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热源热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358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热源热泵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调热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热源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热泵是一种通过消耗少量电能,将热量从低位热源转移到高位热源的装置。因电能和低位热源可持续获得,热泵被视为一种高效稳定的供热装置,但其终究要消耗一定的电能,且当低位热源温度较低时,热泵的制热量和能效比大幅度衰减。在热泵系统中引入辅助热源,可提高热泵的经济性和低温环境下的适用性,如何将辅助热源与热泵的低位热源高效组合利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是一项本领域技术人员渴望解决,但尚未完美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将辅助热源与热泵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性价比高,低温特性优良的双热源热泵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双热源热泵系统,包括带中间补气口的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节流部件3、经济器4、第二节流部件5、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7、加热装置8、第一截止阀9、第二截止阀10、第三截止阀11、第一旁通管路12和第二旁通管路13,所述冷凝器2的底部高于所述加热装置8的顶部,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2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凝器2的出口分为两路,第一路与所述经济器4的第一进口4a连通,第二路经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与所述经济器4的第二进口4b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的进口经所述第一截止阀9与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的出口连通构成所述第一旁通管路12,所述经济器4的第一出口4c经所述第二节流部件5与所述蒸发器6的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6的出口经所述气液分离器7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经济器4的第二出口4d与所述加热装置8的进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8的出口经所述第二截止阀10与所述压缩机1的中间补气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8的出口经所述第三截止阀11与所述冷凝器2的进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和第二节流部件5均为带关闭功能的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串联电磁阀、毛细管串联电磁阀、节流孔板串联电磁阀中的一种,所述加热装置8的热源为太阳能、地热能、废热水能、空气能或电热能中的一种或几种。

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双热源热泵系统,包括带中间补气口的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节流部件3、经济器4、第二节流部件5、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7、加热装置8、第一截止阀9、第二截止阀10、第四截止阀14、第一旁通管路12和第三旁通管路15,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2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凝器2的出口分为两路,第一路与所述经济器4的第一进口4a连通,第二路经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与所述经济器4的第二进口4b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的进口经所述第一截止阀9与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的出口连通构成所述第一旁通管路12,所述经济器4的第一出口4c经所述第二节流部件5与所述蒸发器6的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6的出口经所述气液分离器7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经济器4的第二出口4d与所述加热装置8的进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8的出口经所述第二截止阀10与所述压缩机1的中间补气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8的出口经所述第四截止阀14与所述气液分离器7的进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和第二节流部件5均为带关闭功能的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串联电磁阀、毛细管串联电磁阀、节流孔板串联电磁阀中的一种,所述加热装置8的热源为太阳能、地热能、废热水能、空气能或电热能中的一种或几种。

技术方案之三是:一种双热源热泵系统,包括带中间补气口的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节流部件3、经济器4、第二节流部件5、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7、加热装置8、第二截止阀10、第三截止阀11、第五截止阀16、第二旁通管路13和第四旁通管路17,所述冷凝器2的底部高于所述加热装置8的顶部,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2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凝器2的出口分为三路,第一路与所述经济器4的第一进口4a连通,第二路经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与所述经济器4的第二进口4b连通,第三路经所述第五截止阀16与所述加热装置8的进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8的出口经所述第二截止阀10与所述压缩机1的中间补气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8的出口经所述第三截止阀11与所述冷凝器2的进口连通,所述经济器4的第二出口4d与所述加热装置8的进口连通,所述经济器4的第一出口4c经所述第二节流部件5与所述蒸发器6的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6的出口经所述气液分离器7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和第二节流部件5均为带关闭功能的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串联电磁阀、毛细管串联电磁阀、节流孔板串联电磁阀中的一种,所述加热装置8的热源为太阳能、地热能、废热水能、空气能或电热能中的一种或几种。

技术方案之四是:一种双热源热泵系统,包括带中间补气口的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节流部件3、经济器4、第二节流部件5、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7、加热装置8、第二截止阀10、第四截止阀14、第五截止阀16、第三旁通管路15和第四旁通管路17,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2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凝器2的出口分为三路,第一路与所述经济器4的第一进口4a连通,第二路经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与所述经济器4的第二进口4b连通,第三路经所述第五截止阀16与所述加热装置8的进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8的出口经所述第二截止阀10与所述压缩机1的中间补气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8的出口经所述第四截止阀14与所述气液分离器7的进口连通,所述经济器4的第二出口4d与所述加热装置8的进口连通,所述经济器4的第一出口4c经所述第二节流部件5与所述蒸发器6的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6的出口经所述气液分离器7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和第二节流部件5均为带关闭功能的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串联电磁阀、毛细管串联电磁阀、节流孔板串联电磁阀中的一种,所述加热装置8的热源为太阳能、地热能、废热水能、空气能或电热能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提供的双热源热泵系统属于组合发明,是将辅助热源与热泵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根据双热源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节,提高了热泵系统的经济性和在低温条件下的适用性,具有结构合理,性价比高,低温特性优良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热源热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双热源热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双热源热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双热源热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带中间补气口的压缩机、2冷凝器、3第一节流部件、4经济器、5第二节流部件、6蒸发器、7气液分离器、8加热装置、9第一截止阀、10第二截止阀、11第三截止阀、12第一旁通管路、13第二旁通管路、14第四截止阀、15第三旁通管路、16第五截止阀、17第四旁通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参照图1,实施例1的一种双热源热泵系统,包括带中间补气口的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节流部件3、经济器4、第二节流部件5、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7、加热装置8、第一截止阀9、第二截止阀10、第三截止阀11、第一旁通管路12和第二旁通管路13,所述冷凝器2的底部高于所述加热装置8的顶部。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2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凝器2的出口分为两路,第一路与所述经济器4的第一进口4a连通,第二路经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与所述经济器4的第二进口4b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的进口经所述第一截止阀9与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的出口连通构成所述第一旁通管路12,所述经济器4的第一出口4c经所述第二节流部件5与所述蒸发器6的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6的出口经所述气液分离器7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经济器4的第二出口4d与所述加热装置8的进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8的出口经所述第二截止阀10与所述压缩机1的中间补气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8的出口经所述第三截止阀11与所述冷凝器2的进口连通。当加热装置8可提供的热量较多时,关闭第一节流部件3、第二节流部件5、第二截止阀10,打开第一截止阀9、第三截止阀11、压缩机1,此时系统为自然循环式热泵,从冷凝器2流出的液态制冷剂依次流经第一截止阀9和经济器4,在加热装置8中吸热气化,然后经第三截止阀11进入冷凝器2开始下一个循环,冷凝器2出口至加热装置8进口之间的制冷剂处于液体状态,加热装置8出口至冷凝器2进口之间的制冷剂处于气体状态,两侧因存在密度差而产生动力,驱使制冷剂在管内流动,实现制冷剂的自然循环。当加热装置8可提供的热量较少时,关闭第一截止阀9、第三截止阀11,打开第一节流部件3、第二节流部件5、第二截止阀10、压缩机1,此时系统为带加热装置的喷气增焓热泵,制冷剂从冷凝器2流出后分为两路,一路依次流过第一节流部件3、经济器4、加热装置8、第二截止阀10,进入压缩机1的中间补气口,另一路依次流过经济器4、第二节流部件5、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7,进入压缩机1的吸气口,两路制冷剂在压缩机1内混合后经排气口排出,进入冷凝器2,开始下一个循环。

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和第二节流部件5均为带关闭功能的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串联电磁阀、毛细管串联电磁阀、节流孔板串联电磁阀中的一种,所述加热装置8的热源为太阳能、地热能、废热水能、空气能或电热能中的一种或几种。

参照图2,实施例2的一种双热源热泵系统,包括带中间补气口的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节流部件3、经济器4、第二节流部件5、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7、加热装置8、第一截止阀9、第二截止阀10、第四截止阀14、第一旁通管路12和第三旁通管路15,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2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凝器2的出口分为两路,第一路与所述经济器4的第一进口4a连通,第二路经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与所述经济器4的第二进口4b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的进口经所述第一截止阀9与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的出口连通构成所述第一旁通管路12,所述经济器4的第一出口4c经所述第二节流部件5与所述蒸发器6的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6的出口经所述气液分离器7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经济器4的第二出口4d与所述加热装置8的进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8的出口经所述第二截止阀10与所述压缩机1的中间补气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8的出口经所述第四截止阀14与所述气液分离器7的进口连通。当加热装置8可提供的热量较多时,关闭第一节流部件3、第二节流部件5、第二截止阀10,打开第一截止阀9、第四截止阀14、压缩机1,制冷剂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依次流过冷凝器2、第一截止阀9、经济器4、加热装置8、第四节止阀14、气液分离器7,进入压缩机1的吸气口进行压缩,开始下一个循环,此时系统内没有节流部件节流降压,压缩机的压缩比很小,仅起到为制冷剂循环提供动力的作用,故压缩机耗功很小。当加热装置热量一般时,关闭第一截止阀9、第二截止阀10、第二节流部件5、打开第一节流部件3、第四截止阀14、压缩机1,制冷剂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依次流过冷凝器2、第一节流部件3、经济器4、加热装置8、第四节止阀14、气液分离器7,进入压缩机1的吸气口进行压缩,开始下一个循环。当加热装置8可提供的热量较少时,关闭第一截止阀9、第四截止阀14,打开第一节流部件3、第二节流部件5、第二截止阀10,此时系统为带加热装置的喷气增焓热泵,制冷剂从冷凝器2流出后分为两路,一路依次流过第一节流部件3、经济器4、加热装置8、第二截止阀10,进入压缩机1的中间补气口,另一路依次流过经济器4、第二节流部件5、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7,进入压缩机1的吸气口,两路制冷剂在压缩机1内混合后经排气口排出,进入冷凝器2,开始下一个循环。

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和第二节流部件5均为带关闭功能的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串联电磁阀、毛细管串联电磁阀、节流孔板串联电磁阀中的一种,所述加热装置8的热源为太阳能、地热能、废热水能、空气能或电热能中的一种或几种。

参照图3,实施例3的一种双热源热泵系统,包括带中间补气口的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节流部件3、经济器4、第二节流部件5、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7、加热装置8、第二截止阀10、第三截止阀11、第五截止阀16、第二旁通管路13和第四旁通管路17,所述冷凝器2的底部高于所述加热装置8的顶部,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2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凝器2的出口分为三路,第一路与所述经济器4的第一进口4a连通,第二路经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与所述经济器4的第二进口4b连通,第三路经所述第五截止阀16与所述加热装置8的进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8的出口经所述第三截止阀11与所述冷凝器2的进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8的出口经所述第二截止阀10与所述压缩机1的中间补气口连通,所述经济器4的第二出口4d与所述加热装置8的进口连通,所述经济器4的第一出口4c经所述第二节流部件5与所述蒸发器6的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6的出口经所述气液分离器7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当加热装置8可提供的热量较多时,关闭第一节流部件3、第二节流部件5、第二截止阀10、压缩机1,打开第三截止阀11、第五截止阀16,此时系统为自然循环式热泵,从冷凝器2流出的液态制冷剂经第五截止阀16进入加热装置8,在加热装置8中吸热气化,然后经第三截止阀11进入冷凝器,开始下一个循环。冷凝器2出口至加热装置8进口之间的制冷剂处于液体状态,加热装置8出口至冷凝器2进口之间的制冷剂处于气体状态,两侧因存在密度差而产生动力,驱使制冷剂在管内流动,实现制冷剂的自然循环。当加热装置8可提供的热量较少时,关闭第三截止阀11、第五截止阀16,打开第二截止阀10、第一节流部件3、第二节流部件5、压缩机1,此时系统为带加热装置的喷气增焓热泵系统,制冷剂从冷凝器2流出后分为两路,一路依次流过第一节流部件3、经济器4、加热装置8、第二截止阀10,进入压缩机1的中间补气口,另一路依次流过经济器4、第二节流部件5、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7,进入压缩机1的吸气口,两路制冷剂在压缩机1内混合后经排气口排出,进入冷凝器2,开始下一个循环。

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和第二节流部件5均为带关闭功能的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串联电磁阀、毛细管串联电磁阀、节流孔板串联电磁阀中的一种,所述加热装置8的热源为太阳能、地热能、废热水能、空气能或电热能中的一种或几种。

参照图4,实施例4的一种双热源热泵系统,包括带中间补气口的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节流部件3、经济器4、第二节流部件5、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7、加热装置8、第二截止阀10、第四截止阀14、第五截止阀16、第三旁通管路15和第四旁通管路17,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2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凝器2的出口分为三路,第一路与所述经济器4的第一进口4a连通,第二路经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与所述经济器4的第二进口4b连通,第三路经所述第五截止阀16与所述加热装置8的进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8的出口经所述第二截止阀10与所述压缩机1的中间补气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8的出口经所述第四截止阀14与所述气液分离器7的进口连通,所述经济器4的第二出口4d与所述加热装置8的进口连通,所述经济器4的第一出口4c经所述第二节流部件5与所述蒸发器6的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6的出口经所述气液分离器7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当加热装置8可提供的热量较多时,关闭第一节流部件3、第二节流部件5、第二截止阀10、压缩机1,打开第四节止阀14、第五截止阀16,制冷剂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依次流过冷凝器2、第五截止阀16、加热装置8、第四节止阀14、气液分离器7,进入压缩机1的吸气口进行压缩,开始下一个循环,此时系统内没有节流部件节流降压,压缩机的压缩比很小,仅起到为制冷剂循环提供动力的作用,故压缩机耗功很小。当加热装置8可提供的热量适中时,关闭第二截止阀10、第五截止阀16、第二节流部件5,打开第一节流部件3、第四截止阀14、压缩机1,制冷剂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依次流过冷凝器2、第一节流部件3、经济器4、加热装置8、第四节止阀14、气液分离器7,进入压缩机1的吸气口进行压缩,开始下一个循环。当加热装置8可提供的热量较少时,关闭第四截止阀14、第五截止阀16,打开第二截止阀10、第一节流部件3、第二节流部件5、压缩机1,此时系统为带加热装置的喷气增焓热泵系统,制冷剂从冷凝器2流出后分为两路,一路依次流过第一节流部件3、经济器4、加热装置8、第二截止阀10,进入压缩机1的中间补气口,另一路依次流过经济器4、第二节流部件5、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7,进入压缩机1的吸气口,两路制冷剂在压缩机1内混合后经排气口排出,进入冷凝器2,开始下一个循环。

所述第一节流部件3和第二节流部件5均为带关闭功能的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串联电磁阀、毛细管串联电磁阀、节流孔板串联电磁阀中的一种,所述加热装置8的热源为太阳能、地热能、废热水能、空气能或电热能中的一种或几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