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净化器一体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371097阅读:来源:国知局
>[0092]在图1、图2和图8中,面板11上设置出长圆形的凹入部分,该凹入部分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送风口 d设在该凹入部分的中间段处。从图8可以看出,面板11上设有格栅以形成第二送风口 d。
[0093]在实施例一中,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进风口 a包括设在壳体I的后壁上的后部进风口 al,第一送风口 b包括设在壳体I的前壁上的前部送风口 bl。
[0094]也就是说,一体机在空气净化部分为后部进风,前部送风。这样,空气净化部分进出风互不阻碍,且第一送风口 b向前送风,有利于净化后的空气传播至室内空间。
[0095]其中,前部送风口 bl形成为沿壳体I的周向延伸的长条形,扩大了净化空气的水平送出范围。尤其如图6所示,当壳体I的前侧壁面为圆弧形时,长条形的前部送风口 bl形成为横截面为圆弧形的出风口,即前部送风口 bl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弧形,这样,前部送风口 bl的圆弧形所延伸的空间均能获得前部送风口 bl直接吹出的净化空气,这种设置扩大了净化空气的水平送风角度,也就进一步扩大了送风范围。
[0096]在实施例一中,如图2-图6所不,第一送风口 b还包括设在壳体I的后壁上的后部送风口 b2,后部送风口 b2位于后部进风口 al的上方。
[0097]也就是说,净化部分既向前送风,也向后送风,如此,空气净化系统5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出风点,出风效率高,出风均匀。
[0098]而且,如图5所示,当第二进风口 c设在壳体I的后表面上时,壳体I的后表面设有后部送风口 b2,后部送风口 b2位于后部进风口 al的上方,由空气净化系统5净化出的部分空气在从后部送风口 b2吹出后,可从第二进风口 c吸入以换热,不会影响后部进风口 al进风,这样,从第二送风口 d吹出的部分换热空气也得到了净化,从而提高了空气净化系统5的利用效果,同时更加容易回风,形成空气净化的气流循环。
[0099]如图6所示,后部进风口 al和后部送风口 b2设在底板12上,且后部进风口 al和后部送风口 b2在底板12的厚度方向上贯通底板12。
[0100]后部进风口 al可为多个,多个后部进风口 al可沿上下方向且沿壳体I的周向按多排多列排列,单个后部进风口 al形成为圆形孔或者其他形状。
[0101]后部送风口 b2形成为长条形,后部送风口 b2位于后部进风口 al的上方,在图3中,第二进风口 C、后部进风口 al和后部送风口 b2均相对同一平面对称设置,造型美观。
[0102]具体地,如图6所示,前部送风口 bl设在面板11上,前部送风口 bl位于分隔部16的下方且靠近分隔部16设置。
[0103]在图2中,第一送风口 b包括设在壳体I的前表面的前部送风口 bl和位于壳体I的后表面的后部送风口 b2,前部送风口 bl与后部送风口 b2可平齐设置,便于内部设置风道,前部送风口 bl和后部送风口 b2均位于第一进风口 a的上方。
[0104]有利地,后部送风口 b2和前部送风口 bl相对于壳体I的中心轴线径向对称,这样,第一送风口 b送风更加均勾。
[0105]在实施例一中,如图6和图8所示,换热器3形成为V形,第二风机2为贯流风机,第二风机2位于换热器3和面板11之间。
[0106]如图10-图12所不,第一风机4包括第一电机40和第一风轮41,第一电机40与第一风轮41连接以驱动第一风轮41转动。
[0107]在实施例一中,第一风机4为离心风机,这里,离心风机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离心风机的结构,其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0108]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2所示,空气净化系统5包括:箱体51和空气净化部52,箱体51具有空气进口 f和空气出口 g,空气净化部52设在箱体51内。
[0109]在第一风机4的驱动下,由第一进风口 a流入的空气通过空气进口 f吸入箱体51,吸入的空气流经空气净化部52时由空气净化部52净化,净化后的空气再从空气出口 g吹出。
[0110]其中,空气进口 f环绕空气净化部52设置。由于空气进口 f环绕空气净化部52设置,在空气净化部52所在平面上,形成气流以近似360度的全角度范围涌向空气净化部52的效果,空气净化部52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而且这种空气进口 f的设置也减小了风阻,增加了净化出风量,利于降低噪音。
[0111]在图11的示例中,箱体51内限定出容纳空间V,箱体51固定在壳体I的内壁上。空气净化部52设在容纳空间V内,第一风机4位于空气净化部52的上方,空气出口 g位于箱体51的顶壁上。
[0112]箱体51形成为圆柱形箱,空气净化部52形成为圆柱体,空气净化部52的中心轴线与箱体51的中心轴向大体位于同一直线上。
[0113]可选地,空气净化部52可由HEPA、IFD或其他功能材料组成。
[0114]其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空气净化部52上设有在轴向上贯通空气净化部52的中心孔520,第一风机4的进风端正对中心孔520设置。室内空气由第一进风口 a进入第一风道Pl后,从空气进口 f吸入容纳空间V内,吸入的空气穿过空气净化部52以进行净化,净化后的空气流入至中心孔520处。洁净空气由空气净化系统5内的第一风机4做功增压,并由空气出口 g、第一送风口 b排出。
[0115]具体地,如图12所示,箱体51包括第一盒体512和第二盒体513,第一盒体512和第二盒体513可拆卸配合以限定出容纳空间V。由此,在空气净化部52需要更换时,可通过将第一盒体512和第二盒体513中其中一个拆下,从而露出空气净化部52以便从箱体I内取出更换。
[0116]换言之,圆柱形的箱体51上设有敞开口 510,箱体51还包括开盖,开盖可拆卸地设在敞开口 510处,以打开或者关闭敞开口 510。在图12中,第二盒体513构成所述开盖,第一盒体512构成设有敞开口 510的箱体51部分。
[0117]具体地,第一盒体512的相对侧边处分别设有第一翻边514,第二盒体513的对应边处设有对应的第二翻边515,第二盒体513盖合在敞开口 510处时,第二翻边515贴合在对应的第一翻边514上,第一翻边514与第二翻边515可通过固定件连接。
[0118]如图12和图6所示,由于面板11可拆卸地连接在底板12上,因此箱体51的敞开口 510朝向面板11 (即向后)设置,这样,当面板11拆下后,可通过拆下第二盒体513来更换空气净化部52。
[0119]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0-图13所示,空气进口 f包括多个通孔,多个通孔绕箱体51的周向均匀分布,从而箱体51加工容易,而且箱体51结构强度均匀,不易变形。具体地,通孔为长圆形,多个通孔绕箱体51的周壁均匀间隔分布。当然,多个通孔也可沿上下方向呈多排设置,每排通孔绕箱体51的周壁均匀间隔分布。
[0120]具体地,如图10-图14所示,固定架53分别设在箱体51和壳体I上,从而方便密封固定,减少漏风。
[0121]在实施例一中,如图6、图8-图14所示,固定架53包括:中空的第一导引件531。
[0122]如图11所示,第一导引件531设在空气净化系统5的顶部,具体地,第一导引件531设在箱体51的顶部,第一导引件531的外周壁上设有通风孔5311,通风孔5311朝向第一送风口 b设置。
[0123]具体地,第一风机4的电机(即第一电机40)固定在第一导引件531内,第一风机4位于空气出口 g的上方或者一部分位于空气出口 g内。
[0124]具体地,如图12所示,第一导引件531包括下导引体5312和上导引盖5313。
[0125]如图11所示,下导引体5312放置在空气净化系统5上,下导引体5312内限定出底部敞开的固定腔U,第一风机4的电机(即第一电机40)固定在固定腔U内。上导引盖5313设在下导引体5312的顶壁上,下导引体5312和上导引盖5313限定出底部具有开口 i的导引风道Q。
[0126]具体地,下导引体5312设在箱体I的顶壁上,导引风道Q的下端开口 i为进风口,导引风道Q外周上的通风孔5311为出风口,第一风机4将容纳空间V内的空气从空气出口g吸入到导引风道Q内,再将通风孔5311排出。将通风孔5311设在导引风道Q的外周上,第一导引件531的上方无需空余过多的气流流通空间,缩短了空气净化系统5的高度。
[0127]通风孔5311形成为环形,如图11所示,上导引盖5313包括环形的周壁53131和底壁53132,底壁53132设在周壁53131的下端,底壁53132放置在下导引体5312上,周壁53131为导引风道Q的一部分,周壁53131构成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