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式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7742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风管式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风管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由于风管式空调器一般安装于室内的天花板上部,送风距离较远,需要有较高的送风压力,因此,目前风管式空调器普遍使用离心风机。离心式风机使空气从轴向进入风轮,空气流经风轮时改变成径向,然后进入蜗壳扩压器提高压力,使得空气能够输送到较远的地方。
[0003]但是,离心风机的气流流场比较复杂,空气先从室内被吸入回风腔,在回风腔中气流从风轮侧面轴向流入蜗壳,通过风轮的转动和蜗壳的导流作用,气流再从径向流出并高速冲向蒸发器进行换热。气流流速较低时,气流分层流动互不混合,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层流被破坏,相邻流层间不但有滑动还有混合,有垂直于流管轴线方向的分速度产生湍流。如果回风腔设计不当,会导致回风腔局部死角气流产生湍流,发出气动噪音,同时这些湍流空气流入风机后导致风机效率降低,风轮窜动量加大,引起噪音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管式空调器,该风管式空调器的结构简单、风机组件效率高、噪音低。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式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一侧开口的安装腔;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在所述安装腔内;挡风件,所述挡风件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开口的一侧,所述挡风件上设有至少一个沿所述壳体的一侧的壁面向所述安装腔内延伸的凸起。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式空调器,通过在安装腔的开口的一侧设置挡风件,可以有效地优化风管式空调器的回风腔的流场,有效改善风机组件的湍流现象,提高风机组件的效率,降低风管式空调器的噪音。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挡风件上设有至少两个沿所述壳体的一侧的壁面向所述安装腔内延伸的凸起,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限定出用于避让所述风机组件的避让槽。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和电机,所述电机位于一个所述凸起下方,所述蜗壳位于所述避让槽下方。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包括两个所述蜗壳和一个所述电机,两个所述蜗壳分别位于所述电机的两端。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起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凸起和位于所述第一凸起的两端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电机上方,两个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与所述第一凸起限定出两个所述避让槽,两个所述蜗壳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避让槽下方。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向所述安装腔内延伸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凸起向所述安装腔内延伸的距离。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腔的开口大体形成为矩形,所述挡风件设在所述安装腔的长边上,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安装腔的长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安装腔的长度方向的宽度。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安装腔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宽度等于所述电机的支架的长度。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蜗壳分别在对应的所述避让槽内相对于所述避让槽对称设置。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框架和底盘,所述框架内限定出所述安装腔,所述底盘设在所述框架上且位于所述安装腔开口的一侧,所述挡风件与所述底盘一体形成。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挡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风管式空调器100 ;
[0021]壳体10 ;安装腔11 ;开□ 12 ;底盘13 ;
[0022]风机组件20 ;蜗壳21 ;电机22 ;支架221 ;
[0023]挡风件30 ;凸起31 ;第一凸起311 ;第二凸起312 ;避让槽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5]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3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100。
[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0、风机组件20和挡风件30。具体而言,壳体10内限定一侧开口 12的安装腔11,风机组件20设在安装腔11内,挡风件30设在壳体10上且位于安装腔11的开口 12的一侧,挡风件30上设有至少一个沿壳体10的一侧的壁面向安装腔11内延伸的凸起31。
[0027]具体地,如图1所示,风管式空调器100主要由壳体10、风机组件20和挡风件30组成,其中,壳体10大致形成为矩形,壳体10内限定有用于安装风机组件20的安装腔11,该安装腔11可以作为风管式空调器100的回风腔,安装腔11的上部形成开口 12,可选地,安装腔11的开口 12形成为矩形,挡风件30设在风管式空调器100的壳体10上且沿安装腔11的开口 12的一个内边沿向安装腔11内延伸,即挡风件30位于安装腔11的开口 12的一侧,其中,挡风件30上设有多个沿壳体10的一侧的壁面向安装腔11内延伸的凸起31。
[0028]当风管式空调器100开始工作时,首先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回风腔,在回风腔中气流从风机组件20的轴向进入,通过风机组件20的导流作用,气流再从径向流出并高速冲向蒸发器(未示出)进行换热,最终从风管式空调器100的出风口(未示出)排出。
[0029]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100,通过在安装腔11的开口 12的一侧设置挡风件30,可以有效地优化风管式空调器100的回风腔的气流流场,有效改善风机组件20的湍流现象,提高风机组件20的效率,降低风管式空调器100的噪音。
[00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挡风件30上设有至少两个沿壳体10的一侧的壁面向安装腔11内延伸的凸起31,相邻两个凸起31之间限定出用于避让风机组件20的避让槽32。
[0031]具体地,如图1所示,挡风件30设在安装腔11的开口 12的一个内边沿且挡风件30沿该内边沿的长度方向延伸,挡风件30上至少设有两个沿挡风件3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布置的凸起31,两个凸起31之间限定出一个避让槽32,当风机组件20设在安装腔11内时,风机组件20位于挡风件30的下方,挡风件30可以改变回风腔的气流流场,避免因回风腔内发生湍流现象而引起回风噪音。
[0032]其中,风机组件20包括蜗壳21和电机22,电机22位于一个凸起31下方,蜗壳21位于避让槽32下方。换言之,风机组件20主要由蜗壳21和电机22组成,其中,蜗壳21内设有风轮,蜗壳21和电机22沿挡风件30的长度方向布置且相连,当风管式空调器100装配完成后,挡风件30的一个凸起31位于电机22的上方,而避让槽32位于蜗壳21的上方。
[0033]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20包括两个蜗壳21和一个电机22,两个蜗壳21分别位于电机22的两端。
[0034]也就是说,风机组件20主要由两个蜗壳21和一个电机22组成,其中,电机22的电机22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蜗壳21相连,当风机组件20安装在壳体10内时,每个蜗壳21的上方均设有一个避让槽32,而电机22的上方设有一个凸起31。由此,该挡风件30可以优化风管式空调器100的回风腔的气流流场,有效改善风机组件20的湍流现象,提高风机组件20的效率,降低风管式空调器100的噪音。
[0035]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凸起31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凸起311和位于第一凸起311的两端的第二凸起312,第一凸起311位于电机22上方,两个第二凸起312分别与第一凸起311限定出两个避让槽32,两个蜗壳21分别位于两个避让槽32下方。
[0036]换言之,在该实施例中,挡风件30主要由间隔开布置的一个第一凸起311和两个第二凸起312组成,其中第一凸起311位于挡风件30的中部,而两个第二凸起312分别位于挡风件30的两端,第一凸起311与两个第二凸起312之间限定出两个避让槽32,当风管式空调器100装配完成后,风机组件20固定安装在壳体10内,风机组件20的两个蜗壳21的端面分别与壳体10的相对的两个内侧壁间隔开布置,其中,风机组件20的电机22位于第一凸起311的下方,两个蜗壳21分别位于两个避让槽32的下方,而两个第二凸起312分别位于两个蜗壳21的端面与壳体1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的上方。
[0037]当风管式空调器100开始工作时,首先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回风腔,在回风腔中气流从风机组件20的轴向进入,通过风机组件20的导流作用,气流再从径向流出并高速冲向蒸发器进行换热,最终从风管式空调器100的出风口排出。
[0038]由此,通过在安装腔11的开口 12的一侧设置挡风件30,并将挡风件30形成为与风机组件20的各部件位置对应的第一凸起311、第二凸起312和避让槽32,可以优化风管式空调器100的回风腔的流场,有效改善风机组件20的湍流现象,提高风机组件20的效率,降低风管式空调器100的噪音。
[0039]有利地,第一凸起311向安装腔11内延伸的距离等于第二凸起312向安装腔1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