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6223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制冷运转时在空调室内机的外表面结露成为技术问题。结露是高温多湿的起居室内的空气与外表面接触而产生的,该外表面是指因与空调室内机吹出的冷气接触而被冷却的外表面。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CN101261031B号公报)中,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形成使吹出口的侧壁朝出口方向呈台阶状地扩大的结构,以尽可能不使吹出的冷气与产品的表面接触。

【发明内容】

[0003]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然而,在专利文献1(CN101261031B号公报)所记载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在利用风向调节用的挡板改变风向的情况下,冷气顺着吹出口的内表面流动,因此,冷气与靠近吹出口前端的外表面接触而结露。因此,目前期望能有效地抑制空调室内机的外表面的结露。
[0005]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抑制外表面的结露的空调室内机。
[0006]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7]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是落地式的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壳体构件、吹出口形成构件及左右风向调节挡板。壳体构件形成外表面。吹出口形成构件形成吹出口,该吹出口吹出冷气。左右风向调节挡板对冷气的左右风向进行调节。吹出口形成构件具有形成吹出口的左右内侧壁的左右内侧壁部。吹出后冷气行进空间是从假想面起靠前侧的空间,该假想面从左右内侧壁部的前端朝以下角度的方向延伸,该角度是左右风向调节挡板相对于正面吹出方向的最大左右角度。壳体构件的外表面位于吹出后冷气行进空间外。
[0008]在该空调室内机中,壳体构件的外表面位于吹出后冷气行进空间外。因此,冷气不易与外表面接触,外表面的结露被有效地抑制。
[0009]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在壳体构件的外表面的靠近左右内侧壁部的前端的区域形成有凹陷部。
[0010]藉此,可抑制从吹出口吹出的冷气与外表面接触。因此,可有效地抑制外表面的结
Mo
[0011]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左右内侧壁部的前端具有表面,该表面和相对于正面吹出方向处于最大左右角度的状态下的左右风向调节挡板平行。
[0012]左右风向调节挡板的最大左右角度与吹出口的左右内侧壁的前端部分平行。因此,利用该前端部分对冷气进行引导,以使冷气不与外表面接触、且尽可能使冷气在起居室内扩散。
[0013]本发明第四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左右内侧壁部的前端在左右风向调节挡板关闭吹出口的状态下隐藏于左右风向调节挡板的背面侧。
[0014]因此,产生优美的外观。
[0015]本发明第五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至第四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吹出口形成构件和壳体构件是不同的构件。
[0016]因此,即便吹出口形成构件被冷气冷却,该吹出口形成构件的冷温也难以传递至壳体构件。因此,可有效地抑制外表面的结露。
[0017]本发明第六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是在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凹陷部朝比左右内侧壁部的前端更靠内侧的位置凹陷1mm以上。即,凹陷部朝比左右内侧壁部的前端更靠后方的位置凹陷1mm以上。
[0018]凹陷部的深度为1mm以上。藉此,可抑制从吹出口吹出的冷气与外表面接触。
[0019]发明效果
[0020]在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中,可有效地抑制外表面的结露。
[0021 ]在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中,可抑制从吹出口吹出的冷气与外表面接触。
[0022]在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中,对冷气进行引导,以使冷气不与外表面接触,且尽可能使冷气在起居室内扩散。
[0023]在本发明第四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中,产生优美的外观。
[0024]在本发明第五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中,即便吹出口形成构件被冷气冷却,也可抑制该吹出口形成构件的冷温传递至壳体构件。
[0025]在本发明第六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中,可抑制吹出的冷气与外表面接触。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图。
[0027]图2是空调室内机的外观立体图。
[0028]图3是空调室内机的外观主视图。
[0029]图4是将前表面下部面板、下部面板盖及垂直挡板等拆下后的状态下的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0030]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
[0031]图6是图3的VI — VI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即空调室内机10a进行说明。
[0033](I)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
[0034]图1是空调机100的制冷剂回路图。以下,参照图1对空调机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0035]空调机100能进行制冷和制热这两个运转,其主要由设置于起居室R内的空调室内机10a和设置于起居室R外的空调室外机10b构成。空调室内机10a具有室内热交换器5和多叶片式风扇31(参照图4)。空调室外机10b具有压缩机2、室外热交换器3、膨胀机构4、四通切换阀6及未图示的风扇。
[0036]压缩机2吸入低压的制冷剂并进行压缩,在变为高压之后排出。
[0037]室外热交换器3在制冷运转时作为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起作用,并在制热运转时作为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起作用。与室外热交换器3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由风扇供给。
[0038]膨胀机构4使高压的制冷剂减压、膨胀。
[0039]室内热交换器5在制冷运转时作为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起作用,并在制热运转时作为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起作用。与室内热交换器5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由多叶片式风扇31供给。
[0040]四通切换阀6在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对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具体而言,在制冷运转时,将从室内热交换器5延伸出的制冷剂配管12b连接至朝向压缩机2的吸入配管10a,并将来自压缩机2的排出管1b连接至朝室外热交换器3延伸的制冷剂配管11a。在制热运转时,将从室外热交换器3延伸出的制冷剂配管Ila连接至朝向压缩机2的吸入配管10a,并将来自压缩机2的排出管1b连接至朝室内热交换器5延伸的制冷剂配管12b。
[0041]在空调机100的制冷剂回路中,如图1所示,压缩机2利用排出管1b及制冷剂配管Ila经由四通切换阀6与室外热交换器3连接。室外热交换器3利用制冷剂配管Ilb与膨胀机构4连接。膨胀机构4利用制冷剂配管12a与室内热交换器5连接。室内热交换器5利用制冷剂配管12b及吸入管I Oa经由四通切换阀6与压缩机2连接。
[0042](2)空调室内机的结构
[0043]以下,参照图2?图6对空调室内机10a的结构进彳丁说明。另外,以下,左右、如后、上下是指图2所示的方向。即,此处,在空调室内机10a中,将形成有后述吹出口E(参照图4)的一侧(供流过室内热交换器5的空气吹出的一侧)作为前方(正面)来表示前后(正面及背面)。另外,在空调室内机100a,将设置于地板的一侧作为下方来表示上下。另外,左右表示朝向前方(正面)的状态下的左右。
[0044](2 — I)外观
[0045]图2是空调室内机I OOa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空调室内机I OOa的主视图。
[0046]空调室内机10a是设置于起居室R的地板上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10a呈高度方向(铅垂方向)较长的形状,如凸肚状那样从高度方向中央部到上部及下部各部为止宽度逐渐变细。空调室内机I OOa的外表面、即主体由壳体构件21形成。
[0047]壳体构件21是树脂制的,主要由从前表面覆盖侧面的前表面盖和从侧面覆盖背面的背面盖21b构成。前表面盖还由前表面上部面板21a、前表面下部面板21c及下部面板盖23等多个部件构成。
[0048]前表面上部面板21a覆盖从上部的侧面到前表面为止的范围,在前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形成有用作吹出口 E的在铅垂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的孔。
[0049]前表面下部面板21c覆盖从下部的侧面到前表面为止的范围,在前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形成有用作吸入口 I的在铅垂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的孔。另外,在前表面下部面板21c的与两侧面接触的部分也格子状地形成有用作吸入口 I的孔。
[0050]下部面板盖23将作为前表面下部的宽度方向中央的吸入口I而形成的孔的前方覆盖。在下部面板盖23的宽度方向两端与前表面下部面板21c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成为将起居室内的空气吸入至空调室内机10a内部的吸入口 I。
[0051 ]在空调室内机10a的前表面中的比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