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炉窑余温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7827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工业炉窑余温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炉窑余温回收装置,属于能量回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工业炉窑的热量利用率是比较低的,能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以化工企业的炉窑为例,炉底矿石温度为650 V,如果不加以利用,这部分能量就被白白地浪费掉。不但造成能源的消耗,同时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对工业炉窑余温进行有效利用的工业炉窑余温回收装置。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在炉窑(I)上,所述炉窑(I)底部周向布置若干组换热管组(2 ),所述换热管组(2 )通过循环管(3 )连接至锅筒(4 )。
[0005]所述换热管组(2)的换热管采用以下结构形式:由光管和焊接在光管上的肋片组成。
[0006]所述循环管(3 )外包裹保温层(5 )。
[0007]所述换热管组(2)镶嵌在炉窑(I)底部形成的环形凹槽(6)内。
[0008]对应环形凹槽(6)设有将所述换热管组(2)封闭在环形凹槽(6)内的封盖(7)。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通过换热管组的换热实现炉窑余温的热能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组设置在炉窑的外侧,通过辐射和导热的方式进行热交换,换热管组在换热过程中不会受到冲刷,即保证了换热效果,又保证了其使用寿命;
[0010]2)本实用新型换热管组通过循环管连接至锅筒,这样经过锅筒的热交换后,冷却的液体可重新回流至换热管组进行热交换,因此实现了循环利用,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
[0011]3)本实用新型的循环管外包裹保温层,这样在流通过程中,降低了热量的消耗,进一步提供了热能的利用率;
[0012]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将换热管组镶嵌在炉窑的环形凹槽内,这样就能使换热管组和炉窑的接触面形成最大,进一步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和效率;
[0013]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封盖,这样可将换热管组封闭的设置在环形凹槽内,这样就进一步降低了热能的消耗。
[0014]因此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炉窑的余温,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I为炉窑、2为换热管组、3为循环管、4为锅筒、5为保温层、6为环形凹槽、7 为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实用新型设置在炉窑I上,所述炉窑I底部周向布置若干组换热管组2,所述换热管组2通过循环管3连接至锅筒4。
[0018]所述换热管组2的换热管采用以下结构形式:由光管和焊接在光管上的肋片组成。
[0019]所述循环管3外包裹保温层5。
[0020]所述换热管组2镶嵌在炉窑I底部形成的环形凹槽6内。
[0021]对应环形凹槽6设有将所述换热管组2封闭在环形凹槽6内的封盖7。
[0022]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采用肋片管结构形式,肋片选用高而薄的肋片,选择这样的肋片,肋片可按稳态、无内热源、常物性模型计算,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偏差小。
[0023]采用肋片管的好处除了能加强换热外,还能有效保护光管,从而延长整个换热管组的使用寿命。
[0024]特点:
[0025]1、与传统的翅片比,肋片具有一次成型,肋片材料与母材(钢管)高度熔合的特点,受热及受力情况相同,肋片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0026]2、以辐射和导热的方式换热,受热面不受到冲刷,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0027]3、换热面积增加,一般情况上,肋片的换热面积约为钢管面积的2-3倍,从而确保换热效果。
[0028]操作、更换、检修简单,便于管理。
【主权项】
1.工业炉窑余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炉窑(I)上,所述炉窑(I)底部周向布置若干组换热管组(2 ),所述换热管组(2 )通过循环管(3 )连接至锅筒(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炉窑余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2)的换热管采用以下结构形式:由光管和焊接在光管上的肋片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炉窑余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3)外包裹保温层(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炉窑余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2)镶嵌在炉窑(I)底部形成的环形凹槽(6)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窑炉余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环形凹槽(6)设有将所述换热管组(2)封闭在环形凹槽(6)内的封盖(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炉窑余温回收装置。设置在炉窑(1)上,所述炉窑(1)底部周向布置若干组换热管组(2),所述换热管组(2)通过循环管(3)连接至锅筒(4)。本实用新型通过换热管组的换热实现炉窑余温的热能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组设置在炉窑的外侧,通过辐射和导热的方式进行热交换,换热管组在换热过程中不会受到冲刷,即保证了换热效果,又保证了其使用寿命。
【IPC分类】F27D17/00
【公开号】CN204730678
【申请号】CN201520436234
【发明人】戚祥平, 姚庆军
【申请人】扬州正宇锅炉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