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箱体及物流运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112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箱体及物流运输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涉及一种保温箱体及物流运输设备。



背景技术:

冷链物流是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物流过程,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制冷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且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与普通的物流相比,增加了对温度的调节和控制环节,随着冷链运输物越来越纷繁复杂,要求冷链物流车辆结构能够更好地满足运输和装卸等特殊要求。例如,目前的冷链物流车需要同时运输多类产品,或者需要同时向多个客户运输产品。

在实际运输中,因为现有的冷链物流车,尤其在末端派送时常常需要反复开关车门,而反复开关车门必然大大增加能耗,而且,车厢在再次打开时与上次关闭时的间隔时间较短,车厢内温度无法在短时间降至要求温度,因此造成车厢内的温度持续升高,容易导致货物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保温箱体及物流运输设备,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频繁开启箱体门导致箱体内温度升高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所需温度的问题,使得箱体门关上时能实现快速降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温箱体,包括:

容置箱,所述容置箱包括两个以上相互独立且密闭的存储区,每个存储区具有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体;

至少一个第一调温设备,每个所述存储区与所述第一调温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对应,所述第一调温设备对所述存储区进行温度调控。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温设备对所述存储区进行间断温度调控。

优选地,所述容置箱还包括至少一个缓冲区,所述缓冲区与所述存储区相连通,所述第一调温设备通过所述缓冲区对所述存储区进行温度调控。

优选地,所述缓冲区数量与所述存储区数量相同,且所述缓冲区与所述存储区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温设备包括冷/热源和喷射装置;

所述喷射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冷/热源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存储区/缓冲区对应,所述冷/热源通过所述喷射装置向所述存储区喷射冷气或热气来调节所述存储区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温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喷射装置连接,用来控制所述喷射装置开启或关闭。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开关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冷/热源为制冷/制热材料。

优选地,所述制冷/制热材料为相变材料或半导体制冷片。

优选地,所述相变材料为液氮或干冰。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调温设备,所述第二调温设备与所述存储区/缓冲区对应,所述第二调温设备对所述存储区/缓冲区进行持续温度控制。

优选地,所述第二调温设备为制冷设备。

优选地,所述第二调温设备为冰板制冷设备。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物流运输设备,包括输送载体和上述的保温箱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容置箱中设置两个以上相互独立且密闭的存储区,每个所述存储区与所述第一调温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由于每个存储区具有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体,当门体打开时,所述存储区内的空气会和存储区外的空气发生热交换,从而造成所述存储区内的实际温度与目标设定温度有温差,而通过所述第一调温设备能够对所述存储区进行快速温度调控,从而使得存储区内的温度与目标设定温度有差别时,所述存储区的温度能够快速达到目标设定温度。同时,由于所述存储区为两个以上且相互独立,因此,可以对每个存储区进行单独调温,方便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反复开关车门造成的车厢内温度无法在短时间降至要求温度,容易导致货物损坏的问题。达到了快速调温的效果。进一步的,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通过设置与存储区连通的缓冲区,还能解决存储区内局部温度变化太快使得存储区内局部温度暂时超过目标设定温度的问题,获得缓冲均匀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温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温箱体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温箱体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温箱体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温箱体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流运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温箱体,包括容置箱1以及至少一个第一调温设备20。所述容置箱1包括两个以上相互独立且密闭的存储区10。例如,可以在所述容置箱1中设置第一隔板12,通过第一隔板12将所述容置箱隔离出两个以上的存储区10。每个存储区10具有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体11,可以使每个存储区10单独与外界相通,方便放置的物品分类管理。如图2所示,每个所述存储区10与所述第一调温设备20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使所述第一调温设备20可以对所述存储区10进行温度调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容置箱中设置两个以上相互独立且密闭的存储区,每个所述存储区与所述第一调温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由于每个存储区具有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体,当门体打开时,所述存储区内的空气会和存储区外的空气发生热交换,从而造成所述存储区内的实际温度与目标设定温度有温差,而通过所述第一调温设备能够对所述存储区进行温度调控,从而使得存储区内的温度与目标设定温度有差别时,所述存储区的温度能够快速达到目标设定温度。同时,由于所述存储区为两个以上且相互独立,因此,可以对每个存储区进行单独调温,方便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反复开关车门造成的车厢内温度无法在短时间降至要求温度,容易导致货物损坏的问题。达到了快速调温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温设备可以对所述存储区进行间断地温度调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间断温度调控,是根据所述存储区10内的温度变化情况采取的温度调控。例如,当存储区内实际温度与目标设定温度t2差别较大,且需要短时快速恢复到目标设定温度t2时,即可开启所述第一温度调温设备20对所述存储区10进行温度调节。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容置箱可以包括4个存储区10,依次分别是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这里无需强调哪个是第一区,哪个是第二区,哪个是第三区,哪个是第四区,仅仅是为了以下描述起来方便。所述第一调温设备20可以为一个,所述第一调温设备20分别可以单独调节所述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的温度。具体应用时,还可以结合每个存储区10的门体开关状态进行控制。例如,由于取货或放置货物导致门体在打开时所述存储区内的温度变化较大,需要开启所述第一调温设备20,可以等关上门体后,再开启所述第一调温设备20。以免门体打开时开启所述第一调温设备20造成能源浪费。

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容置箱1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缓冲区30。所述缓冲区30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调温设备20与所述存储区10之间,并且所述缓冲区30与所述存储区10连通。如图1所示,所述缓冲区30与所述存储区10之间设有隔板13,在所述隔板上可以设置连通门40使每个存储区10与所述缓冲区30连通。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缓冲区30可以为一个,此时所述缓冲区30可以根据需要与至少一个所述存储区10连通。当然,所述缓冲区30也可以为两个以上,此时每个缓冲区30可以根据需要与至少一个所述存储区10连通。并且两个以上的所述缓冲区30可以与相同的存储区10连通,也可以与不同的存储区10连通。由于所述第一调温设备20与所述缓冲区30对应,因此所述第一调温设备20可以通过所述缓冲区30对所述存储区10进行温度调控。具体的,所述第一调温设备20可以先调节所述缓冲区30内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t1,然后所述缓冲区30再与所述存储区10进行热交换,使所述存储区10达到目标设定温度t2。通过设置与存储区连通的缓冲区,能解决存储区内局部温度变化太快使得存储区内局部温度暂时超过目标设定温度的问题,获得缓冲均匀的效果。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缓冲区30的数量可以与所述存储区10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缓冲区30与所述存储区10一一对应。例如,图4中的存储区10为四个,分别是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与之相对应,所述缓冲区30也有四个,分别是第一缓冲区、第二缓冲区、第三缓冲区和第四缓冲区。且第一缓冲区与第一区对应连通,第二缓冲区与第二区对应连通,第三缓冲区与第三区对应连通,第四缓冲区与第四区对应连通。同样,这里也不强调哪个具体是第一缓冲区,哪个是第二缓冲区,哪个是第三缓冲区,哪个是第四缓冲区,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缓冲区30与所述存储区10的位置关系可以为多种。例如,第一种可以是,如图1所示,所述缓冲区30设在所述存储区10的外面且相互连通;第二种可以是,所述缓冲区30设在所述存储区10的内部,但是所述缓冲区30与所述存储区10隔离开,并预留连通的位置。两个以上的存储区10的排列可以任意,例如,可以如图1的排列方式,也可以如图5的排列方式。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安排,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调温设备20可以包括冷/热源21和喷射装置22。所述喷射装置22的一端与所述冷/热源21连通,所述喷射装置22的另一端与所述存储区10或缓冲区30对应,所述冷/热源21通过所述喷射装置22向所述存储区10或所述缓冲区30喷射冷气或热气。具体的,所述喷射装置22可以包括连接管路221和喷射头222,所述连接管路221连接所述冷/热源21和所述喷射头222,所述喷射头222向所述存储区10或所述缓冲区30喷射冷气或热气。当所述喷射装置22与所述存储区10对应时,所述冷/热源21通过所述喷射装置22向所述存储区10喷射冷气或热气来直接调节所述存储区10的温度。当所述喷射装置22与所述缓冲区30对应时,所述冷/热源21通过所述喷射装置22向所述缓冲区30喷射冷气或热气,然后所述缓冲区30再与所述存储区10进行热交换来间接调节所述存储区10的温度。

设置所述缓冲区30的一个作用是:如果低温冷源直接导入存储区时,会导致存储区内局部温度过冷,如果在冷藏存储区(0-10°环境)和部分对温度有下限需求的冷冻品来说,这种方式会导致存储区内产品出现损坏。因此,在冷源和存储区中间增加所述缓冲区,使低温冷源与所述缓冲区30之间先进行单向能量传递(即由冷源至缓冲区的方向),并在所述缓冲区内进行温度缓冲,即通过少量的低温冷源首先在所述缓冲区内获得第一温度t1。同时,所述缓冲区30与所述存储区10进行双向能量交换,当存储区10内温度出现波动时,通过低温冷源进行能量的快速补充,以快速达到存储区的目标设定温度t2。

当低温冷源能量很大时,可以基本保持所述缓冲区的第一温度t1,同时t1<t2。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热源,则所述缓冲区的第一温度t1>t2。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温设备20还可以包括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装置可以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喷射装置22连接,用来控制所述喷射装置22开启或关闭。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以设置在所述存储区10内或缓冲区30内,用于监测所述存储区10或缓冲区30内的温度变化,并且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开关电连接。例如,一种情况是,所述传感器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当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到的所述存储区内的实际温度与其目标设定温度t2变化较大时,所述温度传感器可以将信息和指令传送给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第一调温设备开启。另一种情况是,同时,所述传感器还可以包括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监测所述门体11的状态。当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温度变化需要开启第一调温设备,同时所述红外传感器监测到所述门体关上时,才使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第一调温设备开启。显然,第二种情况较第一种情况更加节约能源,减少损失。当然,用于监测所述门体开关状态时,也可以是其它传感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冷/热源可以为制冷/制热材料。例如,所述制冷/制热材料可以为相变材料或半导体。相变材料是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转变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这时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相变材料主要包括无机相变材料、有机相变材料和复合相变材料三类。其中,无机相变材料主要有结晶水合盐类、熔融盐类、金属或合金类等;有机相变材料主要包括石蜡、醋酸和其他有机物;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应运而生,它既能有效克服单一的无机物或有机物相变储热材料存在的缺点,又可以改善相变材料的应用效果以及拓展其应用范围。例如,所述相变材料可以为液氮或干冰。液氮和干冰都属于无机相变材料,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相变材料。

另外,所述制冷/制热材料也可以为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也叫热电制冷片,是一种热泵。它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帕尔贴)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半导体制冷片具有两种功能,既能制冷,又能加热。

优选地,所述保温箱体还可以包括第二调温设备(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调温设备可以与所述存储区10或缓冲区30对应,所述第二调温设备对所述存储区10或缓冲区30进行持续地温度控制。例如,当所述第二调温设备为制冷设备时,可以具体为冰板制冷设备。冰板制冷设备为一种相变蓄冷材料。即该材料在某一温度下发生相变后存储能量,当环境温度低于相变温度时,材料处于蓄能状态进行蓄冷;当环境温度高于材料相变温度时,材料处于能量释放状态。该材料通过蓄冷和放能实现制冷。本技术方案通过相变材料在低温下蓄冷,在存储库中放能实现制冷。当然,这里并不局限使用冰板制冷设备,还可以是其它制冷设备,例如可以根据冰箱冷冻冷藏的原理或空调降温的原理采用压缩机和蒸发器等。

本申请的保温箱体尤其适于门体频繁开关造成所述存储区温度变化太大的情况。由于当一个存储区内存储不同客户的多件产品进行配送时,容易造成频繁开关门导致的温度波动。因此,具体应用时,可以将冷藏车做成类似蜂巢柜这种小单元,每个小单元为一个存储区。不同客户的商品存储至不同的存储区中,或者不同温度要求的产品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区中,这样可以减少开关门的次数,尽量使所述存储区内的温度与目标设定温度t2温差缩小,可以降低能耗。

请参考图6,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物流运输设备,包括输送载体100和设置在所述输送载体100上的保温箱体200。

其中,所述保温箱体200包括:

容置箱,所述容置箱包括两个以上相互独立且密闭的存储区,每个存储区具有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体;

至少一个第一调温设备,每个所述存储区与所述第一调温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对应,所述第一调温设备对所述存储区进行温度调控。

所述保温箱体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见上一个实施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这里不做赘述。

所述输送载体100可以为末端派送车。例如,快递运送过程中需要送至每个客户的末端环节需要使用末端派送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容置箱中设置两个以上相互独立且密闭的存储区,每个所述存储区与所述第一调温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由于每个存储区具有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体,当门体打开时,所述存储区内的空气会和存储区外的空气发生热交换,从而造成所述存储区内的实际温度与目标设定温度有温差,而通过所述第一调温设备能够对所述存储区进行温度调控,从而使得存储区内的温度与目标设定温度有差别时,所述存储区的温度能够快速达到目标设定温度。同时,由于所述存储区为两个以上且相互独立,因此,可以对每个存储区进行单独调温,方便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反复开关车门造成的车厢内温度无法在短时间降至要求温度,容易导致货物损坏的问题。达到了快速调温的效果。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