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智能板式换热器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8410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智能板式换热器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组,具体是一种高智能板式换热器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供热技术中,供热站通过热交换器使热载体与水进行热交换,将热载体的热量传导给被加热水,再将被加热后的水供给用户取暖,不论室内外的温差有多大,同一供热站提供的被加热水的温度均为一个设定值,要改变这一设定值需要人工调节,但人工调节的只能是热载体的供应量,并且是滞后调节,即每调节一次,需经过热交换后测温、再调节,从调节热载体的供应量到热交换后的测温,其反馈过来需要很长时间,反馈过来的温度已经不能反映供热管网内瞬时的供热情况。另外,其结构复杂、设备投资多、热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智能板式换热器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高智能板式换热器组,包括第一热水循环泵、第一蝶阀、第一止回阀、第二蝶阀、集水器、除污器、第三蝶阀、双纹管换热器、第四蝶阀、分水器、第四止回阀、疏水器、第五止回阀、第五蝶阀、变频补水泵、第二止回阀、第六蝶阀、第七蝶阀、第二热水循环泵、第三止回阀、第八蝶阀、软水箱、第九蝶阀、温度调节阀、第十蝶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控制柜、外部警铃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的集水器出口管道与除污器连接,除污器出口连接第一蝶阀入口管道,第一蝶阀出口管道依次连接第一热水循环泵、第一止回阀、第二蝶阀、第三蝶阀、双纹管换热器、第四蝶阀、分水器入口管道,第四蝶阀与分水器之间的管道上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三蝶阀与双纹管换热器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七蝶阀与第二热水循环泵、第三止回阀、第八蝶阀组成支路并联在第一蝶阀入口和第二蝶阀出口上,一次热媒管道上依次安装有第九蝶阀、温度调节阀、第十蝶阀、双纹管换热器、第四止回阀、疏水器和第五止回阀,自来水补水管道上依次与软水箱、第五蝶阀、变频补水泵、第二止回阀和第六蝶阀连接,第六蝶阀出口管道与第一蝶阀的入口管道相接,控制柜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变频补水泵、温度调节阀、软水箱及外部警铃电连接。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集水器入口管道、分水器出口管道连接用户暖气。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节约能源,减少投资,热能利用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根据系统运行特点设计的自动控制程序,可使变频控制柜自动监控各设备的工作,真正做到无人值守。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一种高智能板式换热器组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_第一热水循环泵;2-第一蝶阀;3-第一止回阀;4_第二蝶阀;5-集水器;6-除污器;7-第三蝶阀;8-双纹管换热器;9-第四蝶阀;10-分水器;11-第四止回阀;12-疏水器;13_第五止回阀;14_第五蝶阀;15-变频补水泵;16_第二止回阀;17-第六蝶阀;18-第七蝶阀;19_第二热水循环泵;20-第二止回阀;21-第八蝶阀;22_软水箱;23_第九蝶阀;24-温度调节阀;25_第十蝶阀;26_第一温度传感器;27-压力传感器;28_控制柜;29_外部警铃;30_第二温度传感器;a_采暖供水;b_采暖回水;c_ 一次热媒;d_ —次热媒;e-自来水。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1]请参阅图1,一种高智能板式换热器组,包括第一热水循环泵1、第一蝶阀2、第一止回阀3、第二蝶阀4、集水器5、除污器6、第三蝶阀7、双纹管换热器8、第四蝶阀9、分水器10、第四止回阀11、疏水器12、第五止回阀13、第五蝶阀14、变频补水泵15、第二止回阀16、第六蝶阀17、第七蝶阀18、第二热水循环泵19、第三止回阀20、第八蝶阀21、软水箱22、第九蝶阀23、温度调节阀24、第十蝶阀25、第一温度传感器26、压力传感器27、控制柜28、外部警铃29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0 ;所述的集水器5入口管道、分水器10出口管道连接用户暖气,集水器5出口管道与除污器6连接,除污器6出口连接第一蝶阀2入口管道,第一蝶阀2出口管道依次连接第一热水循环泵1、第一止回阀3、第二蝶阀4、第三蝶阀7、双纹管换热器8、第四蝶阀9、分水器10入口管道,第四蝶阀9与分水器10之间的管道上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26、压力传感器27,第三蝶阀7与双纹管换热器8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30,第七蝶阀18与第二热水循环泵19、第三止回阀20、第八蝶阀21组成支路并联在第一蝶阀2入口和第二蝶阀4出口上,一次热媒管道上依次安装有第九蝶阀23、温度调节阀24、第十蝶阀25、双纹管换热器8、第四止回阀11、疏水器12和第五止回阀13,自来水补水管道上依次与软水箱22、第五蝶阀14、变频补水泵15、第二止回阀16和第六蝶阀17连接,第六蝶阀17出口管道与第一蝶阀2的入口管道相接,控制柜28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26、压力传感器27、第二温度传感器30、变频补水泵15、温度调节阀24、软水箱22及外部警铃29电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0013]供暖系统正常工作时采暖回水通过集水器5、除污器6、第一蝶阀2,经过第一热水循环泵I加压后,通过第一止回阀3、第二蝶阀4、第三蝶阀7、双纹管换热器8、第四蝶阀9和分水器10连接用户暖气。当供暖高峰时,第一热水循环泵I与第二热水循环泵19同时工作。当供暖间歇时,第一热水循环泵I与第二热水循环泵19停止工作,当压力传感器27测得供水压力下降至变频补水泵15的下限压力时,将信号传送至控制柜28,控制柜28控制变频补水泵15开始工作。补水稳压泵15的功率比较小,在满足补水稳压的前提下非常节能。一次热媒正常工作时,热媒经过第九蝶阀23、温度调节阀24、第十蝶阀25、双纹管换热器8、第四止回阀11、疏水器12和第五止回阀13排出。采暖供水温度由一次热媒管路上的温度调节阀24控制,当采暖供水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第一温度传感器26将信号传送至控制柜28,控制柜28控制温度调节阀24开口流量,进入双纹管换热器8的一次热媒量增加,从而使采暖供水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以上;当采暖供水温度高于设定值时,第一温度传感器26将信号传送至控制柜28,控制柜28控制温度调节阀24开口流量,进入双纹管换热器8的一次热媒量减少,从而使采暖供水温度降低至设定温度以下,控制柜28将第二温度传感器30与第一温度传感器26采集到底数据进行比较,两组数据相同时,则双纹管换热器8发生故障,同时与控制柜28相连的外部警铃29响起,通知工人进行维修。
[0014]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高智能板式换热器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热水循环泵(I )、第一蝶阀(2)、第一止回阀(3)、第二蝶阀(4)、集水器(5)、除污器(6)、第三蝶阀(7)、双纹管换热器(8)、第四蝶阀(9)、分水器(10)、第四止回阀(11)、疏水器(12)、第五止回阀(13)、第五蝶阀(14)、变频补水泵(15)、第二止回阀(16)、第六蝶阀(17)、第七蝶阀(18)、第二热水循环泵(19)、第三止回阀(20 )、第八蝶阀(21)、软水箱(22 )、第九蝶阀(23 )、温度调节阀(24)、第十蝶阀(25)、第一温度传感器(26)、压力传感器(27)、控制柜(28)、外部警铃(29)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0);所述的集水器(5)出口管道与除污器(6)连接,除污器(6)出口连接第一蝶阀(2)入口管道,第一蝶阀(2)出口管道依次连接第一热水循环泵(1)、第一止回阀(3)、第二蝶阀(4)、第三蝶阀(7)、双纹管换热器(8)、第四蝶阀(9)、分水器(10)入口管道,第四蝶阀(9)与分水器(10)之间的管道上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26)、压力传感器(27),第三蝶阀(7)与双纹管换热器(8)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30),第七蝶阀(18)与第二热水循环泵(19)、第三止回阀(20)、第八蝶阀(21)组成支路并联在第一蝶阀(2)入口和第二蝶阀(4)出口上,一次热媒管道上依次安装有第九蝶阀(23)、温度调节阀(24)、第十蝶阀(25)、双纹管换热器(8)、第四止回阀(11)、疏水器(12)和第五止回阀(13),自来水补水管道上依次与软水箱(22)、第五蝶阀(14)、变频补水泵(15)、第二止回阀(16)和第六蝶阀(17)连接,第六蝶阀(17)出口管道与第一蝶阀(2)的入口管道相接,控制柜(28)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26)、压力传感器(27)、第二温度传感器(30)、变频补水泵(15)、温度调节阀(24)、软水箱(22)及外部警铃(29)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智能板式换热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器(5)入口管道、分水器(10)出口管道连接用户暖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智能板式换热器组,包括第一热水循环泵、第一蝶阀、第一止回阀、第二蝶阀、集水器、除污器、第三蝶阀、双纹管换热器、第四蝶阀、分水器、第四止回阀、疏水器、第五止回阀、第五蝶阀、变频补水泵、第二止回阀、第六蝶阀、第七蝶阀、第二热水循环泵、第三止回阀、第八蝶阀、软水箱、第九蝶阀、温度调节阀、第十蝶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控制柜、外部警铃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节约能源,减少投资,热能利用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根据系统运行特点设计的自动控制程序,可使变频控制柜自动监控各设备的工作,真正做到无人值守。
【IPC分类】F24D19-10
【公开号】CN204593581
【申请号】CN201520178613
【发明人】陈兴旺, 张云霞, 崔建棣, 尚葵花, 王光猛
【申请人】山东飞洋热工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