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595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对食品、饮用水等进行冷藏或者冷冻来储存的冰箱。



背景技术:

最近,因小家庭化、双职工夫妇的增加等家庭环境的变化,冷冻室中的冷冻保存法处于多样化的趋势。在家庭中的冷冻室的使用方法中,除至今为止的购入以冷冻温度带销售的食品并储藏的使用方法之外,还提出了以购入囤积的食品例如肉类的快速冷冻保存、或者烹调后的料理的快速冷冻保存等快速冷冻运转为核心的使用方法。

作为这样的冷冻室的使用方法,例如,日本特开2010-2553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如下冷冻方法:若由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烹调后的温度较高的食品被容纳于冷冻室,则驱动压缩机而快速地进行冷却,并且若由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食品已冷却至规定温度,则使压缩机的快速冷冻运转停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532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冰箱中,在与下部冷冻室相邻地设置于下部冷冻室的上侧的上部冷冻室,容纳温度较高的食品并对其进行快速冷冻。此处,若提高上部冷冻室的冷却能力,则位于其上方的冷藏室有过冷的可能性,从而需要在上部冷冻室与冷藏室之间设置绝热性能强化了的绝热分隔壁。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在该绝热分隔壁设有温度检测单元,所以该部分的绝热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能够抑制上部冷冻室与冷藏室或者蔬菜室之间的绝热性能的降低,并且能够在容纳食品后就自动地进行快速冷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冰箱具备:形成冷藏室以及冷冻室的绝热箱体;生成冷气的冷冻循环;以及利用送风风扇将来自上述冷冻循环的冷气供给至上述冷藏室以及上述冷冻室的冷气供给路,上述冰箱中,上述冷冻室具有与上述冷藏室或者蔬菜室相邻地设置于上述冷藏室或者蔬菜室的下方的上部冷冻室、以及与上述上部冷冻室相邻地设置于上述上部冷冻室的下方的下部冷冻室,上述下部冷冻室配置有多层储藏容器,在上述多层储藏容器中的最上层储藏容器的铅垂投影内,具备温度检测单元,基于上述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对容纳有食品的上述最上层储藏容器进行快速冷却。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冰箱:能够抑制上部冷冻室与冷藏室或者蔬菜室之间的绝热性能的降低,并且能够在容纳食品后就自动地进行快速冷冻。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正面外观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冰箱的纵截面的纵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冰箱的箱内的背面内部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冷冻室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是温度检测单元附近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是判断食品的容纳的有无来进行快速冷却模式的时序图。

图7是执行图6所示的时序图的流程图。

图8是进行基于其它流程的快速冷却模式的时序图。

图9是执行图8所示的时序图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冷冻室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冷冻室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2是进行基于其它流程的快速冷却模式的时序图。

图13是箱内的温度检测单元附近的主要部分后视图。

图中:

10—冰箱主体,2—冷藏室,3—制冰室,4—上部冷冻室,5—下部冷冻室,6—蔬菜室,19—冷却器,12—冷却器容纳室,18—绝热分隔壁,20—送风风扇,33a、33b—冷气吹出口,50—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1—背面壁,52—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3—纵向分隔部,54—纵深方向下端部分,55—信号线,56—连接器,57—传感器罩,63—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概念中,各种变形例、应用例也被包括在其范围内。

在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之前,基于图1至图3对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冰箱的正面外观图,图2是示出图1的纵截面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冰箱的箱内的背面内部的结构的主视图。此外,图2中未示出制冰室的截面。

图1以及图2中,冰箱1从上方起具有冷藏室2、制冰室(作为冷冻室的一部分的)3以及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蔬菜室6。此处,制冰室3和上部冷冻室4左右并列地设于冷藏室2与下部冷冻室5之间。作为一个例子,冷藏室2是约+3℃的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蔬菜室6是约+3℃~+7℃的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并且,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以及下部冷冻室5是约-18℃的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此外,虽未图示,但在制冰室3与上部冷冻室4之间设有纵向配置的分隔部,以该分隔壁为界限在左右方向上并列设有制冰室3和上部冷冻室4。并且,上部冷冻室4与在其下方相邻设置的下部冷冻室5相比宽度尺寸更小,且与下部冷冻室5相比容积更小,对少量的食品进行冷冻、储藏。

冷藏室2在前方侧具备左右分割的对开(所谓的法式对开型)的冷藏室门2a、2b。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蔬菜室6分别具备抽拉式的制冰室门3a、上部冷冻室门4a、下部冷冻室门5、蔬菜室门6a。

并且,在各门的靠储藏室侧的面,以沿各门的外缘的方式设有内置有磁铁的衬垫(未图示),在各门的关闭时,紧贴于由铁板形成的冰箱外箱的凸缘、各分隔铁板,从而抑制外部空气向储藏室内的侵入、以及冷气从储藏室的漏出。

此处,如图2所示,在冰箱主体10的下部设有机械室11,并在其中内置有压缩机12。冷却器容纳室13与机械室11通过排水通道14连通,从而能够排出凝缩水。

如图2所示,冰箱主体10的箱外与箱内通过绝热箱体15而隔开,该绝热箱体15通过在内箱与外箱之间填充发泡绝热材料(发泡聚氨酯)而形成。并且,冰箱主体10的绝热箱体15安装有多个真空绝热件16。冰箱主体10通过上侧绝热分隔壁17a而划分出冷藏室2、上部冷冻室4以及制冰室3(参照图1,图2中未图示制冰室3),并通过下侧绝热分隔壁17b而划分出下部冷冻室5和蔬菜室6。

并且,在下部冷冻室5的上部设有横向分隔部18。横向分隔部18在上下方向上对制冰室3以及上部冷冻室4和下部冷冻室5进行分隔。但是,由于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以及下部冷冻室5在流体方面连通,所以供给相同的冷气。并且,在横向分隔部18的上部,设有在左右方向上对制冰室3与上部冷冻室4之间进行分隔的纵向分隔部。

横向分隔部18和下侧绝热分隔壁17b的前表面以及左右侧壁前表面一起与设于下部冷冻室门5a的靠储藏室侧的面的衬垫(未图示)接触。通过使设于制冰室门3a和上部冷冻室门4a的靠储藏室侧的面的衬垫(未图示)与横向分隔部18、纵向分隔部53(图4)、上侧绝热分隔壁17a以及冰箱主体1的左右侧壁前表面接触,来分别抑制冷气在各储藏室与各门之间的移动。此外,由于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以及下部冷冻室5以相同的冷冻温度带保持,所以不以上侧绝热分隔壁17a、下侧绝热分隔壁17b那样的程度来要求横向分隔部18以及纵向分隔部53的绝热性能。

如图2所示,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以及蔬菜室6安装有在各自的储藏室的前方具备的门4a、5a、6a。并且,在上部冷冻室4配置有上部冷冻储藏容器41,并在下部冷冻室5配置有多层冷冻储藏容器,即配置有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1以及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另外,在蔬菜室6配置有上层蔬菜储藏容器71、下层蔬菜储藏容器72。

而且,通过将手放在制冰室门3a、上部冷冻室门4a、下部冷冻室门5a以及蔬菜室门6a的各自未图示的把手部来向近前侧将其拉出,从而拉出制冰储藏容器3b(未图示)、上部冷冻储藏容器41、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上层蔬菜储藏容器71、下层蔬菜储藏容器72。

详细而言,对于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而言,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的侧面上部的凸缘部在安装于冷冻室门内箱的支撑臂5d悬挂,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1在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的侧面上部凸缘部之上载置,在拉出冷冻室门5a的同时拉出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以及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1。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在形成于冷冻室5的侧面壁的凹凸部(未图示)载置,并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

下层蔬菜储藏容器72也相同,凸缘部在安装于蔬菜室门6a的内箱的支撑臂6d悬挂,上层蔬菜储藏容器71在下层蔬菜储藏容器72的凸缘部之上载置。并且,在该蔬菜室6设有固定于绝热箱体15的电加热器6c,利用该电加热器6c以使蔬菜室6的温度不会变得过冷的方式成为适于蔬菜的储藏的温度。此外,该电加热器6c根据需要来设置即可,但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蔬菜的储藏而设置电加热器6c。

接下来,对冰箱的冷却方法进行说明。在冰箱主体1形成有冷却器容纳室13,并在其中具备冷却器19作为冷却单元。冷却器19(作为一个例子是翅片管换热器)设置在下部冷冻室5的背部所配备的冷却器容纳室13内。并且,在冷却器容纳室13内且是冷却器19的上方设有送风风扇20(作为一个例子是螺旋桨式风扇)作为送风单元。

在冷却器19中进行热交换而变冷的空气(以下,将在冷却器19中进行热交换后的低温的空气称作“冷气”)通过送风风扇20而经由冷藏室送风通道21、冷冻室送风通道22、以及未图示的制冰室送风通道向冷藏室2、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蔬菜室6的各储藏室分别输送。

针对各储藏室进行的送风由对朝冷藏温度带的冷藏室2输送的送风量进行控制的第一送风控制单元(以下,称作冷藏室风门23)、以及对朝冷冻温度带的冷冻室4、5输送的送风量进行控制的第二送风量控制单元(以下,称作冷冻室风门24)来控制。而且,针对冷藏室2、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以及蔬菜室6的各送风通道如图3中虚线所示地设于冰箱主体1的各储藏室的背面侧。具体而言,在冷藏室风门23为打开状态、冷冻室风门24为关闭状态时,冷气经由冷藏室送风通道21从设为多层的吹出口25向冷藏室2输送。

并且,冷却冷藏室2后的冷气从设于冷藏室2的下部的冷藏室返回口26经由冷藏室-蔬菜室连通通道27而从设于下侧绝热分隔壁18的下部右里侧的蔬菜室吹出口28向蔬菜室6输送。来自蔬菜室6的返回冷气从设于下侧绝热分隔壁18的下部前方的蔬菜室返回通道入口29经由蔬菜室返回通道30而从蔬菜室返回通道出口向冷却器容纳室13的下部返回。此外,作为其它结构,也可以使冷藏室-蔬菜室连通通道27不与蔬菜室6连通,而在从图3中的冷却器容纳室12的上表面观察的情况下向右侧下部返回。作为该情况下的一个例子,在冷藏室-蔬菜室连通通道27的前方投影位置配置蔬菜室送风通道,将在冷却器19中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气从蔬菜室吹出口28直接输送至蔬菜室6。

如图2、图3所示,在冷却器容纳室13的前方,设有对各储藏室与冷却器容纳室12之间进行分隔的分隔部件31。在分隔部件31,如图3所示地在上下形成有一对吹出口32a、32b、33a、33b,在冷冻室风门24为打开状态时,在冷却器19中进行热交换后的冷气通过送风风扇20而经由省略了图示的制冰室送风通道、上层冷冻室送风通道34从吹出口32a、32b分别向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输送。并且,经由下层冷冻室送风通道35从吹出口33a、33b向下部冷冻室5输送。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下部冷冻室5增设吹出口。

并且,在冰箱主体10的顶棚壁上表面侧,设有搭载有cpu、rom或ram等存储器、接口电路等的控制装置,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冷却器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冷藏室温度传感器(未图示)、蔬菜室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冷冻室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分别检测门2a、2b、3a、4a、5a、6a的各门的开闭状态的门传感器(未图示)、设于冷藏室2内壁的未图示的温度设定器等连接,通过预先安装于rom的程序,来进行压缩机12的接通、断开等控制、分别独立驱动冷藏室风门23以及冷冻室风门24的各个促动器的控制、送风风扇20的接通/断开控制及旋转速度控制、报告门敞开状态的报警的接通/断开等控制。

返回图1,在冷藏室门2a设有输入控制部40,该输入控制部40与上述的控制装置连接。因此,通过来自输入控制部40的输入能够设定冰箱1的各储藏室的温度。例如通过对压缩机12的转速、送风风扇20的转速、冷藏室风门23以及冷冻室风门24的开闭、开闭量等进行控制,来对各储藏室的温度进行控制。

在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冰箱中,要求在能够正确地检测食品的容纳的有无的适当位置配置有温度检测单元来检测食品的容纳状态。接下来,使用图4至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4示出冷冻室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5示出温度检测单元附近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4中,在对制冰室3与上部冷冻室4进行分隔的纵向分隔部(作为不具备真空绝热件的分隔构成件的)53的纵深侧端面,安装有由热敏电阻等构成的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并且,在下部冷冻室5的上侧附近的背面壁51,配置有也由热敏电阻等构成的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2。

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对受食品温度影响的空间的温度进行测定,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2对不受食品温度影响的空间的温度进行测定。因此,根据这两个温度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变动状态,对在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是否容纳有温度比冷冻室温度更高的食品进行判断。此处,由于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2是现今已有设计的温度检测单元,所以省略详细结构的说明。此外,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并不限定于热敏电阻,也可以通过红外线传感器等的非接触来对温度进行检测。但是,与若食品不在视场范围内则无法测定温度的红外线传感器相比,热敏电阻的设计自由度更高,从而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优选由热敏电阻构成。

接下来,对于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的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而言,如图5所示地在设为与横向分隔部18正交的纵向分隔部53的下端设置。在纵向分隔部53的纵深方向下端部分54配置有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的信号线55在纵向分隔部53的内部通过而以与外部连接的方式与连接器56连接。此外,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信号线55的一部分由传感器罩57覆盖,该传感器罩57利用螺纹件、粘合剂、熔敷等固定方法而以与纵向分隔部53形成为一体的方式固定于纵向分隔部53。

此处,在纵向分隔部53,预先组装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信号线55、向外部传输输出信号的连接器56、传感器罩57而构成为组装体,通过利用螺纹件将该纵向分隔部53的组装体固定于上侧绝热分隔壁17a,能够对纵向分隔部53进行组装。此外,在上侧绝热分隔壁17a的下侧的存在纵向分隔部53的区域,固定有与控制装置连接的连接器(未图示)。

因此,是通过组装纵向分隔部53而能够与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的连接器56连接的结构。并且,在占据冰箱的宽度尺寸整体的下部冷冻室5,从下方起配置有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1以及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

在这样的结构中,设为在下部冷冻室5的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容纳有生肉、烹调完毕的食品。

此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在下部冷冻室5的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铅垂投影内存在,且是在比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上端部更高、且比上侧绝热分隔壁17a的下端部、上部冷冻室4的上部冷冻储藏容器41的上端部更低的位置存在。这样,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贴近地配置于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上方,从而容易受到容纳于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食品的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对受容纳于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食品温度影响的空间的温度进行测定。

并且,如图13所示,在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背面侧,在左右方向上形成有多个从冷气供给路径排出冷气的冷气吹出口33a、33b。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这些冷气吹出口33a、33b之间,且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这些冷气吹出口33a、33b的上方。此处,在将食品投入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中央附近的情况下,由于食品处于离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较近的场所,所以能够高精度地对食品投入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在将食品投入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左右两端附近的情况下,由于食品处于离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较远的场所,所以食品投入的检测精度降低。但是,由于在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左右两端附近贴近地存在冷气吹出口33a、33b,所以能够快速进行冷却。因此,不论将食品投入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哪个场所,都能够使冷却性能均匀。

另一方面,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2在下部冷冻室5的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铅垂投影外存在,具体而言为在下部冷冻室5的背面侧以远离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方式配置,从而并不限定于容纳于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食品温度,也同样地受到因开闭门而引起的外部空气的流入、容纳于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以外的食品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2不仅对容纳于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食品温度进行测定,还对冷冻室整体的空间的温度进行测定。因此,通过对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的输出与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2的时间序列的输出信号的变动状态进行比较,能够对是否在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容纳有食品进行判断。

并且,本实施例中,由于不在上侧绝热分隔壁17a设置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所以能够使真空绝热件大范围地粘贴于上侧绝热分隔壁17a,从而能够抑制从上侧绝热分隔壁17a泄漏冷热。即,抑制冷冻室与冷藏室之间的热的移动,从而能够抑制用于冷却冷冻室的电力消耗,并且也能够抑制冷藏室变得过冷。

并且,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纵向分隔部53预先组装有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信号线55、连接器56、传感器罩57,所以将其安装于冰箱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接下来,对辨别有无食品的容纳的辨别方法进行说明。图6示出执行辨别时的各温度检测单元的行为和压缩机的动作状态,图7示出其控制流程。

图6中,在某时刻,成为对象的下部冷冻室5的门在时刻t0打开,将生肉等食品容纳于最上层储藏容器63,并在时刻t1关闭。该状态下,压缩机作为通常冷却模式(第一冷却模式)而低转速地运转,同样,送风风扇也低转速地运转。

在容纳有食品的情况下,由于该食品附近的冷气的温度受到食品的温度的影响而难以降低,所以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的检测温度上升,在门关闭后也一段时间继续高温状态。

另一方面,在即使开闭门也未投入食品时,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的检测温度的温度上升是暂时的,在门关闭后温度容易降低。因此,在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的检测温度是食品检测阈值(第四阈值)以上的状态继续了一定时间t1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判断出容纳有食品。

对于基于上述的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的检测温度进行的食品检测判定而言,仅在打开下部冷冻室门5a的时刻t0的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的检测温度小于食品检测阈值的情况下实施。并且,将从关闭下部冷冻室门5a的时刻t1起一定时间设为检测监视基准时间t0,并仅在检测监视基准时间t0内实施上述的食品检测判定。这是因为,即使在高温的食品容纳于上部冷冻室、冷藏室等下部冷冻室以外的储藏室的情况下,第一温度传感器50的检测温度也有上升的可能性。因此,在当打开下部冷冻室门5a时已经是高温状态的情况下、在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的检测温度不与下部冷冻室门5a的开闭联动而上升的情况下,视为未向下部冷冻室5的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投入食品。由此,在实际上未投入食品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判定为投入了食品的误检测和之后的误工作。

接下来,对冷却运转的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在通过上述的食品检测判定而判定为未投入食品的情况下,继续进行通常冷却模式中的运转。在该通常冷却模式中,若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2的检测温度达到压缩机接通阈值(第一阈值),则开始压缩机的运转而对冷冻室内进行冷却。若冷冻室内充分冷却而第二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温度达到压缩机断开阈值(第二阈值),则停止压缩机的运转而暂时中断冷冻室内的冷却。此处,当考虑节能性、噪音方面时,优选压缩机的转速尽量低转速地运转。因此,在压缩机开始运转的阶段中低转速(第一转速)地运转,并在开闭门的情况下、在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2的检测温度变成高温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将转速提高至高转速(比第一转速更高的第二转速),从而加速冷冻室内的冷却。通过反复进行该动作,来以使冷冻室内的温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的方式对冷冻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

另一方面,在通过上述的食品检测判定而判定为投入了食品的情况下,移至快速冷却模式(第二冷却模式)。在该快速冷却模式中,在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2的检测温度达到压缩机断开阈值之前进行与通常冷却模式相同的运转,但若达到压缩机断开阈值,则不使压缩机的运转停止而继续运转(在压缩机高转速的情况下降低至低转速而继续运转)。此处,若使压缩机高转速地长时间继续运转,则冷冻室的温度大幅度降低,也有产生邻接的冷藏室、蔬菜室内的结露、结霜、食品冻结等不良情况的可能性。但是,通过使压缩机为低转速来延长运转时间,不中断而继续供给冷气,从而能够抑制上述的不良情况的产生并且能够使食品很快地冻结。即使对于例如尺寸较大的食品、高温的食品那样的冻结需要时间的食品,也能够继续与高转速的情况相比更长时间的冷气的供给,从而能够缩短至冻结的时间。此外,达到压缩机断开阈值后的低转速的压缩机运转持续至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的检测温度达到冷却结束阈值(第三阈值)。

但是,如图8所示,当判定为投入了食品时,压缩机也有停止状态的情况。具体而言,考虑在食品检测计时器的经过时间达到t1前已达到压缩机断开阈值的情况。此时,根据通常冷却模式中的控制,在达到压缩机接通阈值后开始压缩机的运转,即使达到压缩机断开阈值,也如上述那样,在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的检测温度达到冷却结束阈值之前继续进行低转速的压缩机运转。该情况下,在食品投入后的较早的阶段中压缩机停止,冷气的供给中断,但在该阶段中,认为大多食品还未达到冰晶形成带亦即-1℃至-5℃的范围。因此,若在压缩机再次开始运转后,连续供给冷气,则能够很快地通过上述的冰晶形成带的温度带,从而在新鲜度的维持方面有效。

此外,如图12所示,在当存在食品投入时进行第二冷却模式时,即使不提高压缩机的转速来快速地进行冷却,但若延长压缩机的运转时间,则能够充分地对所投入的食品进行冷却。

接下来,对于具有根据向储藏室进行的食品投入的有无来变更冷却模式的自动冷却运转的本实施例的冰箱而言,使用图7对实现上述的时序图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此处,关于能够通过手动来设定自动冷却运转的接通/断开的冰箱,对通过手动来将其设定为接通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不进行手动的设定而总是接通状态的冰箱。

首先,在步骤s10中执行通常冷却模式,但此处,在步骤s11中检测出使用者打开了下部冷冻室5的门。若在步骤s11中下部冷冻室5的门5打开,则在步骤s12中对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的检测温度与食品检测阈值进行比较,若检测温度已为食品检测阈值以上,则进入步骤s24,判定为未投入食品,从而在步骤s25中进入通常冷却模式。

当在步骤s12中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的检测温度比食品检测阈值更低的情况下,若在步骤s13中检测出使用者关闭了下部冷冻室5的门,则进入步骤s14,开始检测监视时间的计时器计数。接着进入步骤s15,对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的检测温度与食品检测阈值进行比较。在检测温度为食品检测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16中开始食品检测时间的计时器计数。接下来,进入s17,对食品检测计时器与食品检测基准时间t1进行比较来对高温状态是否继续规定时间进行判定。当食品检测计时器小于食品检测基准时间t1时,在步骤s23中对检测监视计时器与检测监视基准时间t0进行比较,在检测监视计时器未达到检测监视基准时间t0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4而重复相同的步骤。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5中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的检测温度比食品检测阈值更低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3。在该步骤s23中,对检测监视计时器与检测监视基准时间t0进行比较,在检测监视计时器未达到检测监视基准时间t0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4而重复相同的步骤。当在步骤s23中检测监视计时器达到了检测监视基准时间t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4,判定为未投入食品,并在步骤s25中移至通常冷却模式。

另一方面,当在s17中食品检测计时器达到了食品检测基准时间t1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判定为投入了食品,并移至快速冷却模式。首先,在步骤s19中继续了与通常冷却模式相同的运转,之后在步骤s20中对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2的检测温度是否达到了压缩机断开阈值进行判定。在检测温度比压缩机断开阈值更高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9而重复相同的步骤。当在步骤s20中达到了压缩机断开阈值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而使压缩机低转速地连续运转。而且,在步骤s22中对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的检测温度与冷却结束阈值进行比较,若检测温度比冷却结束阈值更高,则返回步骤s21,重复相同的步骤。当在步骤s22中达到了冷却结束阈值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5而进入通常冷却模式。

并且,在图9的时序图的情况中,在步骤s19的下一步骤中设置对压缩机是否是接通状态进行判定的步骤s26。当在该步骤s26中压缩机是断开状态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9而重复相同的步骤。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6中压缩机是接通状态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成为与上述相同的流程。

此外,也可以不进行步骤s16那样的食品检测计时器的计数,而在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成为食品检测阈值以上的时刻,判定为投入了食品而自动地开始快速冷却运转。

这样,使用两个温度传感器,对在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是否存在食品进行判断,从而能够对快速冷却模式的执行进行控制。即,可提供能够抑制上部冷冻室与冷藏室之间的绝热性能的降低、并且能够在容纳温度较高的食品后就自动地进行快速冷冻的冰箱。此外,对于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以外的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的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1、以及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而言,不使用温度检测单元,使用者就能够设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快速冷冻。并且,上部冷冻室4也可以是不仅能够切换为冷冻温度带也能够切换为冷藏温度带那样的室。

另外,本实施例中,若判定为向冷冻室投入了食品,则首先使压缩机高转速地运转,并在该状态下不使压缩机停止或者使压缩机暂时停止,之后使压缩机以比高转速时更长的时间低转速地继续运转。因此,即使在第二温度检测单元52的检测温度降低而冷冻室内冷却至目标温度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进行未完全变冷的食品的冷却。其结果,能够减少使压缩机停止或使之再开始运转的频度,从而能够较长地维持压缩机的寿命。并且,由于能够缩短使压缩机高转速地运转的时间,所以与现有的快速冷却运转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耗电量,不仅如此,也能够缩短起因于压缩机的高转速的噪音、振动的产生时间。

并且,本实施例中,由于将与上部冷冻室4内的储藏容器、下部冷冻室5内的其它储藏容器相比高度尺寸最小且较窄的空间的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作为快速冷冻的对象,所以当放置食品时难以层叠,从而有容易进行容纳、取出的操作的优点。另外,由于该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与上部冷冻室4的储藏容器相比宽度尺寸更大,所以能够沿左右方向并列地配置更多的食品。

此处,在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大致整个面铺设有铝托盘作为金属制的热传导板,并在该铝托盘的上表面在纵深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凸部或者凹部。由于铝本身是热传导性较高的材料,另外利用多个凹凸来增加表面积,所以与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1、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相比,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冷却性能较高。而且,从处于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的铅垂投影外、具体而言为处于与下部冷冻室5的背面侧的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大致相同的高度的吹出口供给冷气。因此,最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3内的食品快速地被冷却。并且,本实施例中,示出了在下部冷冻室5的最上层储藏容器63配置有铝托盘的例子,但也可以在冷藏室2内存在多层储藏容器,将其中的最上层的储藏容器用于冰鲜冷却并配置铝托盘,从而将该储藏容器作为快速冷却的对象。

接下来,基于图10至图11对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的其它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相同的标号示出相同的构成部件,从而在需要详细的说明的情况下说明,并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省略。

(实施例2)

图10中,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在设于上部冷冻室4与下部冷冻室5之间的横向分隔部18的下表面设置。该横向分隔部18并非是使上部冷冻室4与下部冷冻室5之间分离的部件,而是对上部冷冻室4、制冰室3进行支撑的分隔构成件。此外,本实施例中,在下部冷冻室5内,仅配置有两个储藏容器、即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1和下层冷冻储藏容器62。

由于横向分隔部18设于上部冷冻室4与下部冷冻室5之间,所以未设置真空绝热件。而且,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对在横向分隔部18的下侧的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1是否容纳有食品进行检测。根据该结构,由于不在上侧绝热分隔壁17a设置温度检测单元,所以能够使真空绝热件大范围地粘贴于上侧绝热分隔壁17a,从而能够抑制从上侧绝热分隔壁17a泄漏冷热。

(实施例3)

图11中,第一温度检测单元50在设于上部冷冻室4与下部冷冻室5之间的横向分隔部18a的下表面设置。该横向分隔部18a与图10不同,是使上部冷冻室4与下部冷冻室5之间分离的部件。但是,作为对上部冷冻室4、制冰室3进行支撑的分隔构成件是相同的。

由于横向分隔部18a设于上部冷冻室4与下部冷冻室5之间,所以未设置真空绝热件。而且,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也相同,对在横向分隔部18a的下侧的上层冷冻储藏容器61是否容纳有食品进行检测。根据该结构,由于不在上侧绝热分隔壁17a设置温度检测单元,所以能够使真空绝热件大范围地粘贴于上侧绝热分隔壁17a,从而能够抑制从上侧绝热分隔壁17a泄漏冷热。

在以上所说明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对将蔬菜室6配置于比下部冷冻室5更低的位置的布局的冰箱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将蔬菜室配置于冷藏室与上部冷冻室之间的布局的冰箱。在这样的布局的冰箱中也相同,通过在下部冷冻室的最上层储藏容器的铅垂投影内、且是比对蔬菜室和上部冷冻室进行划分的绝热分隔壁更低的位置设置温度检测单元,从而能够抑制绝热分隔壁的绝热性能的降低,并且能够自动地对温热的食品进行快速冷冻。

并且,以上的实施例中,在自动冷却运转的设定接通的状态下,当由第一温度传感器50检测出投入了食品时,移至快速冷却模式。但是,也可以除自动冷却运转的设定之外,快速冷却运转也能够通过手动来设定接通/断开,在快速冷却运转被设定为接通的情况下,与传感器的检测有无无关而强制地移至快速冷却模式。此外,快速冷却的对象并不限定于冷冻室,也可以是冷藏室。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的实施例,并不限定于必需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并且,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并且也能够在某实施例的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它实施例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