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计算热损失的太阳能蓄热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862388阅读:来源:国知局
管的温度、水箱8内的温度以及旁通管路的温度来自动控制阀门20、22、25的关闭。
[0072]如果中央控制器26检测的蓄热器入口管的温度低于蓄热器的蓄热材料的温度,则中央控制器26自动关闭阀门24和阀门20,打开阀门22。打开阀门22能够保证位于阀门20和24之间的水能够通过旁通管路循环到水箱中再进行加热,同时排空阀门22、24之间的不符合温度要求的水。水箱8中的水继续通过太阳能加热,当水箱8中的水温超过蓄热材料温度一定数值时,优选超过10摄氏度以上,阀门20、24打开,阀门22关闭,从而使得水进入蓄热器中进行蓄热。
[0073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得蓄热器蓄热实现智能化控制。
[0074]作为优选,所述的阀门20设置在水箱出口管上靠近水箱的位置。这样使得出口管路17上基本上不会存储冷水,保证蓄热效果。
[0075]作为优选,所述的水箱8内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来测量水的温度。
[0076]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器26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水的温度的平均值来控制阀门20、22、24的开闭。
[0077]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器26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水的温度的最低值来控制阀门20、22、24的开闭。通过采取最低值,能够保证水箱8内的所有位置的水的温度都能够达到可以利用的温度。
[0078]作为优选,所述的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水箱8内靠近水箱入口管18的位置。
[0079]作为优选,所述的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水箱8内靠近水箱出口管17的位置。
[0080]作为优选,所述的旁通管路管路和蓄热器管路的连接点靠近蓄热器入口。这样避免在蓄热器管路上存储太多的上一次关闭阀门24时存下的冷水。
[0081 ] 3.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作为实施例二的进一步改进。
[0082]如果中央控制器26检测的蓄热器入口管的温度低于蓄热器的蓄热材料的温度,则中央控制器26自动关闭阀门24和阀门20,打开阀门22。打开阀门22能够保证位于阀门20和24之间的水能够通过旁通管路循环到水箱中再进行加热。水箱8中的水继续通过太阳能加热,当水箱8中的水温超过蓄热材料温度一定数值时,优选超过10摄氏度以上,阀门20打开,水通过旁通管路流过,如果旁通管路传感器21检测的水温超过蓄热材料一定度数,例如超过5摄氏度,则旁通管路阀门22关闭,蓄热器管路24打开,从而使得水进入蓄热器中进行蓄热。
[0083]通过上述措施,通过旁通管路来检测水的温度,进一步提高了蓄热的效果,提高了蓄热的智能控制。
[0084]其余的没有描述的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二相同,就不在进一步描述。
[0085]4.实施例四
作为一个改进,太阳能蓄热系统可以智能计算热损失。如图1所示,所述水箱8内的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水箱8内的水温,所述温度传感器25可以测量进入蓄热器中的水温,通过水温和流量可以计算出太阳能系统运输过程中的热损失,即(水箱8内的水温-进入蓄热器的水温)X质量流量X水的比热。
[0086]所述出口管路17上设置流量计,蓄热器管路上设置流量计,所述两个流量计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通过两个流量计测量的平均数值来计算热损失。
[0087]优选,通过蓄热器管路上设置流量计测量的流量来计算热损失。
[0088]如果检测的热损失过大,则中央控制器自动发出提醒。此时需要检测流体管路是否存在问题。
[0089]5.实施例五
所述蓄热器16中通入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蓄热材料28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管与热利用装置30通过管路相连。所述热利用装置30与蓄热器16之间的管路上设置阀门29,所述阀门29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26根据检测的蓄热材料的温度来自动控制阀门29的开度。
[0090]如果检测的蓄热材料的温度高于上限值,则中央控制器控制阀门29增加开度,以保证更多的流体流入蓄热器中参与换热,保证热量的充分利用,如果检测的蓄热材料的温度低于一定数值,则中央控制器控制阀门29降低开度,以保证更少的流体流入蓄热器中参与换热,保证加热流体温度。
[0091]当检测的如果检测的蓄热材料的温度低于下限值,则中央控制器控制阀门29关闭,此时说明蓄热材料的蓄热已经完全被用完。
[0092]通过上述智能化控制能够实行蓄热利用的智能化。
[0093]对于蓄热器中其他特征,与前面记载的相同,就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0094]6.实施例六
所述热利用装置30的入口管上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自动检测进入热利用装置内水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26数据连接。如果中央控制器26检测的进入热利用装置中的水温高于上限数据,则中央控制器26控制阀门29的开度增加,从而增加进入蓄热器16内的流体流量。通过增加换热的流体量的降低进入热利用装置的水的温度。相反,如果中央控制器26检测的进入热利用装置中的水温低于下限数据,则中央控制器26控制阀门29的开度降低,从而减少进入蓄热器16内的流体流量。通过减少换热的流体量的提高进入热利用装置的水的温度。
[0095]作为优选,所述的热利用装置的入口管上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来测量水的温度。
[0096]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器26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水的温度的平均值来控制阀门29的开度。
[0097]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器26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水的温度的最低值来控制阀门29的开度。
[0098]作为优选,所述的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热利用装置的入口管上内靠近热利用装置的位置。
[0099]通过上述措施,能够而保证进入热利用装置的水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能够达到可以利用的温度。
[0100]作为优选,所述热利用装置是散热器。
[0101]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太阳能蓄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集热器、蓄热器,所述集热器包括集热管和水箱,所述集热管包括吸热端和放热端,所述放热端设置在水箱中;所述蓄热器设置在蓄热器管路上,所述水箱与蓄热器连通形成循环回路,集热管吸收太阳能,加热水箱中的水,加热后的水通过水箱出口管进入蓄热器,将热量储存在蓄热器的蓄热材料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器管路上设置蓄热器管路温度传感器,所述水箱内设置温度传感器,蓄热器管路温度传感器、水箱内的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水箱出口管路上设置流量计,蓄热器管路上设置流量计,两个流量计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所述水箱内的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水箱内的水温,蓄热器管路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进入蓄热器中的水温,中央控制器通过水温和流量可以计算出太阳能系统运输过程中的热损失,即热损失=(水箱内的水温-进入蓄热器的水温)X质量流量X水的比热;所述的质量流量为两个流量计测量的平均数值或者蓄热器管路上设置的流量计测量的数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检测的热损失过大,则中央控制器自动发出提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管包括扁平管和肋片,所述扁平管包括互相平行的管壁和侧壁,所述侧壁连接平行的管壁的端部,所述侧壁和所述平行的管壁之间形成流体通道,所述集热管放热端包括肋片,所述肋片设置在管壁之间,所述肋片包括倾斜于管壁的倾斜部分,所述的倾斜部分与平行的管壁连接,所述倾斜部分将流体通道彼此隔开形成多个小通道,相邻的倾斜部分在管壁上连接,所述相邻的倾斜部分以及管壁之间构成三角形;在倾斜部分上设置连通孔,从而使相邻的小通道彼此连通;连通孔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相邻的倾斜部分以及管壁之间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连通孔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B,相邻的倾斜部分以及管壁之间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则满足如下公式: Sin(B)=a+b*sin(A/2) -c* sin(A/2)2; 其中a,b,c是参数,其中0.559〈 a〈0.565,1.645〈b〈l.753,I.778〈c〈l.883 ; 60°〈A〈160°;35°<B<90°。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蓄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集热器、蓄热器,水箱内设置温度传感器,蓄热器管路温度传感器、水箱内的温度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水箱出口管路上设置流量计,蓄热器管路上设置流量计,两个流量计与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中央控制器通过水温和流量可以计算出太阳能系统运输过程中的热损失,即热损失=(水箱内的水温-进入蓄热器的水温)×质量流量×水的比热。本发明通过智能监控热损失,并及时提醒用户关于热损失的情况,实现了太阳能蓄热的智能化。
【IPC分类】F24J2/40, F24J2/34, F24J2/26
【公开号】CN105627597
【申请号】CN201610018624
【发明人】孙福振, 张旭, 赵炜
【申请人】山东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2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