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中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04105阅读:来源:国知局
化的供热热源形式。同时,在保持传统供热热源装机容量不变的条件下,该系统扩大了传统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能力,缓解了传统集中供热热源不足的问题;在满足相同供热量的条件下,可以节约集中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消耗量,降低污染物局部排放量,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
[0029]本实施例一的集中热源1分别通过一次网循环回路的一次网供水管线11、一次网第一回水管线12和一次网第二回水管线13与热力站2、水源热栗组4和空气源热栗组5顺次连通;空气源热栗组5还通过一次网循环回路的一次网第三回水管线14与集中热源1连通,使水顺次沿着一次网供水管线11、一次网第一回水管线12、一次网第二回水管线13和一次网第三回水管线14流动,从而在集中热源1、热力站2、水源热栗组4和空气源热栗5中逐级升温和逐级降温,空气源热栗组5利用空气中的热量为一次网第三回水管线14的回水辅助升温,实现了预加热功能,有效缓解了集中热源1能力不足的问题;水源热栗组4辅助热力站2从一次网循环回路内的水逐级提取热量,而使得一次网循环回路内的水逐级降温,而空气源热栗组5则辅助集中热源1为一次网循环回路内的水预加热升温,从而实现一次网循环回路的大温差工况运行,有效降低其输送电耗。
[0030]本实施例一的二次网循环回路的二次网供水管线15和二次网回水管线16的两端分别通过热力站2和热用户3连通,二次网回水管线16还通过二次网次级循环回路与水源热栗组4和二次网供水管线15顺次连通,即热用户3分别通过二次网供水管线15和二次网回水管线16与热力站2连通,且通过二次网次级循环回路与水源热栗组4和二次网供水管线15顺次连通;该二次网次级循环回路包括二次网次级供水管线17和二次网次级回水管线18,二次网回水管线16与二次网次级回水管线18、水源热栗组4、二次网次级供水管线17和二次网供水管线15顺次连通。上述的二次网循环回路分别利用热力站2和水源热栗组4中来自一次网循环回路的热水的不同热量,对从二次网回水管线16进入热力站2的回水、以及通过二次网次级回水管线18进入水源热栗组4的回水进行阶梯式加热后,再通过二次网供水管线15以及经二次网次级供水管线17汇入二次网供水管线15中一起供给热用户3,以实现对一次网循环回路的回水热量的梯级利用。
[0031]为了保证水源热栗组4、空气源热栗组5和集中热源1的稳定运行,水源热栗组4和空气源热栗组5还分别连通有电源8 ;为了保证空气源热栗组5和集中热源1的原料来源稳定,空气源热栗组5还连通有空气源7,集中热源1还连通有燃料源6。
[0032]本实施例一的水源热栗组4包括一台水源热栗,空气源热栗组5包括一台空气源热栗;热力站2分别通过一次网第一回水管线12、一次网第二回水管线13和一次网第三回水管线14与水源热栗、空气源热栗和集中热源1顺次连通;二次网回水管线16与二次网次级回水管线18、水源热栗、二次网次级供水管线17和二次网供水管线15顺次连通。
[0033]本实施例一的一次网循环回路采用水温大温差变化运行,集中热源1的出水口通过一次网供水管线11与热力站2的一次网入水口连通,流经一次网供水管线11的水温优选为90°C,通过热力站2为二次网循环回路内的一部分冷水回水进行第一次高温加热;热力站2的一次网出水口通过一次网第一回水管线12与水源热栗的蒸发侧的入水口连通,流经一次网第一回水管线12的冷水温度经过散热降温后降低,优选流经一次网第一回水管线12的水温为40°C,通过水源热栗为二次网循环回路的另一部分冷水回水进行第二次加热;水源热栗的蒸发侧的出水口通过一次网第二回水管线13与空气源热栗的入水口连通,此时流经一次网第二回水管线13的水温优选为20°C,在空气源热栗中通过吸收空气热量升温预加热;空气源热栗的出水口通过一次网第三回水管线14与集中热源1的入水口连通,流经一次网第三回水管线14的水温优选为35°C,在集中热源1中加热至90°C。
[0034]本实施例一的二次网循环回路采用水温低温供热方式运行,在热力站2与热用户3之间的二次网循环回路中,热力站2的冷凝侧的出水口和入水口分别通过二次网供水管线15和二次网回水管线16与热用户3的入水口和出水口连通,在热力站2中通过利用一次网循环回路中的热水将二次网回水管线16内的冷水升温后,流经二次网供水管线15进入热用户3,并为热用户3散热供暖后,一部分回水经二次网回水管线16流回到热力站2内,流经二次网供水管线15和二次网回水管线16的水温分别优选为45°C和35°C ;在水源热栗与热用户3之间的二次网循环回路中,水源热栗的冷凝侧的出水口和入水口分别通过二次网次级供水管线17和二次网次级回水管线18与二次网供水管线15和二次网回水管线16连通,在水源热栗内通过利用一次网循环回路中略降低一点温度的热水的余热,将二次网次级回水管线18内的冷水回水升温后,流经二次网次级供水管线17进入二次网供水管线15,从而进入热用户3,而散热后自热用户3流出的水除了一部分回到热力站2外,另一部分从二次网回水管线16中分流至二次网次级回水管线18中,从而进入水源热栗中被加热,使水源热栗能够辅助热力站2为热用户3供热用水进行多层级加热工作,为热力站2节约能源,流经二次网次级供水管线17和二次网次级回水管线18的水温分别优选为45°C和 35°C。
[0035]本实施例一的集中供热系统在工作时,一次网第三回水管线14中的水在集中热源1中加热升温至90°C后,通过一次网供水管线11进入热力站2,在热力站2中为来自二次网循环回路的回水升温提供热量,经部分散热后的水温降至40°C,通过一次网第一回水管线12进入水源热栗组4内,然后在水源热栗组4中再次为来自二次网循环回路的回水升温提供余热,完全散热后的水温降至20°C,通过一次网第二回水管线13进入空气源热栗组5内,再在空气源热栗组5内借助空气的热量转换进行预升温至35°C,最后通过一次网第三回水管线14回到集中热源1中加热至90°C。
[0036]在热力站2和水源热栗组4内,分别经由一次网循环回路的两个梯度加热后,通过二次网供水管线15供给热用户3的水的水温为45°C,经过热用户3的供热散热后温度降低至35°C,一部分通过二次网回水管线16流回热力站2内进行升温,另一部分自二次网回水管线16分流至二次网次级回水管线18,然后流入水源热栗组中加热至45°C,再经二次网次级供水管线17汇入二次网供水管线15内,与来自热力站2的热水一同供给热用户3使用。
[0037]实施例二
[003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二的集中供热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二的水源热栗组4和空气源热栗组5分别包括多台水源热栗和多台空气源热栗,每台水源热栗均设有冷凝侧和蒸发侧,多台水源热栗的蒸发侧通过一次网第一回水管线12顺次连通,多台空气源热栗通过一次网第三回水管线14顺次连通,且相邻的水源热栗与空气源热栗之间通过所述一次网第二回水管线13连通,也就是说按照一次网循环回路内的回水流向,串连于多台水源热栗的末端的一台水源热栗与串联于多台空气源热栗的始端的一台空气源热栗之间通过一次网第二回水管线13连通,从而使多台水源热栗与多台空气源热栗串连,使一次网循环回路内的水温实现逐级降温和逐级升温,能够更好的通过多梯级利用一次网循环回路内的水的热量为热用户3进行集中供热,具有运行费用低、系统能效比高、环保节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等排放的优点。
[0039]本实施例二中的多台水源热栗的冷凝侧之间还分别通过二次网次级供水管线17连通,且二次网次级供水管线17与一次网第一回水管线12反向设置,以使一次网循环回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