风出风面102均匀地送入冷凝器200,本在所述新风出风面102与冷凝迎风面201之间,设有第二进风间隙603,所述第二进风间隙603与环绕密封所述第二进风间隙603的密封材料形成第二进风风腔603。经换热后的新风进入冷凝器200后,进一步升温加热,从冷凝器200上的冷凝送风面202送出,被与所述冷凝送风面202连通的冷凝风机700吸走,最后通过与冷凝风机700连接的送风口 402送入烘干腔(图中未示出)。优选地,在所述冷凝风机700与所述冷凝送风面202之间连接有进风导风圈501。
[0045]所述回风口 403设置在显热换热器100的右侧,与显热换热器100上的回风进风面103正对设置。为了将从回风口吹入的回风均匀导入回风进风面103,本实施例在所述回风进风面103与回风口 403之间,还连接有用以回风导风圈502。
[0046]所述蒸发器300垂直设置在显热换热器100的左侧,其中,所述蒸发迎风面301与显热换热器100上的回风出风面104正对,且所述蒸发迎风面301和所述回风出风面104的面积相等。为了使经换热后的回风可以均匀送出进入蒸发器300,本实施例在所述回风出风面104与蒸发迎风面301之间设有回风间隙602,所述回风间隙602与环绕密封所述回风间隙602的密封材料形成回风风腔602。进一步地,在所述蒸发送风面302与出风口 404之间,还连接有排风导风圈503。
[004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与第一进风间隙601、第二进风间隙603和回风间隙602密封环绕形成第一进风风腔601、第二进风风腔603和回风风腔602的密封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是密封海绵。只要是可以密封所述第一进风间隙601、第二进风间隙603和回风间隙602的密封材料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48]本发明印刷烘干热泵,通过将显热换热器100的新风进风面101与进风口 401正对设置、新风出风面102与冷凝迎风面201正对设置、回风出风面104与蒸发迎风面301正对设置,且保证了冷凝迎风面201与新风出风面102的面积相等、蒸发迎风面301与回风出风面104的面积相等,省去了现有技术中显热换热器100和进风口之间、显热换热器100与冷凝器200之间、显热换热器100与蒸发器300之间的复杂的风道设计,使得新风直接进入显热换热器100的新风进风面101,从显热换热器100的新风出风面102直接进入冷凝器200的冷凝迎风面201,回风直接从显热换热器100的回风出风面104直接进入蒸发器300的蒸发迎风面301,结构紧凑,布局简单,且由于省去了复杂风道设计,减少了风阻,大大提高了送风和热回收效能。
[0049]进一步,通过在进风口 401与新风进风面101之间设置由第一进风间隙601和密封材料形成的第一进风风腔601,在新风出风面102与冷凝迎风面201之间设置由第二进风603间隙和密封材料形成的第二进风风腔603,在回风出风面104与蒸发迎风面301之间设置由回风间隙602和密封材料形成的回风风腔602,且保证冷凝迎风面201与新风出风面102的面积相等、蒸发迎风面301与回风出风面104的面积相等,有效保证了空气均匀进入显热换热器100、冷凝器200和蒸发器300,进一步减少了风阻能耗。
[0050]如图7所示,为本实施印刷烘干热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印刷烘干热泵还包括有风量检测装置,所述风量检测装置包括导流管800、与所述导流管800连接的差压变压器。所述导流管800设置在所述送风口 402处,所述差压变压器外接。其中,导流管吸收了送风中的全压和静压,然后输送给压差变压器,压差变压器通过计算全压和静压的差值得到了送风的动压,然后将数据发给控制器,控制器再根据接收到的动压计算出风速,再将风速乘以送风口的面积得到送风的风量,最后结合实际的送风需求调节送风风量。本实施例的风量调节方法准确度高,能耗低。
[005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进风口 401与出风口 404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的同一侧。如图7所示,在所述机组支架上端设置有一进风口 401和出风口 404,所述进风口 401和出风口 404呈长方形,进风口 401的尺寸为600*600mm,出风口 404的尺寸大小为600*300mmo
[005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送风口 402与回风口 403也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的同一侧。如图7所示,进风口 402和回风口 403设置在机组支架的右侧。所述送风口 402与回风口 403呈长方形,送风口 402的尺寸为350*300mm,回风口 403的尺寸大小为380*300mm。
[005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进风口、出风口、送风口和回风口的形状和大小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形状尺寸,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由选择,只要是方便与外部管或构件连接的形状尺寸,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4]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主权项】
1.印刷烘干热泵,包括有烘干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组包括: 一个显热换热器,所述显热换热器包括新风进风面、正对所述新风进风面的新风出风面、回风进风面、正对所述回风进风面的回风出风面;所述新风进风面与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上的进风口正对,所述回风进风面与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上的回风口正对; 一个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有冷凝迎风面,所述冷凝迎风面与所述新风出风面正对,且所述冷凝迎风面和所述新风出风面的面积相等; 一个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有蒸发迎风面,所述蒸发迎风面与所述回风出风面正对,且所述蒸发迎风面和所述回风出风面的面积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烘干热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进风口与新风进风面之间,设有第一进风间隙,所述第一进风间隙与环绕密封所述第一进风间隙的密封材料形成第一进风风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烘干热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新风出风面与冷凝迎风面之间,设有第二进风间隙,所述第二进风间隙与环绕密封所述第二进风间隙的密封材料形成第二进风风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烘干热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回风出风面与蒸发迎风面之间,设有回风间隙,所述回风间隙与环绕密封所述回风间隙的密封材料形成回风风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烘干热泵,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回风进风面与回风口之间,连接有用以将从回风口吹入的回风均匀导入回风进风面的回风导风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烘干热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还包括蒸发送风面,在所述蒸发送风面与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上的出风口之间,还连接有排风导风圈。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烘干热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机还包括冷凝送风面,所述烘干机组还包括有与所述冷凝送风面连通的冷凝风机,所述冷凝风机与所述冷凝送风面之间连接有进风导风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烘干热泵,其特征在于: 该印刷烘干热泵还包括有风量检测装置,所述风量检测装置包括导流管、与所述导流管连接的差压变压器; 所述烘干机组还包括与所述冷凝风机连接的送风口,所述导流管设置在所述送风口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烘干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与回风口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的同一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烘干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的同一侧。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印刷烘干热泵,包括有烘干机组,所述烘干机组包括显热换热器,所述显热换热器包括新风进风面、正对所述新风进风面的新风出风面、回风进风面、正对所述回风进风面的回风出风面;所述新风进风面与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上的进风口正对,所述回风进风面与设置在所述烘干机组上的回风口正对;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有冷凝迎风面,所述冷凝迎风面与所述新风出风面正对,且所述冷凝迎风面和所述新风出风面的面积相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有蒸发迎风面,所述蒸发迎风面与所述回风出风面正对,且所述蒸发迎风面和所述回风出风面的面积相等。该印刷烘干热泵风道布局简单、送风回风风阻小、送风和热回收效率高。
【IPC分类】B41F23/04, F26B21/04
【公开号】CN104990394
【申请号】CN201510471608
【发明人】蒋灵华, 向光富, 高翔, 刘远辉, 易毅
【申请人】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