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9457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其于储藏室内制冷保存食品等,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快速冷冻冷冻室内食品等功能的冰箱。



背景技术:

熟知的传统冰箱中,有一种冰箱,其除了负责整体冰箱内冷气循环的主风机外,还格外设置了用于快速冷冻冷冻室内食品等的风机。例如,专利文献日本特开1988-46362号公报与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02-267318号公报中记载的即为这种冰箱。

此外,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15-1331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冰箱,其在不影响冷冻室收纳性能的前提下,能够对食品等进行快速冷冻。图9示出了专利文献3中所述冰箱100。该图所示冰箱100中,从上到下,设有冷藏室101、上层冷冻室103、下层冷冻室102。上层冷冻室103的上方部分被分隔体112分隔,该分隔体112上设有风机111,在快速制冷运行时用于吹送冷气。此外,上层冷冻室103的后方设有用于吹送冷气的送风道108,其再后方设有用于容纳附图未标示冷却器的冷却室107。分隔冷却室107与送风道108的分隔壁上设有用于吹送冷气的风机109。此外,分隔体112上设有向上层冷冻室103供应冷气的出风口113。

根据上述结构的冰箱100,其通常的制冷运行如下所示。首先,根据附图未标示控制单元的指示,风机109旋转,将附图未标示冷却器中得到冷却的冷却室107内部的空气吹送至送风道108中。吹送至送风道108中的冷气经由附图未标示的吹送风道,供应至冷藏室101、上层冷冻室103及下层冷冻室102。此外,供应至上层冷冻室103的冷气会经过出风口110以及位于分隔体112上的出风口113。这里,在通常制冷运行时,设置在上层冷冻室103的风机111不运转。

根据上述结构的冰箱100,其进行快速冷冻时的动作如下所示。吹送至送风道108的冷气经由出风口110供应至分隔体112的上方部分,然后被旋转的风机111吹向被冷冻物114。从而使被冷冻物114快速达到冷冻,被冷冻物114在冻结的同时锁住了其鲜度。此外,用于使冷气吹向被冷冻物114的风机111,设置在上层冷冻室103的上方部分,因此能够确保上层冷冻室103有较大的进深尺寸。

但是,从提高冷却效率方面考虑,上述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15-1331号公报中记载的冰箱还可以有进一步的改进。具体而言,为了使例如食品等被冷冻物114在冷冻的同时锁住其鲜度,需要缩短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区的时间。这里,最大冰晶生成区是指,使被冷冻物114的温度从-1℃降到-5℃的温度区域。另一方面,参考图9,吹送至上层冷冻室103的冷气,在通常冷冻过程中是经由出风口113吹送,但在快速制冷运行时会通过风机111吹送。但是,不论哪一种情况,冷气都是由同一个出风口110供应,这对于快速冷冻过程来说,并非最优化的结构,在快速制冷运行时不利于提高风速,缩短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区的时间。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15-1331号公报中记载的冰箱还存在一种问题是,其上层冷冻室103的上方部分设有作为轴流风扇的风机111,该风机111的存在占用了上层冷冻室103的层高尺寸,很难使上层冷冻室103有较大的容积。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其通过使冷气有效率的吹向被冷冻物,缩短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区的时间。

为实现所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提供一种冰箱,具有:储藏室,用于容纳被冷冻物;冷却器,用于冷却供应至所述储藏室中的空气;冷却室,用于容纳所述冷却器;供应风道,用于使所述通过冷却器得到冷却的空气由所述冷却室流向所述储藏室;第一供应风道,其设置在所述储藏室的顶面附近,在通常制冷运行时,从所述供应风道向所述储藏室供应的冷气经过该第一供应风道;第二供应风道,设置于所述储藏室的顶面附近,与所述第一供应风道分开单独设置,在快速制冷运行时,从所述供应风道供应且吹向所述被冷冻物的冷气经过该第二供应风道。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冰箱具有快速冷冻用风机,在所述快速制冷运行时,用于向所述第二供应风道吹送冷气。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快速冷冻用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供应风道的后端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快速冷冻用风机将从所述冷却室中出来的空气吹送至所述第二供应风道,并使存在于所述储藏室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供应风道循环。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供应风道与所述第二供应风道位于所述储藏室的上部,由沿上下方向伸展的分隔壁隔开。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藏室的内部设有室内风机,用于将冷气经由所述第二供应风道吹向所述被冷冻物。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供应风道与所述供应风道之间设有风门,在所述快速制冷运行时,将所述风门置于关闭状态,使所述供应风道供应的空气供应至所述第二供应风道。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供应风道在靠近所述第一供应风道与所述第二供应风道处向所述第一供应风道侧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储藏室,用于容纳被冷冻物;冷却器,用于冷却供应至所述储藏室中的空气;冷却室,用于容纳所述冷却器;供应风道,用于使所述通过冷却器得到冷却的空气由所述冷却室流向所述储藏室;第一供应风道,其设置在所述储藏室的顶面附近,在通常制冷运行时,由所述供应风道供应至所述储藏室的冷气就从这里通过;第二供应风道,设置于所述储藏室的顶面附近,与所述第一供应风道分开单独设置,在快速制冷运行时,由所述供应风道供应的冷气会从这里通过吹向所述被冷冻物。因此,快速冷冻被冷冻物时,冷气会从与通常冷冻运行时的冷气流通风道即第一供应风道相独立的第二供应风道供应至储藏室,从而使冷气的风速达到一定程度以上。从而能够缩短通过最大结冰生成温度区域的时间,使例如食品等被冷冻物在冷冻的同时锁住其鲜度。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有快速冷冻用风机,在所述快速制冷运行时,用于向所述第二供应风道吹送冷气。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快速冷冻用风机,将冷气由所述第二供应风道快速吹向被冷冻物,进一步缩短冷冻被冷冻物所需要的时间,更好的保持食品的鲜度。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冷冻用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供应风道的后端部,更靠近上述冷却器的一侧。因此,快速冷冻用风机不会露在储藏室侧,能够确保储藏室有较大的容量。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冷冻用风机在将从所述冷却室中出来的空气吹送至所述第二供应风道的同时,会使存在于所述储藏室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供应风道循环。因此,能够使由冷却室供应的冷气与储藏室内的冷气一起吹向被冷冻物,让更多的冷气集中在被冷冻物上。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应风道与所述第二供应风道位于所述储藏室的上部,由沿上下方向伸展的分隔壁隔开。因此,能够使第一供应风道与第二供应风道在储藏室的上部沿上下方向伸展的分隔壁按左右方向排列,从而避免第一供应风道与第二供应风道的设置占用储藏室的容积。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藏室的内部设有室内风机,用于将冷气经由所述第二供应风道吹向所述被冷冻物。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室内风机,将冷气就近吹向被冷冻物,从而对被冷冻物实现更有效率的的冷却。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应风道与所述供应风道之间设有风门,在所述快速制冷运行时,将所述风门置于关闭状态,使所述供应风道供应的空气供应至所述第二供应风道。因此,能够通过关闭风门不向第一供应风道供应冷气,使大量的冷气经由第二供应风道吹向被冷冻物。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应风道在靠近所述第一供应风道与所述第二供应风道处,向所述第一供应风道侧延伸。因此,在通常制冷运行时,空气优先向第一供应风道供应,供应给第二供应风道的空气量相应减少,所以能够避免储藏室内的个别地方过冷。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示出的冰箱正面外观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示出的冰箱概略结构的侧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示出的冰箱上层冷冻室周围结构的侧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示出的通往冰箱上层冷冻室的供应风道的斜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示出的冰箱风道的后视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示出的冰箱上层冷冻室周围的结构图,其中,(A)为侧剖面图,(B)为通往上层冷冻室的供应风道的斜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示出的冰箱上层冷冻室周围的结构图,其中,(A)为侧剖面图,(B)为通往上层冷冻室的供应风道的斜视图,(C)为风道的后视结构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示出的冰箱上层冷冻室周围结构的侧剖面图;

图9是根据背景技术的冰箱例子示出的快速冷冻室部分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示出的冰箱1进行详细说明。以下说明中,会酌情通过上下前后左右各方向进行说明,其中,左右是指从正面看冰箱1时的左右。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示出的冰箱1概略结构的正面外观图。参考该图,冰箱1以绝热箱体2为主体,在绝热箱体2的内部形成用于储藏食品等的储藏室。该储藏室具有:最顶层冷藏室3、其下一层左侧的制冰室4、制冰室4右侧的上层冷冻室5、其再下层的下层冷冻室6、最底层果蔬室7。这里,制冰室4、上层冷冻室5及下层冷冻室6是将一个冷冻室分开形成的小冷冻室,有时会将这些统称为冷冻室。

绝热箱体2的前方设有开口,绝热箱体2的开口部设有可以自由开合的各种绝热门8至门12。具体而言,冷藏室3的开口部通过绝热门8关闭;制冰室4通过绝热门9关闭;上层冷冻室5通过绝热门10关闭;下层冷冻室6通过绝热门11关闭;果蔬室7通过绝热门12关闭。这里,绝热门8的右上方与右下方搭在绝热箱体2上,可自由旋转。此外,绝热门9至门12搭在绝热箱体2上,可以从冰箱1的前方自由拉出。

如图2所示,作为冰箱1的主体,绝热箱体2包括:外箱2a,由钢板制成,前方设有开口部;内箱2b,由合成树脂制程,前方设有开口部,设置在外箱2a的内侧,与其留有空隙。此外,外箱2a与内箱2b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聚氨酯泡沫制成的绝热材料2c。另外,上述绝热门8至门12也具有与绝热箱体2相同的绝热结构。

冷藏室3与位于其下层的制冰室4及上层冷冻室5之间由绝热分隔壁36隔开。

此外,制冰室4与上层冷冻室5之间由附图未标示的分隔壁隔开。另外,制冰室4及上层冷冻室5与设在其下层的下层冷冻室6相通,冷气可以自由穿行。然后,下层冷冻室6与果蔬室7之间由绝热分隔壁37隔开。

此外,内箱2b内部的冷藏室3的背面与顶面设有供应风道15,用于使冷却的空气流向冷藏室3。同样,制冰室4及上层冷冻室5的深度侧设有供应风道14,其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分隔构件38分隔而成。

供应风道14的通道中设有作为风道切换单元的风门41。风门41在通常制冷运行时处于打开状态,在快速制冷运行时被置于关闭状态。当风门41处于打开状态时,风机32吹送的冷气向上层冷冻室5与下层冷冻室6两侧供应。另一方面,当风门41处于关闭状态时,风机32吹送的冷气仅集中供应给上层冷冻室5,以促进上层冷冻室5内的快速冷冻。

这里,也可以设置风机风门,从前方遮挡风机23,以代替风门41。这种情况下,风机风门在通常制冷运行时不会关闭风机32,风机32吹送的冷气会分两侧供应给上层冷冻室5与下层冷冻室6。另一方面,在快速制冷运行时,风机风门会关闭风机32,风机32吹送的冷气仅集中供应给上层冷冻室5。

上层冷冻室5的上方部分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分隔构件20隔开,连通供应风道14的第二供应风道25,与后述第一供应风道24相互独立。此外,第二供应风道25的后方设有风机23,用于将冷气经由第二供应风道25吹送至上层冷冻室5。风机23是快速制冷运行时采用的快速冷冻用风机,相关事项会参考图3等在后文叙述。

内箱2b内部的供应风道14的更深处设有冷却室13,由分隔构件39分隔而成。冷却室13上部的分隔构件39上设有吹送口13a,连接冷却室13与供应风道14,吹送口13a上设有风机32,用于循环空气。冷却室13的下方设有开口13b,用于将储藏室出来的回流冷气吸入冷却室13的内部。

然后,冷却室13的内部设有作为蒸发器的冷却器16,用于冷却循环空气。冷却器16通过制冷剂管道连接压缩机42、附图未标示的散热器、附图未标示的毛细管,构成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回路。

此外,冰箱1具有附图未标示的控制单元,各储藏室内的室内温度通过附图未标示的温度计测定,表示该室内温度的电气信号输入至控制单元。此外,控制单元根据温度计输入的电气信号等,控制压缩机42、风机32、风机23、风门41、附图未标示的除霜加热器等。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冰箱1的基本制冷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控制单元的指示,由上述蒸汽压缩式冷冻循环回路中的冷却器16对冷却室13内的空气进行冷却。然后,控制单元使风机32旋转,将通过冷却器16得到冷却的空气,由冷却室13的吹送口13a喷向供应风道14。

喷向供应风道14的冷却空气,一部分被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的风门18调整至适当的流量,流向供应风道15,供应至冷藏室3。这样一来,能够保证容纳在冷藏室3内部的食品等以合适的温度制冷保存。

供应给冷藏室3内部的冷气,通过附图未标示的连接风道供应至果蔬室7。然后,循环在果蔬室7的冷气,通过回流风道17、冷却室13的开口13b,返回至冷却室13的内部。在那里,再次被冷却器16冷却。

此外,吹送至供应风道14的冷却空气,一部分供应给制冰室4及下层冷冻室6,同时有一部分供应给上层冷冻室5。然后,制冰室4及上层冷冻室5内部的空气流向与其连通的下层冷冻室6,下层冷冻室6内部的空气又流向下层冷冻室6的下方,通过冷却室13的开口13b流向冷却室13的内部。此时,控制单元将风门41置于打开状态,冷气经由风门41供应至下层冷冻室6。

如上所述,通过冷却器16得到冷却的空气在储藏室内循环,实施对食品等的冷冻及冷却保存。

下面,参考图3至图8,对用于快速冷冻上层冷冻室5中所容纳被冷冻物19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图1所示A-A剖面图,是显示上层冷冻室5周围结构的侧剖面图。图4是显示分隔构件20等结构的斜视图,图5是分隔构件20的后视图,图6至图8给出了第二供应风道25的其他实施例。

参考图3,上层冷冻室5的上方部分设有第二供应风道25,其与上层冷冻室5之间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分隔构件20隔开。也就是说,第二供应风道25是在分隔构件20与绝热分隔壁36之间形成的空间,是在快速制冷运行时冷气的流通通道。

第二供应风道25的前端部延伸至摆放被冷冻物19的搁板22的上方,向下设有开口即出风口28。此外,第二供应风道25的后端部延伸至上层冷冻室5的后端,第二供应风道25的后端与供应风道14的交界处设有风机23。

风机23的功能是,在快速制冷运行时旋转吹送冷气,优选设置在比上层冷冻室5的后端部还要靠后的位置,即冷却室13侧。将风机23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不会占用上层冷冻室5的空间,所以能够确保上层冷冻室5有较大的容积。

上层冷冻室5中设有收纳容器29,用于容纳食品等被冷冻物19。收纳容器29由合成树脂制成,是一种上方设有开口的近似箱形容器。收纳容器29装在附图未标示的框架上,后者固定于绝热门10上,可与绝热门10一起向前自由拉出。

收纳容器29的底部设置搁板22,用于摆放被冷冻物19。搁板22是由铝等构成的金属板,从上看呈长方形。将这种搁板22设置在收纳容器29的底面,在该搁板22上面摆放被冷冻物19,可以通过搁板22吸取被冷冻物19的热量,从而使被冷冻物19快速达到冷冻。此外,可以在收纳容器29的底面为用户标出可摆放被冷冻物19的位置。

参考图4的斜视图,对上层冷冻室5的上方部分,用于分隔风道的分隔构件20的结构进行说明。分隔构件20具有:底面部26,从上看呈近似长方形;侧面部27a,从底面部26的左侧边向上延伸;侧面部27b,从底面部26的右侧边向上延伸;侧面部27c,从底面部26的前侧边向上延伸;侧面部27d,从底面部26的后侧边向上延伸。

后方的侧面部27d开口形成开口部30、35。开口部30设有风机23,其由风扇23a及用于支撑的外壳23b构成。此外,开口部35与上述供应风道14连通。

底面部26的后方部分为向后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其作用是将冷气引入风道。此外,底面部26的前方部分设有沿左右方向开口的细长形出风口21,在通常制冷运行时,冷气经由该出风口21吹送至上层冷冻室5。

本实施例中,分隔构件20的内部空间由分隔壁31分隔,形成第一供应风道24与第二供应风道25。

分隔壁31是一种壁状构件,其布置形式可以将分隔构件20的内部空间的右后方部分隔成长方形,其后端部分连接侧面部27d,其前端部分连接侧面部27b。此外,底面部26中被分隔壁31包围的区域开口,形成出风口28。

第一供应风道24是在分隔壁31的左侧形成的风道,在分隔构件20的内部空间中,是指从开口部35到出风口21的这一段风道。另一方面,第二供应风道25是在分隔壁31的右侧形成的风道,在分隔构件20的内部空间中,是指从开口部30到出风口28的这一段风道。第二供应风道25的左右宽度比第一供应风道24更窄,这样一来,可以使通过第二供应风道25的冷气加速通过,使被冷冻物19快速达到冷冻。关于对经由第一供应风道24及第二供应风道25吹送冷气的动作在后面叙述。

参考图5,从后面看,具有上述结构的分隔构件20包括:连接第一供应风道24的开口部35,其位于分隔构件20的左侧;连接第二供应风道25的开口部30,其位于分隔构件20的右侧。在使用状态下,冷气经由供应风道14供应至第一供应风道24与第二供应风道25,但在靠近第一供应风道24与第二供应风道25的位置,供应风道14向第一供应风道24侧延伸。这里,供应风道14是向左上方延伸。

这样一来,在通常制冷运行时,能够防止图3所示设置搁板22的急冷角过冷。具体而言,在通常制冷运行时,设置在第二供应风道25侧的风机23处于停止状态,通过图3所示风机32吹送的冷气经由供应风道14供应给第一供应风道24,再通过图4所示出风口21供应给上层冷冻室5。图5中,供应给第一供应风道24的冷气通道以实线箭头表示。本实施例中,供应风道14向第一供应风道24侧延伸,所以经由供应风道14吹送的冷气,大部分供应至第一供应风道24,供应给第二供应风道25的冷气量相应减少。因此,参照图3,在通常制冷运行时,不会有大量的冷气从第二供应风道25的出风口28吹向上层冷冻室5的内部,所以能够防止搁板22的附近被过度冷却。

另一方面,快速制冷运行时,控制单元会使第二供应风道25侧的风机23旋转,所以经由供应风道14供应的冷气,大部分会吹向第二供应风道25侧。该图中,向第二供应风道25吹送的冷气流向以虚线箭头表示。

下面,参考上述各图,对上层冷冻室5在通常冷冻运行时的动作及在快速冷冻运行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参考图3,在通常制冷运行时,控制单元通过运转风机32,使从冷却室13出来吹送至供应风道14的冷气,一部分通过图4所示开口部35流入第一供应风道24。另外,如上所述,在通常制冷运行时,供应风道14内的冷气,一部分供应至图2所示制冰室4及下层冷冻室6中,同时有一部分通过供应风道15供应至冷藏室3。

从供应风道14流入第一供应风道24的冷气通过位于分隔构件20上的出风口21流入上层冷冻室5。此外,供应风道14供应的冷气,有一部分经由开口部30、第二供应风道25及出风口28供应至上层冷冻室5。

供应至上层冷冻室5的冷气越过收纳容器29的周壁上沿流向外侧。然后,该冷气从周壁与上层冷冻室5的内壁之间通过,流入下方的下层冷冻室6。此时,图1所示风门41处于打开状态,所以冷气还会经由供应风道14供应至下层冷冻室6。

下面,对快速制冷运行时冷气的流向进行说明。

参考图4,在快速制冷运行时,控制单元使风机23运转。其结果,供应风道14内的大部分冷气被风机23所吸引,流向第二供应风道25。这样一来,从供应风道14流向第一供应风道24的冷气会大大减少。

此时,控制单元将图1所示风门41置于关闭状态,所以冷气不会供应至下层冷冻室6,仅集中供应至上层冷冻室5。另外,此时,为了使冷气更加集中于上层冷冻室5,控制单元也可以将连接冷藏室3的风门18置于关闭状态。

然后,第二供应风道25内的冷气被风机23送入上层冷冻室5的内部。这里,第二供应风道25内的冷气是被风机23强制喷出,所以供应风道14供应的几乎全部冷气都会集中流向出风口28。参考图3,从出风口28吹出的冷气吹向摆放在搁板22上面的被冷冻物19。因此,被冷冻物19所具有的显热及凝固潜热能够被吹来的冷气吸走,从而使通过最大结冰生成温度区域的时间缩短例如25分钟左右。进而能够使例如食品等被冷冻物19在冷冻的同时锁住其鲜度。

如上所述,控制单元通过运转风机23,能够将更多的冷气供应至上层冷冻室5,从而加强上层冷冻室5内的冷冻能力。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是经由快速冷冻用第二供应风道25供应冷气的,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由出风口28供应给上层冷冻室5的冷气风速,使冷冻能力进一步加强。

此外,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供应风道14供应的冷气之外,还会使上层冷冻室5内的冷气循环。该图中,冷气循环的通道以点划线箭头表示。也就是说,当控制单元使风机23旋转时,上层冷冻室5内的冷气会经由出风口21回流至第一供应风道24。此后,回流至第一供应风道24中的冷气会经由开口部35、供应风道14、开口部30及第二供应风道25,从出风口28吹送至上层冷冻室5。这样一来,能够使更大量的冷气供应至上层冷冻室5,进一步提高制冷能力。

下面,对快速冷冻运行时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根据用户的指示,启动快速冷冻运行。用户的指示是通过附图未标示的操作按钮等输入单元下达。

启动快速冷冻运行后,如上所述,控制单元使风机23运转。此时,控制单元使风机32及压缩机42像通常制冷运行时一样运转。这里,也可以采取能够使快速制冷运行时冷却器16的冷冻能力得到加强的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单元可以采取:提高压缩机42的运转频率、提高散热器用风扇的转速、将膨胀阀开大等控制。这样一来,能够进一步加强快速冷冻运行时的冷冻能力。

然后,启动快速冷冻运行后经过一定时间,控制单元会停止第二风机23,结束快速冷冻运行,返回至通常制冷运行。这里,一定时间是指,使被冷冻物19完成冻结所需的时间,该时间是预先设定的。另外,控制单元还可以根据通过附图未标示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得到的上层冷冻室5的内部温度或者被冷冻物19的温度,判断是否停止快速冷冻运行。

参考图6,对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示出的冰箱1进行说明。图6(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示出的冰箱1上层冷冻室5附近结构的侧剖面图,图6(B)是分隔构件20的斜视图。该图所示冰箱1的结构与动作与上述说明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快速冷冻用室内风机即风机43是设置在上层冷冻室5的上方部分。

参考图6(A),这里,风机43设置在上层冷冻室5的上方部分。如果参考例如图3,可以看出,上述各实施例中,风机23是设置在第二供应风道25的后方,而在这里,风机43是设置在第二供应风道25的通道中。这样一来,将风机43设置在上层冷冻室5的上方部分,可以缩短被冷冻物19与风机43之间的距离,所以能够加快吹向被冷冻物19的冷气风速。这里,风机43是例如装在分隔构件20上的吹风机,采用薄型吹风机作为风机43,能够确保上层冷冻室5有较大的层高尺寸。

这里,快速制冷运行时用于冷气流通的第二供应风道25是由分隔构件20围成的空间。第二供应风道25的后方顶面设有吸入冷气的开口部44,第二供应风道25的前方底面设有吹出冷气的出风口28。

参考图6(A)及图6(B),对快速冷冻运行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快速冷冻运行启动后,附图未标示的控制单元使风机43旋转,供应风道14供应的冷气经由图6(A)所示开口部35及开口部44吹送至第二供应风道25。此后,向前方第二供应风道25吹送的冷气,从出风口28吹向储藏于上层冷冻室5的被冷冻物19。另一方面,在通常制冷运行时,风机43不会运转,供应风道14供应的冷气会经由第一供应风道24,从出风口21供应至上层冷冻室5。

参考图7,对冰箱1的又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图7(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示出的冰箱1的侧剖面图,图7(B)是分隔构件20的斜视图,图7(C)是分隔构件20的后视图。这里所示冰箱1的基本结构及动作与上述说明相同,不同点在于,具有风门34。

参考图7(A)及图7(B),这里未设置如图4所示快速冷冻用风机23,在第一供应风道24侧的开口部35设置了风门34。也就是说,风门34设置在供应风道14与第一供应风道24的交界处,为了确保上层冷冻室5有较大的容积,其设置位置比上层冷冻室5的后端部更靠后。另一方面,第二供应风道25侧的开口部30未设置风门。

设有上述风门34时的动作如下所述。首先,通常制冷运行时,控制单元将风门34置于打开状态,供应风道14供应的冷气经由风门34、第二供应风道25、出风口21吹送至上层冷冻室5。此外,如图7(C)所示,供应风道14面向开口部35侧,即风门34侧,如果风门34处于打开状态,沿着供应风道14供应的冷气。大部分会经由风门34供应至第一供应风道24。该图中,向风门34方向行进的冷气以实线箭头表示。

另一方面,在快速制冷运行时,控制单元将风门34置于关闭状态。因此,参考图7(C),供应风道14供应的冷气不会供应至第一供应风道24,而是如虚线箭头所示,向开口部30侧行进。此后,参考图7(B),冷气经由第二供应风道25及出风口28吹向储藏于上层冷冻室5的被冷冻物19。

上述冰箱1的情况,无需利用快速冷冻用风机,即可将冷气集中于第二供应风道25,所以能够以精简的结构提高冷冻能力。

参考图8的侧剖面图,对冰箱1的又一实施例进行说明。该图所示冰箱1的结构及动作如上述说明相同,不同点在于,设有变温室5A,以代替上层冷冻室5。也就是说,图4等所示分隔构件20位于变温室5A的上方。这里,变温室5A是能够根据使用用途,使室内温度从冷藏温度区域变化至冷冻温度区域的储藏室。

当具有变温室5A时,变温室5A与下层冷冻室6之间设置绝热分隔壁40。此外,图1所示制冰室4与变温室5A之间也设置附图未标示绝热分隔壁。

变温室5A的上方设有分隔构件20,在分隔构件20与绝热分隔壁36之间形成了如图4所示第一供应风道24与第二供应风道25。快速制冷运行时,用于冷气流通的第二供应风道25与供应风道14之间设有风机23。此外,与风机23连接的供应风道14的通道中设有风门45,作为风道调节单元,调节变温室5A的室内温度。这里,也可以采用卷帘等代替风门45。快速制冷运行时,风门45会被置于打开状态。

将变温室5A作为冷冻室使用时,冷气经由第二供应风道25供应给被冷冻物19,所以能够使被冷冻物19快速达到冷冻,使被冷冻物19在冻结的同时锁住其鲜度。

另一方面,将变温室5A作为冷藏室使用时,通过风机23吹送的冷气经由第二供应风道25供应至变温室5A的内部,使变温室5A的内部快速达到冷却。

综上,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示出的冰箱1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其他各种适当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