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和使用该膨胀阀的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723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和使用该膨胀阀的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和使用该膨胀阀的冷冻 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气调节装置、冰箱、制造用冷却装置等冷冻装置中,存在蒸 发器由多个通路(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流通路)构成的情况。例如,
在图43所示的制冷剂回路中,通过压缩机201加压的制冷剂在冷凝器 202中被冷凝,通过受液器203被送至膨胀阀204。通过膨胀阀204减 压后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配管205被送至制冷剂分流器206,在制冷 剂分流器206中进行分流,之后被送至蒸发器207的多个通路。低压 制冷剂在蒸发器207中气化后,通过储液器(accumulator) 208回流至 压缩机201。如上所述,在蒸发器207由多个通路构成的情况下,在膨 胀阀204中,通过制冷剂配管205,连接有制冷剂分流器206。制冷剂 分流器206,将在膨胀阀204减压后的制冷剂,对于蒸发器207的多个 通路平均分流。制冷剂分流器206,如专利文献l所示,具有规定的容 积,并且具备用于分配制冷剂的空间(制冷剂分流室)。在制冷剂分流 器206中,形成有能够在制冷剂分流室和蒸发器207的各通路的连接 中使用的分流管安装孔。制冷剂在膨胀阀204被减压后,成为低压的 气液两相流制冷剂,流入制冷剂分流器206。该气液两相流制冷剂,在 连接膨胀阀204和制冷剂分流器206的制冷剂配管205内流动时容易 变为含有大量气泡的栓流(plug)和塞流(slug)。在产生如上所述那 样的栓流和塞流的情况下,由于重力的影响等,气泡无法均匀地流入 安装在各分流管安装孔的各分流管中,难以均匀地分流。
因此,为了实现均匀分流,在专利文献1中,在分流管安装孔的 上游侧,配置有固定开度的节流部(路径縮小部件),在比该节流部更 靠下游侧使制冷剂变为喷雾状态。另一方面,流入膨胀阀的制冷剂为高压液制冷剂,但是,由于冷 冻装置的运转条件的变动等,膨胀阀的上游侧、即受液器的出口和冷 凝器的出口附近的制冷剂中可能包含气泡。在这种情况下,高压液制 冷剂中的气泡,在制冷剂配管流通时从配管的外部加热膨胀,气泡相 互合体。其结果,产生栓流和塞流,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交替流 入节流部。因此,变动制冷剂流的速度和压力,变动从节流部向制冷 剂配管喷出的制冷剂的喷出速度和喷出压力,产生制冷剂流动音。进 而,膨胀阀、连接配管这样的膨胀阀附近的器件振动,产生振动音。
为了减少上述的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减缓 制冷剂流的速度和压力的变动的单元,在节流部的上游侧,设置有用 于对制冷剂流减压的节流部。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在节流部的上 游侧,设置有使制冷剂流产生紊乱的紊乱生成部。此外,在专利文献4 中,在节流部的下游侧,能够设置对制冷剂流减压的节流部。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2-1888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696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5160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2268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现有的制冷剂分流器中,为了进行均匀的分流,在分流管安装 孔的上游侧设置有节流部。但是,该节流部也设置在配置于制冷剂分 流器的上游侧的膨胀阀上,同一个构成要素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部件上。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膨胀阀中,为了减小膨胀阀中的制冷剂流动音, 设置有减缓制冷剂流的速度和压力的变动的单元。但是,由于该减缓 单元,膨胀阀大型化,导致成本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和使 用该膨胀阀的冷冻装置,该制冷剂分流结构能够使从膨胀阀至制冷剂 分流器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简化,减少膨胀阀的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 音,并提高制冷剂分流器的制冷剂的分流特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具备制冷剂分
流结构的膨胀阀。该膨胀阀包括第一节流部,其由第一阀体和第一阔孔形成、第一阀孔的幵度由第一阀体调节;制冷剂分流室,其用于 将通过所述第一节流部后的制冷剂分流至多个分流管;和分流管安装 孔,其设置在制冷剂分流室内、连接有各分流管。通过该膨胀阀,能 够使第一节流部和制冷剂分流室一体化。
根据上述结构,对通过第一节流部的制冷剂中的气泡进行细化, 由于将该制冷剂在制冷剂分流室内直接喷雾,所以提高了制冷剂流的 分流特性。此外,由于制冷剂分流室作为空大空间部起作用,所以能 够使从第一节流部流出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扩散。因此,在第一节 流部的上游制冷剂变为栓流和塞流的情况下,制冷剂流的压力变动减 缓,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由于膨胀阀和制冷剂分流 器一体化,所以使从膨胀阀至制冷剂分流器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简化, 设置区域减小,降低了成本。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第一阀孔的开度能够根据冷冻负荷进行变 更。在这种情况下,与具备固定开度的节流部的现有的制冷剂分流器 不同,根据流量和干燥度等运转状况,能够适当调节节流度,进一步 提高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在上述膨胀阀中,具有容纳第一阀体的阀室,优选在第一节流部 的上游侧形成阀室。在这种情况下,在维持现有的阀室的结构的同时, 能够设置制冷剂分流室等,减少了对于制冷剂分流室的设计的制约。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制冷剂分流室在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在维持现有的阀室的结构的同时,能够设置制冷剂分 流室等,减少了对于制冷剂分流室的设计的制约。
在上述的膨胀阀中,具有容纳第一阀体的阔室,优选阀室包含制 冷剂分流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进一步简化从膨胀阀至制冷剂分流 器的部分的结构。
在上述的膨胀阀中,优选在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具备将制冷剂 中的气泡细化的气泡细化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当在膨胀阀的上游侧 产生栓流和塞流的情况下,通过气泡细化单元,将流过第一节流部的 上游侧的制冷剂中的气泡进行细化。由此,使向着第一节流部的制冷 剂的流动连续化,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因此,减 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由于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的制冷
10剂的喷雾状态稳定化,能够使制冷剂分流室的制冷剂的分流安定话。
在上述的膨胀阀中,优选气泡细化单元由对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 的制冷剂减压的第二节流部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在膨胀阀的上游侧 制冷剂变为栓流和塞流的情况下,由第二节流部对制冷剂流中的气泡 细化。由此,使向着第一节流部的制冷剂的流动连续化,能够减缓制 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此外,通过由第二节流部和第一节流 部构成的多段节流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其结 果,能够减缓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使第一节流部的下游 侧的制冷剂的喷雾状态更加稳定,使制冷剂分流室的制冷剂的分流更 加稳定。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气泡细化单元由对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的 制冷剂减压的第二节流部、在第二节流部和第一节流部之间形成的扩 大空间部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由第二节流部对制冷剂中的气泡进行 细化后,在扩大空间部分散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对流入第一节流部 的制冷剂中的气泡进一步细分。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第二节流部由多个节流通路构成。节流部 由一条通路构成的情况下,根据节流部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变化,在节 流部的下游侧的制冷剂流的速度和压力容易变动。但是,节流部为多 个通路的情况下,在各通路分别形成不同的气液的流动状态。因此, 在各通路流动的制冷剂在集合的节流部的下游侧,能够大幅度抑制制 冷剂流的速度和压力的变动。此外,由于制冷剂从构成节流部的多个 通路喷出,所以从第二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产生紊乱,能够对在第 二节流部的下游侧流动的制冷剂中的气泡进一步细化。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气泡细化单元由在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使 制冷剂流产生紊乱的紊乱生成部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紊乱生成 部,能够考虑具备能够给予制冷剂通路的制冷剂流旋转流的螺旋槽的 紊乱生成部、只具备扩大空间部的紊乱生成部、在制冷剂流路具备折 返部的紊乱生成部等。根据上述的紊乱生成部,能够使在第一节流部 的上游侧流动的制冷剂产生紊乱,由此制冷剂流中的气泡被细化。
在上述的膨胀阀中,优选紊乱生成部在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具备 使制冷剂流旋转的螺旋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使向着第一节流部的制冷剂流旋转,制冷剂中的气泡被细化。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气泡细化单元由设置在第一节流部的上游 侧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层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向着第一节流部的制冷 剂流中的气泡被多孔性透过材料层细化。此外,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 层,抑制第一节流部的垃圾堵塞。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具备对通过第一 节流部后的制冷剂减压的第三节流部,在第三节流部的下游侧,形成 制冷剂分流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节流部后的制冷剂流的喷出 能量通过第三节流部的减压作用被消耗。此外,由于第一节流部和第 三节流部具备直线配置的两段节流部,通过各节流部时,能够减少制 冷剂流的喷出能量。由此,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 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由于流入制冷剂分流室的制冷 剂中的气泡被第三节流部进一步细化,能够更加均匀地实行制冷剂的 分流。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第一节流部和第三节流部之间具备扩大 空间部。在这种情况下,在扩大空间部,通过第一节流部后的制冷剂 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由此,通过第三节流部喷出至制冷剂分流室的 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减少,进一步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 变动。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第三节流部由多个节流通路构成。在这种 情况下,由于在各通路分别形成不同的气液的流动状态,在各通路流 动的制冷剂集合的第三节流部的下游侧,进一步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 度变动和压力变动。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第三节流部由螺旋状的通路构成。在这种 情况下,由于节流通路增长,由第三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变 为固定,进一步减缓了流入制冷剂分流室的制冷剂的速度变动和压力 变动。此外,能够对流入制冷剂分流室的制冷剂中的气泡进一步细化。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制冷剂分流室内,能够设置外表面具备 螺旋槽的紊流生成部件,优选紊流生成部件设置在与第一阀孔同一个 轴上。在这种情况下,外表面具备螺旋槽的紊流生成部件使通过第一 节流部后的制冷剂流紊乱。其结果,使流入各分流管安装孔的制冷剂的流动状态均匀化,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制冷剂分流室内,设置有将从第一节流 部喷出的制冷剂面向与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引导的圆筒部,在制冷 剂分流室的侧壁,在第一节流部附近,设置有分流管安装孔。在这种 情况下,通过第一节流部后的制冷剂流,通过圆筒部喷出至制冷剂分 流室后,向与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喷射。接着,该制冷剂反转,面 向分流管安装孔流动。由此,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并且使制 冷剂中的气泡被细化。因此,能够使流入各分流管安装孔的制冷剂的 流动状态均匀化,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圆筒部的外周面形成螺旋槽。在这种情 况下,向与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喷射的制冷剂流与壁体冲撞,由此, 变更制冷剂流的方向。此外,制冷剂在圆筒部的外表面和制冷剂分流 室的壁面之间流动时,该制冷剂通过螺旋槽旋转流动。由此,进一步 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因此,进一步减少了流入各分流管安装 孔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化,提高了制冷剂流 的分流特性。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圆筒部的内周面形成螺旋槽。在这种情 况下,通过第一节流部后的制冷剂流,在圆筒部内变为旋转流,向制 冷剂分流室的壁面(与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喷射。其结果,制冷 剂流的喷流能量被消耗。由此,进一步减少了流入各分流管安装孔的 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化,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 流特性。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制冷剂分流室中,在与第一节流部相对 的壁面,形成变更由圆筒部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的导向部。在这种 情况下,由圆筒部向制冷剂分流器的壁面喷射的制冷剂流的方向变得 平滑。因此,进一步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剂中的气泡 细化,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制冷剂分流室内,在第一阀孔和分流管 安装孔之间,设置多孔性透过材料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多孔性透 过材料层,使流入各分流管安装孔的制冷剂的流动状态均匀化,提高 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此外,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能够抑制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的情况下产生的第一节流部的垃圾堵塞。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分流管安装孔设置在与第一节流部相对的 壁面的同时,以第一节流部的轴线为中心沿着圆周等间隔配置,分流 管通过分流管安装孔安装为与壁面成直角。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分 流管沿着膨胀阀的轴线排列配置。
在上述膨胀阀中,分流管安装孔在制冷剂分流室的侧壁的第一节 流部附近形成,从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与同第一节流部相对 的壁体冲撞,被反转后流入分流管。假设,在从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 冷剂流直接流入分流管的情况下,制冷剂流的紊乱增大,制冷剂流动 音的产生增加。此外,气液两相流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流入分流管 的制冷剂流容易受到间歇的变动,进而担心引起制冷剂流动音的产生 的增加和分流特性的恶化。对此,在本发明中,由于使喷出至制冷剂 分流室内的制冷剂流迂回,从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难以直接流 入分流管。即,流入分流管的制冷剂流不容易受到流入膨胀阀的气液 两相流的变动的影响。此外,在分流管入口,由于制冷剂流的速度减 缓,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减少了制冷剂流动音的产生。
在上述膨胀阀,优选具有容纳第一阀体的阀室,阀室设置在第一 节流部的下游侧,在阀室内,在第一节流部附近的侧壁形成分流管安 装孔,阀室通过安装在分流管安装孔的分流管而开口,阀室兼作为制 冷剂分流室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阀室兼作为制冷剂分流室使用, 能够实现膨胀阀的小型化。此外,通过使从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 流迂回,能够使制冷剂流不直接流入分流管。因此,提高了制冷剂流 的分流特性,减少了制冷剂流动音。
在上述膨胀阀,优选在制冷剂分流室中,以第一节流部的轴线为 中心的径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第一节流部的轴心方向的尺寸大,安装 在分流管安装孔的分流管,沿着制冷剂分流室的径方向的周边缘设置 为等间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从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难以 直接流入分流管。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分流管安装孔设置在制冷剂分流室的第一 节流部附近的壁体,制冷剂分流室通过安装在分流管安装孔的分流管 而开口。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发挥制冷剂流的迂回效果。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分流管安装孔设置在与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体,分流管插通并固定在分流管安装孔中,制冷剂分流室在第一节流部附近的壁体开口。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发挥制冷剂流的迂回效果,将分流管沿着膨胀阀的轴线排列配置。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制冷剂分流室形成为以第一节流部的轴线为中心的扇形。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发挥上述制冷剂的迂回效果。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与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设置有将从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沿着横向扩展进而反转的导向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对从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变更时产生的紊乱。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具有收容第一阀体的阀室,阀室在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形成,阀室内由第一节流部脱离的部分兼用作制冷剂分流室,在制冷剂分流室和第一节流部之间,形成使制冷剂流迂曲的迂曲流生成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将阀室兼作为制冷剂分流室使用,能够实现膨胀阔的小型化。此外,由于分流管的开口位置由第一节流部脱离配置,进而使从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迂曲,能够使制冷剂流不直接流入分流管。由此,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减少了制冷剂流动音。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使用上述膨胀阀的冷冻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减少了膨胀阀中的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进而,简化了冷冻装置的结构。


图l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9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IO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11是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12是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冷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13是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14是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15是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16是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17是图16的17-17截面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19是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20是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21是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22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二十四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五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7是本发明的第二十六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8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七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29是本发明的第二十八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30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九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31 (a)是本发明的第三十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31 (b)是图31 (a)的31b-31b截面图,图31 (c)是其他例子的图31 (a)的31b-31b截面图,图31 (d)是其他例子的图31 (a)的31b-31b截面图。
图32 (a)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32 (b)是底面图。
图33 (a)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33 (b)是图33 (a)的33b-33b截面图。
图34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三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35 (a)是本发明的第三十四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35 (b)是底面图。
图36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五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37是本发明的第三十六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38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七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39是本发明的第三十八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40 (a)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九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40 (b)是图40 (a)的40b-40b截面图。
图41 (a)是本发明的第四十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图41 (b)是图41 (a)的41b-41b截面图。
图42是本发明的第四十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的部分纵截面图。
图43是现有的冷冻装置的一般的制冷剂回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膨胀阀进行说明。对各实施方式共通的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各图中的实线箭头表示制冷剂
17的流动。膨胀阀不仅用于使制冷剂向正方向流动,还可以用于使其向反方向流动。具体来说,膨胀阀,当空气调节器的冷气设备运转时用于使制冷剂向正方向流动,当暖气设备运转时用于使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为了简化说明,在以下说明中,没有特别要求,视为在膨胀阀内使制冷剂向正方向流通。(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膨胀阀进行说明。该膨胀阀在制冷剂回路中,代替从膨胀阀至制冷剂分流器的部分而加以使用。
如图1所示,膨胀阀具有大致圆筒状的阀本体1。在阀本体1的侧
面形成有入口门2。入口门2与液管3连接。在阀本体1的内部,从第一隔断壁4将上部和下部隔断,上部(上游侧)形成为阀室5,下部(下游侧)形成为制冷剂分流室6。入口门2在阀室5的侧面形成。
第一隔断壁4形成阀座。在阀座的中央形成有第一阀孔7。在阀室5内容纳有阀棒8。阀棒8从阀驱动装置(省略图示)向下方延伸的同时,配置在与阀本体1和阀室5同一个轴上。在阀棒8的前端形成有第一阀体(针阀)9。第一阀体9通过阀驱动装置,通过阀棒8,相对于第一阀孔7自由进退移动。通过第一阀体9和第一阀孔7,在阀室5和制冷剂分流室6之间形成第一节流部10。第一节流部10的开度,能够根据冷冻负荷的大小进行变更。
在阀本体1的下部,设置有与蒸发器(省略图示)的通路相同数量的分流管安装孔11。各分流管安装孔11沿着阀本体1的外周壁等间隔设置。各分流管安装孔11与将制冷剂分流室6和蒸发器的各通路连接的分流管12连接。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单相的液体制冷剂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该液体制冷剂在第一节流部10中进行减压。用第一节流部10减压后的制冷剂变为低压的气液两相流,从第一节流部10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雾。因此,在制冷剂分流室6中,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12均匀分流。
此外,在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并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气泡)交替流入第一节流部10。因此,在膨胀阀中,制冷剂流的速度和压力容易变动。此外,在膨胀阀中容易产生由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引起的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形成制冷剂分流室6使
得制冷剂流路扩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制冷剂分流室6内制冷剂
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所以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上述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由于将制冷剂从第一节流
部10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雾,所以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12均匀分流。
此外,由于第一节流部10的开度能够根据冷冻负荷进行变更,所以与具备开度固定的节流部的现有的制冷剂分流器不同,根据流量以及干燥度等运转状况,适当调节节流度,使制冷剂的分流特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膨胀阀中,由于将膨胀阀和制冷剂分流器一体化,从膨胀阀至制冷剂分流器的部分的结构被简化,能够节省空间。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上游侧具有阀室5,在其下游侧具有制冷剂分流室6。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维持现有的阀室的结构的同时设置了制冷剂分流室6,所以提高了制冷剂分流室6的设计的自由度。
该膨胀阀也可以使用例如使制冷剂可逆地流通的冷气暖气设备兼用的热泵式制冷剂回路。在该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的情况下,高压液制冷剂从各分流管12流入制冷剂分流室6。即,在供暖时,将冷气设备运转时作为蒸发器使用的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使用,在制冷剂分流器的上游侧连接冷凝器,另一方面,驱动膨胀阀,以控制从冷凝器流入的高压液制冷剂的过冷却度。由于在运转停止的热交换器中制冷剂以气液两相状态存储,所以存在当暖气设备开始运转时,几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气液两相的制冷剂流入膨胀阀的情况。因此,在制冷剂分流室6内高压液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流入,其结果,担心会产生制冷剂流动音。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从分流管12向制冷剂分流室6合流的制冷剂变得混乱,由此,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因此,在膨胀阀内使制冷剂向反方向流通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减少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19(第二实施方式)接着,基于图2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膨胀阀具有大致圆筒状的阀本体21。在阀本体21的下壁22形成有入口门23。在入口门23连接有液管24。阀本体21内的空间,形成为兼用作容纳阀体的阀室和分流制冷剂的制冷剂分流室的作用室25。
下壁22形成阀座。在阀座的中央,形成入口门23和第一阀孔26。在阀本体21内的作用室25中,容纳有阀棒27。阀棒27从阀驱动装置向下方延伸的同时,配置在与阀本体21和作用室25同一个轴上。此外,在阀棒27的前端,形成第一阀体(针阀)28。第一阀体28通过阀驱动装置,通过阀棒27,相对于第一阀孔26自由进退移动。通过该第一阀体28和第一阀孔26,在下壁22和作用室25之间形成第一节流部30。第一节流部30的开度,能够根据冷冻负荷的大小进行变更。
在阀本体21的上部,设置有与蒸发器(省略图示)的通路相同数量的分流管安装孔31。各分流管安装孔31沿着阀本体21的外周壁等间隔设置。在各分流管安装孔31中,连接有将作用室25和蒸发器的各通路的入口连接的分流管32。
以上,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单相的液体制冷剂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该液体制冷剂在第一节流部30中减压。由第一节流部30减压后的制冷剂变为低压的气液两相流,从第一节流部30向作用室25内喷雾。因此,在作用室25中,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32均匀分流。
此外,在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气泡)在第一节流部30中交替流动。为此,在膨胀阀中,制冷剂流的速度和压力容易变动,由此,容易产生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节流部30的下游侧,形成作用室25使得制冷剂流路扩大。因此,在作用室25内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其结果,减缓了由作用室25向分流管32流出的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在作用室25中,制冷剂从第一节流部30喷雾流入。因此,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32均匀分流。此外,由于第一节流部30的开度能够根据冷冻负荷进行变更,所 以与具备开度固定的节流部的现有的制冷剂分流器不同,能够根据流 量和干燥度等运转状况适当调节节流度,进一步提高制冷剂的分流特 性。
此外,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将膨胀阀和制冷剂分流器一体 化,简化了从膨胀阀至制冷剂分流器的回路的结构,能够节省空间。 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在阀室中包含制冷剂分流室的空 间形成为作用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比更加简化。
该膨胀阀,也能够用于例如使制冷剂可逆地流通的制冷供暖兼用 的热泵式制冷剂回路。在该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的情况 下,高压液制冷剂从多个分流管32流入作用室25。如第一实施方式所 述,在开始运转时高压液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 制冷剂从分流管32向作用室25合流时变得混乱,由此,将制冷剂流 中的气泡细化。因此,在使制冷剂在膨胀阀中向反方向流通的情况下, 也能够有效减少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膨胀阀在阀室5内具备作为气泡细化单元的第二节 流部35,进而,在第二节流部35和第一节流部10之间具备扩大空间 部36。膨胀阀在阀室5的中央部具备第二隔断壁37。此外,扩大空间 部36,配置在第二隔断壁37的下方、即第二隔断壁37和第一节流部 IO之间。在第二隔断壁37的中央,形成随着向下半径减小的锥孔。锥 孔形成第二阀孔38。此外,阀棒8配置在与阀本体1同一个轴上。阀 棒8在第一阀体9的上方,即阀棒8的中间部,具备作为第二阀体39 的扩径部。第二阀体39的外周面为随着向下外径减小的锥面。在第二 阀体39的外周面,形成螺旋槽。该螺旋槽,在构成第二阀孔38的壁 面和第二阀体39之间形成螺旋状的通路。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螺旋状 通路为第二节流部35。在第二节流部35中,随着阀棒8向纵方向移动, 螺旋状通路的截面面积和长度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冷冻负荷小的时 候,螺旋状通路的截面面积较小,且阀棒8向下方移动,使螺旋状通 路增长。其结果,在第一阀孔7和第一阀体9之间形成的第一节流部10的开度减小,在第一节流部IO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通阻力增大。如上 所述,第一节流部10的开度,能够根据阀棒8的纵方向的移动进行变 更。
以上,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 一隔断壁4的下部(下游侧)形成制冷剂分流室6。因此,能够起到与 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进而,由于在第一隔断壁4的上部(上 游侧)的阀室5内,形成第二节流部35和扩大空间部36,可以起到如 下的作用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流 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到通过第一节流部IO为止的期间,不能对制冷剂 流中的气泡细化。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入口门2流入的制 冷剂中的气泡通过第二节流部35时被细化,制冷剂向第一节流部10 内平滑流动,有效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特别,由于第二节 流部35由螺旋状通路构成,能够简易地增长节流通路,进一步促进气 泡的细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节流部35和第一节流部10形 成二段节流部,各节流部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进一步减少。因此, 减缓了通过膨胀阀的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进而,由于在 本实施方式中,除了第二节流部35之外,还设置有扩大空间部36,通 过第二节流部35后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在扩大空间部36中被扩散。 因此,与只具备第二节流部35的情况相比,进一步提高了气泡的细化 效果,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其结果,与第一实施 方式的情况相比,进一步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的产生。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4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膨胀阀在阀室5内具备作为气泡细化单元、使制冷 剂流产生紊乱的紊乱生成部。在阀室5内具备气泡细化单元这一点与 第三实施方式相同,但是气泡细化单元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 膨胀阀在阀室5的下方具备外形尺寸较小的小口径部41。在阀棒8的 与小口径部41相对应的部分,形成紊乱生成部。紊乱生成部使流入第 一节流部10的制冷剂流旋转。紊乱生成部由在阀棒8的中间位置形成
22的扩径部42、在扩径部42的外周面形成的螺旋槽42a构成。在第四实 施方式中,小口径部41的内表面不是锥面。因此,扩径部42和小口 径部41之间的间隙,没有縮小到产生节流作用的尺寸。因此,在扩径 部42的外周流动的制冷剂,虽然通过螺旋槽42a使其旋转而紊乱,但 不受到节流作用。
以上,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在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 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制冷剂流通过在扩径部42的外周流动 而旋转。由于通过该旋转,制冷剂流将紊乱的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 所以能够减少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5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膨胀阀在阀室5内具备作为气泡细化单元的多孔性 透过材料层43。第五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为将第三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 方式的气泡细化单元变更为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3的膨胀阀。多孔性透 过材料层43为包围阀棒8的外周面的圆筒体,从第一隔断壁4的上表 面延伸至入口门2的上部。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3在其上端和下端,通 过各支撑板43a、 43b,被陶室5的内表面分别支撑。作为多孔性透过 材料层43的材料,能够使用发泡金属、陶瓷、发泡性树脂、网、多孔 板等。
以上,在第五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在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 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由于制冷剂流中的气泡通过多孔性透 过材料层43被细化,所以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由于 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3,除去了制冷剂中的垃圾,所以也能够发挥 过滤器的作用。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6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膨胀阀为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作为气泡细化单元变更 多孔性透过材料层的形状的膨胀阀。膨胀阀在阀室5内具备多孔性透 过材料层44。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4为平板状的圆环体,在入口门2 附近,设置为埋入阀棒8和阀本体1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多孔性透 过材料层44的材料与第五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以上,在第六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
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由于制冷剂流中的气泡通过多孔性透过 材料层44被细化,所以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由于通 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4,除去了制冷剂中的垃圾,所以也能够发挥过 滤器的作用。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7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具备第三节流部45, 在第三节流部45和第一节流部10之间具备扩大空间部46。膨胀阀在 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具备第三隔断壁47。上述的扩大空间部46位 于第三隔断壁47的上方,即第三隔断壁47和第一节流部IO之间。在 第三隔断壁47的下游侧,设置有制冷剂分流室6。在第三隔断壁47 的中央,形成贯穿第三阀体48的贯穿孔。该贯穿孔为沿着阀棒8的轴 线延伸为直线状的孔,形成第三阀孔49。从制冷剂分流室6的下表面 突出紊流生成部件。该紊流生成部件的上部形成第三阀体48。第三阀 体48为与紊流生成部件的第三阀孔49相对应的部分。第三阀体48为 圆柱体,在其外周面,形成螺旋槽。此外,第三阀体48和第三阀孔49 的壁面隔开规定的距离分离。在第三阀体48和第三阀孔49的壁面之 间,形成螺旋状的通路。该螺旋状的通路形成开度固定的第三节流部 45。
以上,在第七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在液体单相的高压液制冷剂 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高压液制冷剂从第一节流部10和第 三节流部45减压的同时,从第一节流部10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雾。 因此,在制冷剂分流室6中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 12均匀分流。
此外,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液体制冷 剂和气体制冷剂(气泡)交替流入第一节流部10。因此,在第一节流 部10中,容易产生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容易产生不连续 的制冷剂流动音。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 形成扩大空间部46。因此,在扩大空间部46,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 扩散,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减少。此外,由于具备将第一节流部10和第三节流部45直线排列配置的二段节流部,通过各节流部能够有效地
减少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此外,由于第三节流部由螺旋状通路构成, 制冷剂通过该通路的时间内制冷剂流的方向变为固定。进而,制冷剂
通过第三节流部45后,向作为扩大空间部的制冷剂分流室6喷出。由 此,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扩散。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受到扩大空间部46和制冷剂分 流室6的流路的扩大作用,第三节流部的整流作用,第一和第三节流 部10、 45的二段节流作用,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减缓了制冷 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因此,有效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 音。此外,制冷剂流中的气泡从第一节流部10向扩大空间部46喷出 后,通过具备螺旋状通路的第三节流部45被细化。因此,进一步提高 了制冷剂分流室的制冷剂的分流特性。 (第八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8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膨胀阀在制冷剂分流室6内,即第一节流部10的下 游侧,具备紊流生成部件51。在紊流生成部件51的外周面,形成使制 冷剂流旋转的螺旋槽51a。紊流生成部件51从制冷剂分流室6的下表 面向上方突出的同时,与第一阀孔7配置在同一个轴上。紊流生成部 件51为大致圆柱体,其上端部分形成为圆锥状。在阀本体l的下部, 形成分流管安装孔ll。
以上,第八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在液体单相的高压液制冷剂从入 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 果。此外,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由于在制冷 剂分流室6扩大了流路,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此外,制冷剂 流通过第一节流部10后,通过紊流生成部件51的螺旋槽51a变为旋 转流。由此,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 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此外,制冷剂中的气泡由第一节流部10被喷出至制冷剂分流室6 之后,通过制冷剂分流室6的流路扩大引起的喷出能量的扩散以及在 紊流生成部件51周围流动时受到的旋转作用被细化。由此,进一步提 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第九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9对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膨胀阀为将第八实施方式的紊流生成部件51变为圆 筒部55的膨胀阀。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具备制冷剂分流 室6。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设置有使制冷剂流紊乱的圆筒部55。 圆筒部55从第一隔断壁4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同时,配置为与第一 阀孔7在同一个轴上。圆筒部55的内径设定为比第一闽孔7的内径大。 在圆筒部55的外周面,形成螺旋槽55a。圆筒部55的下端,延伸至与 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即阀本体l的壁体的内表面附近。分流管 安装孔11设置在阀本体1的侧壁,位于第一阀孔7附近,即制冷剂分 流室6的上部。
以上,第九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当液体单相的高压液制冷剂从入 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 果。此外,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 制冷剂从第一节流部10向圆筒部55内喷出,通过圆筒部55内后,向 制冷剂分流室6喷出。接着,制冷剂与制冷剂分流室6的下表面冲撞, 制冷剂流的方向由下方变为上方。接着,该制冷剂流通过圆筒部55和 制冷剂分流室6的内周面之间,受到圆筒部55的螺旋槽55a的旋转作 用的同时,对于各分流管12分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由圆筒部55 向制冷剂分流室6流动时的流路扩大作用、圆筒部55下方的流向变更 作用、螺旋槽55a的旋转作用,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 剂流中的气泡细化。因此,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 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第十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IO对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IO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九实施方式的圆筒部的结构变更后的 膨胀阀,进而,具备将由该圆筒部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反转的导向 部。圆筒部61从第一隔断壁4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的同时,与第一阀 孔7配置在同一个轴上。与第九实施方式的圆筒部不同,在圆筒部61 的内周面形成螺旋槽61a。此外,在与第一节流部IO相对的壁面,设 置有导向部62。导向部62将由圆筒部61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反转。
26导向部62由与圆筒部61设置在同一个轴上的圆锥状的突出部构成。
以上,第十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 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制冷剂从第一节流部10向圆筒部61内喷 出,在圆筒部61内受到螺旋槽61a的旋转作用。由此,制冷剂变为旋 转流,面向制冷剂分流室6的下表面喷出。接着,制冷剂流与制冷剂 分流室6的下表面冲撞,通过导向部62使制冷剂流的方向由下方向上 方变得平滑。接着,制冷剂流通过圆筒部61和阀本体1的内周面之间, 对于各分流管12分流。在这种情况下,制冷剂受到由圆筒部61向制 冷剂分流室6流动时受到的螺旋槽61a引起的旋转作用、制冷剂分流 室6引起的流路扩大作用、导向部62引起的流向变更作用。由此,减 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因此,在减缓 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的同时, 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第十一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ll对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膨胀阀在制冷剂分流室6,即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 侧具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59。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具备制 冷剂分流室6。在制冷剂分流室6内,设置有圆盘状的多孔性透过材料 层59。作为多孔性透过材料层59的材料,能够使用发泡金属、陶瓷、 发泡性树脂、网、多孔板等。
以上,在第十一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制冷剂流通过第一节流部 10后,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出。由此,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 接着,制冷剂流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59。这时,制冷剂流的喷出能 量被消耗的同时,制冷剂中的气泡被细化,液体制冷剂与气泡混合。 因此,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减 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此外,由于对各分流管安装孔11的气液两相流的流动状态变得均匀化, 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此外,在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的情况下, 由于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59,除去了制冷剂中的异物,所以能够防 止第一节流部10的垃圾堵塞。 (第十二实施方式)接着,基于图12对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上游侧与第三实施方式 相同,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与第七实施方式相同。在阀室5的中 央部分,设置有第二隔断壁37。在第二隔断壁37和第一节流部10之 间,形成扩大空间部36。在第二隔断壁37的中央,形成锥状的第二阀 孔38,在阔棒8的中央部分,形成锥状的第二阀体39。在第二阀孔38 的内表面和第二阔体39的外周面之间,形成螺旋状通路作为第二节流 部35。
此外,在第一节流部IO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三隔断壁47。在第三 隔断壁47和第一节流部IO之间,形成扩大空间部46。此外,在第三 隔断壁47的中央,形成沿着阀棒8的轴线直线状延伸的第三阀孔49。 此外,在制冷剂分流室6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紊流生成部 件。在紊流生成部件的上部,形成第三阀体48。第三阀体48为圆柱体, 在其外周面,形成螺旋槽。在第三阀孔49的内表面和第三阀体48的 外周面之间,形成螺旋状的通路作为第三节流部45。
以上,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当液体单相的高压液制冷剂从 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高压液制冷剂通过第二节流部35、第 一节流部10和第三节流部45减压,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雾。因此, 在制冷剂分流室6,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12均匀 分流。
此外,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制冷剂受 到第二节流部35的节流作用、扩大空间部36的流路扩大作用。由此, 由于制冷剂中的气泡被细化,缓和了气体和液体交替在第一节流部10 流动产生的不连续的制冷剂流。此外,制冷剂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后, 由于在扩大空间部46扩大了流路,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分散。此外, 由于具备将第二节流部35、第一节流部10和第三节流部45直线排列 配置的三段节流部,能够有效地减少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此外,由 于第三节流部45由螺旋状通路构成,制冷剂流的方向变为固定。其结 果,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 流动音。此外,由于受到扩大空间部46的流路扩大作用和三段的节流 作用,能够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进一步细化,进一步提高制冷剂的分流特性。
(第十三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3对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膨胀阀,第一节流部10的上游侧与第三实施方式 相同,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与第八实施方式相同。在阀室5的中央 部分,设置有第二隔断壁37。在第二隔断壁37和第一节流部10之间, 形成扩大空间部36。在第二隔断壁37的中央,形成锥状的第二阀孔 38,在阀棒8的中间部分,形成锥状的第二阀体39。在第二阀孔38 的内表面和第二阀体39的外周面之间,形成螺旋状通路作为第二节流 部35。
此外,膨胀阀在第一隔断壁4的下部具备如图8所示的制冷剂分 流室6。膨胀阀具备在表面具备螺旋槽51a的紊流生成部件51。紊流 生成部件51从制冷剂分流室6的下表面向上方延伸的同时,与第一阀 孔7配置在同一个轴上。此外,分流管安装孔11在阀本体1的下部形 成。
以上,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当液体单相的高压液制冷剂从 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高压液制冷剂通过第二节流部35和第 一节流部10减压,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雾。因此,在制冷剂分流室6, 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12均匀分流。
此外,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制冷剂流 受到第二节流部35的节流作用、以及扩大空间部36的流路的扩大作 用。由此,由于将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化,缓和了气体和液体交替在第 一节流部IO流动产生的不连续的制冷剂流。此外,制冷剂流向制冷剂 分流室6喷雾后,通过制冷剂分流室6的流路的扩大,制冷剂流的喷 出能量被扩散。此外,受到螺旋槽51a的旋转作用,减少了制冷剂流 的喷出能量。其结果,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 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此外,由于制冷剂中的气泡受到制冷剂分流室6的流路扩大作用 和螺旋槽51a的旋转作用被进一步细化,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制冷剂 的分流特性。
(第十四实施方式)
29接着,基于图14对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膨胀阀的基本结构和将阀本体21的内部作为作用 室25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30的上部(下游侧) 具备第三节流部65。膨胀阀进而在第三节流部65和第一节流部30之 间具备扩大空间部66。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30的下游侧即作用室25 内具备第三隔断壁67的同时,在第三隔断壁67的下游侧具备分流室 部25a。在分流室部25a的侧壁,形成分流管安装孔31,在分流管安 装孔31中,连接有分流管32。此外,在第三隔断壁67的下方,即第 三隔断壁67和第一节流部30之间,形成扩大空间部66。
在第三隔断壁67的中央,形成贯穿第三阀体68的贯穿孔。该贯 穿孔为第三阀孔69,呈锥状。第三阀体68在阀棒27的中间部分形成。 第三阀体68能够在第三阀孔69内向上下方向移动。第三阀体68和第 三阀孔69同时形成第三节流部65。第三阀体68在与第三阀孔69相对 应的部分具有锥面。在第三阀体68的外周面,形成螺旋槽。由此,在 第三阀体68和第三阀孔69之间,形成螺旋状通路作为第三节流部65。 在第三节流部65,随着阀棒27向纵方向移动,螺旋状通路的截面面积 和长度发生变化。例如,当冷冻负荷较小时,阀棒27向下方移动,使 螺旋状通路的截面面积较小,并且螺旋状通路增长。其结果,第三节 流部65的开度减小,在第三节流部65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通阻力增大。 由此,第三节流部65的开度能够通过向阀棒27的纵方向的移动而变 更。第一节流部30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由在下壁22的中央形成的 第一阀孔26、对于第一阀孔26能够进退的第一阀体28构成。第一阀 体28在阀棒27的前端形成。第一节流部26的开度能够通过向阀棒27 的纵方向移动而变更。
以上,第十四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当单相的液体制冷剂从入口门 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液体制冷剂在第一节流部30中被减压。在第 一节流部30减压后的制冷剂通过扩大空间部66后,在第三节流部65 进一步减压后,向分流室部25a内喷雾。因此,在分流室部25a,制冷 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32均匀分流。
此外,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由于液体制 冷剂和气体制冷剂在第一节流部30中交替流动,制冷剂流容易产生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一节流部30的 下游侧形成扩大空间部66,在扩大空间部66内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 扩散,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此外,通过将第一节 流部30和第三节流部65直线配列配置的二段节流部,减少了制冷剂 流的喷出能量,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此外,通过 螺旋状通路,通过第三节流部65的制冷剂流的方向变为固定。此外, 由于分流室部25a作为扩大空间部作用,在分流室部25a制冷剂流的 喷出能量被扩散,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 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此外,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在扩大空间部66受到 流路扩大作用,在第三节流部65受到节流作用。由此,由于制冷剂中 的气泡被细化,在分流室部25a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剂的分流特性。 (第十五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5对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膨胀阀的基本结构,与将阀本体21的内部作为作 用室25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30的下游侧具备 紊流生成部件。在紊流生成部件,形成以第一阀孔26的轴线为中心旋 转的螺旋槽72a。膨胀阀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一节流部30的下 游侧具备作用室25,在作用室25的下方具备小口径部71。在分流室 25a的侧壁,形成分流管安装孔31,在分流管安装孔31,连接有分流 管32。
阀棒27在与小口径部71对应的部分具有紊流生成部件72。在紊 流生成部件72的外周面,形成螺旋槽72a。紊流生成部件72位于第一 阀体28的上部(下游侧)。紊流生成部件72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第三 阀体68相同,将阀棒27的中间位置的半径增大。在本实施方式中, 紊流生成部件72的外周面和小口径部71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未小 到产生节流作用。因此,在紊流生成部件72的周围流动的制冷剂,虽 然受到螺旋槽72a的旋转作用,但是不受到节流作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单相的液体制冷剂从入口门23流入的 情况下,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制冷剂向作用室25喷雾后,通过紊流 生成部件72的周围,由此对于各分流管32均匀分流。
31此外,在制冷剂流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 下,由于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气泡)在第一节流部30中交替流 动,制冷剂流容易产生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 由于在作用室25扩大了流路,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进而,由 于受到螺旋槽72a的旋转作用,也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如上 所述,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 剂流动音。此外,由于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通过螺旋槽72a 旋转,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进一步细化。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分流 室部25a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第十六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6和图17对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6和图17所示,膨胀阀的基本结构与将阀本体21的内部作 为作用室25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30的上部(下 游侧)具备第三节流部75。第三节流部75由多个通路形成。在该膨胀 阀中,阀本体21的下壁22的厚度增大。在下壁22的中央,形成随着 从上方向下方半径缩短的锥状的第三阀孔76、比第三阀孔76半径小的 第一阀孔26、比第一阀孔26半径大的入口门23。因此,本实施方式 的下壁22的纵方向的厚度比第二实施方式大。
阀棒27在与第三阀孔76想对应的部分具有第三阀体77。第三阀 体77的外周面,形成为随着向下方半径缩短的锥状。在第三阀体77 的外周面,如图17所示,设置有多个槽78。各槽78具有固定的深度, 并且具有截面三角形。各槽78在第三阀体77的外周面隔开等间隔形 成。第三阀体77在与第三阀孔76的内表面之间维持规定的间隔的同 时,能够向纵方向移动。第三阀体77和第三阀孔76形成第三节流部 75。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节流部75,阀本体21和第三阀体77没有完 全分离。但是,在第三节流部75,通过槽78,形成向纵方向延伸的多 个节流通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单相的液体制冷剂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 情况下,液体制冷剂从第一节流部30减压。在第一节流部30减压后 的制冷剂从第三节流部75进一步减压,由第三节流部75向作用室25 内喷雾。因此,在作用室25,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
32管32均匀分流。
此外,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由于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气泡)在第一节流部30交替流动,制冷剂流容易产生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节流部30和第三节流部75直线排列配置的二段节流部,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此外,由于第三节流部75由多个节流通路构成,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分散。因此,进一步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此外,制冷剂流受到第三节流部75的节流作用、各节流通路的入口和出口的分散以及集合作用。由此,由于将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能够进一步提高作用室25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第十七实施方式)接着,基于图18对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8所示,膨胀阀的基本结构与将阀本体21的内部作为作用室25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30的上游侧具备作为气泡细化单元的扩大空间部81和第二节流部82。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具备将阀本体21内的空间隔断为上部和下部的第一隔断壁83。在第一隔断壁83的中间,形成第一阀孔26。此外,在第一隔断壁83的下部,即第一节流部30的上游侧,设置有作为气泡细化单元的扩大空间部81和第二节流部82。在扩大空间部81的下壁84的中央,设置有沿着阀棒27的轴线延伸的直线状的第二阀孔85。由该第二阀孔85和第二阀体86形成第二节流部82。第二阀体86形成从阀本体21的下壁22向上方延伸的紊流生成部件的上部。第二阀体86呈大致圆柱体,在第二阀孔85内,在与阀本体21之间隔开规定间隙配置。此外,在第二阀体86的外周面,形成螺旋槽。通过该螺旋槽,在第二阀体86和第二阀孔85之间,形成螺旋状通路作为第二节流部82。第二节流部82为开度固定的节流部。
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当单相的液体制冷剂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液体制冷剂从第二节流部82和第一节流部30减压。第一节流部30减压的制冷剂,从第一节流部30向作用室25内喷雾。因此,在作用室25,制冷剂流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32均匀分流。
此外,当制冷剂流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通过第二节流部82时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此外,通过扩大空间部81的流路的扩大,通过第二节流部82后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分散。进而,由于向第一节流部30流动的制冷剂流的气泡被细化,制冷剂流变得连续化,所以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特别是,由于第二节流部82由螺旋状通路构成,所以能够增长节流通路。由此,制冷剂流的方向变为固定,提高了气泡细化效果。
此外,如上所述制冷剂流连续tt^后,减缓了通过第一节流部30的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进而,由于将第二和第一节流部82、30形成二段节流,减少了各节流部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此外,通过扩大空间部81的流路扩大,将通过第二节流部82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因此,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进一步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第十八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9对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膨胀阀的基本结构与将阀本体21的内部作为作用室25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30的上游侧具备作为气泡细化单元的紊乱生成部。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除气泡细化单元不同外,与第十七实施方式相同。膨胀阀具备将阀本体21内的空间隔断为上部和下部的第一隔断壁83。在第一隔断壁83的下部(第一节流部30的上游侧),形成空间部91。在该空间部91,形成使流入第一节流部30的制冷剂流旋转的紊乱生成部。紊乱生成部由从阀本体21的下壁22向上方延伸的紊流生成部件92构成。在紊流生成部件92的表面,形成螺旋槽92a。紊流生成部件92的上端部分形成为圆锥状。
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当单相的液体制冷剂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制冷剂通过紊流生成部件92的周围后,在第一节流部30减压,从第一节流部30向作用室25内喷雾。因此,在作用室25,制冷剂流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32均匀分流。
此外,当制冷剂流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制冷剂流通过通过紊流生成部件92的周围旋转。由此,由于制冷剂流紊乱,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因此,在第一节流部30流动的制冷剂流连续化,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因此,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第十九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0对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流室6的分流管安装孔11的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阀本体1的壁体,设置有四个分流管安装孔11。各分流管安装孔11在以第一节流部10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周上大致等间隔配置。各分流管12通过安装在各分流管安装孔11,对于阀本体21的壁面安装为大致直角。
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对于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效果。S卩,由于制冷剂从第一节流部10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雾,制冷剂不受到重力的影响,对于各分流管12均匀分流。此外,第一节流部IO在制冷剂分流器也作为节流部作用。因此,由于根据冷冻负荷的增减付与了适当的节流度,所以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对于制冷剂流动音,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S卩,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由于在制冷剂分流室6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在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的情况下,即在暖气设备开始运转时气液两相流由各分流管1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制冷剂流动音。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维持现有的阀室的结构的同时,设置了制冷剂分流室6,因此对于制冷剂分流室6的设计限制较少。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多个分流管12在膨胀阀的轴线周围被长久捆绑的状态下安装在各分流管安装孔11上。
(第二十实施方式)接着,基于图21对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21所示,膨胀阀为将第十九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流室6的分
流管安装孔ll的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流管安装孔
11在构成制冷剂分流室6的阀本体1的侧壁形成。分流管安装孔11设置在第一节流部10附近,在分流管安装孔11,安装有分流管12。制冷剂分流室6通过该分流管12开口 。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如图21的虚线所示,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冲撞、反转后,通过分流管12被送出到膨胀阀外。
以上,第二十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不直接流入分流管12,反转后流入分流管12。由此,不容易受到流入膨胀阀的气液两相流的变动的影响,能够延迟分流管12的入口的制冷剂流的速度。通过上述作用,能够使制冷剂分流室6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保持良好。
(第二十一实施方式)接着,基于图22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22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十实施方式的与制冷剂分流室6的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的形状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阀本体1在与第一节流部IO相对的壁面具备导向部。导向部将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向横方向扩展,平滑地反转。导向部由圆锥状的突出部95和设置在突出部95的周边的圆弧面96构成。突出部95设置在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圆弧面96设置为从突出部95至制冷剂分流室6的角落部的范围。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在变更从第一节流部IO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时产生的紊乱。因此,当制冷剂流作为气液两相流从入口门2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由于导向部使制冷剂流的方向变得平滑,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因此,减少了制冷剂流动音。
(第二十二实施方式)接着,基于图23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23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流室6的形状和分流管安装孔ll的安装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剂分流室6中,以第一节流部IO的轴心为中心的径方向(横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第一节流部IO的轴心方向(纵方向)的尺寸大。艮口,
制冷剂分流室6形成为以膨胀阀的轴线为中心向径方向扩展。分流管安装孔ll,在第一节流部10附近设置在阀本体1的外周部,在该分流管安装孔11安装有分流管12。制冷剂分流室6通过该分流管12开口。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第一节流部IO喷出的制冷剂流难以直接流入分流管12。因此,由于能够起到与第二十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制冷剂分流室6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能够保持良好。(第二十三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4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4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分流管安装孔11和分流管12的安装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流管安装孔11设置在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阀本体1的壁体上,该分流管安装孔11上安装有分流管12。分流管12在插通并固定在分流管安装孔11的同时,延伸至制冷剂分流室6内的第一节流部IO附近的壁面附近。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24的虚线所示,制冷剂流从第一节流部IO喷出后,反转并朝向上方,流入分流管12的入口。因此,能够起到与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能够将多个分流管12沿着膨胀阀的轴线配置安装。(第二十四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5对本发明的第二十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5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与制冷剂分流室6的第一节流部IO相对的壁面的形状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形成导向部。导向部使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向横方向扩展,进而平滑地反转。导向部由圆锥状的突出部101、设置在突出部101的周边的曲面部102构成。突出部101设置在与第一节流部IO相对的壁面,曲面部102形成为由突出部101至制冷剂分流室6的角落部的范围。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从第一节流部IO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变更吋产生的紊乱。因此,在制冷剂流作为气液两相流从入口门2流入的情况下,由于导向部使制冷剂流的方向平滑变更,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因此,减少了制冷剂流
37动音。
(第二十五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6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6所示,膨胀阀为变更为使第二实施方式中流入作用室25 内的制冷剂流反转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流管安装孔31设置 在构成作用室25的阀本体21的侧壁。分流管安装孔31设置在第一节 流部30附近、即作用室25的下方,在分流管安装孔31上安装有分流 管32。作用室25通过该分流管12开口。如上所述,从第一节流部30 喷出的制冷剂流,如虛线所示,向阀棒27和阀本体21的外周壁之间 喷出,与将驱动部103和作用室25隔断的隔板104冲撞,反转后流入 分流管32。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由于阀室兼作为 制冷剂分流室使用,能够实现膨胀阀的小型化。此外,由于分流管安 装孔31配置在第一节流部30附近,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 不直接流入分流管32,反转后流入分流管32。由此,提高了制冷剂流 的分流特性,进一步减少了制冷剂流动音。 (第二十六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7对本发明的第二十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7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作用室25的形状 变更的膨胀阀。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用室25中,以第一节流部 30的轴线为中心的径方向(横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第一节流部30 的轴线方向(纵方向)的尺寸更大。即,作用室25形成为以膨胀阀的 轴线为中心向径方向扩展。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难以直接流入 分流管32。因此,由于能够起到与第二十五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能 够使作用室25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保持良好。 (第二十七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8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8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分流管安装孔31 和分流管32的安装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流管安装 孔31设置在与第一节流部30相对的壁体、即构成作用室25的阀本体21的上壁。分流管32穿过分流管安装孔31并由该分流管安装孔31 固定。作用室25在第一节流部30附近通过分流管21开放。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如图示的虚 线,反转后向着上方,流入分流管32的入口。因此,能够起到与第二 十六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将多个分流管32沿着膨胀阀 的轴线配置安装。
(第二十八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9对本发明的第二十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9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作用室25中与第 一节流部30相对的壁面的形状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 一节流部30相对的壁体,在其中央部,具备将驱动部103和作用室25 隔断的隔板104。在隔板104的周边部分,设置有构成作用室25的阀 本体21的上壁。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壁结构,构成有使从第一 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向横方向扩展,进而平滑地反转的导向部。 具体来说,导向部由圆锥状的突出部105、设置在突出部105的周边的 曲面部106构成。突出部105设置在隔板104的内边缘,曲面部106 形成为由突出部105至阀本体21的侧壁的内表面的范围。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 向变更时产生的紊乱。因此,当制冷剂流作为气液两相流由液管24流 入膨胀阀的情况下,通过导向部,制冷剂流的方向平滑地变更。因此, 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减少了制冷 剂流动音。
(第二十九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0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0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节流部30和分 流管安装孔31之间,具备使制冷剂迂曲流动的迂曲流生成部107的膨 胀阀。迂曲流生成部107在阀棒27的大口径部108形成。由此,在第 一节流部30和分流管安装孔31之间,使制冷剂通路形成为迂曲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阀室兼作为 制冷剂分流室使用,能够实现膨胀阀的小型化。此外,通过迂曲流生 成部107使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迂曲,使制冷剂不直接流入分流管32。由此,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减少了制冷剂流动

(第三十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1对本发明的第三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1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十九实施方式的迂曲流生成部107 改良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迂曲流生成部107在阀棒27的大口 径部108形成之外,还沿着构成作用室25的阀本体21的内周边缘形 成凸缘109。凸缘109位于分流管安装孔31附近。该凸缘的内周边缘 的形状通常为平滑的内周边缘,由于制冷剂流紊乱,也可以如图31(c) 所示锯齿形状,如(d)所示为阶梯形状。
通过该凸缘,能够使流入通过大口径部108周围的分流管安装孔 31的制冷剂的流动向内偏向。如上所述通过使制冷剂流迂曲,能够消 费制冷剂流的能量。因此,能够提高制冷剂流的分流效果,进一步减 少制冷剂流动音。此外使用如图31 (c)、 (d)所示的凸缘时,由于制 冷剂进一步紊乱,制冷剂中的气泡进一步减小。由此,能够进一步发 挥制冷剂流的分流效果和制冷剂流动音的减少效果。 (第三十一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2对本发明的第三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2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流室6的形状 和分流管安装孔ll的安装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 冷剂分流室6中,以第一节流部10的轴心为中心的径方向的尺寸设定 为比第一节流部10的轴心方向的尺寸更大。此外,制冷剂分流室6形 成为扇形。在与第一节流部IO相对的阀本体1的壁体上,多个分流管 安装孔ll沿着扇形的圆弧设置为等间隔。制冷剂分流室6通过该分流 管12开口。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 难以直接流入分流管12,起到了制冷剂流的迂回效果。 (第三十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3对本发明的第三十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3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三十一实施方式的分流管安装孔11 的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剂分流室6的侧壁, 设置有安装了分流管12的多个分流管安装孔11。分流管12对于各制冷剂分流室6的侧壁面朝向径方向安装。制冷剂分流室6通过上述分 流管12开口。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三十一实施方式大致相 同的作用。
(第三十三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4对本发明的第三十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4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三十一实施方式的与制冷剂分流室6 的第一节流部IO相对的壁面的形状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 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体形成将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 面向阀本体l的侧壁附近的分流管安装孔11导向的导向部。导向部将 与第一节流部10相对的壁面的形状沿着制冷剂流的流线形成为弯曲 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将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的 方向变更时产生的紊乱。即,当制冷剂流作为气液两相流从入口门2 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通过导向部,将制冷剂流的方向平滑地变更。 由此,减少了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减少 了制冷剂流动音。
(第三十四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5对本发明的第三十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5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作用室25的形状 和分流管安装孔ll的安装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 用室25,以第一节流部30的轴心为中心的径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第一 节流部30的轴心方向的尺寸更大。作用室25形成为扇形。在与第一 节流部30相对的作用室25的壁面,多个分流管安装孔31沿着扇形的 圆弧设置为等间隔。作用室25通过安装在分流管安装孔31的分流管 32开口。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难以 直接流入分流管32,因此能够起到制冷剂流的迂回效果。 (第三十五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6对本发明的第三十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6所示,膨胀阀为将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圆盘状的多孔性透过 材料层59改为圆筒状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层63的膨胀阀。作为多孔性 透过材料层63的材料,能够使用发泡金属、陶瓷、发泡性树脂、网、 多孔板等。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基本能够起到与第十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具体来说,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提高了制 冷剂分流室6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此外,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
63,能够抑制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的情况下产生的第一节流部10的垃 圾堵塞。
(第三十六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7对第三十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7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三十五实施方式的圆盘状的多孔性透 过材料层63变为由网状材料构成的透过材料层64的膨胀阀。透过材 料层64形成为杯状。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十一和第三十五 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具体来说,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提高了制冷剂分流室6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此外,由于透过材料 层64由网状材料构成,能够一直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的情况下产生的 第一节流部10的垃圾堵塞。 (第三十七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8对本发明的第三十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8所示,膨胀阀为在第二十六实施方式的作用室25内、即 第一节流部30的下游侧具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97的膨胀阀。在膨胀 阀的作用室25内,圆筒状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层97与阀棒27配置在同 一个轴上。作为多孔性材料层97的材料,能够使用发泡金属、陶瓷、 发泡性树脂、网、多孔板等。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从第一节流部30喷出的制冷剂流,与 第一节流部30相对的壁面冲撞和反转的同时,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 97后向着分流管32。此时,制冷剂流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97时, 在消耗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的同时,制冷剂中的气泡被细化,将液体 制冷剂和气泡混合。由此,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 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向着各分流管32的制冷剂流的 流动状态变得均匀化,提高了作用室25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此外, 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97,能够抑制制冷剂向反方向流动的情况下产 生的第一节流部30的垃圾堵塞。 (第三十八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39对本发明的第三十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42如图39所示,膨胀阀与第十八实施方式相同,阀本体21的内部 被第一隔断壁83隔断为上室和下室,上室(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形 成为作用室25,下室(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形成为空间部91。在阀 本体21的空间部91,在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作为气泡细化单元设置 有圆筒状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层98。作为多孔性透过材料层98的材料, 能够使用发泡金属、陶瓷、发泡性树脂、网、多孔板等。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当制冷剂流变为栓流或塞流从入口门 23流入膨胀阀的情况下,通过制冷剂流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98,将 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化,所以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 由于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层98,除去了制冷剂中的异物,能够发挥作 为过滤器的功能。
(第三十九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40对本发明的第三十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4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为旋转型膨胀阀。膨胀阀具备 圆筒状的外壳lll,在外壳111内,形成容纳旋转型阀体112的阀室113。 阀体112配置在与外壳111同一个轴上。阀体112通过配置在外壳111 上部的驱动装置(未图示),对于外壳lll的内周面能够弯曲和旋转。 如图40 (b)所示圆弧状的箭头,表示了阀体12的旋转方向。此外, 在阀体112的表面,在与规定的旋转角度对应的部分,形成由纵长的 槽构成的阀通路114。在外壳lll,连接液管115的连通孔116和连接 管状的制冷剂分流室117的连通孔118以外壳111的轴线为中心在同一 角度的位置形成。两个连通孔116、 118相当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阀孔。 根据两个连通孔116、 118和阀通路114的重合的角度e调节节流度。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由两个连通孔116、 118和槽状的阀通路114构 成第一和第二节流部。
制冷剂分流室117设置在由外壳111的下部向水平方向即与外壳 111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管状体。在其管状体的前端部分,四个分 流管安装孔119沿着该管状体的外周面设置为等间隔。在各分流管安 装孔119,分别连接有分流管120。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由液管115流入的液体制冷剂的减压 等级根据阀通路114和两个连通孔116、 118的重合角度e调整。通过
43两个节流部减压的制冷剂,变为低压的气液两相流,由连通孔118向
制冷剂分流室117内喷雾。此外,由于分流管安装孔119由连通孔118 分离配置,由连通孔118喷出的制冷剂流,不直接到达分流管120的 入口。因此,在制冷剂分流室117制冷剂流不受到重力和直接喷雾的 影响,对于各分流管120均匀分流。
此外,当液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由液管115流入膨胀阀的情 况下,由于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气泡)在节流部交替流动,制 冷剂流容易产生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容易产生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 音。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由两个连通孔116、 118和阀通路114构成 的节流部的下游侧形成扩大制冷剂通路的制冷剂分流室117,在制冷剂 分流室117内通过节流部后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其结果, 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抑制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

(第四十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41对本发明的第四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41所示,膨胀阀为将第三十九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流室117 的形状和分流管安装孔119的安装位置变更的膨胀阀。在本实施方式 中,制冷剂分流室117形成为以连通孔118为中心向径方向扩展的扇 形。此外,在构成制冷剂分流室117的壁体,多个分流管安装孔119 沿着扇形的圆弧设置为等间隔。分流管120穿过分流管安装孔119并 由该分流管安装孔119固定。此外,制冷剂分流室117通过该分流管 120开口。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三十九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与第三十九实施方式不同,能够使多个分流管120向同一方向 (纵方向)与制冷剂分流室117连接。 (第四十一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42对本发明的第四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 方式的膨胀阀基本上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分流室增大,在制冷 剂分流室内具备其他的阀室的膨胀阀。
如图42所示,膨胀阀具有具备形成阀室121的圆筒状的第一容器 122和形成制冷剂分流室123的圆筒状的第二容器124的二重外壳结 构。第一容器12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阀室的结构大致相同。在第一容器122的侧面,形成入口门125。入口门125与液管126连接。液管 126贯穿第二容器124的外周壁。此外,在阀室121内,在前端收容有 具备第一阀体(针阀)127的阀棒128。在第一容器122的底壁,形成 第一阀孔129。阀棒128通过驱动部122a内的驱动装置(未图示)相 对于第一阀孔129能够进退。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第一节流部130 由阀棒128的第一阀体127和第一阀孔129构成的结构。
在制冷剂分流室123,容纳有第一容器122的整体。制冷剂分流室 123通过第一阀孔129连通至阀室121。分流管安装孔131设置在制冷 剂分流室123的上方,在分流管安装孔131,安装有分流管132。在该 膨胀阀,从第一节流部130喷出的制冷剂流向制冷剂分流室123的底 壁喷射,制冷剂流的方向从下方向上方变更,通过第一容器122和第 二容器124之间流入分流管132。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从液管126流入的液体制冷剂,首先, 通过第一节流部130减压。在第一节流部130减压后的制冷剂,变为 低压的气液两相流,从第一节流部130向制冷剂分流室123内喷雾。 此外,将分流管安装孔131的位置设定在制冷剂分流室123的上方, 使从第一节流部130喷出的制冷剂流不直接流入分流管132的入口。 因此,在制冷剂分流室123,制冷剂流不受到重力和直接喷雾的影响, 对于各分流管132均匀分流。
此外,当液体制冷剂变为栓流或塞流由液管126流入膨胀阀的情 况下,由于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气泡)交替流动,制冷剂流容 易产生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容易产生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根据 本实施方式,由于在第一节流部130的下游侧形成扩大制冷剂流路的 制冷剂分流室123,所以在制冷剂分流室123内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 扩散,减缓了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抑制了不连续的制冷 剂流动音。
上述各实施方式还可以进行如下变更。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具备锥面的第二阀体39和第二阀孔 38分别变更为具备与阀棒8的轴线平行的外周面的阀体、具备与阀棒 8的轴线平行的内周面的阀孔。此外,也可以通过在第二阀体39形成 多个螺旋槽,设置多个节流通路。此外,也可以代替螺旋槽,使用如第十六实施方式所示的直线状的槽。此外,该槽也可以不在第二阀体
39的外周面而是在第二阀孔38的内周面形成。此外,也可以不具备上 述槽而使用第二阀体39或者第二阀孔38。进而,也可以将上述槽的截 面形状变为半圆形、三角形、四角形等。在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三节流 部45也可以使用上述的变更例。此外,在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和第 三节流部35、 45,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第二节流部35,第十四实施方式 的第三节流部65,第十六实施方式的第三节流部75,以及第十七实施 方式的第二节流部82也可以使用上述的变更例。
在第四实施方式,也可以使扩径部42形成为锥状,将螺旋槽42a 的截面形状变更为半圆形、三角形、四角形等各种形状。也可以在第 八实施方式的紊流生成部件51中使用上述的变更例。同样,在第九实 施方式的圆筒部55,第十实施方式的圆筒部61,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紊 流生成部件51,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具备螺旋槽72a的紊流生成部件72, 和第十八实施方式的紊流生成部件92也可以使用上述的变更例。
在第三实施方式,具备由第一和第一节流部IO、 35构成的二段节 流部,但不限定各节流部之间的制冷剂流通阻力的比。对于第七实施 方式、第十二实施方式、第十三实施方式、第十四实施方式、第十六 实施方式和第十七实施方式的多段的节流相同。
也可以在第三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第十二实施方式、第十 三实施方式、第十四实施方式和第十七实施方式,省略在第一节流部 10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设置的扩大空间部36、 46、 66、 81。
在第九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制冷剂分流室6,在与第一节流部10 相对的壁面,设置第十实施方式的导向部62。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制 冷剂流的方向平滑地变化,所以也可以减少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提高制冷剂分流室6的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
在第十九 二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实施方式,如第三实施方式 所述,作为气泡细化单元也可以设置第二节流部35和扩大空间部36。 由此,提高了气泡细化效果,使向第一节流部10的制冷剂流连续化, 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具备 锥面的第二阀体39和第二阀孔38分别变更为具备与第二阀体和阀孔 39、 38的轴线平行的表面、内周面的阀体和阀孔。此外,也可以在第二阀体39设置多个螺旋槽。进而,也可以代替螺旋槽,设置第十三实 施方式的直线状的凹槽。
此外,在第十九 二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实施方式,与第四实 施方式相同,也可以作为气泡细化单元设置紊乱生成部。具体来说, 也可以在阀棒8的中间位置形成扩径部42,在该扩径部42形成螺旋 槽42a。由此,将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化,所以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 动音。
此外,在第十九 二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实施方式,与第五、 六实施方式相同,也可以在阀室5内设置圆筒状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层 43或者圆环状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层44。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制冷剂中 的气泡细化的同时,还能够除去尘埃。
权利要求
1. 一种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节流部,其由第一阀体和第一阀孔形成、所述第一阀孔的开度由所述第一阀体调节;制冷剂分流室,其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节流部后的制冷剂分流至多个分流管;和分流管安装孔,其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内、连接有所述各分流管,所述第一节流部和所述制冷剂分流室一体化。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孔的开度能够根据冷冻负荷进行变更。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 征在于具有收容所述第一阀体的阀室,所述阀室形成在所述第一节流部 的上游侧。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分流室形成在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具有收容所述第一阀体的阀室,所述阀室包括所述制冷剂分流室。
6. 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具备将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化的气泡细化单元。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细化单元由对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的制冷剂减压的 第二节流部构成。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细化单元由对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的制冷剂减压的 第二节流部、和在所述第二节流部和所述第一节流部之间形成的扩大 空间部构成。
9. 如权利要求7或者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部由多个节流通路构成。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细化单元由在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使制冷剂流产生 紊流的紊流生成部构成。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生成部具备在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使制冷剂流回旋 的螺旋槽。
12.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细化单元由设置在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上游侧的多孔性透 过材料层构成。
13. 如权利要求3 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具备对通过所述第一节流部后的制冷 剂减压的第三节流部,在所述第三节流部的下游侧形成有所述制冷剂 分流室。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节流部和所述第三节流部之间具备扩大空间部。
15. 如权利要求13或者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流部由多个节流通路构成。
16. 如权利要求13或者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流部由螺旋状通路构成。
17. 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内设置有在外表面具备螺旋槽的紊流生成部 件,所述紊流生成部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阀孔同一个轴上。
18.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内,设置有将从所述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 剂朝向与所述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引导的圆筒部,在所述制冷剂分 流室的侧壁,在所述第一节流部附近,设置有所述分流管安装孔。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筒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槽。
20.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螺旋槽。
21. 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中,在与所述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形成有用于变更从所述圆筒部喷出的制冷剂流的方向的导向部。
22. 如权利要求3 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内,在所述第一阀孔和所述分流管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多孔性透过材料层。
23.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安装孔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且以所述第一节流部的轴线为中心沿着圆周等间隔配置,所述分流管通过所述分流管安装孔安装为与所述壁面成直角。
24. 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安装孔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的侧壁的所述第一节流部附近形成,从所述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与所述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体冲撞,被反转后流入所述分流管。
2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具有收容所述第一阀体的阀室,所述阀室设置在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在所述阀室内,在所述第一节流部附近的侧壁形成有所述分流管安装孔,所述阀室通过安装在所述分流管安装孔的分流管而开口,所述阀室兼作所述制冷剂分流室。
26. 如权利要求1 5、23或24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中,将以所述第一节流部的轴线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所述第一节流部的轴线方向的尺寸大,安装在所述分流管安装孔的分流管,沿着所述制冷剂分流室的径方向的周边等间隔设置。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的所述第一节流部附近的壁体,所述制冷剂分流室通过安装在所述分流管安装孔的分流管而开口。
28.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安装孔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体,所述分流管穿过所述分流管安装孔并由所述分流管安装孔固定,所述制冷剂分流室在所述第一节流部附近的壁体处开口 。
29. 如权利要求27或者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分流室形成为以所述第一节流部的轴线为中心的扇形。
30. 如权利要求24 29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第一节流部相对的壁面,设置有用于使从所述第一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沿着横向扩展进而使其反转的导向部。
31.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具有收容所述第一阀体的阀室,所述阀室形成在所述第一节流部的下游侧,从所述阀室内的所述第一节流部脱离的部分兼作制冷剂分流室,在所述制冷剂分流室和所述第一节流部之间,形成有使制冷剂流迂曲的迂曲流生成部。
32. —种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使用了如权利要求1 31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备制冷剂分流结构的膨胀阀和使用该膨胀阀的冷冻装置。本发明的膨胀阀具有制冷剂分流器一体化结构。膨胀阀在第一节流部(10)的下游侧具备制冷剂分流室(6)。分流管(12)与制冷剂分流室(6)连接。在该膨胀阀中,由于通过第一节流部(10)后的制冷剂向制冷剂分流室(6)喷雾,所以提高了制冷剂流的分流特性。此外,由于通过制冷剂分流室(6)的流路的扩大,从第一节流部(10)喷出的制冷剂流的喷出能量被扩散,所以减少了不连续的制冷剂流动音。
文档编号F25B41/06GK101466986SQ200780022150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9日
发明者雪本彻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