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946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冰箱,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储藏室内部具有拉出式 收纳容器的冰箱。
背景技术
近来,在冰箱中,在储藏室设置一个或多个收纳容器,以达到容易地 将储藏食品分类和提高便利性的目的。例如,已知有如下结构在冷铸箱 上设置一个盖部,通过使该盖部旋转来开闭冷铸箱(参照专利文献l)。并 且,已知有如下结构用一个盖部覆盖收纳容器的前方,在不需要盖部时 通过向冰箱的后方推入,使收纳容器的前方侧的开口始终打开(参照专利 文献2)。
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第3380492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2-77578号公报
但是,由于收纳容器伴随着需要而大型化,会导致盖部的移动轨迹的 扩大。因此,为了确保盖部的移动空间,限制了例如设置在门上的罐箱等 周边部分的容量。并且,为了增大收纳容器的容量并提高收纳或取出收纳 容器中的食品等的便利性,倾向于扩大收纳容器的开口。其结果,存在覆 盖收纳容器的盖部大型化并且开闭时处理烦杂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只要不拉出容器则盖部将保持关闭容 器的状态。因此,为了取出容器内收纳的物品,必须将容器拉出到身前。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使覆盖容器的盖部移动到维持打开容 器的状态的打开保持位置。
由此,盖部能够成为使容器始终打开的状态,提高便利性。但是,在 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为了使盖部向打开保持位置移动,必须在向身前侧 抽取的同时进行使盖部转动的打开动作,以及将打开后的盖部向后方推入 的推入动作。这样,为了从容器取出物品,必须进行多阶段的操作,存在处理烦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冰箱,该冰 箱的盖部开闭容易并且与收纳容器的位置无关,通过简单的操作能够保持 盖部打开收纳容器的开口的状态。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具有如下特征具有主体, 形成前方开口的贮藏室;门,设置在上述主体的前面并能够开闭上述贮藏 室的前方;能够前后移动的拉出式收纳容器,设置在上述贮藏室内,并且 至少上述门侧的前方侧以及上方侧分别开口;架,覆盖上述收纳容器的形 成于上方的上方侧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盖部,覆盖上述收纳容器的形 成于上述门侧的前方侧开口,在将上述收纳容器收容于上述贮藏室的状态 下,上述盖部能够在覆盖上述收纳容器的开口的关闭位置、和通过相比上 述关闭位置向后方移动而打开上述收纳容器的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在上述盖部位于上述关闭位置时,当使上述收纳容器向前方移动时,上述 盖部与上述收纳容器的移动联动而向打开位置侧移动,并且通过使上述盖 部相比上述打开位置进一步向后方移动,上述盖部解除与上述收纳容器之 间的联动而保持在始终打开上述收纳容器的开口的打开保持位置。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盖部能够在将收纳容器收容在贮藏室内的状态下保 持为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中的任意一个。因此,与收纳容器的位置无关, 能够自由地开闭盖部。并且,盖部位于关闭位置时,当使收纳容器向前方 移动时,盖部与收纳容器联动并向打开位置侧移动。而且,在盖部向打开 位置移动后,使盖部进一步向后方移动,即通过向后方推入盖部,盖部与 收纳容器的联动被解除而保持在打开保持位置。
由此,在盖部打开收纳容器的开口的状态下,能够使收纳容器向前后 移动。这样,仅通过不接触盖部地拉出收纳容器的动作就能够使盖部移动, 并且通过推入盖部,能够使盖部保持在打开保持位置。


8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收纳容器的概略的部分
截面图,(A)为表示盖部位于打开位置的图,(B)为表示盖部位于关闭位
置的状态的图。
图2为剖开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图3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概略主视图。
图4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收纳容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5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冷藏室的概略立体图。 图6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架、收纳容器以及冷铸 箱的概略侧视图。
图7 (A)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中,放大盖部的关节部 附近的概略图,图7 (B)为表示盖部的关节部的说明图。
图8(A)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盖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8 (B)为图8 (A)的B-B线截面图。
图9为透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架的一部分地表示收纳 容器和盖部的概略图。
图10为放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盖部附近的概略图。
图11为表示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架上的轨道部的 概略图。
图12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架的侧壁的概略图。 图13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圆弧槽部的端部附近 的概略图。
图14 (A)为表示从图9的状态使收纳容器向前方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14 (B)为表示从图14 (A)的状态使收纳容器进一步向前方移动的状 态的图。
图15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中,放大表示收纳容器的 前边缘和盖体之间接触部分的概略图。
图16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冰箱中,放大表示收纳容器的 前壁的概略图。图17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中,表示位于打开保持位置 的盖部的附近的概略图。
图18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收纳容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19为表示在高度方向的中间剖开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 的冷藏室的截面的概略图。
图20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收纳容器、架和盖部 的示意图,图20 (A)为表示关闭位置的图,图20 (B)为表示打开位置 的图。
图2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收纳容器、架和盖部 的示意图,图21 (A)为表示关闭位置的图,图21 (B)为表示打开位置 的图。
图22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收纳容器、架和盖部 的示意图,图22 (A)为表示关闭位置的图,图22 (B)为表示打开过程 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冰箱如图2以及图3所示。冰箱10在主体 11上从上面开始依次形成冷藏室12、设置在左右的制冰室13和切换室14、 以及冷冻室15来作为贮藏室。
主体11由钢板制的外箱、树脂制的内箱和填充在这些之间的隔热材料 构成。通过使内箱的内部隔热并分隔,分别在内箱内形成冷藏室12、制冰 室13、切换室14以及冷冻室15。另外,切换室14也可以作为冷冻室。
冷藏室12如图3所示由对开式的门16关闭。并且,制冰室13、切换 室14以及冷冻室15分别收容有拉出式容器,由构成该容器的前面部的门 关闭。这样,冰箱IO在前面侧具有门16、 17、 18和19。在门16上设置有 推压式的门操作部20。通过推入该门操作部20,门16被没有图示的螺线 管向前方推出,门16自动打开。另外,门16也能够手动开闭。
图2为表示取下冰箱10的门16并剖开表示冷藏室12的侧壁部的冰箱IO的立体图。在冷藏室12中设置有多个架板21。并且,在冷藏室12中在 架板21的下方设置有架22。在架22的下方设置有收纳容器30。收纳容器 30被收纳在冷藏室12中,并设置成能够向冰箱10的前后方向移动。
艮P,收纳容器30能够从冷藏室12拉出。在本说明书中,以冰箱10的 门16侧为前方,以与门16相反侧的后壁侧为后方。架板21是能够根据冷 藏室12中收容的物品的大小等任意改变位置的可动架。另一方面,架22 为除了在例如清扫等时以外不能从冷藏室12取出的固定架。
在收纳容器30的下方,隔着分隔板23地设置有冷铸箱24。该冷铸箱 24也能够向冰箱10的前后方向拉出。在冷铸箱24的侧方设置有自动制冰 装置用的给水箱25。分隔板23向冷藏室12的宽度方向即图3的左右方向 延伸并分隔冷藏室12内。
冷铸箱24以及给水箱25在本实用新型中存在被统称为箱的情况。在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架板21、架22以及收纳容器30等被收容在冷藏室 12的内部的各部件全部由树脂形成。另外,这些部件的材料不仅限于树脂, 可以根据所要求的强度或重量任意改变。
如图4所示,收纳容器30上方以及前方开口。收纳容器30在与其上 方的开口相反侧具有底部31 。底部31如图2所示与分隔板23大体平行地 设置。并且,收纳容器30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从底部31大体垂直地 向上方直立的侧壁32。另外,收纳容器30在前方的门侧向宽度方向延伸, 并具有连接二个侧壁32之间的前壁33。
如图4所示,收纳容器30在侧壁32的外侧具有支持部34。如图5所 示,在形成冷藏室12的内箱的内侧面上,向冰箱10的前后方向延伸地安 装有滑轨35。收纳容器30的支持部34能够移动地安装在滑轨35上。
由此,收纳容器3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通过滑轨35而被支持。通过 支持部34在滑轨35上移动,收纳容器30能够在冷藏室12的内部前后移 动。
如图1所示,使收纳容器30移动到冷藏室12的最后方侧时,收纳容 器30的前端部相比架22的前端部位于前方,即门16侧。并且,如图6所 示,即使在使收纳容器30拉出到最前方时,冷铸箱24也能够相比拉出的 收纳容器30更向前方拉出。收纳容器30如上所述在上方以及前方具有开口部。如图1所示收纳容 器30的上方即架22侧的开口为上方侧开口 41,收纳容器30的前方即门 16侧的开口为前方侧开口42。
在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收纳容器30位于冷藏室12的最后方时, 收纳容器30的上方侧开口 41的大部分被架22覆盖。并且,收纳容器30 的前方侧开口42如图1 (B)所示由盖部50覆盖。收纳容器30的前壁33 在收纳容器30的前方覆盖前方侧开口 42的下方。
盖部50如图1所示由盖体51以及盖体52这二个部件构成。如果以盖 体51为第1盖体,则盖体52为第2盖体。盖体51和盖体52通过关节部 53能够相互相对旋转地连接。如图7 (A)、图7 (B)所示,盖体52具有 从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侧壁521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522。
另一方面,盖体51在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的侧壁511上具有轴 支部512。轴支部512的内径比突起部522的外径稍大。因此,通过将从盖 体52突出的突起部522插入盖体51的轴支部512,能够使盖体51和盖体 52相互旋转。这样,关节部53由盖体52的突起部522和盖体51的轴支部 512构成,能够使盖体51和盖体52相对旋转并一体地连接。
盖部50如图1 (A)所示打开收纳容器30的前方侧开口 42,在维持 打开状态的打开保持位置与图1 (B)所示的覆盖收纳容器30的前方侧开 口42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艮卩,盖部50在如图1 (A)所示位于打开位置 (上升位置)时打开前方侧开口 42,在如图1 (B)所示位于关闭位置(下 降位置)时覆盖前方侧开口42。
由此,在盖部50位于覆盖前方侧开口42的关闭位置时,盖体52位于 盖体51的下方侧。另一方面,在盖部50位于打开前方侧开口 42的打开位 置时,盖体52位于盖体51的前方侧。这样,构成盖部50的二个盖体51 和盖体52安装为能够相对收纳容器30移动。
在移动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盖部50的移动方向上,盖体51 的全长被设定成比盖体52的全长长。在位于打开位置时,盖部50如图5 所示被收纳在架22的下方。
在如图1 (B)所示盖部50位于关闭位置时,盖体51与盖体52相比, 上端部即与盖体52相反侧的端部向冷藏室12的后方倾倒。由此,在使盖部50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时,盖体51由于自重 而倒入冷藏室12的后方。
艮P,在处于图l (B)所示状态时,相比将上端作为移动时的支点的滑 动部件55,盖体51位于后方的位置。因此,盖体51的重心位于滑动部件 55的后方,盖体51通过移动以滑动部件55为支点向后方倒入。其结果, 在盖体51上,通过自重施加向冷藏室12后方推的力,辅助盖体51的移动。 因此,能够减少使盖部50向上升位置移动时所需要的力。
如图8 (A)所示,在盖体51上安装有金属部件54。金属部件54设 置在盖体51的盖体52侧的端部。由此,金属部件54,其在盖部50位于关 闭位置时位于盖体51的下端部,在盖部50位于打开位置时位于盖体51的 前端部。即,金属部件54在盖体51的行进方向即冷藏室12的前后方向上, 被设置于盖体52侧的端部。
金属部件54在盖体51的宽度方向即冷藏室1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盖 体51如图8 (B)所示在盖体52侧的端部并在板厚方向的两端面上具有槽 513。金属部件54的短边方向的端部折返,该折返的返回部541嵌入盖体 51的槽513中。通过将金属部件54的返回部541嵌入槽513中,金属部件 54被固定在盖体51上。
在将金属部件54安装到盖体51上时,在盖体51的槽513和金属部件 54的返回部541之间形成间隙。由此,通过小的力就能够将金属部件54 安装到盖体51上。并且,通过将金属部件54安装到盖体51上,能够提高 盖体51的刚性。
因此,即使在在有力施加到盖体51上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盖体51 的破损。另外,金属部件54不仅限于设置在盖体51的盖体52侧的端部, 也可以设置在与盖体52相反侧的端部,也可以不仅设置在盖体51上也设 置在盖体52上。
在盖体5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如图8 (A)、图8 (B)所示设置 有柱部514。柱部514设置成从盖体51的侧壁511向外侧突出,并且在侧 壁511上被设置在与轴支部512为相反侧的端部上。即,柱部514设置在 与盖体52为相反侧的端部上,从盖体51的侧壁511向外侧、即形成冷藏 室12的主体11的内壁侧突出。盖体5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如图5所示通过杆60被支持。
如图9及图IO所示,杆60在杆60的轴方向上的盖体51侧的端部具 有筒部61。筒部61从盖体51的侧壁511侧的端面向相反侧凹陷而形成。 该筒部61的内径比柱部514的外径大,在筒部61内插入从盖体51的侧壁 5U突出的柱部514。由此,盖体51和杆60能够相对旋转地被连接。
在杆60上设置有从自由端侧在筒部61侧向轴方向延伸并在板厚方向 上贯穿杆60的长孔部62。换言之,长孔部62从杆60的筒部61即盖体51 侧延伸到相反侧的端部。并且,架22如图5所示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 向收纳容器30侧即下方延伸的侧壁221。
如图9以及图IO所示,在架22的侧壁221上,在内侧设置有作为向 收纳容器30侧突出的轴部件即引导销63。引导销63插入杆60的长孔部 62。
杆60如图9所示,在与盖体51不同的部分与作为引导部件的引导凸 轮64相接触。g口,引导凸轮64如图5以及图9所示,形成大体L字形状, 并一体地安装在收纳容器30的侧壁32的外侧。
杆60通过与引导凸轮64相接触,移动轨迹被规定。而且,杆60由引 导凸轮64引导并被引导销63支持而旋转,由此,被杆60支持的盖体51 的移动时的轨迹被规定。
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架22的侧壁221上,设置有向冷藏室12的 前后方向延伸的轨道部27。轨道部27设置在侧壁221的内侧即收纳容器 30侧。轨道部27由水平槽部271以及圆弧槽部272构成。
水平槽部271被设置成向冷藏室12的前后大体成直线状延伸。圆弧槽 部272在架22的前后方向上,被设置成从相比中央靠近前方、向前方和下 方以圆弧状延伸。圆弧槽部272设置在水平槽部271的下方。
如图11所示,该水平槽部271中嵌入有杆60的筒部61 。杆60的筒部 61中,插入从盖体51突出的柱部514。由此,盖体51的柱部514所插入 的杆60的筒部61的与引导凸轮64为相反侧的端部由水平槽部271支持。 其结果,盖体51由通过引导凸轮64和水平槽部271引导的杆60支持并沿 着规定的轨迹移动。另外,轨道部27也可以设置在形成冷藏室12的主体 11的内壁上。圆弧槽部272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在上方和后方侧的端部具有制 动器273。制动器273从圆弧槽部272的下端略微向上方突出。圆弧槽部 272如上所述在设置在架22上的轨道部27的前后方向上从相比中央靠近前 方向前方延伸。因此,圆弧槽部272的上方且后方侧的端部,位于相比架 22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靠近前方的位置。其结果,制动器273也位于相比 架22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靠近前方的位置。
盖部50的盖体52具有从侧壁521向外侧突出的柱部523。盖体52的 柱部523嵌入圆弧槽部272。由此,盖体52的柱部523由圆弧槽部272支 持。其结果,盖体52的柱部523沿着圆弧槽部272移动。g卩,盖体52的 移动受圆弧槽部272引导。柱部523在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时的前 方侧上具有肋524。肋524与柱部523 —体地形成。通过设置肋524,能够 提高柱部523的强度。
具有轨道部27以及引导销63的架22被固定在形成冷藏室12的主体 11上。因此,通过使收纳容器30向冷藏室12内的前后移动,使收纳容器 30与主体11以及架22相对地在前后的位置上产生偏差。此时,与设置在 收纳容器30上的引导凸轮64相连接的杆60与收纳容器30联动地移动。
而且,杆60以引导销63为轴被支持并旋转,由此,与杆60的端部相 连接的盖体51移动。其结果,如图9以及图14所示,盖体51与收纳容器 30的前后移动联动地移动。具体为,如图14 (B)所示,在向前方拉出收 纳容器30时,盖体51向作为上升位置侧的打开位置侧移动。
而且,通过关节部53而与盖体51相连接的盖体52也向打开位置侧移 动。另一方面,在将收纳容器30向后方推回时,如图14 (A)所示盖体51 以及盖体52向下降位置侧即关闭位置侧移动。
当盖部50位于打开位置时,通过将盖部50进一步向后方推入,如图 1 (A)以及图6所示盖部50移动到打开保持位置。位于打开保持位置时, 盖部50被收纳在架22的下方。盖部50位于打开保持位置时,如图11以 及图13所示盖体52的柱部523越过制动器273。
艮P,通过将盖部50从打开位置进一步向后方推入,沿着圆弧槽部272 移动的柱部523越过制动器273向后方移动。由此,盖体52向前方的移动 被限制,并且盖部50整体的移动被限制。这样,设置在圆弧槽部272上的制动器273构成限制盖体51移动的锁止机构部。
图1等所示的盖体51在其侧壁511 (图IO等所示)上具有突出部55, 盖体52在其侧壁521上具有突出部56。突出部55与盖体51 —体地形成, 突出部56与盖体52 —体地形成。这些突出部55以及突出部56的任意一 个都与设置在收纳容器30的侧壁32的前边缘上的法兰36相接触。
盖体51的突出部55以及盖体52的突出部56被载置于收纳容器30的 法兰36上。因此,通过自身的重量,突出部55以及突出部56与法兰36 相接触,由此,盖体51以及盖体52在法兰36的缘部上被引导并移动。
由此,盖体51以及盖体52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时,通过 法兰36规定盖体51以及盖体52的移动轨迹。因此,能够减少盖体51以 及盖体52移动所需的必要的空间。
如图10以及图15所示,突出部55、 56分别与滑动部件合并构成。突 出部55以及突出部56由与盖体51以及盖体52不同的部件形成,优选用 比构成盖体51以及盖体52的材料摩擦阻力小的材料来形成。另外,也可 以采用突出部55、 56与盖体51或盖体52 —体地形成,在突出部55、 56 上贴上摩擦阻力小的滑动部件的结构。
与收纳容器30联动并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时,盖体51的 突出部55以及盖体52的突出部56与收纳容器30的法兰36相接触。另一 方面,盖部50位于打开位置时,如图l、图11以及图17等所示,盖体51 的突出部55以及盖体52的突出部56从法兰36脱离。
艮口,盖部50位于打开保持位置时,盖体51的突出部55以及盖体52 的突出部56与收纳容器30的法兰36的接触被解除。由此,能够使沿着法 兰36移动的盖体51以及盖体52的移动变得轻快。
并且,构成滑动部件的突出部55以及突出部56优选由柔软的弹性体, 即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通过由柔软的弹性体形成突出部55以及突出部 56,能够降低盖体51以及盖体52与法兰36接触时产生的声音。
如上所述,使盖部50移动到打开保持位置时,如图13所示,盖体52 的柱部523越过制动器273,盖部50的移动被限制。此时,杆60的下端部 即筒部61的相反侧的端部从引导凸轮64脱离。
因此,盖部50位于打开保持位置时,通过收纳容器30的移动,即使收纳容器30和架22之间产生相对的前后位置偏差,杆60的下端部也能够 不与引导凸轮64相接触而移动。
并且,在盖部50位于打开保持位置时,盖体51的突出部55以及盖体 52的突出部56和收纳容器30的法兰36之间的接触被解除。由此,盖部 50不受收纳容器30的前后移动的影响而保持在该位置。
因此,在盖部50位于打开保持位置时,盖部50与收纳容器30之间的 联动被解除。另外,在盖部50位于打开保持位置时,也可采用杆60的下 端部与引导凸轮64的上端面相接触的结构。该情况下,通过杆60滑移过 引导凸轮64的上端面,盖部50与收纳容器30的联动被解除。
在盖部50位于打开保持位置时,通过向上方拉起并向前方拉盖体52, 盖体52的柱部523朝向前方侧而越过制动器273。由此,制动器273对盖 体52的移动的限制被解除。
因此,在盖部50位于打开保持位置时,通过向上方拉起并向前方拉盖 体52,盖部50能够再次与收纳容器30联动并移动。并且,在盖部50位于 打开保持位置时,如图1 (A)所示盖部50的前端部位于相比架22的前端 部靠近后方的位置。
盖部50以重心位置尽可能位于后方侧的方式来设定突出部55和突出 部56的位置以及法兰36的形状。即,在盖部50位于打开位置或打开保持 位置时,突出部55和突出部56被设置在相比盖部50的重心靠近后方的位 置。
通过如这样地将重心位置设置在后方,能够使盖部50从关闭位置向打 开位置的移动变得容易。同时,通过设定重心位置,在盖部50位于关闭位 置时,盖体52的下端部略微向前方侧倾斜,在盖部50位于打开位置和打 开保持位置时,如图l及图14所示,前端部(与盖部50位于关闭位置时 的下端部一致)略微向上方侧倾斜。
并且,通过将盖部50的重心设定在后方,盖体52相对盖体51向图1 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为,从打开位置到打开保持位置,盖体52向着 使前方侧开口打开得更大的方向旋转。因此,能够使物品向收纳容器30的 内部收纳或取出变得容易。
如图5、图9、图12以及图14所示,在架22的侧壁221的外侧安装有阻尼器70。阻尼器70能够旋转地支持杆60。阻尼器70为施加在杆60 上的力根据旋转方向而变化的旋转阻尼器。即,在盖部50从关闭位置向打 开位置移动时,阻尼器70几乎不在杆60上施加力。
另一方面,在盖部50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时,阻尼器70在杆 60上施加妨碍旋转的力。由此,在盖部50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时, 盖部50的移动速度即被杆60支持的盖体51的移动速度降低。因此,能够 在减低伴随着盖部50的下落而产生的声音的同时,缓和误将手伸出的使用 者的手和盖部50冲突时的冲击。
在盖部50位于关闭位置时,位于上方的盖体51为,当从前方即门16 侧施加力时,柱部514与杆60的筒部61 —起沿着水平槽部271向后方移 动。由此,当从前方施加力时,盖部50打开收纳容器30的前方侧并向后 方移动。
在门16上设置有在内侧收纳饮料水的罐等的罐箱。例如在罐箱中收纳 的罐从罐箱突出时,该罐与盖体51相干涉,存在导致盖体51损伤的可能。 因此,当从前方的门16侧向盖体51上施加力时,盖体51与盖体52—起 向冷藏室的后方移动。因此,能够防止盖体51的损伤。
并且,由于盖体51的柱部514经由筒部61被支持在水平槽部271中, 所以盖体51能够以柱部514为轴旋转。因此,当从收纳容器30的内侧向 盖体51施加力时,盖体51以柱部514为轴旋转,关节部53向前方移动。
收纳容器30中收纳蔬菜等食品,但是在收纳物形状大或收纳较多食品 的情况下,盖体51受到来自收纳容器30的内侧所收纳的食品等的力。因 此,当从收纳容器30的内侧向盖体51上施加力时,盖体51以柱部514为 轴向门16侧旋转。
因此,盖体51被向门16侧推出,能够防止盖体51的损伤。并且,当 从收纳容器30的内侧向盖体52施加力时,盖体52以关节部53为轴向顺 时针方向旋转。由此,能够防止盖体52的损伤。
如图1 、图4以及图16等所示,收纳容器30在前壁33上具有凹部37。 凹部37设置在前壁33的上端部、即前壁33的前方侧开口 42侧的端部。 凹部37从前壁33的前端面向板厚方向凹陷而形成。
由此,在盖部50位于关闭位置时,前壁33的凹部37和盖部50的盖体52之间形成使用者的手指能够插入的空间。因此,手指能够插入位于关 闭位置的盖部50的下方,能够使盖部50容易向打开位置移动。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在架22的水平槽部271的前端部设置缓冲部 件28。缓冲部件28由例如橡胶等弹性体形成。在盖部50从打开位置向关 闭位置移动时,与盖体51 —体地移动的杆60的筒部61沿着水平槽部271 向前方移动。
而且,通过筒部61与形成水平槽部271的架22的前端相接触,在限 制筒部61的移动的同时,使盖体51停止在关闭位置上。通过在水平槽部 271的前端设置缓冲部件28,沿着水平槽部271移动的筒部61和形成水平 槽部271的架22之间冲突时的冲击被缓和。
因此,能够缓和水平槽部271的前端和筒部61之间冲突的冲击并降低 伴随冲击而产生的声音。另外,缓冲部件28不仅限于水平槽部271的前端 部,也可以设置在后端部。
如图12以及图17所示,架22在收纳容器30侧的端面上具有制动器 29 。制动器29由例如橡胶等柔软的弹性体形成。制动器29对应两个盖体 51以及盖体52设置在架22的前后方向上的两处。
通过在架22的收纳容器30侧的端面上设置制动器29,从关闭位置向 打开位置移动的盖部50通过制动器29缓和与架22的冲突。因此,由盖体 51以及盖体52与架22的接触所产生的盖体51以及盖体52与架22的损伤 被减少。另外,制动器29不仅限于2处,也可以设置3处以上。
如图2、图4、图5以及图18所示,收纳容器30在前壁33的下方具 有把手部38。把手部38被设置在前壁33的下端部,从前方向后方凹陷。 使用者通过将手把在把手部38上,能够容易地将收纳容器30拉出。把手 部38被设置在前壁33的宽度方向、即图18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
通过将把手部38如这样地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在通过门 16关闭冷藏室12时,如图18所示,门16的罐箱161位于把手部38的外 侧。其结果是,罐箱161不与板厚薄的把手部38抵接。因此,能够防止收 纳容器30的破损。
如图6所示,即使将收纳容器30拉出到冷藏室12的最前方,收纳容 器30的前端也位于相比冷藏室12的开口面121 (参照图19)靠近后方的位置。S卩,收纳容器30构成为不会被拉出到相比形成冷藏室12的主体11 的前端靠近门16侧。
例如如图19所示,覆盖冷藏室12的门6存在由于放置冰箱10的房 间的墙壁等的形状或家具的设置而无法打开90°以上的情况。在该状态下, 当将收纳容器30向前方拉出时,存在收纳容器30和设置在门16上的罐箱 161相冲突的可能。
当收纳容器30和罐箱161相冲突时,存在导致收纳容器30破损且导 致收纳容器30中收纳的食品被损伤的可能。因此,通过如上述那样限制收 纳容器30向前方的拉出,减少收纳容器30以及被收纳的食品等的损伤。
通过以上所说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在位于覆盖收纳容器30的前方侧开口 42的关闭位置时,通过使收纳 容器30向冷藏室12的前后移动,盖部50与收纳容器30的移动联动并从 关闭位置向打开前方侧开口 42的打开位置移动。
由此,使用者能够仅通过使收纳容器30前后移动而进行覆盖收纳容器 30的前方侧开口42的盖部50的开闭。并且,盖部50与收纳容器30的位 置或收纳容器30的移动无关,通过以与杆60连接的部分为轴旋转,能够 不与收纳容器30相干涉而始终都与收纳容器30独立地开闭。因此,能够 与收纳容器30的位置无关地自由地开闭盖部50。
盖部50由两个盖体51以及盖体52构成。因此,在开闭收纳容器30 的前方侧开口42时,盖体51以及盖体52的各自的移动轨迹被縮小,盖部 50整体的移动轨迹被縮小。由此,在盖部50的周围,用于盖部50的移动 所需确保的空间被减小。
因此,即使收纳容器30的容量以及前方侧开口 42被扩大,也能够抑 制构成盖部50的盖体51以及盖体52的大型化并能够容易地进行盖部50 的处理。并且,因为盖部50的移动轨迹被縮小,即使关闭对开门16的一 方的门,也能够开闭盖部50。
并且,在位于打开位置时,通过进一步向后方推入,盖部50向打开保 持位置移动。位于打开保持位置的盖部50不与收纳容器30的移动联动, 维持打开收纳容器30的前方侧开口 42的状态。
由此,在取放收纳容器30的内部的物品时,使用者不需要开闭盖部50。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使盖部50与收纳容器30联动、或解除与 收纳容器30的联动,并能够容易地进行盖部50的处理。
盖体51上设置有金属部件54。由此,能够提高盖体51的强度并减少 盖体51的损伤。
盖部50的盖体51和盖体52通过关节部53而能够旋转地被连接。由 此,盖体51和盖体52维持相互自由的姿势并且成一体地移动。由此,在 盖体51和盖体52各自的移动轨迹被縮小的同时,成一体的盖部50的移动 轨迹也缩小。因此,不会导致冷藏室12的容量降低,并容易地进行盖部50 的处理。
通过从打开位置向打开保持位置移动,盖部50使盖体52保持在制动 器273上。gp,通过使盖部50越过制动器273并进一步向后推入,其向关 闭位置侧的移动被限制。
由此,防止位于打开位置的盖部50违背使用者的意图而向关闭位置侧 移动。因此,能够防止盖部50意外掉落并提高安全性。
并且,在位于打开保持位置时,通过将盖体52向上方举起并拉到身前, 盖部50容易地解除由制动器273所产生的移动的限制。因此,能够简单地 构成限制盖部50的移动的锁止机构部,并且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实施盖部50 向打开保持位置的保持以及解除。
另外,制动器273在架22的前后方向上位于相比中央靠近前方侧的位 置。即,制动器273被设置在靠近门16的位置。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 解除制动器273和盖体52的卡合。
盖体51的柱部514能够旋转地与杆60的筒部61连接。杆60的与盖 体51不同的部分与引导凸轮64相接触。并且,柱部514插入的筒部61被 支持在架22的侧壁221上设置的水平槽部271中。
另外,在杆60的内侧的轴方向上设置的长孔62中,插入有从侧壁221 突出的引导销63。由此,在轴方向的端部上支持盖体51的杆60,在其与 盖体51不同的部分被引导凸轮64引导的同时,盖体51侧被水平槽部271 引导,并且以引导销63为轴进行旋转。通过使收纳容器30在冷藏室12的 内部前后移动,收纳容器30在与冷藏室12中固定的架22之间产生相对的 位置偏离。此吋,杆60的移动为,杆60的与盖体51侧相反的一侧沿着引导凸轮 64被引导,并以引导销63为轴旋转。其结果,当收纳容器30被向冷藏室 12的前方拉出时,杆60上支持的盖体51与盖体52 —起向打开位置(上升 位置)移动。
并且,通过由杆60支持盖体51,决定盖体51的移动轨迹并防止盖体 51和盖体52与架22之间的千涉。因此,能够防止盖部50和架22之间的 干涉,并使收纳容器30的移动和由盖部50产生的前方侧开口 42的开闭之 间的联动。
并且,构成为,由杆60支持收纳容器30和盖部50之间,杆60被支 持在引导凸轮64以及水平槽部271上,并且以引导销63为轴旋转。由此, 在收纳容器30和盖部50联动而移动的同时,相对收纳容器30的前后方向 的移动量,盖部50的移动量变大。
艮口,通过抬起(Lever)杆60,收纳容器30的移动量向盖部50扩大并 传递。因此,通过收纳容器30的微量移动,能够使盖部50较大地移动。
在盖体51位于覆盖前方侧开口 42的关闭位置时,其上端部向后方倾 斜。因此,当为了使盖部50向打开位置移动而向盖体51的下方施加力时, 开始移动的盖体51由于自重向后方倒入。通过盖体51向后方倒入,盖体 51向后方移动。
因此,使盖部50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时,能够利用盖体51的 自重,能够减轻盖部50的移动所需的力。
盖体51和盖体52与设置在收纳容器30的侧壁32的前边缘上的法兰 36相接触。盖体51以及盖体52通过自重向法兰36侧轻轻压附。由此,盖 体51以及盖体52的移动也通过法兰36被引导。因此,能够在减少盖体51 以及盖体52的拍打(flap)的同时,縮小盖体51以及盖体52的移动轨迹。
并且,盖体51以及盖体52与法兰36之间的接触部分上设置有突出部 55、 56。因为突出部55、 56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所以相比盖体51、盖 体52以及形成法兰36的收纳容器30,其摩擦阻力小,并且具有弹性。因 此,能够在使盖体51以及盖体52顺滑地移动的同时,缓和盖体51以及盖 体52与法兰36之间接触时的冲击。
并且,在与收纳容器30的移动联动并且盖部50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时,这些突出部55、 56被法兰36引导并移动。另一方面,在盖部 50位于打开保持位置并且与收纳容器30的联动被解除时,突出部55沿着 水平槽部271移动,突出部56沿着圆弧槽部272移动。
由此,突出部55以及突出部56不与收纳容器30的法兰36相接触。 因此,能够容易地切换盖部50和收纳容器30之间的联动或非联动。
杆60由施加的力根据旋转方向而不同的阻尼器70支持。在将盖部50 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时,即打开收纳容器30的前方侧开口 42时, 阻尼器70不对杆60的旋转、即盖50的移动施加力。另一方面,在将盖部 50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时,即用盖部50覆盖前方侧开口42时,对 杆60的旋转施加力。
由此,打开前方侧开口42时,在能够容易地进行盖部50的移动的同 时,在覆盖前方侧开口42时,能够缓和盖部50的移动。
当从门16侦lj、即收纳容器30的外侧施加力时,盖体51的被支持在水 平槽部271上的筒部61以及柱部514向后方移动。由此,当从门16侧施 加力时,盖部51被收纳在架22的下方。另一方面,在从收纳容器30的内 侧向盖体51施加力时,盖体51与筒部61共同以水平槽部271上支持的柱 部514为轴向门16侧旋转。
由此,连接盖体51和盖体52的关节部53被向前方、即向门16侧推 出。其结果是,当从外部或内部向盖体51施加力时,盖体51移动或旋转。 因此,能够缓和施加在盖体51上的力,能够防止盖体51的损伤。
在收纳容器30的前壁33上,在盖体52侧设置有凹部37。因此,在 将盖部50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时,使用者能够通过凹部37将手指 向盖体52的下方插入。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盖部50移动,特别是向打开 位置的移动。
收纳容器30的门16侧的前端位于相比上方的架22的前端靠近前方的 位置。由此,在将收纳容器30设置在冷藏室12中的情况下,前方侧开口 42在架22的前方形成于略向上方。并且,在盖部50位于打开保持位置时, 盖部50的盖体52的前端位于相比架22的前端靠近后方的位置。
由此,盖部50不从架22的前端突出,被收纳在架22的下方。因此, 能够容易地存取收纳在收纳容器30中的物品。并且,设置在收纳容器30的下方的冷铸箱24能够拉出到相比收纳容 器30靠近前方的位置。由此,在拉出收纳容器30的状态下能够向冷铸箱 24存取物品。
另外,在将收纳容器30拉出到最前方时,其前端位于相比冷藏室12 的门16侧靠近后方的位置。因此,与门16的开度无关,能够使收纳容器 30自由地移动。
另外,在位于打开位置或打开保持位置时,盖部50的位于前方的盖体 52的前端向上方倾斜。因此,盖体52进一步扩大前方侧开口42的开口面 积。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向收纳容器30内部的存取。
在收纳容器30的前壁33上,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设置有把手部38。 由此,即使门16的罐箱161或罐箱161中收纳的物品与前壁33抵接,也 能够避免与壁厚薄的把手部38附近的接触。因此,能够减少收纳容器30 的损伤。
在轨道部27的水平槽部271的前端部上设置有缓冲部件28。由此, 能够缓和由盖部50的移动产生的杆60的筒部61和架22之间的冲突的冲 击。并且,架22在收纳容器30侧的端面上具有制动器29。制动器29根据 2个盖体51和盖体52而设置2个以上。
由此,从关闭位置向打幵位置移动的盖部50和架22之间的冲突的冲 击被缓和。因此,在能够减少这些冲突时产生的声音的同时,还能够减少 架22和盖部50的损伤。
构成盖部50的2个盖体51、 52中,位于关闭位置的上方的盖体51与 盖体52相比,移动方向的全长即短边方向的全长更长。由此,盖体52短 边方向的全长变短,移动时划过的轨迹被縮小。因此,能够减少盖体52和 其它部分的干涉,特别是和门16的罐箱之间的干涉。
收纳容器30不能够拉出到比冷藏室12的开口面121更靠近前方的位 置。因此,即使在覆盖冷藏室12的门16的开门角度为90°以下的情况下, 也能够减少设置在门16的内侧的罐箱161和收纳容器30的干涉。因此, 能够减少收纳容器30或罐箱161的损伤,以及收纳容器30中收纳的食品 的损伤。
(第2、第3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以及第3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要部分分别 如图20和图21所示。
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盖部80由盖体81和盖体82构成。 在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如图20 (A)所示,在盖部80的盖体81和 盖体82位于关闭位置(上升位置)时,其覆盖前方侧开口42。另一方面, 在如图20 (B)所示盖部80的盖体81和盖体82位于打开位置(下降位置) 时,其打开前方侧开口42。由此,在盖部80位于覆盖前方侧开口 42的关 闭位置时,盖体82位于盖体81的下方侧。
在盖部80位于打开前方侧开口 42的打开位置时,盖体81和盖体82 在前后方向上重叠并位于收纳容器30的前壁33的前方。这样,在第2实 施方式中,在打开前方侧开口 42时,盖部80的盖体81以及盖体82中的 任意一个都被收纳在收纳容器30的前方侧开口 42的下方。因此,能够降 低收纳盖体81以及盖体82所需要的高度。
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21所示,盖部90由第一盖体91和第二盖 体92构成。盖部90的第一盖体91以及第二盖体92能够相对收纳容器30 移动地被安装。第一盖体91在位于关闭位置(下降位置)时覆盖前方侧开 口42,并在位于打开位置(上升位置)时打开前方侧开口42。另一方面, 第二盖体92在位于关闭位置(上升位置)时覆盖前方侧开口 42,并在位于 打开位置(下降位置)时打开前方侧开口42。
在盖部卯位于打开前方侧开口 42的打开位置时,第一盖体91位于上 升位置并在收纳容器30的上方被收纳在架22的下方。另一方面,第二盖 体92位于下降位置并被收纳在收纳容器30的前壁33的前方。这样在第3 实施方式中,盖部90被分割成由第一盖体91和第二盖体92构成的上下两 个。
而且,在打开前方侧开口 42时,第一盖体91被收纳在收纳容器30的 上方,第二盖体92被收纳在收纳容器30的前方。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 收容第一盖体91和第二盖体92所需要的空间。 (第4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要部分如图22所示。 在第4实施方式中,盖部100由柔软并能够变形的板部件101构成。
25即,盖部100由一个板部件101构成,例如由如树脂制的薄片那样的能够 变形的材料形成。通过由柔软的板部件101构成盖部100,在使盖部100 在上升位置和下降位置之间移动的情况下,能够使盖部100自由地变形。 因此,在使盖部IOO移动的情况下,盖部100的移动所必需的空间, 即盖部100移动的轨迹被縮小。因此,即使收纳容器30以及收纳容器30 的开口被扩大,盖部100的移动所必需的空间也被减低,能够容易地进行 盖部IOO的处理。并且,通过由一个板部件101形成盖部100,能够减少部
件个数。
权利要求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主体,形成前方开口的贮藏室;门,设置在上述主体的前面并能够开闭上述贮藏室的前方;能够前后移动的拉出式收纳容器,设置在上述贮藏室内,并且至少上述门侧的前方侧以及上方侧分别开口;架,覆盖上述收纳容器的形成于上方的上方侧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盖部,覆盖上述收纳容器的形成于上述门侧的前方侧开口,在将上述收纳容器收容于上述贮藏室的状态下,上述盖部能够在覆盖上述收纳容器的开口的关闭位置、和通过相比上述关闭位置向后方移动而打开上述收纳容器的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盖部位于上述关闭位置时,当使上述收纳容器向前方移动时,上述盖部与上述收纳容器的移动联动而向打开位置侧移动,并且通过使上述盖部相比上述打开位置进一步向后方移动,上述盖部解除与上述收纳容器之间的联动而保持在始终打开上述收纳容器的开口的打开保持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具有2个以上的 盖体,各盖体经由关节部而能够旋转地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锁止机构部,在将上 述盖部移动到上述开放保持位置时,该锁止机构部将上述盖部保持在上述 打开保持位置。
4、 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轨道部,该轨道部 设置在从形成上述贮藏室的上述主体的内壁或上述架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向 下方形成的侧壁上、并向上述忙藏室的前后延伸,上述盖部具有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向外侧突出的柱部, 在上述盖部移动到上述打开保持位置时,上述柱部由设置在上述轨道 部上的锁止机构部保持。
5、 如权利要求l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具有金属部件,该金属部件在该盖部的行进方向的至少任意一方的端部上沿宽度方向延伸 而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或3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锁止机构部在上
7、如权利i求;记载的冰箱,其特口征在于,还具有l杆, 一个端部与上述盖部连接;和引导部件,设置在上述收纳容器的侧壁上,该引导部件规定二述盖部:移动轨i, 、 口 、 B 、口通过上述杆和上述引导部件来引导上述盖部从上述闭锁位置到上述打开位置的移动。
8、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轨道部,该轨道部 设置在从形成上述贮藏室的上述主体的内壁或上述架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向 下方形成的側壁上、并向上述贮藏室的前后延伸,上述盖部具有从其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向外侧突出的柱部, 上述柱部沿着上述轨道部移动并引导上述盖部的移动。
9、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收纳容器在其侧壁的 前端部具有法兰,上述盖部在向上下方向移动时、以及位于上述前方侧开口的上方或下 方时,通过与上述收纳容器的法兰相接触,从而移动被引导或者位置被决定。
10、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轨道部,该轨道 部设置在从形成上述贮藏室的上述主体的内壁或上述架的宽度方向的端部 向下方形成的側壁上、并向上述贮藏室的前后延伸,上述收纳容器在其側壁的前端部具有法兰,上述盖部在与上述收纳容器的法兰相接触一侧具有能够与上述法兰相 接触的2个以上的突出部,在上述盖部与上述收纳容器的移动联动时,上述突出部与上述法兰相在上述盖部位于上述打开保持位置时,上述突出部与上述法兰之间的接触被解除。
11、 如权利要求10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由摩擦阻力小并且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
12、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阻尼器,该阻尼 器在上述收纳容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设置于上述收纳容器与上述盖部 之间,并缓和上述盖部向规定的一个方向的旋转移动。
13、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收纳容器的前方 侧开口通过上述盖部而处于关闭位置时,当从上述门侧向上述盖部施加力 时,上述盖部在打开上述前方侧开口的同时被向上述门的相反侧收纳。
14、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当从上述收纳容器的内 侧向盖部施加力时,上述盖部以设置在上述盖部上的上述柱部为轴旋转, 并被推出到上述门侧。
15、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收纳容器在上述门 侧的端部于上述盖部侧具有向上述门的相反侧凹陷的凹部。
16、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轨道部,该轨道 部设置在从上述主体的内壁或上述架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向下方形成的上述 侧壁上、并向上述贮藏室的前后延伸,还具有缓冲部件,该缓冲部件设置在上述轨道部的前端或后端的至少 一方上,通过与上述盖部相接触来缓和上述盖部的移动。
17、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使上述收纳容器位于 上述贮藏室的最后方侧时,上述收纳容器的前端部处于相比上述架的前端 部靠近前方的位置。
18、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部处于上述打 开保持位置时,上述盖部的前端部位于相比上述架的前端部靠近后方的位
19、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收纳容器在其前方 侧的壁部下侧具有把手部,上述把手部被设置在上述收纳容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
20、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忙藏室内的上述 收纳容器的下方还设置有能够前后拉出的箱,在上述收纳容器拉出到最前方的拉出位置时,上述箱能够拉出到相比上述收纳容器更靠近前方的位置。
21、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被拉出到最前方时, 上述收鈉容器的前端位于相比上述贮藏室的开口面靠近后方的位置。
22、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杆, 一个端部与上述盖部连接,并具有朝向另一个端部向轴方向延伸的长孔;引导部件,设置在上述收纳容器的侧壁上,在上述杆的不同于该杆与 上述盖部之间的连接部分的部分上相接触,从而规定上述盖部的移动轨迹; 以及轴部件,设置在从上述主体的内壁或上述架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向下方 形成的上述侧壁上,并朝向上述收纳容器突出而插入上述杆的长孔,与上述引导部件相接触的上述杆以上述轴部件为轴进行旋转,由此来 弓I导上述盖部从上述关闭位置到上述打开保持位置之间的移动。
23、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制动器,该制动 器在上述盖部在上述关闭位置和上述打开保持位置之间移动时,或者位于 上述打开保持位置时,限制上述盖部向上述架侧的移动。
24、 如权利要求23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具有两个盖体, 上述制动器被设置在上述两个盖体的每一个与上述架之间。
25、 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具有能够相互 相对旋转地连接的第一盖体和上述第二盖体,上述第一盖体在处于关闭位 置时位于上方而在处于上述打开保持位置时位于后方侧,上述第二盖体处 于关闭位置时位于上述第一盖体的下方而在处于上述打开保持位置时位于 上述第一盖体的前方,上述第一盖体沿着上述盖部的移动方向的全长比上述第二盖体的全长长。
26、 如权利要求25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具有突出部, 在上述盖部处于上述打开位置或上述打开保持位置时,该突出部在相比上 述盖部的重心靠近后方的位置与上述收纳容器相接触。
27、 如权利要求25记载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轨道部,该轨道 部设置在从上述主体的内壁或上述架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向下方形成的侧壁上,具有向上述贮藏室的前后延伸的水平槽部以及从上述水平槽部的前端 部向前方及下方呈圆弧状延伸的圆弧槽部,上述第一盖体的上述突出部被上述水平槽部引导而移动,上述第二盖 体的上述突出部被上述圆弧槽部引导而移动。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冰箱,其盖部与收纳容器的位置无关而容易开闭,通过简单的操作,盖部能够保持打开收纳容器的开口的状态。在盖部(50)覆盖收纳容器(30)的前方侧开口(42)时,当使收纳容器前后移动时,盖部与收纳容器的移动联动而向打开前方侧开口的打开位置移动。通过以与杆(60)的连接部分为轴旋转,盖部与收纳容器的位置或移动无关而在任何时间都能够开闭前方侧开口。在盖部位于打开位置时,通过将盖部进一步向后方推入,盖部向打开保持位置移动。在处于打开保持位置时,盖部解除突出部(55、56)与收纳容器的法兰(36)之间的接触。因此,盖部与收纳容器之间的联动被解除,即使使收纳容器前后移动也能够维持打开前方侧开口的状态。
文档编号F25D11/00GK201340153SQ20082013150
公开日2009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7日
发明者佐伯友康, 富士大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