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6364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冰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制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正常的冷柜或冰箱等均需通过氟利昂材料制冷,如果冷柜或冰箱等倾斜45度以下,则将无法实现制冷,造成了冰箱或冷柜的携带及移动的不便。且氟利昂材料易造成环境污染,且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很多海鲜类产品均想要保证原有的鲜味,而目前的冰箱是无法达到保鲜这种海鲜原味的低温温度。以及在人们外出旅行或者探亲时,当需要携带很多需要冷藏的食物或特产时,现有的冰袋无法满足长时间的冷藏,且冰袋冷藏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冰箱携带和移动不便,保鲜效果不佳的缺陷,提成了一种可以设定温度,蓄冷时间长,保鲜效果极佳,且具备防盗定位功能的冰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冰箱,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维持本体内温度的制冷机、供电给所述制冷机的电池、检测本体内温度的多个感温探头、检测本体位置的GPS定位芯片以及控制处理器;所述感温探头及GPS定位芯片连接并发送数据给所述控制处理器;所述控制处理器连接并控制所述制冷机的制冷温度。

进一步,所述控制处理器连接用户智能终端或网络,并向用户智能终端或网络发送本体内的温度数据及位置数据,用户智能终端或网络显示所述本体内的温度及位置,便于用户实时检测冰箱内的温度。

进一步,所述网络或智能终端设定的本体内的温度,并发送信号给所述控制处理器,由此可以使得用户远程或随时依据情况调整冰箱内的温度。

进一步,所述本体外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处理器连接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显示冰箱本体内的温度,所述冰箱通过显示屏设定所需的温度。

进一步,所述电池为电压为12V的蓄电池。由此可以保证电池的供电能力,以维持制冷机的更长蓄冷时间。

进一步,所述感温探头为两个并设置在本体的两个对角上,以有效反映冰箱本体内部多位置的温度。

进一步,所述本体外部设置有拉杆,本体底部设置有滑轮组,从而使得冰箱易携带并具有行李箱的功能。

进一步,所述冰箱还包括备用蓄电池,所述本体外部设置有容纳所述备用电池的电池包,以便及时更换可用电池。

进一步,所述制冷机为氦气制冷机,从而有效降低制冷机的体积,并降低冰箱的体积及重量。

使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随时监控并调整冰箱内的温度,蓄冷时间更长,保鲜效果更佳,且具有防盗定位功能,使得用户实时监控冰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冰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冰箱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一种冰箱,包括本体10,本体10内设置有维持本体10内温度的制冷机1、供电给制冷机1的电池2、检测本体1内温度的多个感温探头3、检测本体1位置的GPS定位芯片4以及控制处理器5;感温探头3及GPS定位芯片4连接并发送温度及位置数据给控制处理器5,控制处理器5连接并实时控制制冷机1的制冷温度。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处理器5可优选连接用户智能终端(在此,附图中未示出),比如智能手机等,也可以直接连接到网络,并向用户智能终端或网络发送本体1内的温度数据及位置数据,用户智能终端或网络可以显示本体1内的温度及位置,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实时检测冰箱内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网络或智能终端上设定所需本体内的温度,并发送信号给控制处理器5,控制处理器5依据设定的温度来控制制冷机1,使得制冷机1达到所需的制冷温度。方便了用户远程或随时依据情况调整冰箱内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本体1的外部设置与控制处理器5连接的显示屏6,显示屏6上可显示冰箱本体1内的温度,用户同样可以通过显示屏6来设定所需的冰箱温度。控制处理器5依据设定的温度来控制制冷机1,使得制冷机1达到所需的制冷温度。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电池2可优选电压为12V的蓄电池。由此可以保证电池的供电能力,以维持制冷机的更长蓄冷时间。

感温探头3优选为两个,并设置在本体1的两个对角上,以有效反映冰箱本体内部多位置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本体1的外部可以优选设置有拉杆7,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滑轮组8,从而使得冰箱易携带并具有行李箱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冰箱还具有备用蓄电池9,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容纳备用蓄电池9的电池包11,以便及时更换可用电池。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制冷机1为氦气制冷机,通过公知的气体压缩及拉伸来达到制冷功能,从而有效降低制冷机1的体积,并彻底抛弃现有的氟利昂制冷,降低冰箱的体积及重量并达到随意旋转冰箱都可以制冷的效果。

使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随时监控并调整冰箱内的温度,蓄冷时间更长,保鲜效果更佳,用户可实时监控冰箱,起到了防盗定位功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