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8722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模式时的最大风量。
[0062]根据图7对空调机I以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运转时的控制进行说明。
[0063]首先,当在遥控器中进行除湿运转开始操作时(步骤SI),判断压缩机频率是否低于上限频率、热交换中间温度是否高于除湿临界温度,由此在制冷运转时负载减小而不能进行除湿的状态(步骤S2)。在步骤S2中,判断是否是压缩机频率低于除湿运转模式的上限频率、在制冷运转时负载减小而不能进行除湿的状态,在压缩机频率低于上限频率时,在蒸发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认为也能够进行除湿,因而在蒸发温度低于除湿临界温度的情况下,判定不是在制冷运转时负载减小而不能进行除湿的状态。因此,在步骤S2中,在负载减小、蒸发温度高于除湿临界温度的情况下,判定是在制冷运转时不能进行除湿的状态。
[0064]并且,在判定为压缩机频率低于上限频率、热交换中间温度高于除湿临界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2:是),由于在制冷运转时负载减小而不能进行除湿,因而急剧关闭阀开度,除湿运转开始(步骤S3)。然后,从辅助热交换器20的液体入口 17a供给的液体制冷剂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中途全部蒸发,只有辅助热交换器20的液体入口 17a附近的一部分的范围成为蒸发域的除湿运转开始。
[0065]在除湿运转开始后,判断蒸发温度传感器30检测的蒸发温度是否低于下限值,由此判定蒸发温度是否过低(步骤S4)。在蒸发温度低于下限值(用于防止膨胀阀13的堵塞的下限值)的情况下,认为膨胀阀13接近堵塞状态。因此,在步骤S4中,判定膨胀阀13是否接近堵塞状态,并判定是否需要增大阀开度。
[0066]并且,在判定为蒸发温度低于下限值(膨胀阀13接近堵塞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4:是),判定热交换中间温度(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下风侧的空气温度)是否高于室内温度,由此判定在辅助热交换器20中是否蒸发结束(步骤S5)。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是过热域的情况下,来自吸入口 2a的吸入空气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几乎不被冷却,因而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32检测出的热交换中间温度达到与室内温度传感器31检测的室内温度接近的温度、或比室内温度高的温度。因此,在步骤S5中,在热交换中间温度是比室内温度低出校正量的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下风侧的空气温度比室内温度高,并判定为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范围是过热域,在辅助热交换器20中蒸发结束。
[0067]在热交换中间温度(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下风侧的空气温度)比室内温度低的情况下(步骤S5:否),处于在辅助热交换器20蒸发未结束的状态,急剧打开阀开度(步骤S6)。然后,在从辅助热交换器20的液体入口 17a供给的液体制冷剂流入主热交换器21的状态下,开始制冷运转(步骤S7)。
[0068]另一方面,在热交换中间温度(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下风侧的空气温度)比室内温度高的情况下(步骤S5:是),在辅助热交换器20蒸发结束,在辅助热交换器20具有蒸发域和过热域的状态下,使阀开度打开较大(步骤S8)。然后,变更压缩机的频率,使得室内温度接近室内设定温度(步骤S9)。并且,判定压缩机频率是否低于上限频率(步骤S10),在压缩机频率为上限频率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0:否),在制冷运转中能够除湿,因而开始制冷运转(步骤S7)。在压缩机频率低于上限频率的情况下(步骤S10:是),处于除湿运转的状态,进入到步骤S4。
[0069]当在步骤S2中判定为压缩机频率在上限频率以上或者热交换中间温度为除湿临界温度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2:否),处于在制冷运转中能够除湿的状态,因而开始制冷运转(步骤S7)。
[0070]当在步骤S4中判定为在蒸发温度传感器30检测的蒸发温度为下限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4:否),判定热交换中间温度(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下风侧的空气温度)是否比室内温度高,由此判定在辅助热交换器20蒸发是否结束(步骤S11)。
[0071]在热交换中间温度(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下风侧的空气温度)比室内温度高的情况下(步骤Sll:是),处于辅助热交换器20中蒸发结束、辅助热交换器20具有蒸发域和过热域的状态,判定蒸发温度是否是目标蒸发温度附近的规定范围内的温度(步骤S12)。这样,在步骤S12中,判定是否需要变更阀开度,使得蒸发温度传感器30检测的蒸发温度达到目标蒸发温度附近的规定范围内的温度。
[0072]当在步骤S12中判定为蒸发温度是目标蒸发温度附近的规定范围内的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12:是),不需要变更阀开度,进入到步骤S9。
[0073]另一方面,在蒸发温度不是目标蒸发温度附近的规定范围内的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12:否),判定蒸发温度是否低于目标蒸发温度(步骤S13)。在蒸发温度低于目标蒸发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13:是),使阀开度稍微打开,使得蒸发温度接近目标蒸发温度(步骤S14)。另一方面,在蒸发温度高于目标蒸发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13:否),使阀开度稍微关闭,使得蒸发温度接近目标蒸发温度(步骤S15)。然后,进入到步骤S9。
[0074]当在步骤SII中热交换中间温度(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下风侧的空气温度)在室内温度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ll:否),辅助热交换器20中蒸发未结束,因而使阀开度较大地关闭(步骤SI6)。然后,进入到步骤S9。
[0075]这样,在空调机I中,在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进行使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域的范围变化的控制。例如,在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当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域的范围是规定面积时负载增大的情况下,进行变更使压缩机10的频率提高、使膨胀阀13的开度增大。因此,即使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域的范围大于规定面积,被吸入到室内机2的风量固定时,实际上通过蒸发域的风量也增加。
[0076]另一方面,在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当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域的范围是规定面积时负载减小的情况下,进行变更使压缩机10的频率降低并使膨胀阀13的开度减小。因此,即使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域的范围小于规定面积,被吸入到室内机2的风量固定,实际上通过蒸发域的风量也减少。
[0077]根据图8-图11对空调机I在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的室内风扇的转速的控制进行说明。
[0078]首先,计算室内温度与目标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度差Δ D( Δ D =室内温度-目标室内温度)(步骤S21)。目标室内温度是指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的运转开始时的室内温度。在计算出温度差A D后,将对应该温度差△ D的室温区域确定为室温区域Al?Jl中的任意一个区域(步骤S22)。如图9所示,关于室温区域,对彼此不同的温度差AD分别设定室温区域Al?Jl。这样,在确定室温区域后,确定与该室温区域对应的室内风扇16的转速(步骤S23)。如图8所示,关于室内风扇16的转速,对室温区域Al?Jl中的各个区域分别设定室内风扇16的转速Tl-T6中的任意一个转速。
[0079]另一方面,计算室内湿度与目标室内湿度的湿度差ΔΗ(ΔH=室内湿度-目标室内湿度)(步骤S24)。目标室内湿度是指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下的目标室内湿度,是空调机I的用户设定的湿度。例如,在空调机I中,用户通过操作遥控器将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下的目标室内湿度设定为50 %、55 %、60 %中的任意一种湿度。在计算出湿度差△ H后,将与该湿度差ΔΗ对应的湿度区域确定为湿度区域A2?G2中的任意一个区域(步骤S25)。如图10所示,关于湿度区域,对彼此不同的湿度差A H设定湿度区域Α2?G2中的任意一个区域。这样,在检测室温区域和湿度区域后,确定室内风扇16的转速的校正量(步骤S26)。如图11所示,校正量的确定方法在室温区域Al?BI中和在室温区域Cl?Jl中不同。在室温区域Al?BI中,在室内温度与目标室内温度的温度差A D较小的情况下,由于负载较小,因而将压缩机10的频率控制成较低的频率。另一方面,在室温区域Cl?Jl中,在室内温度与目标室内温度的温度差A D较大的情况下,由于负载比室温区域Al?BI情况下的更小,因而将压缩机10的频率控制成较高的频率。因此,在室温区域Al?BI中和在室温区域Cl?Jl中,分别确定与湿度区±
...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