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中的V型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9172阅读:15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中的V型蒸发器。



背景技术:

空调的主要结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制冷剂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制冷剂,然后送入蒸发器,经蒸发器内的膨胀阀(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或气液混合体后,送入蒸发器内的蒸发管,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该蒸汽又被压缩机重新吸入,从而完成制冷循环。室内空气经过蒸发器的散热翅片组后即可被冷却。

如图1所示,传统蒸发器的散热翅片组10呈平板式布置,膨胀阀20只能安装在侧面,占用空间大,而且只能从一侧进气,因此传统的蒸发器多安装在空调出气口的位置,安装位置有限。而对于需在空调进风口处布置的蒸发器来说,其蒸发器则只能横着安装在进风口的上方,因此很少采用在空调进风口处安装的蒸发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中的V型蒸发器,结构紧凑,占用体积小,可满足两侧以及下部进风的要求,对于安装位置选择的灵活性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中的V型蒸发器,包括制冷剂进液管、制冷剂出气管、膨胀阀、前后两安装板和具有蒸发管的散热翅片组,散热翅片组呈V形安装于两安装板之间,蒸发器被V形的散热翅片组分隔呈左右两侧的进风区和中间的出风区,进风区的侧面和底面开口,出风区的上面开口,所述膨胀阀安装于出风区,制冷剂进液管经膨胀阀后与蒸发管的进液口相连通,制冷剂出气管与蒸发管的出气口相连通。

所述蒸发管具有两根以上,每根蒸发管的进液口分别与制冷剂进液管连通,每根蒸发管的出气口分别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出气管连通。

所述制冷剂出气管包括主出气管、左出气管和右出气管,左出气管和右出气管呈V形布置且沿V形散热翅片组的侧面布置,每个蒸发管与左出气管或右出气管连通,主出气管、左出气管和右出气管在蒸发器的底部连通。

所述制冷剂进液管包括主进液管和多个分液管,主进液管经膨胀阀后安装具有多个分接头的管接头,分液管一端安装于分接头,另一端安装于每根蒸发管的进液口。

采用上述方案后,相比于现有的蒸发器,本实用新型V形布置的散热翅片组结构更紧凑,且膨胀阀安装于出风区,因此减少了蒸发器的体积。且待制冷的空气可以从两侧面和底面进入,进风的方向多,对于安装位置选择的灵活性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蒸发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蒸发器进风和出风的布局图。

标号说明

散热翅片组10,膨胀阀20;

制冷剂进液管1,主进液管11,分液管12,制冷剂出气管2,主出气管21,左出气管22,右出气管23,膨胀阀3,安装板4,蒸发管5,进液口51,出气口52,V形散热翅片组6,进风区7,出风区8,管接头9,分接头9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空调中的V型蒸发器,如图2-3所示,包括制冷剂进液管1、制冷剂出气管2、膨胀阀3、前后两安装板4和具有蒸发管5的V形散热翅片组6。

V形散热翅片组6呈V形安装于两安装板4之间,蒸发器被V形散热翅片组6分隔呈左右两侧的进风区7和中间的出风区8,进风区7的侧面和底面开口,出风区8的上面开口。

膨胀阀3安装于出风区8,制冷剂进液管1经膨胀阀3后与蒸发管5的进液口51相连通,制冷剂出气管2与蒸发管5的出气口52相连通。

为了提高热交换的速率,增加制冷效果,蒸发管5具有两根以上。制冷剂进液管1包括主进液管11和多个分液管12,主进液管11经膨胀阀3后安装具有多个分接头91的管接头9,分液管12一端安装于分接头91,另一端安装于每根蒸发管5的进液口51。制冷剂出气管2包括主出气管21、左出气管22和右出气管23,左出气管22和右出气管23呈V形布置且沿V形散热翅片组6的侧面布置,每个蒸发管5的出气口52与左出气管22或右出气管23连通,主出气管21、左出气管22和右出气管23在蒸发器的底部连通。

采用上述方案后,相比于现有的蒸发器,本实用新型V形布置的散热翅片组结构更紧凑,且膨胀阀3安装于出风区8,因此减少了蒸发器的体积。且待制冷的空气可以从两侧面和底面进入,进风的方向多,对于安装位置选择的灵活性大。

比如本实施例的蒸发器可直接布置在立式空调下部两侧的进风口之间,而传统平板式的蒸发器则难以实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