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多层保温室蓄热罐与热网间接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9720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多层保温室蓄热罐与热网间接连接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多层保温室蓄热罐与热网间接连接系统,属于供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集中供热事业发展迅速,城市供热管网覆盖面越来越大。蓄热罐作为一种节能设施,常用于区域供热,蓄热器将热负荷低谷时热源的部分供热量蓄存,在热负荷高峰时段与热源共同向热用户供热。蓄热器的投资远低于建设调峰热源,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热电联产以及最经济热源的优势,降低供热系统的运营成本,使热电厂与热力公司在经济与运行方面获得最大的收益。现有的蓄热罐与热网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般为直接连接,但因蓄热罐与热网供水管之间的热水管过长,使得蓄热罐内的热量在向热网传输的过程中流失过大,蓄热罐内热量利用率较低,不利于降低供热系统的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蓄热罐与热网直接连接导致蓄热罐内热量利用率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采用多层保温室蓄热罐与热网间接连接系统。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多层保温室蓄热罐与热网间接连接系统,它包括蓄热罐、第一热水管、第二热水管、第一冷水管、第二冷水管、热网供水管及热网回水管,

它还包括换热器,蓄热罐内的热水布水盘通过第一热水管与换热器连通,蓄热罐内的冷水布水盘通过第一冷水管与换热器连通,热网供水管通过第二热水管与换热器连通,热网回水管通过第二冷水管与换热器连通,所述蓄热罐的罐体为多层保温结构,所述蓄热罐的罐体包括外壳体、保温板层、内壳体及底座,保温板层位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并且,外壳体与保温板层之间形成第一保温室,内壳体与保温板层之间形成第二保温室,底座为圆盘体。

第一冷水管上还设置有冷水循环控制组件,所述冷水循环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门及第二控制阀门,第一控制阀门与第二控制阀门并联设置在第一冷水管上。

所述冷水循环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第一水泵与第一控制阀门串联,第二水泵与第二控制阀门串联,第一水泵的进水口与蓄热罐连接,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一控制阀门连接,第二水泵的进水口与换热器连通,第二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二控制阀门连接。

第二热水管及第二冷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电动调节阀。

第二热水管上还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与第二热水管上的电动调节阀并联设置。

所述冷水布水盘包括中心存水箱、支座及若干分水管,若干分水管水平且均布设置在中心存水箱的周围,每个分水管的一端均与中心存水箱连通,每个分水管的另一端均密封设置,每个分水管的底部均通过支座与中心存水箱固接,中心存水箱的下端面加工有中心进水口,每个分水管的顶部加工有若干喷嘴,热水布水盘与冷水布水盘结构相同。

蓄热罐的容积为8000m3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蓄热罐内的热水经第一热水管进入换热器内进行换热,将热量传递给换热器内的循环水,循环水加热后通过第二热水管进入热网供水管内进行供热,蓄热罐内冷水经第一冷水管进入换热器内,一部分冷水与循环水混合被第一热水管内的热水加热,通过第二热水管进入热网供水管,另一部分冷水通过第二冷水管进入热网回水管内,蓄热罐的罐体设置为多层保温结构,使得蓄热罐内的保温效果加强,进一步加强热水在传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与现有的蓄热罐直接连接热网的方式相比,有效减小了进入热网供水管内热水在传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提高了蓄热罐内热量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蓄热罐罐体的主剖视示意图;

图3为冷水布水盘的主剖视示意图;

图4为冷水布水盘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采用多层保温室蓄热罐与热网间接连接系统,它包括蓄热罐1、第一热水管2、第二热水管3、第一冷水管4、第二冷水管5、热网供水管6及热网回水管7,

它还包括换热器8,蓄热罐1内的热水布水盘1-1通过第一热水管2与换热器8连通,蓄热罐1内的冷水布水盘1-2通过第一冷水管4与换热器8连通,热网供水管6通过第二热水管3与换热器8连通,热网回水管7通过第二冷水管5与换热器8连通,所述蓄热罐1的罐体为多层保温结构,所述蓄热罐1的罐体包括外壳体1-3、保温板层1-4、内壳体1-5及底座1-6,保温板层1-4位于外壳体1-3与内壳体1-5之间,并且,外壳体1-3与保温板层1-4之间形成第一保温室1-34,内壳体1-5与保温板层1-4之间形成第二保温室1-45,底座1-6为圆盘体。

蓄热罐1内的热水经第一热水管2进入换热器8内进行换热,将热量传递给换热器8内的循环水,循环水加热后通过第二热水管3进入热网供水管6内进行供热,蓄热罐1内冷水经第一冷水管4进入换热器8内,一部分冷水与循环水混合被第一热水管2内的热水加热,通过第二热水管3进入热网供水管6,另一部分冷水通过第二冷水管5进入热网回水管7内。蓄热罐的罐体设置为多层保温结构,使得蓄热罐1内的保温效果加强,进一步加强热水在传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第一冷水管4上还设置有冷水循环控制组件9,所述冷水循环控制组件9包括第一控制阀门9-1及第二控制阀门9-2,第一控制阀门9-1与第二控制阀门9-2并联设置在第一冷水管4上。如此设计,当不需要对进入换热器8内的冷水进水量进行控制时,第一控制阀门9-1及第二控制阀门9-2可同时开启,也可只开启其中一个,当开启其中一个控制阀时,另一个控制阀关闭,可在此时对另一个控制阀进行清洗等操作,不影响第一冷水管4的通流。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冷水循环控制组件9还包括第一水泵9-3及第二水泵9-4,第一水泵9-3与第一控制阀门9-1串联,第二水泵9-4与第二控制阀门9-2串联,第一水泵9-3的进水口与蓄热罐1连接,第一水泵9-3的出水口与第一控制阀门9-1连接,第二水泵9-4的进水口与换热器8连通,第二水泵9-4的出水口与第二控制阀门9-2连接。如此设计,第一冷水管4兼具放水与回水的功能,当作为放水管使用时,第二控制阀9-2关闭,蓄热罐1内的冷水顺次通过第一水泵9-3、第一控制阀门9-1进入换热器8;当作为回水管使用时,第一控制阀9-1关闭,经由换热器8的冷水顺次通过第二水泵9-4、第二控制阀门9-2进入蓄热罐1,第一水泵9-3及第二水泵9-4用于控制第一冷水管4内的冷水流量,并且,因第一冷水管4的使用频率很高,采用两个水泵交替使用的方式,可以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第二热水管3及第二冷水管5上分别设置有电动调节阀10。如此设计,分别用以调节进入热网供水管6及热网回水管7中的水量。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第二热水管3上还设置有第三水泵11,所述第三水泵11与第二热水管3上的电动调节阀10并联设置。如此设计,第三水泵11的进水口与换热器8相连通,第三水泵11的出水口与热网供水管6相连通,当给热网供水管6供水过程中,出现水压不足的情况时,启动第三水泵11,以达到加压的目的。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冷水布水盘1-2包括中心存水箱1-21、支座1-22及若干分水管1-23,若干分水管1-23水平且均布设置在中心存水箱1-21的周围,每个分水管1-23的一端均与中心存水箱1-21连通,每个分水管1-23的另一端均密封设置,每个分水管1-23的底部均通过支座1-22与中心存水箱1-21固接,中心存水箱1-21的下端面加工有中心进水口1-24,每个分水管1-23的顶部加工有若干喷嘴1-25,热水布水盘1-1与冷水布水盘1-2结构相同。如此设计,若干分水管1-23为可拆卸式,安装和维修方便,喷水效果均匀快捷,热水布水盘和冷水布水盘对称设置。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及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蓄热罐1主体的容积为8000m3。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