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2111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冰箱/冷柜等制冷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储物间室内部温度的波动(一般3~5℃温差),储物间室内部的空气将会产生正负的压差。而由于制冷设备的储物间室不是完全密封的结构,因此储物间室内部的空气会随着储物间室内温度的降低而压强减小,从而制冷设备外部环境中的空气会通过门封等漏入储物间室内;而随着储物间室内温度的升高而压强变大,从而储物间室内部空气又通过门封等处漏出到制冷设备外部环境。故会产生这样的现象:随着压缩机的开停,门封处空气会频繁的漏入和漏出储物间室。

一般情况下,环境中的空气湿度是比较高的,当环境中的空气漏入到储物间室内时,空气在储物间室内温度被降低,从而凝结出水来,导致在储物间室内结霜。针对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制冷设备的储物间室内设置分子筛、硅胶等干燥剂来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以达到除湿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使制冷设备中的转轮式干燥器具有较好吸湿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制冷系统和转轮式干燥器;其中所述转轮式干燥器具有多个相互隔离且容装有吸湿材料的分隔腔室;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次数判断是否需要转动所述转轮式干燥器。

可选地,其中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次数判断是否需要转动所述转轮式干燥器包括:

统计所述制冷系统自其上次初始化操作后的运行次数,当所述运行次数达到最大次数阈值时,判断需要转动所述转轮式干燥器。

可选地,其中在所述转轮式干燥器处于不同转动角度的工作位置时,所述制冷设备的储物间室通过所述转轮式干燥器的一个分隔腔室与外部环境连通;且

所述最大次数阈值根据当前与所述储物间室和所述外部环境连通的所述分隔腔室中的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和所述储物间室在所述制冷系统每次运行过程中从所述外部环境吸入的水量确定。

可选地,其中所述分隔腔室中的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根据所述分隔腔室中的吸湿材料的种类和重量确定。

可选地,其中所述储物间室在所述制冷系统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根据所述外部环境空气的绝对湿度和所述储物间室的容积确定。

可选地,其中所述储物间室在所述制冷系统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m=1.5%v·d;

其中,m表示所述储物间室在所述制冷系统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v为所述储物间室的容积;d为所述外部环境空气的绝对湿度。

可选地,其中所述最大次数阈值进一步根据所述分隔腔室中的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与一预设的吸湿系数的乘积、和所述储物间室在所述制冷系统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确定;其中所述吸湿系数在0.6~0.95之间选取。

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判断需要转动所述转轮式干燥器后,使所述转轮式干燥器转动一预设角度以使其从当前的工作位置转至下一工作位置。

可选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转轮式干燥器转动一预设角度后执行所述初始化操作,所述初始化操作包括:对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次数进行清零。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制冷系统和转轮式干燥器;其中所述转轮式干燥器具有多个相互隔离且容装有吸湿材料的分隔腔室;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其配置成:

根据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次数判断是否需要转动所述转轮式干燥器。

可选地,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

数据获取装置,配置成:获取所述制冷系统自其上次初始化操作后的运行次数;

所述控制装置还配置成:比较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次数与最大次数阈值的大小,当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次数达到所述最大次数阈值时,判断需要转动所述转轮式干燥器。

可选地,其中所述转轮式干燥器处于不同转动角度的工作位置时,所述制 冷设备的储物间室通过所述转轮式干燥器的一个分隔腔室与外部环境连通;

所述数据获取装置还配置成:获取所述外部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温度;且所述控制装置还配置成:

根据所述数据获取装置获取的所述外部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温度确定所述外部环境空气的绝对湿度;

根据所述外部环境空气的绝对湿度和所述储物间室的容积确定所述储物间室在所述制冷系统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

根据当前与所述储物间室和所述外部环境连通的所述分隔腔室中的吸湿材料的种类和重量确定其中的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

根据所述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和所述储物间室在所述制冷系统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确定所述最大次数阈值。

可选地,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驱动装置,配置成当所述控制装置判断需要转动所述转轮式干燥器时,带动所述转轮式干燥器转动,以使所述转轮式干燥器从当前的工作位置转至下一工作位置。

本发明的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可根据制冷系统的运行次数判断是否需要转动转轮式干燥器。与按照固定时长转动转轮式干燥器相比,本发明根据制冷系统的运行次数判断是否转动转轮式干燥器,可以避免过早转动转轮式干燥器,导致转轮式干燥器中的吸湿材料在仍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情况下就离开从吸湿位置,进而在不需要再生的情况下进行再生,造成能源的浪费;也可避免过晚转动转轮式干燥器,导致转轮式干燥器中的吸湿材料在基本不具有吸附能力的情况下仍处于吸湿位置,使得外部环境空气在几乎未被干燥的情况下进入储物间室中,增加了储物间室内部空气的相对湿度,从而增加了结霜量。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制冷设备通过设置转轮式干燥器,以使储物间室通过转轮式干燥器的一个分隔腔室与外部环境连通,从而使得当制冷设备储物间室内温度下降气压降低(即制冷设备向内吸气)时,外部环境空气可在气压作用下通过转轮式干燥器的分隔腔室进入储物间室中;环境空气在流经转轮式干燥器的分隔腔室时,被其中的吸湿材料吸附至少部分水分,从而使得进入储物间室内的空气的湿度较小,避免湿度高的环境空气进入储物间室中后温度降低而凝结为霜,从而可减少制冷设备的储物间室或蒸发器的结霜量。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可根据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储物间室在制冷系统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来准确地确定是否需要转动转轮式干燥器,从而可在较合适时机转动转轮式干燥器,既能够保证转轮式干 燥器持续具有较好吸湿效果,又能够防止由于对吸湿材料进行不必要的再生,导致浪费能源。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示意性原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轮式干燥器的示意性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轮式干燥器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示意性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最大次数阈值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200的示意性原理图,图中的实心箭头表示呼吸气流的流路,空心箭头表示再生气流的流路。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200,具有储物间室210和转轮式干燥器100,以利用转轮式干燥器100对进入储物间室210中的空气进行除湿。在转轮式干燥器100处于不同转动角度的工作位置时,制冷设备200的储物间室210通过转轮式干燥器100的一个分隔腔室与外部环境连通。也就是说,在转轮式干燥器100处于任一工作位置时,转轮式干燥器100总有一个分隔腔室处于吸湿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制冷设备200可随着其压缩机的周期性开停,形成周期性的吸气、呼气的现象。当压缩机开机时,储物间室210内温度降低,储物间室210内的空气压强减小,制冷设备200外部的环境空气(即呼吸气流)可通过转轮式干燥器100的呼吸进气通道、处于吸湿位置的吸湿材料、呼吸出气通道21进入到储物间室210内。由于进入的环境空气经过吸湿材料吸湿干燥,因此在储物间室210内不会由于降温而结霜。从而,本发明可有效减少储 物间室210内的结霜量。特别地,当制冷设备200的蒸发器直接布设于储物间室210内或通过风道与储物间室210相连通时,亦可有效减少蒸发器表面的结霜。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轮式干燥器100的示意性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轮式干燥器100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示意性爆炸图。参见图2和图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轮式干燥器100包括:可绕中央轴线a转动的筒体10以及封盖于筒体10两端的、固定不动的第一端盖30和第二端盖20。或者,也可理解为转轮式干燥器100包括固定不动的筒体10以及封盖于筒体10两端的、可绕中央轴线a转动的第一端盖30和第二端盖20。

筒体10内部形成至少两个或者说多个相互隔离、且沿中央轴线a的方向延伸贯穿筒体10的分隔腔室11,其中每个分隔腔室11中容装有吸湿材料。吸湿材料优选为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且能够通过加热等方式将水分脱附的吸湿剂(或称为干燥剂),吸湿材料例如可为硅胶、氧化铝、分子筛等。

第一端盖30具有呼吸进气通道31;第二端盖20具有呼吸出气通道21;呼吸出气通道21与制冷设备200的储物间室210连通,且呼吸进气通道31与制冷设备200外部环境连通,以在储物间室210的温度下降气压降低时,外部环境空气(即呼吸气流)在气压作用下经由呼吸进气通道31和呼吸出气通道21进入储物间室210中。

在筒体10相对于第一端盖30及第二端盖20绕中央轴线a转动的过程中,可使筒体10具不同转动角度的多个工作位置。在筒体10处于不同转动角度的工作位置时,呼吸进气通道31、呼吸出气通道21与一个分隔腔室11连通,以使经由呼吸进气通道31进入筒体10的呼吸气流经干燥后从呼吸出气通道21流出。也就是说,筒体10转至处于任一工作位置时,呼吸进气通道31、呼吸出气通道21均与一个分隔腔室11连通,从而使得经由呼吸进气通道31进入筒体10的呼吸气流在流经相应的分隔腔室11时,被该分隔腔室11中的吸湿材料将部分水分吸附,成为干燥气流,实现对呼吸气流的干燥。

本发明的转轮式干燥器100,由于在转轮式干燥器100的筒体10内设置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沿其中央轴线a方向延伸贯穿筒体10的分隔腔室11,且在两个端盖上分别设置呼吸进气通道31和呼吸出气通道21,从而使得呼吸进气通道31与呼吸出气通道21之间的流路平缓,进而使进入呼吸进气通道31中的呼吸气流流动更加顺畅。从而,本发明的制冷设备200在其储物间室的温度下降气压降低时,外部环境的空气可从转轮式干燥器100中相对顺利地流入储 物间室210,以减少从门缝等处泄露的空气,从而尽量较少湿度高的环境空气进入储物间室210中,减少了结霜量。由此可见,本发明的转轮式干燥器100特别适合用于制冷设备200中,以在制冷设备200吸气时外部环境空气经由其干燥后进入储物间室210,从而减少储物间室210的结霜量。

随着分隔腔室11中的吸湿材料吸附的水分越来越多,其吸附能力越来越差,筒体10从当前的工作位置转至下一工作位置,以由吸附能力强的吸湿材料对流入呼吸进气通道31的呼吸气流进行干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端盖30和第二端盖20中的一个还具有用于接收再生气流的再生进气通道32,另一个还具有用于排出再生气流的再生出气通道22。在一些实施例中,再生进气通道32可与呼吸进气通道31一起设置在第一端盖30上;再生出气通道22可与呼吸出气通道21一起设置在第二端盖2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再生出气通道22和呼吸出气通道21分别与再生进气通道32和呼吸进气通道31相对地设置。在替代性实施例中,再生出气通道22也可与呼吸进气通道31一起设置在第一端盖30上;再生进气通道32也可与呼吸出气通道21一起设置在第二端盖20上。

在筒体10处于任一工作位置时,再生进气通道32和再生出气通道22与另一个分隔腔室11连通。从而,在筒体10处于任一工作位置时,其呼吸进气通道31、呼吸出气通道21与一个分隔腔室11连通,再生进气通道32和再生出气通道22与另一个分隔腔室11连通,从而可使转轮式干燥器100可同时进行吸湿和再生操作。即,呼吸气流可流经一个分隔腔室11以被其内的吸湿材料干燥,同时再生气流可流经另一个分隔腔室11以对其中的吸湿材料进行再生,从而可保证转轮式干燥器100长期具有除湿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200还包括驱动装置,配置成受控地带动筒体10绕中央轴线a转动,以使筒体10处于不同转动角度的工作位置,或者说使筒体10从当前的工作位置转至下一工作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轮式干燥器100还可包括沿筒体10的中央轴线a设置的转轴12,该转轴12可伸出第一端盖30或第二端盖20,以与驱动装置转动连接,从而由驱动装置带动筒体10转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分隔腔室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分隔腔室11可沿筒体10的圆周方向分布。特别地,在筒体10处于任一工作位置时,连通呼吸进气通道31和呼吸出气通道21的分隔腔室11与连通再生进气通道32和再生出气通道22的分隔腔室11相对设置。也就是说,在筒体10处于任一工作位置 时,处于吸湿位置的分隔腔室11与处于再生位置的分隔腔室11相对设置。这样,减小了处于吸湿位置的分隔腔室11与处于再生位置的分隔腔室11的接触面积,减少了两个分隔腔室11之间的热传导,有利于提高吸湿和脱附再生的效率。并且,当筒体10处于任一工作位置时,其四个分隔腔室11分别处于吸湿位置、待再生位置、再生位置、待吸湿位置。这样,刚吸湿结束的吸湿材料可不立即进行再生,而是先处于待再生位置,从而有利于吸湿材料中的部分水分自发地从吸湿材料中蒸发出来,而后进行再生时能够快速脱附再生。同时,刚再生结束的吸湿材料可不立即进行吸湿,而是先处于待吸湿位置,可避免再生后吸湿材料由于温度较高而导致其吸附能力变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四个分隔腔室11每个分隔腔室11的截面为扇形。特别地,四个分隔腔室11关于中央轴线a中心对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每个分隔腔室11的形状、体积均相同。每个分隔腔室11的截面可具有圆心角为90度的扇形形状。第一端盖30上的呼吸进气通道31和再生进气通道32可分别处于第一端盖30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具有圆心角为90度的扇形区域(该两个扇形区域的圆心重合);第二端盖20上的呼吸出气通道21和再生出气通道22也可分别处于第二端盖20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具有圆心角为90度的扇形区域(该两个扇形区域的圆心重合),这样,筒体10转动90度即可从当前的工作位置转至下一工作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四个分隔腔室11可由设置在筒体10中的十字型隔板分隔而成,转轴12从十字型隔板的中心穿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盖30、第二端盖20的内表面可向筒体10内部延伸出引导肋板23,第一端盖30、第二端盖20上的引导肋板23分别限定出前述两个相对的扇形区域,且呼吸进气通道31、呼吸出气通道21、再生进气通道32、再生出气通道22分别位于一个扇形区域中。在筒体10处于任一工作位置时,第一端盖30、第二端盖20的引导肋板23与处于吸湿位置的分隔腔室11和处于再生位置的分隔腔室11的周缘相接,以保证经由呼吸进气通道31进入的呼吸气流基本都进入处于吸湿位置的分隔腔室11中,且经由呼吸出气通道21流出;同时保证经由再生进气通道32进入的再生气流全部进入处于再生位置的分隔腔室11中,且经由再生出气通道22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整个扇形区域均可形成为再生进气通道32,从而可增加流入筒体10的再生气流的流量,以加快吸湿材料的再生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200还可包括风机40,其设置在再生进气通道 32处,配置成将再生气流引入再生进气通道32中,以对与再生进气通道32和再生出气通道22连通的分隔腔室11内的吸湿材料进行再生。在替代性实施例中,风机40为吸风风机,其可设置在再生出气通道22处。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200的示意性透视图。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轮式干燥器100设置在制冷设备200的压缩机仓220中,且转轮式干燥器100的呼吸出气通道21经由一呼吸出气管路50与储物间室210连通。呼吸出气管路50可穿过压缩机仓220的顶壁与储物间室210相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轮式干燥器100的呼吸进气通道31经由一呼吸进气管路60与环境空气连通,且呼吸进气管路60的入口远离制冷设备200的压缩机230和冷凝器240设置,以使远离压缩机230和冷凝器240的环境空气进入呼吸进气通道31,避免压缩机230和冷凝器240周围温度较高的环境空气进入呼吸进气通道31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此处“远离”是指相比再生进气通道32的入口,呼吸进气管路60的入口更加远离压缩机230和冷凝器240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轮式干燥器100的再生进气通道32的入口邻近制冷设备200的压缩机230设置;风机40配置成将压缩机230周围的温度高于环境空气的热空气(即再生气流)引入再生进气通道32中(参见图中空心箭头),以对与再生进气通道32和再生出气通道22连通的分隔腔室11内的吸湿材料进行再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此处“邻近”是指相比呼吸进气管路60的入口,再生进气通道32的入口更加邻近压缩机230和冷凝器240设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转轮式干燥器100的再生进气通道32的入口邻近制冷设备200的冷凝器240设置;风机40配置成将冷凝器240周围的温度高于环境空气的热空气引入再生进气通道32中,以对与再生进气通道32和再生出气通道22连通的分隔腔室11内的吸湿材料进行再生。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涉及的制冷设备200可为具有冷藏和/或冷冻功能的装置,如冰箱、冰柜、酒柜、冷藏罐等。制冷设备200优选为冰柜。冰柜通常用于商业用途,其储物间室210的容积通常较大,并且冰柜通常采用直冷的方式进行制冷,故其内部的结霜更为频繁。本发明通过利用转轮式干燥器100对冰柜在其吸气过程中进入其内部的空气进行干燥,减少了冰柜内部的结霜量。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200的示意性框图。参见图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200还包括控制装置201,其配置成:根据制冷 系统204的运行次数判断是否需要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制冷系统204为制冷剂循环制冷系统(也可称为压缩机制冷系统)时,制冷系统204的运行次数可以理解为压缩机230开停的次数或者说压缩机230开启的次数或者说压缩机230上电的次数;当制冷系统204利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时,制冷系统204的运行次数可以理解为半导体制冷片的上电次数或者说开启次数。这里的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可这样理解:当转轮式干燥器100的两个端盖固定不动而筒体10可转动时,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即意味着转动筒体10;当转轮式干燥器100的筒体10固定不动而两个端盖可转动时,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即意味着同时转动两个端盖。也就是说,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即意味着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本身可转动的部件,以使当前与呼吸进气通道31、呼吸出气通道21相连通的分隔腔室11处于待再生位置或者处于再生位置,而使另一处于待吸湿位置或处于再生位置的分隔腔室11处于吸湿位置。

与按照固定时长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相比,本发明根据制冷系统204的运行次数判断是否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可以避免过早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导致转轮式干燥器100中的吸湿材料在仍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情况下就离开从吸湿位置,进而在不需要再生的情况下进行再生,造成能源的浪费;也可避免过晚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导致转轮式干燥器100中的吸湿材料在基本不具有吸附能力的情况下仍处于吸湿位置,使得外部环境空气在几乎未被干燥的情况下进入储物间室210中,增加了储物间室210内部空气的相对湿度,从而增加了结霜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200还包括数据获取装置202,配置成:获取制冷系统204自其上次初始化操作后的运行次数。上述提及的初始化操作是指在转轮式干燥器100转动一预设角度后,即其从上一个工作位置转动至当前工作位置后,对制冷系统204的运行次数进行清零,而后对制冷系统204的运行次数重新进行累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获取装置202可包括电流传感器和计数器,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缩机230的电流,计数器用于统计制冷系统204自其上次初始化操作后的运行次数。例如当电流传感器检测到压缩机230有电流时,计数器累计加1。数据获取装置202将获取到的制冷系统204自其上次初始化操作后的运行次数发送至控制装置201。

控制装置201还配置成:比较制冷系统204的运行次数与最大次数阈值的 大小,当制冷系统204的运行次数达到最大次数阈值时,判断需要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驱动装置203可进一步配置成当控制装置201判断需要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时,带动转轮式干燥器100转动,以使转轮式干燥器100从当前的工作位置转至下一工作位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数据获取装置202还可配置成:获取外部环境空气湿度rh和温度t。数据获取装置202例如还可包括设置在制冷设备200外部的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外部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rh和温度t。温湿度传感器也可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数据获取装置202将获取的外部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rh和温度t发送至控制装置201,控制装置201还配置成:根据数据获取装置202获取的相对湿度rh和温度t确定外部环境空气的绝对湿度d。可根据外部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rh和温度t通过空气焓湿表格查询得到外部环境空气的绝对湿度d。

控制装置201还配置成:根据外部环境空气的绝对湿度d和储物间室210的容积确定储物间室210在制冷系统204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m;根据当前与储物间室210和外部环境连通的分隔腔室11(即当前处于吸湿位置的分隔腔室11)中的吸湿材料的种类和重量确定其中的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m(也可理解为吸湿材料的吸湿饱和阈值);并根据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m和储物间室210在制冷系统204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m确定最大次数阈值。

具体地,对于指定的一类吸湿材料,其吸湿能力由分隔腔室11的结构尺寸限制决定,即当分隔腔室11的容积一定时,吸湿材料的重量是固定的,因此,转轮式干燥器100的任一分隔腔室11中的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m是确定的,其由吸湿材料的种类和重量确定。储物间室210在制冷系统204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m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m=1.5%v·d;

其中,v为储物间室210的容积,对于确定的制冷设备200,其储物间室210的容积v通常为一定值。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意识到的,此处储物间室210在制冷系统204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m,即为在制冷系统204运行过程中,由于温度降低压力降低而从外部环境进入储物间室210的空气中的含水量。而该含水量在外部环境空气流经转轮式干燥器100时被吸湿材料所吸附。

在本发明中,储物间室210在制冷系统204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为m,制冷系统204运行n次时,储物间室210吸入的总水量m总=m·n。当制冷系统204运行n次后,如果储物间室210总共吸入的总水量m总恰好与分隔腔 室11中的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m相等,或者当制冷系统204运行(n-1)次后储物间室210吸入的总水量小于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m,但当制冷系统204运行n次后储物间室210吸入的总水量m总大于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m,则此时的n值即为本发明优选的最大次数阈值。也就是说,当制冷系统204自其上次初始化操作后的运行次数达到最大次数阈值时,储物间室210吸入的总水量m总恰好与分隔腔室11中的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m相等,或者首次大于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m。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外部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rh越大、温度t越高,转轮式干燥器100转动的频率越大,即转动的间隔时间越短。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吸湿材料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吸湿性能,可引入吸湿材料的有效吸湿能力m有效=m·r,其中r为一预设的吸湿系数,r可在0.6~0.95之间选取。当制冷系统204自其上次初始化操作后的运行次数达到最大次数阈值时,储物间室210总共吸入的总水量m总恰好与分隔腔室11中的吸湿材料的有效吸湿能力m有效相等,或者首次大于吸湿材料的有效吸湿能力m有效。也就是说,最大次数阈值进一步根据分隔腔室11中的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与一预设的吸湿系数r的乘积、和储物间室210在制冷系统204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确定。由此可见,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根据吸湿材料的有效吸湿能力和实际吸湿的水量,将吸湿饱和的吸湿材料转动到待再生位置或者转至再生位置,从而实现了在更加合适的时机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既可保证转轮式干燥器100持续具有较好吸湿效果,又可避免由于对吸湿材料进行不必要的再生,导致的浪费能源。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在替代性实施例中,转轮式干燥器100也可用于干燥储物间室210内部的空气,为储物间室210除湿。即储物间室210内部的空气流经转轮式干燥器100后循环回储物间室21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由于储物间室210内部的空气与外部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导致储物间室210内部温度上升,而当温度上升一定程度后,制冷系统204就会开始运行,从而将储物间室210内部的温度降低至预设温度。因此,在这样的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制冷系统204的运行次数判断是否需要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200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制冷设备200的转轮式干燥器100转动。该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制冷系统200的运行次数判断是否需要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与按照固定时长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相比,本发明根据制冷系统204的运行次数判断是否转动 转轮式干燥器100,可以避免过早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导致转轮式干燥器100中的吸湿材料在仍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情况下就离开从吸湿位置,进而在不需要再生的情况下进行再生,造成能源的浪费;也可避免过晚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导致转轮式干燥器100中的吸湿材料在基本不具有吸附能力的情况下仍处于吸湿位置,使得外部环境空气在几乎未被干燥的情况下进入储物间室210中,增加了储物间室210内部空气的相对湿度,从而增加了结霜量。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6所示,其中根据制冷系统200的运行次数判断是否需要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包括步骤s602至步骤s606。

步骤s602,统计制冷系统200自其上次初始化操作后的运行次数。

步骤s604,判断制冷系统200的运行次数是否达到最大次数阈值,若制冷系统200的运行次数达到最大次数阈值,则执行步骤s606;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602。

步骤s606,判断需要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

在步骤s602中,可利用电流传感器和计数器统计制冷系统200自其上次初始化操作后的运行次数。例如当电流传感器检测到压缩机有电流时,计数器累计加1。

在制冷设备200的储物间室210通过转轮式干燥器100的一个分隔腔室11与外部环境连通的实施例中,步骤s604中提及的最大次数阈值可根据处于当前与储物间室210和外部环境连通的分隔腔室11中的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和储物间室410在制冷系统204每次运行过程中从外部环境吸入的水量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于当前与储物间室210和外部环境连通的分隔腔室11中的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m可根据分隔腔室11中的吸湿材料的种类和重量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储物间室210在制冷系统204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m可根据外部环境空气的绝对湿度r和储物间室210的容积v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外部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rh和温度t通过空气焓湿表格查询得到外部环境空气的绝对湿度d。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储物间室210在制冷系统204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m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m=1.5%v·d;其中储物间室210的容积v通常为一定值。

也就是说,储物间室210在制冷系统204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为m,制冷系统204运行n次时,储物间室21吸入的总水量m总=m·n。当制冷系统 204运行n次后,如果储物间室210吸入的总水量m总恰好与分隔腔室11中的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m相等,或者当制冷系统204运行(n-1)次后储物间室210吸入的总水量小于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m,但当制冷系统204运行n次后储物间室210总共吸入的总水量m总大于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m时,此时的n值即为最大次数阈值。也就是说,当制冷系统204自其上次初始化操作后的运行次数达到最大次数阈值时,储物间室210吸入的总水量m总恰好与分隔腔室11中的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m相等,或者首次大于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m。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吸湿材料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吸湿性能,步骤s604中提及的最大次数阈值进一步根据分隔腔室11中的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m与一预设的吸湿系数r的乘积、和储物间室210在制冷系统204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m确定;其中吸湿系数r可在0.6~0.95之间选取。引入吸湿材料的有效吸湿能力m有效=m·r,当制冷系统204自其上次初始化操作后的运行次数达到最大次数阈值时,储物间室210总共吸入的总水量m总恰好与分隔腔室11中的吸湿材料的有效吸湿能力m有效相等,或者首次大于吸湿材料的有效吸湿能力m有效。也就是说,最大次数阈值进一步根据分隔腔室11中的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与一预设的吸湿系数r的乘积、和储物间室210在制冷系统204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确定。由此可见,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根据吸湿材料的有效吸湿能力和实际吸湿的水量,将吸湿饱和的吸湿材料转动到待再生位置或者转至再生位置,从而实现了在更加合适的时机转动转轮式干燥器100,既可保证转轮式干燥器100持续具有较好吸湿效果,又可避免由于对吸湿材料进行不必要的再生,导致的浪费能源。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最大次数阈值的方法流程图。如图7所示,确定最大次数阈值的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702至步骤s710。

步骤s702,获取外部环境空气的湿度和温度。

步骤s704,根据外部环境空气的湿度、温度确定外部环境空气的绝对湿度。

步骤s706,根据外部环境空气的绝对湿度和储物间室210的容积确定储物间室210在制冷系统204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

步骤s708,根据当前与储物间室210和外部环境连通的分隔腔室11中的吸湿材料的种类和重量确定其吸湿能力。

步骤s710,根据该吸湿材料的吸湿能力和储物间室210在制冷系统204每次运行过程中吸入的水量确定最大次数阈值。

继续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606之后,即判断需要转动转轮 式干燥器100后,可执行步骤s608,使转轮式干燥器100转动一预设角度以使其从当前的工作位置转至下一工作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608之后,即在转轮式干燥器100转动一预设角度后,可执行步骤s610,即执行初始化操作,对制冷系统204的运行次数进行清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