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冰箱附设热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471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冰箱附设热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冰箱附设装置,特指一种热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家用压缩式电冰箱在制冷的同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是通过冰箱散热板向周围环境扩散而白白浪费,并且由于受散热速度限制,以致散热板工作温度过高而降低了电冰箱本身的制冷效率。
以目前最省电的电冰箱来说,其能效比为1∶4,日耗电0.6度,也就是说其制冷量等同于0.6×4=2.4度电所作的功。与制冷等量,一台冰箱每天在制冷同时所产生的热量也不低于2.4度电的能量。若能将其利用,按1亿台电冰箱计算,每天可节约2.4亿度、每年876亿度电的能源,相当于3座北京市的用电量,也相当于10座100万千瓦核电站的发电量,或相当于4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或接近三峡大坝左岸电站全部14台发电机组发电量的两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提供一种充分利用废弃能量获取热水、同时显著提高电冰箱制冷效率的电冰箱附设热水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加设冷凝管的一端经过一管道与冰箱压缩机的排气(高压)管连接,另一端经过冰箱冷凝器(或管道)通往冰箱蒸发制冷装置;加设冷凝管的外壁紧贴集热板,集热板又紧贴盛水容器,盛水容器设有入水口和出水管,出水管经过控制阀通往出水口。
本发明利用加设冷凝管和集热板收集冰箱在制冷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来加热盛水容器中的水。此一举两得,既可免费直接获取家庭生活所需热水,节约可观能源,同时又因水吸收带走了热量致使冰箱散热板工作温度大幅度降低而大幅度提高了冰箱的制冷效率,进一步节省了能源。


说明书附图是本发明装置与电冰箱连接的示意图,图的虚线以上部分为本发明装置,图的虚线以下部分为电冰箱本身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由说明书附图可知本发明装置之加设冷凝管(3)的一端经过管道<或冰箱冷凝器>(4)与冰箱压缩机(11)的排气(高压)管(10)连接。本发明所述的加设冷凝管(3)的另一端经过冰箱冷凝器<或管道>(5)通往冰箱蒸发制冷装置(12)。
本发明所述的加设冷凝管(3)的外壁紧贴集热板(2),集热板(2)又紧贴盛水容器(1)。
本发明所述的盛水容器(1)的壁上设有入水口(6)。所述的盛水容器(1)还通过出水管(7)与控制阀(9)的一端连接,控制阀(9)的另一端通往出水口(8)。
本发明装置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本发明装置是在普通压缩式电冰箱的压缩机的排气<高压>管(10)至冰箱蒸发制冷装置(12)之间增添了加设冷凝管(3)。当冰箱压缩机(11)工作时,由排气<高压>管(10)排出的制冷剂高压蒸气进入加设冷凝管(3),并在加设冷凝管(3)中降温凝结成制冷剂液体,制冷剂液体经过冰箱冷凝器<或管道>(5)再度降温后通往冰箱蒸发制冷装置,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制冷效果。在上述过程中,制冷剂高压蒸气在加设冷凝管(3)中凝结成液体时释放出的大量热能被紧贴加设冷凝管(3)的集热板(2)传导至盛水容器(1),盛水容器(1)中的水得到加热。当水温升到一定值以上后,便可打开控制阀(9),使热水从出口(8)流出。待热水流完后,应关闭控制阀(9),然后从入水口(6)注入冷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冰箱附设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本发明装置是在普通压缩式电冰箱的压缩机的排气<高压>管(10)至冰箱蒸发制冷装置(12)之间增添了加设冷凝管(3),加设冷凝管(3)将冰箱制冷剂高压蒸气释放出的热能经集热板(2)传导至盛水容器(1),使盛水容器(1)中的水得到加热,达到利用原来电冰箱废弃能量免费获取热水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冰箱附设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设冷凝管(3)的一端经过管道<或冰箱冷凝器>(4)与冰箱压缩机(11)的排气<高压>管(10)连接;所述的加设冷凝管(3)的另一端经过冰箱冷凝器<或管道>(5)通往冰箱蒸发制冷装置(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冰箱附设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设冷凝管(3)的外壁紧贴集热板(2),集热板(2)又紧贴盛水容器(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冰箱附设热水装置。它包括加设冷凝管、集热板和盛水容器。加设冷凝管的一端经过管道与冰箱压缩机的排气(高压)管连接,另一端经过冰箱冷凝器(或管道)通往冰箱蒸发制冷装置。加设冷凝管从排气(高压)管送来的制冷剂高压蒸气取得的热量,经集热板传导至盛水容器,产生出供家庭生活用的热水。本发明的优点之一是使电冰箱原本白白浪费掉的热能得到充分利用,成倍地提高了电冰箱的能效比;本发明的优点之二是因热量预先被水吸收带走致使冰箱散热板温度大幅度降低,从而可大幅度提高冰箱的制冷效率,进一步节省能源。本发明一举两得,足以使应用本发明之电冰箱的节能效果远远超出未应用本发明的普通电冰箱。
文档编号F25D23/12GK1800759SQ20051011981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7日
发明者万凌飞 申请人:万凌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