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除湿加湿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6452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高效率除湿加湿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湿加湿器,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除湿加湿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家庭采用空调器夏天制冷降低室内温度、冬天取暖;随着人们对生活卫生与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天还需要加湿器调节房间湿度,而南方地区在夏天则需要除湿机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现有的除湿/加湿器存在的问题有:1、存在一次性投资大的缺点,运行能耗大,除湿后的空气温度往往偏高难以控制;2、设备效率低。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高效率的除湿/加湿器。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率除湿加湿器。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率除湿加湿器,它包括
[0005]溶液循环系统,所述溶液循环系统包括溶液灌、安装在所述溶液灌顶部且与其相连通的第一填料盒组件和第二填料盒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填料盒组件上部用于向其喷洒溶液的第一喷淋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填料盒组件上部用于向其喷洒溶液的第二喷淋管、一端与所述第一喷淋管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溶液灌下部相连通的第一换热器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二喷淋管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溶液灌下部相连通的第二换热器;
[0006]风循环系统,所述风循环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填料盒组件顶部的排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二填料盒组件顶部的送风机、设置在所述溶液灌上且与所述排风机相对应的排风入口以及设置在所述溶液灌上且与所述送风机相对应的新风入口;
[0007]制冷循环系统,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通,用于与其进行热交换;
[0008]所述溶液灌中部设有将其分割成两部分的挡板,所述挡板底部间隔设有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处安装有向外延伸的溶液交换通道,所述溶液交换通道位于所述挡板的两侧。
[0009]优化地,所述第一填料盒组件和第二填料盒组件由开口朝上的多个填料盒体组成;所述填料盒体的周面形成凹槽,其底面设有多道相互平行的横条。
[0010]优化地,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溶液灌之间安装有第一溶液泵;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溶液灌之间安装有第二溶液泵。
[0011]优化地,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接的四通换向阀、与所述四通换向阀相连接的膨胀阀,所述四通换向阀还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通,所述膨胀阀还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通。
[00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高效率除湿加湿器,它包括溶液循环系统、风循环系统、制冷循环系统三大部分,能够实现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的精确控制;另外,溶液灌中部设有将其分割成两部分的挡板,挡板底部间隔设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处安装有向外延伸的溶液交换通道,从而可以确保溶液罐中溶液浓度保持稳定,并且在交换的同时也进行了温度的交换,实现了回热,从而整机效率更高,运行更稳定。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效率除湿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效率除湿加湿器溶液灌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效率除湿加湿器填料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溶液循环系统;11、溶液灌;110、挡板;111、通孔;112、溶液交换通道;12、第一填料盒组件;12’、第二填料盒组件;120、填料盒体;121、凹槽;122、横条;13、第一喷淋管;13’、第二喷淋管;14、第一换热器;14’、第二换热器;15、第一溶液泵;15’、第二溶液泵;
2、风循环系统;21、排风机;21’、送风机;22、排风入口 ;22’、新风入口 ;3、制冷循环系统;31、压缩机;32、四通换向阀;33、膨胀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8]如图1所示的高效率除湿加湿器,它主要包括溶液循环系统1、风循环系统2以及制冷循环系统3三大部分。
[0019]其中,溶液循环系统I包括溶液灌11、安装在溶液灌11顶部的第一填料盒组件12和第二填料盒组件12’ (第一填料盒组件12和第二填料盒组件12’均与溶液灌11相连通)、设置在第一填料盒组件12上部用于向其喷洒溶液的第一喷淋管13、设置在第二填料盒组件12’上部用于向其喷洒溶液的第二喷淋管13’、一端与第一喷淋管13相连通另一端与溶液灌I下部相连通的第一换热器14以及一端与第二喷淋管13’相连通另一端与溶液灌I下部相连通的第二换热器14’。风循环系统2包括安装在第一填料盒组件12顶部的排风机21、安装在第二填料盒组件12’顶部的送风机21’、设置在溶液灌11上且与排风机21相对应的排风入口 22以及设置在溶液灌11上且与送风机21’相对应的新风入口 22’。制冷循环系统3分别与第一换热器14、第二换热器14’相连通,用于与其进行热交换。采用溶液罐11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溶液泄漏带来的腐蚀问题;气流在溶液罐11内流动时都处于负压状态,采用负压的形式能够防止溶液的泄漏,从而使填料盒的连接处不会出现溶液渗出的情况。
[0020]在本实施例中,溶液灌11如图2所示,它的中部设有将其分割成两部分的挡板110,挡板110底部间隔设有多个通孔111,每个通孔111处安装有向外延伸的溶液交换通道112,但是这些溶液交换通道112不能位于挡板110的同一侧,也就是说部分溶液交换通道112位于挡板110的一侧,剩余的部分溶液交换通道112位于挡板110的另一侧。高效率除湿/加湿器机组长时间运行时,溶液罐11新风处理循环溶液和排风处理循环溶液的浓度会发生变化,夏季时新风处理循环的溶液浓度会持续下降,从而吸湿能力下降;而排风处理循环溶液的浓度会持续升高,从而排湿能力下降,甚至溶液结晶;冬季时相反。在溶液罐11底部增加了溶液交换通道112,使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了交换,并且在交换的同时也进行了温度的交换,实现了回热,从而整机效率更高,运行更稳定。
[0021]第一填料盒组件12和第二填料盒组件12’由开口朝上的多个填料盒体120组成(如图3所示),这样很好地解决了不同效率问题,当风量要求比较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增加填料盒数量来达到较高的效率。该填料盒体120的周面形成一圈凹槽121,其底面设有多道相互平行的横条122。第一换热器14与溶液灌I之间安装有第一溶液泵15 ;第二换热器14’与溶液灌I之间安装有第二溶液泵15’。制冷循环系统3包括压缩机31、与压缩机31相连接的四通换向阀32、与四通换向阀32相连接的膨胀阀33,四通换向阀32还分别与第一换热器14、第二换热器14’相连通,膨胀阀33还分别与第一换热器14、第二换热器14’相连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