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分室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05513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分室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分室冷凝器。它包括进气管、进气管过渡套、左集流管、左集流管隔片、左弹簧、左集流管下堵盖、下边板、出液管、出液管过渡套、右集流管、右集流管隔片、右弹簧、右集流管上堵盖、多孔扁管、翅片、上边板。该冷凝器利用两片连接弹簧的集流管隔片将冷凝器分隔成第一冷凝室、第二冷凝室、第三冷凝室。隔片受到制冷气体或者气液混合物压力能自动调节上下位置,制冷剂流经第一冷凝室、第二冷凝室、第三冷凝室能保证高温蒸气得到充分冷凝液化,提高了冷凝器冷凝稳定性和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三分室冷凝器【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用冷凝器,尤其涉及一种三分室冷凝器【背景技术】
[0002]作为以往汽车空调用的冷凝器,集流管内放置的隔片都是固定的,无法再改变位置,各分室尺寸固定,没有考虑液化过程中体积变化因素,降低了冷凝效率。同时,一般汽车空调冷凝器的多孔扁管插入集流管并进行钎焊后,集流管内部的多余扁管部分没有去除,导致需冷凝的蒸气必须先充满集流管才能进入多孔扁管,降低了冷凝器的工作效率和降温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三分室冷凝器及其制造方法。
[0004]一种三分室冷凝器包括进气管、进气管过渡套、左集流管、左集流管隔片、左弹簧、左集流管下堵盖、下边板、出液管、出液管过渡套、右集流管、右集流管隔片、右弹簧、右集流管上堵盖、多孔扁管、翅片、上边板;进气管插入进气管过渡套内3~4mm,并用钎焊焊接;进气管过渡套与左集流管过盈配合,并用钎焊焊接;左集流管下堵盖与左集流管过盈配合,并用钎焊焊接;左弹簧下端固定在左集流管下堵盖上,上端与左集流管隔片连接;出液管插入出液管过渡套3~4mm,并用钎焊焊接;出液管过渡套与右集流管过盈配合,并用钎焊焊接;右集流管上堵盖与右集流管过盈配合,并用钎焊焊接;右弹簧上端固定在右集流管上堵盖上,下端与右集流管隔片连接;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平行布置;多孔扁管左端插入左集流管对应插槽内2~3mm,并用钎焊焊接;多孔扁管右端插入右集流管对应插槽内2~3mm,并用钎焊焊接;用线切割方法去除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内多余的多孔扁管部分;翅片布置在多孔扁管之间,并与翅片上下的多孔扁管紧密接触,用钎焊焊接牢固;翅片也布置在多孔扁管和下边板之间,用钎焊焊接;翅片还布置在多孔扁管和上边板之间,用钎焊焊接。
[0005]左集流管与右集流管均采用同一型号的铝浇注圆形管作为材料,然后经切断、冲扁管插入槽获得。
[0006]进气管过渡套、左集流管下堵盖、出液管过渡套、右集流管上堵盖均采用铝挤压成型获得。
[0007]多孔扁管均采用统一型号的多孔铝质扁管经整形机切断获得。
[0008]翅片采用专用翅片机加工获得。
[0009]上边板、下边板采用铝板冲压成型获得。
[0010]所述的第一冷凝分室由左集流管上腔、右集流管上腔,以及左集流管上腔和右集流管上腔之间的多孔扁管构成。
[0011]所述的第二冷凝分室由左集流管中腔、右集流管中腔,以及左集流管中腔和右集流管中腔之间的多孔扁管构成。[0012]所述的第三冷凝分室由左集流管下腔、右集流管下腔,以及左集流管下腔和右集流管下腔之间的多孔扁管构成。
[0013]所述的左集流管隔片连接有弹簧,右集流管隔片连接弹簧,在制冷剂压力作用下能自动调节。
[0014]所述的多孔扁管插入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内的露出材料被去除。
[0015]制冷剂流动过程为:气态制冷剂通过进气管进入左集流管上腔,并沿第一冷凝分室的上排多孔扁管右行进入右集流管上腔,然后下行进入右集流管中腔并进入第二冷凝分室,并沿第二冷凝分室的中排多孔扁管左行进入左集流管中腔,然后下行到左集流管下腔并进入第三冷凝分室,并沿第三冷凝分室的下排多孔扁管右行进入右集流管下腔,最终液化的制冷剂通过出液管流出冷凝器。
[0016]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连接弹簧的隔片,在制冷剂压力作用下能自动调节位置,以适应液化过程中体积会下降的物理特性。同时用线切割方法去除了多孔扁管插入集流管插槽内露出的材料,制冷剂就不需完全充满集流管就可以进入多孔扁管冷凝,集流管内也不会残留过多的制冷剂,提高了冷凝效率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冷凝器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翅片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孔扁管示意图;
[0020]图中,进气管1、进气管过渡套2、左集流管3、左集流管隔片4、左弹簧5、左集流管下堵盖6、下边板7、出液管8、出液管过渡套9、右集流管10、右集流管隔片11、右弹簧12、右集流管上堵盖13、多孔扁管14、翅片15、上边板16。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所示,一种三分室冷凝器,其包括进气管(I)、进气管过渡套(2)、左集流管
(3)、左集流管隔片(4)、左弹簧(5)、左集流管下堵盖(6)、下边板(7)、出液管(8)、出液管过渡套(9)、右集流管(10)、右集流管隔片(11)、右弹簧(12)、右集流管上堵盖(13)、多孔扁管
(14)、翅片(15)、上边板(16);进气管(I)插入进气管过渡套(2)内3?4mm并焊接在进气管过度套(2)上;进气管过渡套(2)与左集流管(3)过盈配合并焊接在一起;左集流管下堵盖(6)与左集流管(3)过盈配合并焊接在一起;左弹簧(5)下端固定在左集流管下堵盖
(6)上,左弹簧(5)上端与左集流管隔片(4)连接;出液管(8)插入出液管过渡套(9)3?4mm,并与出液管过度套(9)焊接;出液管过渡套(9)与右集流管(10)过盈配合并焊接在一起;右集流管上堵盖(13)与右集流管(10)过盈配合并焊接在一起;右弹簧(12)上端固定在右集流管上堵盖(13)上,右弹簧(12)下端与右集流管隔片(11)连接;左集流管(3)和右集流管(10)平行布置;多孔扁管(14)左端插入左集流管(3)对应插槽内2?3mm并与左集流管(3)焊接;多孔扁管(14)右端插入右集流管(10)对应插槽内2?3_并与右集流管(10)焊接;翅片(15)固定在多孔扁管(14)之间,翅片(15)也焊接在多孔扁管(14)和下边板⑵之间;翅片(15)还焊接在多孔扁管(14)和上边板(16)之间。冷凝器左集流管隔片(4)、右集流管隔片(11)将冷凝器内腔分隔为第一冷凝分室、第二冷凝分室、第三冷凝分室。第一冷凝分室由左集流管(3)上腔、右集流管(10)上腔,以及左集流管(3)腔和右集流管(10)上腔之间的多孔扁管(14)构成。第二冷凝分室由左集流管(3)中腔、右集流管(10)中腔,以及左集流管(3)中腔和右集流管(10)中腔之间的多孔扁管(14)构成。第三冷凝分室由左集流管(3)下腔、右集流管(10)下腔,以及左集流管(3)下腔和右集流管(10)下腔之间的多孔扁管(14)构成。左集流管隔片(4)连接有左弹簧(5),右集流管隔片(11)连接右弹簧(12),在制冷剂压力作用下能自动调节。
[0022]一种三分室冷凝器的制造方法,去除多孔扁管(14)插入左集流管(3)和右集流管
(10)内的露出材料。
【权利要求】
1.一种三分室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1)、进气管过渡套(2)、左集流管(3)、左集流管隔片(4)、左弹簧(5)、左集流管下堵盖(6)、下边板(7)、出液管(8)、出液管过渡套(9)、右集流管(10)、右集流管隔片(11)、右弹簧(12)、右集流管上堵盖(13)、多孔扁管(14)、翅片(15)、上边板(16);进气管(1)插入进气管过渡套(2)内3~4mm并焊接在进气管过度套(2)上;进气管过渡套(2)与左集流管(3)过盈配合并焊接在一起;左集流管下堵盖(6)与左集流管(3)过盈配合并焊接在一起;左弹簧(5)下端固定在左集流管下堵盖(6)上,左弹簧(5)上端与左集流管隔片(4)连接;出液管(8)插入出液管过渡套(9)3~4mm,并与出液管过度套(9)焊接;出液管过渡套(9)与右集流管(10)过盈配合并焊接在一起;右集流管上堵盖(13)与右集流管(10)过盈配合并焊接在一起;右弹簧(12)上端固定在右集流管上堵盖(13)上,右弹簧(12)下端与右集流管隔片(11)连接;左集流管(3)和右集流管(10)平行布置;多孔扁管(14)左端插入左集流管(3)对应插槽内2~3mm并与左集流管(3)焊接;多孔扁管(14)右端插入右集流管(10)对应插槽内2~3mm并与右集流管(10)焊接;翅片(15)固定在多孔扁管(14)之间,翅片(15)也焊接在多孔扁管(14)和下边板⑵之间;翅片(15)还焊接在多孔扁管(14)和上边板(16)之间,冷凝器左集流管隔片(4)、右集流管隔片(11)将冷凝器内腔分隔为第一冷凝分室、第二冷凝分室、第三冷凝分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分室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冷凝分室由左集流管(3)上腔、右集流管(10)上腔,以及左集流管(3)腔和右集流管(10)上腔之间的多孔扁管(14)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分室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冷凝分室由左集流管(3)中腔、右集流管(10)中腔,以及左集流管(3)中腔和右集流管(10)中腔之间的多孔扁管(14)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分室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冷凝分室由左集流管(3)下腔、右集流管(10)下腔,以及左集流管(3)下腔和右集流管(10)下腔之间的多孔扁管(14)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分室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左集流管隔片(4)连接有左弹簧(5),右集流管隔片(11)连接右弹簧(12),在制冷剂压力作用下能自动调节。
【文档编号】F25B39/04GK203731749SQ201320751306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6日
【发明者】何根平, 薛健 申请人:浙江兰通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