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搁物架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4563发布日期:2019-06-13 15:5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搁物架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折叠搁物架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制冷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冰箱等制冷设备存储蔬菜、鱼肉等易腐食物。

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现有的冰箱的冷藏区和冷冻区都会设置多个搁物架,以将存储空间分割为多个存储区域。

当需要存放大体积物件时,用户需要手动调节搁物架的位置甚至取出搁物架从而为大体积物件预留足够的存储空间。

但是,这样的操作方式导致被取出的搁物架存在极大的损坏风险,还需要占用用户的居家空间来专门存放取出的这些搁物架,操作不方便,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更有效的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对存储空间的灵活分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折叠搁物架,包括:一对支架;第一搁盘,所述第一搁盘的后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第二搁盘,所述第二搁盘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搁盘的前端,所述第一搁盘和第二搁盘可折叠地运动至一退回位置;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搁盘前方的第三搁盘,所述可折叠搁物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搁盘和第三搁盘之间的连接件,所述第二搁盘的前端可以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后端,所述第三搁盘的后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前端,以使所述第一搁盘和第二搁盘可折叠地运动至所述退回位置时,所述第三搁盘的前端可以向上翻转。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的后端具有第一铰接部以与所述第二搁盘的前端铰接,所述连接件的前端具有第二铰接部以与所述第三搁盘的后端铰接,以使所述第三搁盘能够以所述第二铰接部为轴灵活地上下翻转,所述第二搁盘的后端也能够顺利翘起。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预设阈值,以使所述第三搁盘的前端向上翻起后,所述第三搁盘与所述连接件所形成的夹角呈锐角,从而在所述第一搁盘和第二搁盘可折叠的运动至退回位置,并且所述第三搁盘也处于向上翻转的位置时,有效避免所述第三搁盘意外地向下翻转,确保所述第三搁盘能够稳定在向上翻转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三搁盘的后端具有第一止挡部,所述支架上具有第一适配部,在所述第三搁盘的前端向上翻起后,所述第一止挡部抵持于所述第一适配部以防止所述第三搁盘的前端向下翻动,确保所述第三搁盘能够稳定在向上翻转的位置。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搁盘和第二搁盘可折叠地运动至所述退回位置时,所述第三搁盘的前端可向上翻起至抵靠于所述第二搁盘的后端,以确保所述第三搁盘能够稳定在向上翻转的状态,不会出现非预期地向下翻转。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沿着所述第三搁盘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板体,所述板体支撑于所述支架,以保持所述可折叠搁物架的完整性。

可选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以及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导机构,所述第一搁盘的后端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前后相对移动;还包括:导向机构;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向后移动时,所述导向机构引导所述第一搁盘的后端向下移动和/或引导所述第二搁盘的后端向上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搁盘的前端和所述第二搁盘的后端翘起,以使得所述第一搁盘和第二搁盘可折叠地运动至所述退回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所述可折叠搁物架的第一搁盘和第二搁盘能够在所述导向机构的作用下可折叠的运动至退回位置,从而在不移除所述可折叠搁物架的前提下,基于所述可折叠搁物架自身的折叠作用改变存储空间内的空间分割状态,打通原本被可折叠搁物架所分割的空间。

可选的,所述第三搁盘的后端具有第一止挡部,在所述第三搁盘的前端向上翻起后,所述第一止挡部抵持于所述导向机构的后端以防止所述第三搁盘的前端向下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所述方案能够充分利用所述可折叠搁物架的各个部件,在实现各个搁盘的折叠运动的同时,确保各个搁盘能够保持在其折叠位置,有效避免搁盘出现非预期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三搁盘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止挡部,所述支架具有第二适配部,在所述第一搁盘和第二搁盘展开地支撑在所述支架上时,所述第二止挡部抵持于所述第二适配部以防止所述第三搁盘向后运动,确保所述第一搁、第二搁盘和第三搁盘均能够稳定在展开位置。

可选的,所述可折叠搁物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三搁盘的前端的装饰条,所述第二止挡部位于所述装饰条的两端,以通过所述第二止挡部与所述第二适配部的相互配合,将所述可折叠搁物架稳定在展开状态或解稳定至折叠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二适配部位于所述支架的前端,以与所述装饰条相配合,确保所述可折叠搁物架的各个搁盘处于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三搁盘不会随意向后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搁盘、第二搁盘和第三搁盘具有相同的结构,以降低生产和安装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搁盘的前端设置有转轴和卡槽,所述第二搁盘的后端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搁盘的前端的结构相同,并且所述第二搁盘的后端的转轴与所述第一搁盘的前端的卡槽适配,所述第二搁盘的后端的卡槽与所述第一搁盘的前端的转轴适配。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基于本实施例的方案,所述第二搁盘的后端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搁盘的前端的结构相同,降低对各个搁盘的制造和开发成本,尤其在开发过程中,无需开发多种模具即可实现产品的生产制造,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安装时的操作复杂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存储空间,还包括:上述的可折叠搁物架,通过调节所述可折叠搁物架至不同状态,使得用户能够根据需求灵活分割所述制冷设备的存储空间,优化用户体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案提供一种可折叠搁物架,包括:一对支架;第一搁盘,所述第一搁盘的后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第二搁盘,所述第二搁盘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搁盘的前端,所述第一搁盘和第二搁盘可折叠地运动至一退回位置;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搁盘前方的第三搁盘,所述可折叠搁物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搁盘和第三搁盘之间的连接件,所述第二搁盘的前端可以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后端,所述第三搁盘的后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前端,以使所述第一搁盘和第二搁盘可折叠地运动至所述退回位置时,所述第三搁盘的前端可以向上翻转。较之现有的搁物架,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可折叠搁物架能够在其第一搁盘和第二搁盘可折叠的运动至所述退回位置时,进一步翻折所述可折叠搁物架的第三搁盘,以在不移除所述可折叠搁物架的前提下,基于所述可折叠搁物架自身的折叠作用改变存储空间内的空间分割状态,彻底打通原本被可折叠搁物架所分割的空间。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用户既能根据需求灵活分割存储空间,又不需要整体移除所述可折叠搁物架,从而节省用户的居家空间,也有效降低可折叠搁物架的损坏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折叠搁物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可折叠搁物架的爆炸图;

图3是图1所示可折叠搁物架的一种可折叠形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可折叠搁物架的过渡形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一种导向机构的可折叠搁物架沿y方向的剖面图;

图6是图5沿z方向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另一种导向机构的可折叠搁物架沿z方向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可折叠搁物架的另一种可折叠形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在y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10是图3在z方向上的局部示意图;

图11是图8在z方向上的局部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安装有可折叠搁物架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0-可折叠搁物架;101-支架;102-第一连接部;103-引导机构;104-第一搁盘;105-第一搁盘的后端;106-第一搁盘的前端;107-第二连接部;108-第二搁盘;109-第二搁盘的后端;110-第一导引斜面;111-第二导引斜面;112-突出部;113-固定部;114-缺口;115-第二搁盘的前端;116-第三搁盘;117-第二止挡部;118-第二适配部;119-固定槽;120-铰接件;121-第三搁盘的后端;122-第三搁盘的前端;123-转轴;124-卡槽;125-存储空间;126-支架固定部;127-螺钉;128-通孔;x-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指向前方的方向;y-平行于所述可折叠搁物架的宽度方向的方向;z-垂直于所述可折叠搁物架所在平面向上的方向;129-连接件;130-装饰条;131-连接件的后端;132-连接件的前端;α-第三搁盘与连接件所形成的夹角;133-第一止挡部;134-第一适配部;135-内胆;136-第一铰接部;137-第二铰接部;138-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言,现有的搁物架无法满足用户灵活分割存储空间的需求,损坏率高,影响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可折叠搁物架,包括:一对支架;第一搁盘,第一搁盘的后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架;第二搁盘,第二搁盘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搁盘的前端,第一搁盘和第二搁盘可折叠地运动至一退回位置;以及位于第二搁盘前方的第三搁盘,可折叠搁物架还包括:位于第二搁盘和第三搁盘之间的连接件,第二搁盘的前端可以转动的连接于连接件的后端,第三搁盘的后端可转动的连接于连接件的前端,以使第一搁盘和第二搁盘可折叠地运动至退回位置时,第三搁盘的前端可以向上翻转。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可折叠搁物架能够在其第一搁盘和第二搁盘可折叠的运动至退回位置时,进一步翻折可折叠搁物架的第三搁盘,以在不移除可折叠搁物架的前提下,基于可折叠搁物架自身的折叠作用改变存储空间内的空间分割状态,彻底打通原本被可折叠搁物架所分割的空间。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用户既能根据需求灵活分割存储空间,又不需要整体移除可折叠搁物架,从而节省用户的居家空间,也有效降低可折叠搁物架的损坏风险。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折叠搁物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可折叠搁物架可以设置于制冷设备等存储空间内供用户搁置物品。

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可折叠搁物架100可以包括:一对支架101;第一搁盘104,第一搁盘104的后端105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架101;第二搁盘108,第二搁盘108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可折叠地运动至一退回位置;以及位于第二搁盘108前方的第三搁盘116。

更为具体地,可折叠搁物架100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二搁盘108和第三搁盘116之间的连接件129,第二搁盘108的前端115可以转动的连接于连接件129的后端131,第三搁盘116的后端121可转动的连接于连接件129的前端132,以使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可折叠地运动至退回位置(如图3所示)时,第三搁盘116的前端122可以向上翻转至图8所示的位置,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存储空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上下方向上的运动可以指沿z方向上的上下运动。

优选地,退回位置可以是与展开位置相对的位置,其中,退回位置可以指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在z方向上处于近似平行状态的位置(参考图3中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所处的位置),展开位置可以指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在x方向上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参考图1中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所处的位置)。

在一个优选例中,在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处于退回位置时,第三搁盘116也能够向上翻折(参考图8中第三搁盘116所处的位置),以使可折叠搁物架100整体多段折叠地设置于存储空间内,从而将被可折叠搁物架100分割的多个存储区域全部打通成一个存储区域。

进一步地,连接件129的后端131可以具有第一铰接部136以与第二搁盘108的前端115铰接,连接件129的前端132可以具有第二铰接部137以与第三搁盘116的后端121铰接,以使第三搁盘116能够以第二铰接部137为轴灵活地上下翻转,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也能够顺利翘起。

例如,参考图2,第一铰接部136可以为卡槽,第二搁盘108的前端115上可以相适配的设置有转轴,通过卡槽和转轴的结合,使得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向上翘起时,第二搁盘108的前端115能够以转轴为轴沿z方向翻转,确保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能够由图1所示的展开位置经图4所示的过渡位置后可折叠地运动至图3所示的退回位置。

又例如,参考图2,第二铰接部137同样可以为卡槽,第三搁盘116的后端121上可以相适配的设置有转轴,通过卡槽与转轴的结合,使得第三搁盘116的后端121能够以转轴为轴沿z方向翻转,确保在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运动至图3所示的退回位置时,第三搁盘116能够向上翻转至图8所示的翻转位置,以将折叠状态的可折叠搁物架100前方的存储空间全部打通,供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连接件129沿支架101的长度方向(即沿x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预设阈值,以使第三搁盘116的前端122向上翻起后,第三搁盘116与连接件129所形成的夹角α呈锐角,从而在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可折叠的运动至退回位置,并且第三搁盘116也处于向上翻转的位置时,有效避免第三搁盘116意外地向下翻转,确保第三搁盘116能够稳定在向上翻转的位置。

优选地,预设阈值可以为30(单位:厘米cm),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化出更多实施例(如根据存储空间、支架的尺寸、各个搁盘的尺寸等调整预设阈值),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参考图11,第三搁盘116的后端121可以具有第一止挡部133,支架101上可以具有第一适配部134,在第三搁盘116的前端122向上翻起后,第一止挡部133可以抵持于第一适配部134以防止第三搁盘116的前端122向下翻动,确保第三搁盘116能够稳定在向上翻转的位置。

在一个优选例中,第一止挡部133可以是通过第二铰接部137和第三搁盘116的后端121的配合形成的。例如,结合图2和图11,第二铰接部137为卡槽,第三搁盘116的后端121为转轴,通过卡槽与转轴的配合使得第二铰接部能够与第三搁盘116的后端121铰接。进一步地,通过设定转轴在卡槽内转动时的轴心,可以使得第三搁盘116向上翻动带动转轴在卡槽内转动时,位于第三搁盘116的后端121的转轴的端部能够向下突出形成第一止挡部133,以使之抵持于第一适配部134。

优选地,第一适配部134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设置于支架101上。

进一步地,当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可折叠地运动至退回位置时,第三搁盘116的前端122可向上翻起至抵靠于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以确保第三搁盘116能够稳定在向上翻转的状态,不会出现非预期地向下翻转。

进一步地,连接件129可以包括沿着第三搁盘116的宽度方向(即沿y方向)上延伸的板体138,板体138可以支撑于支架101,以保持可折叠搁物架100的完整性。

进一步地,支架10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2,以及沿支架101的长度方向(即沿x方向)延伸的引导机构103,第一搁盘104的后端105可以具有第二连接部107,第一连接部102和第二连接部107可转动连接,并且第一连接部102和第二连接部107可沿支架101的长度方向前后相对移动。

进一步地,可折叠搁物架100还可以包括:导向机构。

其中,第二连接部107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2向后移动时,导向机构可以引导第一搁盘104的后端105向下移动和/或引导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向上运动以使得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和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翘起,以使得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可折叠地运动至退回位置。具体地,本实施例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可以指沿x方向上的前后移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参考图3,本实施例可折叠搁物架100的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能够在导向机构的作用下可折叠的运动至退回位置,从而在不移除可折叠搁物架的前提下,基于可折叠搁物架100自身的折叠作用改变存储空间内的空间分割状态,打通原本被可折叠搁物架100所分割的空间。此时,第三搁盘116可以展开的支撑在支架101上,以满足用户搁置物品的需求。进一步地,当需要更大的贯通空间时,可以将第三搁盘116的前端122向上翻转,以使可折叠搁物架100呈现图8所示的位置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搁盘104、第二搁盘108和第三搁盘116都可以适于支撑在支架101上。

例如,引导机构103可以为凸筋,三个搁盘均可以支撑在凸筋上。

又例如,引导机构103还可以为凹槽,三个搁盘可以分别部分嵌入在凹槽中,以在不影响三个搁盘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切换的前提下,为三个搁盘提供支撑点。

进一步地,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和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可以通过铰接件120铰接。

具体地,在正常状态下,参考图1,第一搁盘104、第二搁盘108和第三搁盘116可以是在x方向上平行设置的,即第一搁盘104、第二搁盘108和第三搁盘116处于展开位置。此时,可折叠搁物架100所处的存储空间可以被可折叠搁物架100分割为多个区域,可折叠搁物架100可供用户搁置物品。当需要将存储空间打通时,用户无需整体移除可折叠搁物架100,而是将第三搁盘116向后推(即第三搁盘116受到沿着-x方向的作用力),使得第二连接部107可以相对第一连接部102向后移动,通过导向机构的作用引导第一搁盘104的后端105向下移动和/或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向上运动,使得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和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能够翘起(参考图4)。

进一步地,响应于持续受到的沿着-x方向的作用力,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和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进一步翘起直至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可折叠的运动至图3所示的退回位置。此时,可折叠搁物架100的三个搁盘中,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呈折叠状态,第三搁盘116呈展开状态,第三搁盘116的前端122之前的所有空间均被打通供用户使用,同时,第三搁盘116仍能供用户搁置物品,从而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参考图5和图6,导向机构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02或第二连接部107的第一导引斜面110以使第二连接部107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2向后移动时第一搁盘104的后端105可以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和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翘起,使得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能够可折叠地运动至退回位置。

优选地,参考图6,第一连接部102可以为多边形卡槽(图6中以四边形为例),其具有第一导引斜面110(如图6中四边形卡槽的上下两条斜边),第一导引斜面110在沿+x方向上向+y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107可以适配的卡接于多边形卡槽中,并在多边形卡槽中前后移动。例如,第一导引斜面110可以略长于第二连接部107的长度(或直径),以使第二连接部107能够在第一连接部102中前后移动。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当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二连接部107可以抵触于第一连接部102的最前方(即图5和图6所示多边形卡槽的右端)。响应于受到沿-x方向的作用力,第二连接部107沿着第一导引斜面110在第一连接部102内向后移动,带动第一搁盘104、第二搁盘108和第三搁盘116整体向后移动(即沿-x方向移动)。

同时,由于第一导引斜面110是倾斜设置的,使得第一搁盘104在第二连接部107的带动下向后移动的同时,第一搁盘104的后端105随着第二连接部107向下运动,带动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向上翘起。进一步地,由于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是和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铰接在一起的,使得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能够被一同带动地翘起。最终,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经由图4所示的过渡形态可折叠的运动至图3所示的退回位置。

在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参考图7,导向机构可以包括设置于支架101或第二搁盘108的第二导引斜面111以使第二连接部107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2向后移动时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向上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和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翘起,使得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能够可折叠地运动至退回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和/或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可以具有突出部112,第二连接部107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2向后移动时,第二导引斜面111可以抵触突出部112,以引导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和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翘起。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通过突出部112和第二导引斜面111的相互配合,能够在第二连接部107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2向后移动时,确保第二搁盘108的前端109和第一搁盘104的后端106翘起,使得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能够可折叠地运动至退回位置。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当第一搁盘104、第二搁盘108和第三搁盘116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二连接部107可以抵触于第一连接部102的最前方(即图7所示的位置)。此时,突出部112位于第二导引斜面111的最下端。或者,在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处于展开位置时,突出部112和第二导引斜面111也可以是不相接触的。

进一步地,响应于受到沿-x方向的作用力,第二连接部107沿着第一导引斜面110在第一连接部102内向后移动,带动第一搁盘104、第二搁盘108和第三搁盘116整体向后移动。

同时,随着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向后移动,突出部112与第二导引斜面111接触并沿着第二导引斜面111向上运动,带动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和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向上翘起。最终,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经由图4所示的过渡形态可折叠的运动至图3所示的退回位置。

进一步地,导向机构还可以包括固定部113,固定部113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支架101,第二导引斜面111可以固定于固定部113并且具有朝向突出部112的斜面。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第二导引斜面111能够通过固定部113牢固的设置在支架101上,以通过与突出部112的相互配合确保第二连接部107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2向后移动时,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和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能够因设置于其上的突出部112与第二导引斜面111的相互抵触而向上翘起。

进一步地,引导机构103可以为凸筋(如图所示)或者凹槽,以为第一搁盘104、第二搁盘108和第三搁盘116提供支撑以引导三个搁盘前后移动。

在一个优选例中,当引导机构103为凸筋时,固定部113可以固定于引导机构103上,以使突出部112与第二导引斜面111的抵触作用更加明显。例如,参考图8,固定部113可以齐平于引导机构103,以起到平滑过渡的作用。

作为一个变化例,当引导机构103为凹槽时,固定部113可以固定于支架101上除凹槽之外的位置,例如,可以设置于凹槽下端,以实现引导作用。

在又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参考图5,导向机构可以包括第一导引斜面110、第二导引斜面112以及固定部113,以使第二连接部107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2向后移动时,第一搁盘104的后端105能够向下运动,同时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和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能够翘起,确保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能够成功运动至退回位置。

在一个优选例中,参考图1至图11,第一连接部102可以为连接孔,第二连接部107可以为销轴。或者,作为一个变化例,第一连接部102也可以为销轴,第二连接部107可以为连接孔。

其中,销轴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孔内,并在连接孔内可沿支架101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以确保第一连接部102和第二连接部107能够可转动的连接,同时第二连接部107还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2向后移动,为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的向上翘起提供移动空间。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当第一连接部102为连接孔,第二连接部107为销轴时,第一导引斜面111可以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02上,以使第二连接部107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2向后移动时,第一搁盘104的第一端105可以向下运动,确保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能够可折叠的运动至退回位置。

优选地,参考图7、图9至图11,连接孔可以为腰型孔,以确保销轴能够在腰型孔内前后移动,为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的向上翘起提供移动空间。

进一步地,参考图1、图2、图7、图9至图11,连接孔可以具有缺口114,销轴可以通过缺口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孔内,便于装配,也便于用户取放可折叠搁物架100。

进一步地,第三搁盘116的后端121可以具有第一止挡部133,在第三搁盘116的前端122向上翻起后,第一止挡部133可以抵持于导向机构的后端以防止第三搁盘116的前端122向下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施例方案能够充分利用可折叠搁物架100的各个部件,在实现各个搁盘的折叠运动的同时,确保各个搁盘能够保持在其折叠位置,有效避免搁盘出现非预期移动。

例如,参考图11,与第一止挡部133相适配,作为导向机构的一部分的固定部113的后端可以设置有第一适配部134,在第三搁盘116的前端122向上翻起后,第一止挡部133可以抵持于固定部113后端的第一适配部134,以防止第三搁盘116的前端122向下翻动。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102可以设置于支架101的后端部,第三搁盘116的前端122可以设置有第二止挡部117,支架101可以具有第二适配部118,在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展开地支撑在支架101上时,第二止挡部117可以抵持于第二适配部118以防止第三搁盘116向后运动,确保第一搁盘104、第二搁盘108和第三搁盘116均能够稳定在展开位置,亦即确保可折叠搁物架100能够稳定的处于展开状态,不会出现意外回缩折叠的情况,有利于用户在展开的可折叠搁物架100上放置物品。其中,当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展开地支撑在支架101上时,可以理解为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处于展开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止挡部117可以设置于可折叠搁物架100的最前端,并通过与支架101的相互配合防止可折叠搁物架100向后移动。

在一个优选例中,第二止挡部117可以为卡扣部,与设置于引导机构103和/或支架101的前端部的第二适配部118相适配,以卡扣固定于第二适配部118或松脱,防止第三搁盘116非预期地向后移动。

进一步地,参考图1、图2、图5和图9,可折叠搁物架100还可以包括:连接于第三搁盘116的前端122的装饰条130,第二止挡部117可以位于装饰条130的两端,并与设置于引导机构103的前端部的第二适配部118相适配,以通过第二止挡部117与第二适配部118的相互配合,将可折叠搁物架100稳定在展开状态或解稳定至折叠状态。

进一步地,第二适配部118可以位于支架101的前端,以与装饰条130相配合,确保可折叠搁物架100的各个搁盘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三搁盘116不会随意向后移动。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当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二止挡部117卡扣于第二适配部118,如图1所示;当第二止挡部117自第二适配部118松脱(如被抬起)时,第二连接部102可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7向后移动,带动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和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向上翘起至图4所示的形态,并进一步运动至图3所示的形态,亦即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可折叠的运动至退回位置。

进一步地,参考图3和图10,引导机构103上可以开设有固定槽119,第二止挡部117还可以与固定槽119适配,以内嵌固定于固定槽119内或松脱,确保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能够稳定在退回位置,不会出现意外下滑展开的情况,有利于用户使用存储空间内的整体空间。

进一步地,参考图2和图7,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和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可以通过铰接件120铰接,突出部112可以集成于铰接件120,以使第二导引斜面111对突出部112的抵触作用能够直接传递至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和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确保第二连接部107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2向后移动时,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和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能够在第二导引斜面111的引导下向上翘起。

进一步地,在沿支架101的长度方向(即沿x方向)上,第二搁盘108可以位于第一搁盘104的前方,第三搁盘116可以位于第二搁盘108的前方。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实际应用中,沿支架101的长度方向指向前方的方向可以是面向用户的方向,亦即存储空间的开口方向,作为最靠近用户的搁盘,当第二搁盘(或第三搁盘)被向后推动时,第二连接部107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02向后移动,使得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和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翘起,带动第二搁盘108和第一搁盘104可折叠地运动至退回位置,从而将处于折叠状态的可折叠搁物架100的前方空间都预留出来供用户使用。进一步地,当需要更大的贯通空间时,还可以将第三搁盘116的前端122向上抬起,以使第三搁盘116向上翻转至抵靠在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上,从而将呈多段折叠状态的可折叠搁物架100的前方空间都预留出来供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参考图2,第一搁盘104、第二搁盘108和第三搁盘116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以降低生产和安装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参考图2,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可以设置有转轴123和卡槽124,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的结构与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的结构相同,并且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的转轴123与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的卡槽124适配,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的卡槽124与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的转轴123适配。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基于本实施例的方案,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的结构与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的结构相同,降低对各个搁盘的制造和开发成本,尤其在开发过程中,无需开发多种模具即可实现产品的生产制造,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安装时的操作复杂度。

进一步地,第一搁盘104的第二端106的转轴123和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的卡槽124的结合可以组成铰接件120;相应的,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的卡槽124和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的转轴123的结合也可以组成铰接件120,以使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能够灵活转动。

优选地,突出部112可以集成在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的卡槽124的下端。

进一步地,第三搁盘116的前端122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搁盘104的前端106的结构及第二搁盘108的后端109的结构可以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搁盘104的后端105的结构、第二搁盘108的前端115的结构以及第三搁盘116的后端121的结构均可以相同。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第二连接部107也可以为转轴123,相应的,第二搁盘108的前端115和第三搁盘116的后端121均可以设置有转轴123。并且,第一铰接部136具有与第二搁盘108的前端115的转轴123相适配的卡槽124,第二铰接部137具有与第三搁盘116的后端121的转轴123相适配的卡槽124。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由于第二搁盘108的前端115和第三搁盘116的后端121具有相同的结构,相应的,连接件129的第一铰接部136和第二铰接部137也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亦即连接件129可以是沿x方向前后对称结构设置的,以降低装配难度,简化工艺复杂度。

作为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当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三搁盘16也可以向上翻转,以打通连接件129之前的存储空间。例如,通过将第二止挡部117自第二适配部118松脱,使得第三搁盘116的前端122能够在向上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以第二铰接部137为轴向上翻转,直至第三搁盘116的后端121能够稳定地抵靠在连接件129的前端132。此时,连接件129和第三搁盘116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能够有效避免用户使用过程中第三搁盘116出现非预期下翻的问题。

由上,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能够在可折叠搁物架100的第一搁盘104和第二搁盘108可折叠的运动至退回位置时,进一步翻折可折叠搁物架100的第三搁盘116,以在不移除可折叠搁物架100的前提下,基于可折叠搁物架100自身的折叠作用改变存储空间内的空间分割状态,彻底打通原本被可折叠搁物架100所分割的空间。

进一步地,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用户既能根据需求灵活分割存储空间,又不需要整体移除可折叠搁物架100,从而在节省用户的居家空间,也有效降低可折叠搁物架100的损坏风险。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安装有可折叠搁物架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本实施例制冷设备可以包括存储空间125,还可以包括:上述图1至图11所示可折叠搁物架100,通过调节可折叠搁物架100至不同状态,使得用户能够根据需求灵活分割制冷设备的存储空间125,优化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可折叠搁物架100可以通过支架固定部126固定在制冷设备的存储空间125中。例如,参考图1至图12,支架固定部126与支架101上均开设有相适配的通孔128,支架101的螺钉127能够穿过通孔128,以使支架101能够固定在存储空间125的侧壁上。

优选地,制冷设备可以为冰箱,存储空间125可以由冰箱的内胆135限定,支架固定部126可以是一体成型在内胆135的侧壁上的。

或者,支架101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在内胆135的侧壁上的。

关于可折叠搁物架100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图1至图11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