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9294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冷藏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食品在短时间内微冻结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通常,微冻(partial)保存以-3℃微冻结肉和鱼等食品,与冷藏(约4℃)和冰温保鲜(child)(约1℃)相比能够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另外,微冻保存具有以下优点,食品整体不会如冷冻那样固化,所以能够在烹饪时不使固化的食品解冻,而用较小的力能够切开微冻保存的食品。

另外,在将食品放入家庭用冷藏库的微冻室微冻结时,如果使食品在短时间内微冻结,则能够抑制由食品的氧化和酶引起的分解,所以能够进行新鲜度更高的保存。

作为快速冷却食品的运转方法,有在进行了冷却力大的急冷运转之后,切换为用于维持为保存温度的通常运转的方法(专利文献1)。运转的强弱通常通过改变将由蒸发器冷却的冷气导入收纳室的流量、或改变冷气的导入频率来进行。因此,在急冷时,将低于食品的最终到达温度的冷气以较大的流量导入到收纳室。

但是,将上述那样的快速冷却方法应用于微冻室的情况下,在从“急冷运转”切换为“通常运转”后,食品的温度可能成为低于目标保存温度的温度进行冻结固化(深度冻结)。另外,为了不损害能够以小的力切断所保存的食品的优点,不过于提高急冷运转时的冷却能力是重要的。在家庭用冷藏库中放入各种各样大小、初始温度和包装状态的食品的情况下,取得急冷和防止深度冻结的微妙的平衡是非常困难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2119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述现有的课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使食品深度冻结地缩短至食品的微冻结为止的时间,将食品微冻结保存的冷藏库。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包括:贮藏室;将来自冷却器的冷气向贮藏室送风的送风部;和控制送风部的控制部。控制部控制送风部以能够进行将食材的凝固点以下的冷气导入到贮藏室的第一急冷运转、在第一急冷运转后导入温度比第一急冷运转高的冷气的第二急冷运转、和在第二急冷运转后导入温度比第二急冷运转高的冷气的通常冷却运转,利用控制部将食品在0℃以下进行保存。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一急冷运转中,通过导入温度较低的冷风,增大食品与冷风的温度差来提高冷却速度。另外,通过在第二急冷运转中导入温度更高的冷风,能够通过对过冷却状态的食品中的水分赋予温度变化刺激来促进过冷却状态的解除同时促进冻结。进而,通过通常的微冻保存的冷却运转,微冻结完成后的食品的到达温度和食品的硬度能够与通常的微冻结食品同等。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不使食品固化为通常的微冻结食品以上而缩短至微冻结为止的时间。另外,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多阶段与最终到达温度接近,所以无论食品的量和条件如何,都能够可靠地防止深度冻结。由此,能够不使食品深度冻结而在短时间内使食品微冻结。

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也可以第二急冷运转时间被设定得比第一急冷运转时间长。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过冷却解除后的食品的温度以相对较短的时间接近最终到达温度,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短时间内的微冻结完成。

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也可以至少第一急冷运转时和第二急冷运转时的任一运转时的冷气风量设定得比通常运转时的冷气风量大。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促进食品的冷却和微冻结的进行。另外,能够进一步增大对于食品的温度变化刺激。其结果,能够实现更短时间内的微冻结。

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送风部包括:将来自冷却器的冷气向贮藏室送风的风机;管道;和设置于管道内的风门。控制部可以构成为控制风机和风门的动作。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立即变更冷却能力,所以能够对食品赋予急剧的温度变化刺激,更可靠地进行过冷却状态的解除。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实现短时间内的微冻结。

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也可以在第一急冷运转与第二急冷运转之间设定有强制非冷却时间。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对食品赋予大的温度变化刺激,更可靠地进行过冷却状态的解除。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实现短时间内的微冻结。

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也可以在贮藏室内的底面设置有高热传导性部件。根据这样的结构,除来自食品的暴露于冷气的面的冷却之外,还能够加上来自高热传导性部件的热传导带来的来自底面的冷却,所以能够进行更快速地冷却。另外,通过加上来自底面的温度变化刺激,能够对食品赋予更大的温度刺激,更可靠地进行过冷却状态的解除,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可靠地实现微冻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2-2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冷藏室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控制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放入负载检测至急冷运转的控制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放入负载检测的时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急冷运转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微冻结开始时间和3天后的pov值的关系的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贮藏室的库内温度和食品的表面温度的变化的图。

图9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贮藏室的冷却状态的图。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温度梯度δt和急冷1的压缩机转速的关系的图。

图10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温度梯度δt和急冷2的运转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11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冷藏库的贮藏室的库内温度和食品的表面温度的变化的图。

图11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冷藏库的贮藏室的冷却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2-2截面图,和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冷藏室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另外,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控制框图,和图5是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的放入负载检测至急冷运转的控制流程图。

在图1和图2中,冷藏库101被划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具备多个贮藏室。具体而言,在上层设置有在前表面具有对开式门(冷藏室门102a)的冷藏室102,在其下方设置有具有抽拉门(第一冷冻室门)的第一冷冻室103和具有与第一冷冻室103并排配置的抽拉门(制冰室门105a)的制冰室105。在中层设置有具有配置在冷冻室103和制冰室105的下方的抽拉门(第二冷冻室门104a)的第二冷冻室104。在下层设置有具有配置在最下部的抽拉门(蔬菜室门106a)的蔬菜室106。

冷藏室102与相互横向并排配置的制冰室105和第一冷冻室103,在上下方向上被隔热分隔壁111划分开。另外,横向并排的制冰室105和第一冷冻室103与第二冷冻室104之间也同样地在上下方向上被隔热分隔壁111划分开。进而,第二冷冻室104与蔬菜室106之间也同样地被隔热分隔壁111在上下方向上划分开。

冷藏库101在外箱108与内箱109之间填充隔热壁110而构成。冷藏库101在设置于上部的冷藏室102内的下部,作为与冷藏室102独立的贮藏室划分形成有变温室107。变温室107作为切换室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变温室107能够设定为0℃附近的冷藏温度域的第一温度域(冰温保鲜),和成为第一温度域与约-6℃以下的冷冻温度域之间的温度域的约-3℃的第二温度域(微冻结)。

接着,对冷却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在第二冷冻室104的背面后方形成有冷却室114,在其内部具有冷却器115。冷却器115与设置于上部机械室113的压缩机112一起构成冷却冷藏库101的制冷循环。另外,在冷却室114内配置有通过冷却器115强制循环经热交换后的冷气的送风风扇116。在送风风扇116的上方配置有分配流入到冷藏室102的冷气的风门装置117a和分配流入到变温室107的冷气的风门装置117b。各贮藏室的温度域能够区分进行使用。具体而言,例如,冷藏室102的库内温度能够设定为约2~3℃的温度域使用,蔬菜室106的库内温度能够设定为约2~5℃的温度域使用。另外,第一冷冻室103和第二冷冻室104各自的库内温度能够设定为约-18~-20℃的温度域使用。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在各贮藏室中选择适合食品保存的温度域来储藏食品,由此能够实现更高的保鲜性和长期保存。

接着,使用图3和图4对变温室107和设置于变温室107的顶面的照明装置121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变温室107包括:合成树脂制的上面盖122,其上部也能够用作位于冷藏室102的最下层的搁板118;在上面盖122的下方能够在前后方向抽出地被收纳的合成树脂制的收纳箱123;和可开闭地设置于变温室107的上面盖122的前面开口部的开闭门124。开闭门124构成为在关闭时与收纳箱123的前面壁123b紧贴,变温室107内成为大致密闭空间。另外,开闭门124用透明性高的合成树脂制构成,以能够辨识收纳于内部的食品。

进而,在变温室107的里壁面设置有门开闭检测部127,以使得开闭门124在关闭时与收纳箱123的后面壁123a嵌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纳箱123的底面上嵌入铝制的底板128,实现冷却性能提高和来自照明装置121的照明扩散带来的目视确认性提高,但这些不是必须的。

另外,在变温室107的里壁面后方形成有将由风门装置117分配的冷气引导至变温室107的变温室背面管道125。另外,在变温室107的顶面配置有成为变温室背面管道125的下游的变温室顶面管道126。变温室顶面管道126包括:由具有隔热性的发泡隔热部件形成的隔热管道部件126a;和覆盖其外周的作为装饰板的合成树脂制的管道罩126b。变温室顶面管道126与上面盖122一起构成管道,在成为收纳箱123的上面部的位置形成有向变温室107内排出冷气的冷气吹出口129。

另外,在变温室107内,在比变温室顶面管道126的进深中心位置靠前方的开闭门侧,在管道罩126a上埋入设置有照射室内的照明装置121。

接着,在冷藏室102内设置有检测冷藏室门102a的开闭状态的冷藏室门开关130,在冷藏库101的库内外的任意部位设置有切换变温室107的温度域和运转模式的设定部131。另外,从冷藏室门开关130向控制微机132输入信号s1,从设定部131向控制微机132输出信号s2,从门开闭检测部127向控制微机132输出信号s3。进而,从控制微机132向压缩机112输出信号s4、向送风风扇116输出信号s5、向风门装置117a输出信号s6、和向风门装置117b输出信号s7,进行规定的冷却动作。

关于如上构成的冷藏库,以下,使用图5~图7对其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通过设定部131将变温室107的温度域设定为第二温度域(未结冻)的状态下,关闭开闭门124,且冷藏室门开关130检测冷藏室门102a的关闭(步骤1)。而且,将冷藏室门开关130检测到冷藏室门102a的关闭(步骤1)作为起点,由有无食品放入判定部134判定有无负载放入。具体而言,压缩机112起动后经过5分钟以上,在通过外部空气温度决定的规定的转速进行运转的情况下(步骤2),开始急冷开始判定,即判定是否要对变温室107内进行急冷(步骤3)。在步骤2中,在压缩机112起动后的时间未达到5分钟的情况下,在经过5分钟的时间点转移到步骤3。

在步骤3中,在判定为无负载的情况下,进行通常的微冻结控制(步骤4)。另一方面,在步骤3中判定为有负载放入的情况下,开始规定的急冷运转。急冷运转的详情后述,概要是,进行步骤5的急冷1(第一急冷运转),之后,进行步骤6的急冷2(第二急冷运转)。另外,规定的急冷运转结束后进行步骤7的深度冻结保护运转。

此外,优选在步骤5的急冷1与步骤6的急冷2之间进行再次判定有无负载放入的急冷解除判定(步骤8)。急冷解除判定(步骤8)与后述的步骤2至步骤3中的急冷开始判定相同。

另外,上述急冷解除判定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变温室(微冻室)107用的风门装置117b强制关闭规定时间时的变温室温度传感器133的温度斜率(温度变化的程度)进行判定。

接着,在图6中,对作为上述步骤2至步骤3中的急冷开始判定即有无食品放入判定部134的检测时序进行说明。

当开始急冷开始判定时,冷藏室用的风门装置117a被强制打开,变温室(微冻室)107用的风门装置117b被强制关闭。另外,压缩机112保持上述规定的转速以排出冷气的流量为规定量运转3分钟。经过3分钟后,冷藏室用的风门装置117a强制关闭,变温室(微冻室)107用的风门装置117b强制打开。由变温室温度传感器133检测从放入负载检测时序开始起4分钟后和5分钟后的温度,计算温度梯度δt。在温度梯度δt值比由4分钟后的微冻室温度决定的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判定为有放入负载,开始急冷运转。

在上述检测时序中,通过在从检测开始起3分钟停止变温室107的冷却,能够使变温室107的温度变化状况稳定,使温度梯度δt稳定。通常,在微冻运转中,压缩机112的转速、排出冷气的流量和已经收纳于变温室107内的负载量不是一定的,另外,库内温度经常为上升中或下降中。要求即使在刚要检测前的这些条件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一定的阈值进行判定。在变温室107的冷却开始之前,通过在上述规定条件下持续运转3分钟,温度梯度δt值能够主要反映放入热负载。其结果,能够与刚要检测前的运转状况无关地稳定地进行正确的判定。

而且,通过在前3分钟内提高变温室107内的温度后开始冷却,与立即开始冷却相比,能够增大温度梯度δt的绝对值。这会扩大温度梯度δt值和变温室温度传感器133的测量偏差的s/n比。其结果,能够提高基于温度梯度δt值的判定的精度。

另外,通过在前3分钟内集中强制冷却冷藏室102,冷藏室102的温度比通常运转时低。因此,再次温度调整冷藏室102时,风门装置117a比通常关闭时间长。如后所述,为了快速进行食品的表层微冻结,在急冷开始后,持续关闭风门装置117a并仅打开风门装置117b的状态是重要的。上述的冷藏室102的预备冷却具有延长风门装置117b的连续打开时间的效果,促进表层微冻结。

3分钟后,关闭通过风门装置117a并打开风门装置117b,由此,变温室107以最大限度的速度被冷却。风门装置开闭刚进行后,温度梯度受开闭时刻等支配,所以将变温室107内的温度稳定的4分钟后至5分钟后之间的温度梯度δt值作为指标进行判定。

与没有向变温室107放入热负载的情况(图6的b)相比,在放入了大一定程度的热负载的情况下(图6的a),由变温室温度传感器133测定的库内温度的下降变慢,温度梯度δt值变小。

温度梯度δt的阈值通过如下各种条件进行变更设定。在3分钟后的库内温度较高时,为了在后半2分钟的冷却时温度容易降低,将温度梯度δt的阈值的绝对值设定得较大。另一方面,在3分钟后的库内温度较低时,相反地将温度梯度δt的阈值的绝对值设定得较小。在外部空气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后半2分钟的冷却能力趋于较低,所以温度梯度δt的阈值的绝对值被设定得较小。在压缩机112的转速较高时,为了使冷却能力较高,将温度梯度δt的阈值的绝对值设定得较大。

在以检测时序判定有无放入热负载时,特别是在温度梯度δt值接近阈值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正确地判定根据正态分布随机决定。误判定中存在:尽管有放入热负载却判定为没有(不进行急冷)的第一误判定和尽管没有放入负载却判定为有(进行急冷)的第二误判定。可以设定温度梯度δt的阈值以使得第一误判定和第二的误判定的概率相等。在使用上更可靠地急冷放入热负载有道理的情况下,将温度梯度δt的阈值设定为比上述相等的概率的情况大以使得第一误判定尽可能小。相反,在变温室107内已被冷却的被冷却物被过度冷却是不利的情况下等,也能够将温度梯度δt的阈值设定为比上述相等概率的情况小以使得第二误判定尽可能小。

为了使正确判定的概率提高,将从壁面向变温室107内的热渗透量设为固定是有效的。将变温室107设置在冷藏室102内的结构因为能够与外部空气温度的变化无关地将冷藏室102的温度变化收敛于规定范围,所以容易将热渗透量固定化,对判定精度的提高是有效的。

在变温室107内的温度成为规定的温度以上的情况和开闭门124打开了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取决于图6的检测时序而开始后述的急冷或通常的微冻运转的冷却。其结果,能够不在检测运转上耗费时间地立即降低微冻室(变温室107)的室温,能够防止由食品的温度上升引起的鲜度劣化。

接着,对图7所示的急冷运转时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急冷运转由冷却能力较大的急冷1(第一急冷运转)和冷却能力比通常的微冻运转大且比急冷1小的急冷2(第二急冷运转)构成。急冷1运转时与通常运转时相比,压缩机112的转速更高,向变温室107的冷气导入的流量(风量)被设定得大。另外,向变温室107的风门装置117b强制设定为打开状态,向冷藏室102的风门装置117a设定为更难以打开。另外,压缩机112被设定为不停止。

在急冷2运转时,进行变温室107的温度调整,不将食品冷到规定温度以上。急冷2以上述急冷1运转时的运转条件的任一部分条件进行运转。或者也可以以上述急冷1运转时的运转条件与通常运转时的运转条件之间的条件进行运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通过冷却能力大的急冷1来促进食品的微冻结的效果。另一方面,当持续急冷1时,为了主要使容量受限的变温室107冷却,冷却器115的冷热在库内不完全放冷,存在冷却器115的温度持续下降的趋势。其结果,为了低压保护而不得不停止压缩机112的运转。如后所述,为了促进微冻结,需要连续地持续冷却,所以需要避免冷却器115的规定以上的温度下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急冷1在30分钟内完成,开始转速更低的急冷2。在急冷2中,压缩机112的转速被设定为即使连续运转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冷却器115的温度下降至规定以上。另外,在尽管如此冷却器115的温度也下降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风门装置117a强制打开。

另外,通过设置冷却能力比急冷1低的急冷2,也具有避免在变温室107内将已微冻结的食品深度冻结使其硬化、或在变温室107内结霜、或使与变温室107相邻放置的食品意外微冻结的效果。

为了快速微冻结食品,根据下述的理由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使食品连续不断地冷却。在食品微冻结时,如果表层微冻结,则与食品内部的未冻结部相比,比热约为一半,热传导率约为4倍。如果在这种状况下暂时停止冷却,则因为未冻结部的热容易通过热传导传播至微冻结部,所以微冻结部的温度容易再上升。其结果,暂时微冻结的部分的温度容易上升至0℃,开始融化。反复进行微冻结和融化会使食品物理上劣化而降低质量,所以不优选。

为了快速实现表层微冻结,需要使微冻结层生长至微冻结层本身发挥潜热蓄热效果而发挥隔热效果以使食品内部的热不传热至最表层的程度。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微冻结层生长至1mm左右的厚度。这样,能够在食品表层可靠地制作微冻结层。另外,在这样生成微冻结层的情况下,至微冻结层生成为止的时间难以受过冷却现象等支配而比较稳定。

肉和鱼等食品在细胞膜上包含磷脂,在皮下组织中包含中性脂肪,但作为这些构成要素的不饱和脂肪链会因与氧气接触而自动氧化,产生过氧化氢。当摄食过氧化氢时,在体内会因自由基反应而导致dna损伤或生理活性物质被氧化,所以是有害的。

当通过如上所述的急冷运转在食品的表层整体均匀地制作微冻结层时,细胞外液的冰与水相比,氧气的扩散系数小两个数量级以上,所以能够实质上将细胞和食品内部与氧气遮蔽。氧在上述的自动氧化中是必须的,所以通过将细胞和食品内部与氧气遮蔽,能够防止过氧化氢的生成。这样,通过促进表层微冻结,抑制包含油脂的食品的氧化,抑制作为氧化指标的av(acidvalue)、pov(peroxidevalue)和tba(thiobarbituricacid)等值的上升。

图8是表示使食品微冻结时的表层微冻结时间和3天后的pov值的关系的图。纵轴的pov值将第0天的pov值设为1.0而相对地表示。当表层微冻结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时,在3天的保存天数内氧化指标值上升通过两种鱼类食品可以看出。为了抑制3天的保存天数内的pov值的上升,实质上防止氧化,发现食品表面在8小时内微冻结,遮蔽氧气与油脂的接触是有效的。同样,发现食品在8小时内表层微冻结的情况下,k值3天内也不会上升。

另外,可知在牛肉和猪肉等情况下,在8小时内进行了表层微冻结的情况下,7天后的氧化指标值不会上升。

考虑这些,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急冷运转时的冷却能力以使得食品表面在8小时内微冻结。

此外,急冷1也可以设定成在急冷1的进行期间,进行再次判断急冷运转的持续的急冷解除判定。解除判定与图6所示的检测时序基本上相同,但温度梯度δt的阈值被单独确定。急冷解除判定也可以设定为进行多次。即使在通过检测时序进行了第二误判定的情况下,通过进行急冷解除判定使急冷运转在途中停止,也能够停止不必要的急冷运转而不使能源使用量增加必要以上。

当急冷2结束时,进行通常的微冻运转。在运转转移时,如果冷却器115的温度低于规定温度,则有时判断为不要冷却而压缩机112停止。通常,在压缩机112停止的期间,将冷却器115的冷气向冷藏库101内送风的送风风扇116停止,但在运转转移时也可以使送风风扇116运行。这样,能够促进冷却器115的温度上升,使压缩机112的停止时间比通常短。压缩机112的停止时间越短,因上述的理由而至微冻结为止的时间越能够缩短,在新鲜度保持上能够得到理想的结果。

在返回至通常的微冻运转后,如图7所示,设置在规定时间内不开始急冷运转而持续通常微冻运转的保护时间。在从热负载放入前在变温室107中有微冻结的食品的情况下,通过急冷运转,食品温度暂时降低,食品可能比微冻结变硬。通过设置保护时间,在保护时间内,食品温度接近与通常的微冻运转时实质上相同的温度,食品的硬度也恢复。如果不设置保护时间,则在连续放入热负载的情况下,已微冻结食品从微冻结接近冻结,微冻结的优点减少,能够防止这种不良情况。

保护时间设置得越长,已微冻结食品的温度越容易可靠地恢复至微冻结温度。关于保护时间的长度,考虑保护时间中的温度上升和定期进行的除霜运转中的温度上升,以在食品的标准的保存期间中使食品的温度收敛于微冻结温度的范围内的方式进行设定。或者,也可以以在标准的食品的保存期间中,切断食品时需要的力不超过规定值以上的方式进行设定。

作为一例,图7中表示将急冷运转(急冷1和急冷2)时间设定为2.5小时,将保护时间设定为3小时的例子。该情况下,一次的急冷周期为5.5小时,与一般的早饭、午饭和晚饭的准备时间的周期大致相等。因此,即使在某用餐准备时间内微冻室温上升而开始急冷运转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下一个用餐准备时间同样进行急冷,能够可靠地进行已微冻结食品的鲜度维持。

在保护时间中放入了热负载的情况下,仅使检测时序动作而进行急冷开始判定,在判定为需要急冷时,在保护时间完成后立即开始急冷。

如以上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包括:贮藏室(变温室107);将来自冷却器115的冷气向贮藏室送风的送风部(送风风扇116);和控制送风部的控制部(控制微机132)。通过由控制部控制冷气的送风风量(流量),使保存于贮藏室的食品的表面微冻结,以微冻结温度保存食品。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微冻结层遮蔽食品与氧气的接触而防止氧化,另外,因为容易进行食品的分取和切分,且不会使食品的味道劣化,所以能够将保存的食品新鲜地保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中,送风部包括:将来自冷却器115的冷气向贮藏室送风的管道(冷藏室管道120);设置于管道内的风门(风门装置117a);和检测贮藏室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变温室温度传感器133)。另外,控制部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对风门装置进行开闭控制,以将风门装置强制开放规定时间,使保存在贮藏室中的食品的表面快速微冻结,以微冻结温度保存食品。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放入食品后,立刻开始急冷,能够在更短时间内遮蔽氧气与食品的接触而防止食品的氧化,能够将保存的食品更新鲜地保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构成为将风门装置强制开放规定时间,并且使压缩机连续运转。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更短时间内遮蔽与氧气的接触而防止氧化,能够将保存的食品更新鲜地保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包括:贮藏室;将来自冷却器115的冷气向贮藏室送风的送风部116;检测贮藏室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33;和判定有无向贮藏室内放入食品的有无食品放入判定部134。有无食品放入判定部134构成为使送风部116强制停止规定时间,基于温度传感器133的温度斜率(温度变化的程度)判定有无向贮藏室内放入食品。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有无向贮藏室内放入食品的判定。

另外,有无食品放入判定部134构成为使送风部116强制停止规定时间后,使送风部116强制运转规定时间,基于在送风部116的强制运转中的温度传感器133的温度斜率判定有无向贮藏室内放入食品。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进行有无向贮藏室内放入食品的判定。

另外,有无食品放入判定部134也可以构成为执行多次进行有无向贮藏室内放入食品的判定。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更可靠地进行有无向贮藏室内放入食品的判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也可以包括检测贮藏室(变温室107)的开闭的贮藏室开闭检测部127。根据这样的结构,由控制部132以贮藏室开闭检测部127的开闭检测为起点来执行,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防止食品的氧化,能够将保存的食品新鲜地保存。

另外,贮藏室(变温室107)也可以构成为内置于另外的贮藏室(冷藏室102)内的一区划,与另外的贮藏室独立地进行温度控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稳定地维持一度生成的微冻结层并维持氧化防止效果。

为了在防止深度冻结的同时促进食品的微冻结,有效利用最适合的冷却速度和用于解除过冷却的刺激这两个要素,由控制部控制贮藏室内的温度。

图9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贮藏室的库内温度和食品的表面温度的变化的图,图9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贮藏室的冷却状态的图。

在图9a和图9b中,急冷1以将食品的表面温度急冷至凝固点附近或凝固点以下为目的。在急冷1中,如图7所示,以为了增大食品与冷气的温度差而将压缩机112的转速例如从r2提高至r3,或者为了增大热传导率而将送风风扇116的转速例如从vf2提高至vf6来增大风量的方式设定各种条件。此外,r2、r3、vf2和vf6意思是任意的转速,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10a所示,具有r2<r3和vf2<vf6这种大小关系。

另外,在食品的表面温度低于凝固温度的情况下,快速冷却本身与缓慢冷却相比也具有容易引起过冷却解除的一面。另一方面,急冷2以后相较于急冷1以过冷却解除作为目的。另外,急冷2以后,相较于急冷1逐渐提高设定温度进行设定,以使食品整体的最终到达温度成为凝固温度~标准的微冻结温度。在急冷2以后,通过风门装置117a的开闭,库内温度在设定温度上下变动。在该时间点食品未冻结的情况下,该温度变动成为刺激,促进过冷却解除。通过持续通常控制运转,食品温度接近标准的微冻结温度。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冷藏库101中微冻结保存的食品在任意时间点都不会深度冻结。因此,能够维持在烹饪时容易切断保存的食品等良好的处理性。

(实施方式2)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温度梯度δt和急冷1的压缩机转速的关系的图,图10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温度梯度δt和急冷2的运转时间的关系的图。此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的说明省略,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图6的急冷判定时序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温度梯度δt值的大小与放入热负载量大致成比例。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中,与放入热负载量成比例地进行增加冷却量的运转控制。如图10a所示,在温度梯度δt的绝对值比δt0大的情况下进行急冷,使转速从r2增加至r3。在与温度梯度δt1相比绝对值大的情况下,转速进一步增加至r4。此外,r2、r3和r4意味着任意的转速,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a所示,具有r2<r3<r4的大小关系。这样,在放入热负载量多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冷却器115的温度而增加冷却能力,可靠地缩短至表层微冻结为止的时间。这时,当延长急冷1的时间时,由于变温室107内的结霜和相邻的贮藏室的食品的冻结等坏影响出现,所以优选不进行时间的延长。

另外,如图10b所示,在温度梯度δt的绝对值为δt0~δt1的期间,急冷2的时间设定为t1,但在温度梯度δt1以上时,时间与温度梯度δt的值成比例地延长。但是,即使放入温度梯度δt2以上的热负载,急冷2的时间也不能设定为延长至t2以上。急冷2的上限时间t2适当设定以使得不出现结霜和食品冻结等恶影响。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1构成为按照放入热负载量来调整急冷运转条件,由此,能够可靠地缩短至表层微冻结为止的时间。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过度的冷却引起的恶影响和运转成本的不必要的增大。

(实施方式3)

图11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冷藏库的贮藏室的库内温度和食品的表面温度的变化的图,图11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冷藏库的贮藏室的冷却状态的图。此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的说明省略,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不同,其构成为,在急冷1与急冷2之间设有强制非冷却时间,使食品表面的温度浮动来促进水的过冷却解除。具体而言,压缩机112的运转停止10分钟左右,或将风门装置117a设定为强制关闭,停止贮藏室(变温室107)的冷却。在急冷1的最后,在食品的表层温度成为凝固点以下的情况下,以停止中的温度上升成为刺激而表层微冻结作为目的。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防止深度冻结那种低温化的同时促进食品的微冻结而防止氧化劣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使食品深度冻结而在短时间内微冻结食品的冷藏库。因此,本发明不仅能够家庭用,而且还适用于商业用的冷藏库,能够广泛应用于商品陈列橱和装配式冷藏库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1冷藏库

102冷藏室(贮藏室)

107变温室(贮藏室、微冻室)

112压缩机

115冷却器

116送风风扇(送风部)

117、117a、117b风门装置(风门)

120冷藏室管道(管道)

121照明装置

122上面盖

123收纳箱

123a后面壁

123b前面壁

124开闭门

125变温室背面管道

126变温室顶面管道

126a隔热管道部件

126b管道罩

127门开闭检测部(贮藏室开闭检测部)

128底板

129冷气吹出口

130冷藏室门开关

131设定部

132控制微机(控制部)

133变温室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134有无食品放入判定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