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管及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9126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集流管及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流管及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换热器技术的发展,微通道换热器由于其传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冷媒灌注量少、结构紧凑等优点,成为行业高效换热器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同时将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外机换热器使用,在外机化霜时,化霜水通过集流管流到底盘上,化霜水在集流管上积聚,导致积水,降低了化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防止积水的集流管及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流管,集流管与微通道管连接的表面上设置有排水结构。

进一步地,排水结构为排水斜面。

进一步地,排水斜面为倒“V”形排水斜面。

进一步地,集流管的横截面呈五边形。

进一步地,集流管靠近微通道管的一侧呈三角形,集流管远离微通道管的一侧呈矩形。

进一步地,排水斜面上开设有与微通道管配合的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微通道管和与微通道管连接的集流管,集流管中至少一根前述的集流管。

进一步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微通道管和连接在微通道管上端的第一集流管和连接在微通道管下端的第二集流管,其中,第二集流管为前述的集流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为前述的微通道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流管及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通过在集流管与微通道管连接的表面上设置有排水结构,使化霜水能够顺利拍下,从而防止化霜水在集流管的表面集聚,提供化霜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流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集流管;2、微通道管;3、第二集流管;4、排水斜面;5、流通通道;6、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流管,集流管与微通道管2连接的表面上设置有排水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集流管与微通道管2连接的表面上设置有排水结构,使化霜水能够顺利拍下,从而防止化霜水在集流管的表面集聚,提供化霜效率。

优选地,排水结构为排水斜面4,更有利于排水。更优选地,排水斜面4为倒“V”形排水斜面4,也即使化霜水向两边排,从而缩短排水行程,提高排水效率。更优选地,集流管的横截面呈五边,从而可以的使集流管的底面呈水平状态,方便安装。

结合图2所示,集流管靠近微通道管2的一侧呈三角形,集流管远离微通道管2的一侧呈矩形。即集流管与微通道管2连接的部分为三角形,这种形状的设置利于化霜水的流动,使化霜水不会积聚在集流管上,促进化霜水流到底盘上;与底盘接触的部分为矩形,这种形状的设置增大了集流管与底盘的接触面积,使换热器更容易固定,同时能够使化霜水垂直流向底盘,减小化霜水的流动阻力。

进一步地,排水斜面4上开设有与微通道管2配合的安装槽6,微通道管2插入安装槽6中,并与集流管焊接连接,从而与集流管内部的流通通道5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微通道管2和与微通道管2连接的集流管,集流管中至少一根前述的集流管,从而促进排水,防止积水。具体地,结合图3所示,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微通道管2和连接在微通道管2上端的第一集流管1和连接在微通道管2下端的第二集流管3,其中,第二集流管3为前述的集流管。这种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外机换热器使用时,更利于化霜水从集流管流到底盘上,使化霜水不能够积聚在集流管上。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管2之间可以配合翅片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其使用形式不受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换热器形式不受限制,依据设计要求可以是单排或是多排。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的微通道换热器,从而防止积水,提高换热效率和化霜效率。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流管及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通过在集流管与微通道管2连接的表面上设置有排水结构,使化霜水能够顺利拍下,从而防止化霜水在集流管的表面集聚,提供化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