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GPS无线控制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6822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GPS无线控制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制冷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汽车GPS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1885年是汽车发明取得决定性突破的一年。当时和戴姆勒在同一工厂的本茨,也在研究汽车。他在1885年几乎与戴姆勒同时制成了汽油发动机,装在汽车上,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行驶,获得成功。这一年,英国的巴特勒也发明了装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此外,意大利的贝尔纳也发明了汽车,俄国的普奇洛夫和伏洛波夫两人发明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享受,现有的汽车已经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汽车在夏季在室外长时间放置后,人们再进入车内时由于夏季温度过高汽车放在外面暴晒车内的温度很高,影响使人们感觉很不舒适,同时由于温差过大也容易导致引发疾病。虽然大部分汽车内有空调以及一些制冷设备,但制冷需要制冷时间,在制冷的这段时间就需要等待,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不方便。由于目前汽车普及量还在持续增涨,人们对乘车的舒适标准也在提高,目前急需一种简单、可靠的解决夏季人们进入车内的高温之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GPS无线控制制冷设备,使用手机对汽车内的制冷设备无线控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GPS无线控制制冷设备,包括车体和手机,所述车体顶端设置有天线,所述车体内设置有单片机,所述天线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输出端连接输出继电器,所述输出继电器连接制冷设备;所述手机无线连接卫星传输设备,所述卫星传输设备无线连接天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车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单片机、加速传感器、输出继电器和制冷设备,所述单片机连接温度传感器与加速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机内设置有服务器与GPS装置,所述服务器连接GPS装置,所述天线由信号放大器与卫星接收器组成,所述卫星接收器连接信号放大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手机启动服务器,将汽车内的温度值设定好以后,由GPS装置发出,然后卫星传输设备接收,再通过车体上设置的天线接收,由信号接收器将信号传递至信号放大器,信号放大器将接收的信号放大以后传递至单片机,单片机通过温度传感器与加速传感器的调整由输出继电器输出,最终通过制冷设备进行制冷,解决了传统的制冷设备需要打开车子才能制冷的问题,该制冷设备通过手机的设定在远处就能对汽车进行制冷,当温度达到人体适应值时,人们就可以进入了。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汽车GPS无线控制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汽车GPS无线控制制冷设备的系统示意图;

图中标号:1、车体;2、手机;3、服务器;4、GPS装置;5、卫星传输设备;6、天线;7、卫星接收器;8、信号放大器;9、温度传感器;10、单片机;11、加速传感器;12、输出继电器;13、制冷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GPS无线控制制冷设备,包括车体1和手机2,所述车体1顶端设置有天线6,所述车体1内设置有单片机10,所述天线6与单片机10连接,所述单片机10输出端连接输出继电器12,所述输出继电器12连接制冷设备13;所述手机2无线连接卫星传输设备5,所述卫星传输设备5无线连接天线6。

所述车体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单片机10、加速传感器11、输出继电器12和制冷设备13,所述单片机10连接温度传感器9与加速传感器11;所述手机2内设置有服务器3与GPS装置4,所述服务器3连接GPS装置4,所述天线6由信号放大器8与卫星接收器7组成,所述卫星接收器7连接信号放大器8

本发明通过手机启动服务器,将汽车内的温度值设定好以后,由GPS装置4发出,然后卫星传输设备5接收,再通过车体2上设置的天线接收6,由信号接收器7将信号传递至信号放大器8,信号放大器8将接收的信号放大以后传递至单片机10,单片机10通过温度传感器9与加速传感器11的调整由输出继电器12输出,最终通过制冷设备13进行制冷,解决了传统的制冷设备13需要打开车子才能制冷的问题,该制冷设备13通过手机的设定在远处就能对汽车进行制冷,当温度达到人体适应值时,人们就可以进入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