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器和使用制冰器的制冰方法

文档序号:4764912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冰器和使用制冰器的制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上设置的制冰器以及使用该制冰器的制冰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冰箱是在由门所覆盖的内部储藏空间中以低温储藏食物的家用电器。因为冰箱使用冷气来冷却储藏空间的内部,所以储藏空间内的食物可储藏在冷藏或冷冻状态下。而且,冰箱内可设置有用于制冰的制冰器。制冰器构造成使得从供水源或水箱供应的水被接纳在冰盘内来制冰。而且,制冰器构造成以加热或扭转的方式使制好的冰块与冰盘分离。如上所述,自动供水与自动分离冰块的制冰器可具有向上打开以使制好的冰块上升的结构。而且,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制冰器中制成的冰块可呈具有至少一个平坦表面的形状,例如呈新月形或立方形。如果冰块呈球形,则冰块可更便于使用,而且给用户提供不寻常的感觉。而且,当储藏制好的冰块时,可最小化冰块之间的接触面积,以防这些冰块相互粘住。日本专利特开第2008-170086号公开了具有可分离板的结构用以制成呈珠形或球形的冰块的制冰器。然而,日本专利特开第2008-170086号涉及的是手动操作的制冰器。因此,由于用户需要手动操作制冰器来获得球形冰块,所以制冰器可能使用不便,而且制冰量可能并不足够。在制冰器制作球形冰块时,冰盘的上部应封闭,从而补偿球形冰块的形状。然而,需要有打开结构以分离球形的冰块。因此,应设置有上盘和下盘。在按压式制冰器中,水被聚集在下盘中并按压上盘以利于供水,但在按压过程中需要下盘进行竖直的线性运动以防漏水。而且,在冰块分离过程中,需要旋转下盘,以防冰块留在下盘内而不是从上盘落到冰盒中。也就是说,因为按压式制冰器的下盘构造成既要线性移动又要旋转,所以制冰器的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压式制冰器和使用该按压式制冰器的制冰方法,在该按压式制冰器中,在制冰和移除冰块期间,下盘只旋转而不进行线性运动,因此简化了制冰器的结构和操作。依照一个实施例,制冰器包括上盘,其中排列有半球形的多个上部单元;下盘,其中排列有半球形的多个下部单元,其中,下盘可旋转地连接到上盘;以及转轴,连接到下盘的后端和上盘的后端,用以使下盘相对于上盘旋转,其中,在下盘被旋转时下盘接触上盘的区域中,布置有旋转引导部,旋转引导部呈具有预定曲率的圆形。依照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制冰器的制冰方法,制冰器包括上盘,其中排列有半球形的多个上部单元;下盘,其中排列有半球形的多个下部单元,其中,下盘可旋转地连接到上盘;以及转轴,连接到下盘的后端和上盘的后端,用以使下盘相对于上盘旋转;其中,在下盘被旋转时下盘接触上盘的区域中,布置有旋转引导部,旋转引导部呈具有预定曲率的圆形;该制冰方法包括将下盘旋转至供水位置;供水;在完成供水之后,进一步旋转下盘直到紧密地接触上盘;制冰;以及在完成制冰之后,使下盘反向地旋转到冰块分离位置。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提供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其他特征根据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将是明显的。


图1是示出执行制冰过程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冰器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制冰器在冰块已经分离时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1的制冰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示出构成图1的制冰器的上盘的仰视图。图5是示出构成图1的制冰器的上部框架的俯视图。图6是在供水状态下沿图1的线1-1截取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图6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图8是在制冰状态下沿图1的线1-1截取的剖视图。图9是在完成分离冰块状态下沿图1的线1-1截取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制冰器的制冰过程的流程图。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和流程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制冰器及使用制冰器的制冰方法。现在将以按压式制冰器为例进行说明,按压式制冰器通过将水聚集在下盘中来制冰,然后使下盘与上盘紧密接触来防止漏水。图1是示出执行制冰过程的根据本发明的制冰器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制冰器在冰块已经分离时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1的制冰器的立体分解图。参照图1到图3,根据本实施例的制冰器10包括上盘11,在位于二等分球形冰块的水平表面的上侧的上半球区域中制冰;下盘12,在下半球区域中制冰;供水盘16,布置在上盘11之上,用以供应用于制冰的水;供水引导部17,将水从供水盘16引导至下盘12 ;冰分离加热器18,放置在上盘11的顶面上,并加热上盘11以分离冰块;上推出销组件19,从上盘11的上部单元113 (多个)分离冰块;转轴21,使下盘12可旋转地连接到上盘11 ;多个连杆22,一端连接到上推出销组件19,另一端连接到下盘12 ;以及多个下推出销20,从下盘12取出冰块。详细地,下盘12的后端被转轴21可旋转地联结到连接到上盘11的后端。连杆连接端136从下盘12的邻近转轴21的那部分突出。连杆22的第二端连接到连杆连接端136,以在下盘12旋转期间向上、向下移动上推出销组件19。更详细地,下盘12包括盘体14,包括下部単元141 (多个);下部框架15,包括盘体安置部151,盘体14安置在盘体安置部151上;以及上部框架13,具有底面,盘体14和下部框架15固定到该底面。布置在下部框架15中的盘体安置部151包括多个孔,供盘体14的下部单元141经过;以及突出部,这些突出部被布置在孔的边缘以卡住盘体14。盘体14中排列的每个下部単元141呈半球形。延伸端143 (參照图8)从下部单元141的顶部边缘沿径向延伸,引导壁142从延伸端143的端部延伸预定高度。延伸端143和引导壁142被置于下部框架15的盘体安置部151上,以防盘体14从下部框架15移除。下推出销20在下盘12之下水平地突出,下推出销20的数量对应于下部単元141的数量。下部単元141穿过下部框架15并外露。因此,当下盘12向下旋转以分离冰块时,下部単元141的底面被下推出销20挤压。下部単元141可包括软塑料构件,该软塑料构件趋向于在变形之后返回其原始状态。因此,球形冰块通过挤压下部単元141的底面的下推出销20而与下部単元141分离。转轴21穿过上部框架13的后端,具体地,穿过该后端的两侧边缘。连杆连接端136从上部框架13的后端的两侧表面突出。上盘11上排列的每个上部単元113呈半球形,并紧密地接触每个下部単元114以在其中形成球形。多个引导套筒114分别从上部単元113的顶面突出,以形成气孔115。供水引导部17的端部装配在多个引导套筒114之一的外圆周表面上。详细地,与引导套筒114具有相同外径的另ー套筒布置在供水引导部17的出ロ端上,以从供水盘16向下部単元141供水而不漏水。多个连杆引导部111从上盘11的左、右边缘向上延伸预定长度。引导孔112在连杆引导部111中以预定宽度竖直地延伸。冰分离加热器18被置于上盘11的顶面上。冰分离加热器18加热上部单元113的外表面。因此,粘住上部单元113的冰被稍微融化并与上部单元113分离。上推出销组件19包括销体191和多个推出销192,推出销192附接至销体191。详细地,销体191的两端突出有引导突出部193,而且从引导突出部193突出有连杆连接端194。引导突出部193插入连杆引导部111的引导孔112中,使得引导突出部193能够沿引导孔192向上或向下移动。连杆22的第一端连接到连杆连接端194。多个推出销192分别布置在穿过气孔115的位置上,气孔115布置在上部単元113的顶面中。因此,当推出销192向下移动时,推出销192穿过气孔115,并将冰块从上部单元113推出。图4是示出构成图1的制冰器的上盘的仰视图。參照图4,多个上部単元113在上盘11中彼此相邻,并突出呈球形。多个气孔115分别布置在上部単元113的顶面中。旋转引导部116形成于上部単元113的后边缘处,呈具有预定曲率的圆形。多个轴连接部117分别布置在上盘11的后左端和后右端。转轴21的两端穿过轴连接部117,使得下盘12被可旋转地连接到轴连接部117。在轴连接部117与上盘11的两侧边缘之间布置有空间,用以容纳布置在上部框架13的后角处的轴连接部135。因此,转轴21的两端各自顺序地穿过上盘11的轴连接部117和上部框架13的轴连接部135。稍后将參照附图描述旋转引导部116的功能。图5是示出构成图1的制冰器的上部框架的俯视图。參照图5,上部框架13构成下盘12的一部分,并放置在盘体14的顶面上。盘体14和下部框架15固定到上部框架13的底面。详细地,轴连接部135从上部框架13的后角突出,连杆连接端136从轴连接部135的外表面突出。连通孔131排列在上部框架13内,并具有与盘体14的各下部单元141的顶面直径相同的直径。详细地,连通孔131放置在下部単元141的顶面上,上部単元113的底表面放置在连通孔131的顶部上。突出部132布置在连通孔131的边缘处。当水位达到突出部132的高度时,下盘12被旋转以紧密地接触上盘11。与连通孔131的前边缘不同,连通孔131的后边缘设有旋转引导部133 ;旋转引导部133呈具有预定曲率的圆形。換言之,多个突出部132从连通孔131的前边缘水平地和竖直地延伸,然而多个突出部即旋转引导部133从连通孔131的后边缘水平地延伸,然后向上形成具有预定曲率的圆形。旋转引导部133的曲率与上盘11的旋转引导部116的曲率相同。当下盘12旋转时,上部框架13的旋转引导部133旋转,从而接触上盘11的旋转引导部116。水流道(water runner) 134布置在连通孔131之间,并且是在突出部132与旋转引导部133之间不连续地形成的。換言之,突出部132和旋转引导部133(它们并不下凹并彼此面对)在连通孔131之间的上部框架13上形成水流道134。这之所以可行,就因为制冰器10是按压式的,当供水过程完成时,上盘稍微接触下盘。水流道134的宽度和高度足够的大。因此,甚至在快速供水吋,也可防止水流出上/下盘。例如,在上盘紧密地接触下盘、从而在一个单元中形成完整的球形的状态下供水的储存式制冰器中,包括在上盘和/或下盘中以下凹形式设置的水流道,用以将水从布置在ー个供水位置的单元传送到下ー个单元。当水流道的宽度和深度明显较小时,水向下一単元的传送率明显地低于供水速率,由此水可流出。相反,当水流道的宽度和深度明显较大吋,则不但可能难以形成完整的球形冰块,而且相邻的冰块还可能相互粘住。图6至图9是示出图1的制冰器从供水状态到冰块分离状态的过程的剖视图。具体地,图6是在供水状态下沿图1的线1-1截取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图6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图8是在制冰状态下沿图1的线1-1截取的剖视图。图9是在完全分离冰块的状态下沿图1的线1-1截取的剖视图。參照图6和图7,正好在供水之前,下盘12从水平状态向下转过预定角度。也就是说,当下盘12从上盘11向下移动时供水。如上所述,制冰器10是按压式制冰器,其通过将下盘12充满用于制冰的水,然后使下盘12与上盘11紧密接触来制冰。因此,供水在下盘12稍微倾斜并与上盘11离开的情况下进行。參照图7,供水直到水位到达上部框架13的突出部132的顶部为止。充满区域b的水的体积基本上与下部单元141的体积相同,充满区域a的水的体积基本上小于或基本上等于上部単元113的体积。当区域a充满水时,停止供水,转轴21以附图为基准逆时针旋转,从而使下盘12与上盘11完全紧密接触。此时,布置在上部框架13的后部中的旋转引导部133在旋转引导部133紧密地接触旋转引导部116的状态下,沿被布置在上盘11的后部中的旋转引导部116旋转。旋转引导部133和旋转引导部116均具有曲率半径R。因此,当下盘12在连接到上盘11的状态下旋转时,下盘的接触部分是具有预定曲率的圆形部分。因此,当下盘12紧密地接触上盘11时,或者与上盘分离时,没有必要进行线性运动。換言之,即使下盘12仅通过旋传运动来紧密地接触上盘11,水也不会流出下盘12。參照图8,当下盘12旋转并完全地且紧密地接触上盘11时,上盘11的上部単元113完全地且紧密地接触上部框架13的突出部132。也就是说,下盘12中储藏的水被防止从球形单元泄漏出去。充满图7中的区域a的水根据下盘12的旋转而填充上盘11的上部単元113。另外,上部単元113的下端完全地且紧密地接触上部框架13的连通孔131,因此防止相邻单元中形成的冰块相互粘住。此时,转轴21逆时针旋转以使下盘12与上盘11紧密接触,并同时使连杆连接端136向上旋转。另外,连杆22的连接到连杆连接端136的第二端向上移动,由此向上移动连接到连杆22的第一端的上推出销组件19。另外,推出销192还向上移动而离开上盘11的上部単元113。參照图9,当完成制冰并执行冰块分离过程时,冰分离加热器18被操作以融化球形的単元内所形成的同时又粘住上部単元113的表面的冰。因此,冰块与上部単元113分离。此后,转轴21旋转,以使上盘12顺时针旋转。然后,粘住下盘12的下部单元141的冰块与下盘12—起旋转。根据下盘12的旋转,连杆22向下移动,并且从上推出销组件19突出的推出销192通过上部単元133的气孔115而插入上部単元113内。因此,仍然粘住上部単元113的冰块从上部单兀被移除。当下盘12旋转到基本上竖直状态时,下推出销20挤压下部単元141的底面,以从下部单元141移除冰块。当冰块被完全分离时,下盘12反向地旋转并在图6的状态停止。同时,下部単元141的底面借助自身弾性力,返回其半球形状。图10是示出根据另ー实施例的制冰器的制冰过程的流程图。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參照图6到图9所描述的供水过程、制冰过程和冰块分离过程。參照图10,在操作步骤SlO中,下盘12向前旋转到供水位置(參照图6)。在操作步骤Sll中供水。如果在操作步骤S12中确定供水完成,则下盘12在操作步骤S13进ー步旋转,直到紧密地接触上盘11为止。在操作步骤S14中执行制冰过程。如果在操作步骤S15中确定制冰完成,则在操作步骤S16中操作冰分离加热器18,以从上部単元113的表面分离冰块。然后,停止冰分离加热器18,并在操作步骤S17中使下盘12反向地旋转到冰块分离位置。在操作步骤S18中,当下盘12反向地旋转到冰块分离位置时,下推出销20挤压下盘12的底面以分离冰块。如上所述,尽管所述制冰器是按压式制冰器,但在完成供水后下盘紧密地接触上盘制冰的过程、以及下盘离开上盘以分离冰块的过程这两种过程中,下盘均仅旋转而不进行竖直线性运动。因为不需下盘的竖直线性运动,所以制冰器的驱动机构的设计得到了简化。如上所述构造的制冰器以及使用该制冰器的制冰方法具有以下效果。在水供应到下盘以制冰之后,用于使下盘与上盘紧密接触的挤压步骤仅通过绕转轴旋转下盘而不线性移动下盘来执行。因此,简化了用于控制下盘的驱动机构,并由此降低了制冰器的制造成本和废品率。此外,因为不需要下盘的线性运动,所以能够更迅速地制冰。尽管已经參照许多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计出将会落在本发明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许多其他更改和实施例。更具体地,在说明书、附图和随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对主题组合排布的零部件和/或排布的各种变型和更改是可能的。除零部件和/或排布的变型和更改之外,替换使用也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冰器,包括上盘,其中排列有半球形的多个上部单元;下盘,其中排列有半球形的多个下部单元,其中,所述下盘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上盘;以及转轴,连接到所述下盘的后端和所述上盘的后端,用以使所述下盘相对于所述上盘旋转;其中,在所述下盘被旋转时所述下盘接触所述上盘的区域中,布置有旋转引导部,所述旋转引导部呈具有预定曲率的圆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器,还包括一对连杆,每个连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下盘,而另一端连接到所述上盘;多个连杆引导部,从所述上盘的两个侧端向上延伸;以及上推出销组件,在其两端插入所述连杆引导部中的情况下连接到所述连杆,并与所述连杆一起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冰器,其中,所述上推出销组件包括销体,其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连杆;以及多个推出销,从所述销体向下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器,还包括多个下推出销,当所述下盘处于冰分离状态时,所述下推出销挤压所述下部单元的底面。
5.一种使用制冰器的制冰方法,所述制冰器包括上盘,其中排列有半球形的上部单元;下盘,其中排列有半球形的下部单元,其中,所述下盘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上盘;以及转轴,连接到所述下盘的后端和所述上盘的后端,用以使所述下盘相对于所述上盘旋转;其中,在所述下盘被旋转时所述下盘接触所述上盘的区域中,布置有旋转引导部,所述旋转引导部呈具有预定曲率的圆形;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下盘旋转至供水位置;供水;在完成供水之后,进一步旋转所述下盘直到紧密地接触所述上盘;制冰;以及在完成制冰之后,使所述下盘反向地旋转到冰块分离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盘在所述供水位置从水平线向下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制冰完成时,在所述下盘的反向旋转之前,冰分离加热器被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所述下盘的反向旋转同时地,上推出销向上移动,而且所述上推出销穿过所述上部单元,以使冰块与所述上部单元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下盘反向地转过设定角度或更大角度时,下推出销穿过所述下部单元,以使冰块与所述下部单元分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冰器,其包括上盘、下盘和转轴。上盘中排列有半球形的多个上部单元。可旋转地连接到上盘的下盘中排列有半球形的多个下部单元。转轴连接到下盘的后端和上盘的后端,用以使下盘相对于上盘旋转。在下盘被旋转时下盘接触上盘的区域中,布置有呈具有预定曲率的圆形的旋转引导部。本发明能够降低制冰器的制造成本和废品率,并且能够更迅速地制冰。
文档编号F25C5/04GK103033011SQ20121036739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4日
发明者孙周炫, 李旭镛, 李东勋, 金东正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