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换热器和包括该多排换热器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789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多排换热器(10),所述多排换热器(10)包括位于空气进入一侧的迎风侧换热器排(20)和位于空气排出一侧的背风侧换热器排(30),所述多排换热器(10)设置有用于所述迎风侧换热器排(20)的迎风侧冷媒流动管路(22)和用于所述背风侧换热器排(30)的背风侧冷媒流动管路(32),所述迎风侧冷媒流动管路(22)与所述背风侧冷媒流动管路(32)彼此独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换热器(10)构造成使得:当在所述空调器处于除霜模式下对所述多排换热器(10)进行除霜时,经由所述迎风侧冷媒流动管路(22)流入所述迎风侧换热器排(20)的冷媒量多于经由所述背风侧冷媒流动管路(32)流入所述背风侧换热器排(30)的冷媒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排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侧冷媒流动管路(22)包括多个并联的迎风侧子管路,所述背风侧冷媒流动管路(32)包括单个背风侧子管路或多个并联的背风侧子管路,所述迎风侧子管路的数量大于所述背风侧子管路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排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侧冷媒流动管路(22)的用于引入或排出冷媒的迎风侧入出管(24,26)的长度小于所述背风侧冷媒流动管路(32)的用于引入或排出冷媒的背风侧入出管(34,36)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排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侧冷媒流动管路(22)的用于引入或排出冷媒的迎风侧入出管(24,26)的管径大于所述背风侧冷媒流动管路(32)的用于引入或排出冷媒的背风侧入出管(34,36)的管径。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排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换热器(10)包括第一分流-集流装置(40)和第二分流-集流装置(50),所述迎风侧入出管(24,26)包括第一迎风侧入出管(24)和第二迎风侧入出管(26),所述背风侧入出管(34,36)包括第一背风侧入出管(34)和第二背风侧入出管(36),所述第一迎风侧入出管(24)和第一背风侧入出管(34)汇集于所述第一分流-集流装置(40),所述第二迎风侧入出管(26)和所述第二背风侧入出管(36)汇集于所述第二分流-集流装置(5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排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侧冷媒流动管路(22)的管径大于所述背风侧冷媒流动管路(32)的管径,并且/或者,所述迎风侧冷媒流动管路(22)的管内壁的粗糙度小于所述背风侧冷媒流动管路(32)的管内壁的粗糙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排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侧换热器排(20)为单排,并且/或者,所述背风侧换热器排(30)为单排或多排。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排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侧冷媒流动管路(22)和/或所述背风侧冷媒流动管路(32)包括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多排换热器(10)的换热翅片(62)中的U形管(64)、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U形管(64)的弯头(66)和用于引入或排出冷媒的入出管(24,26;34,36)。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排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换热器(10)为所述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或室内换热器。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排换热器(1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