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库排管自动除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2593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库排管自动除霜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库除霜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冷库排管自动除霜装置。



背景技术:

冷库排管是冷库内部输出冷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大型冷库。冷库排管在制冷工作时,不可避免的会凝结霜晶,由于冷库内部温度低,这些霜晶不会自行融化。随着排管工作时间的累积,排管外部的凝结霜晶会越来越多,霜晶的热传递能力弱,会阻碍排管冷量的输出,使制冷机工作效率降低,增加能耗;使冷库降温困难,影响库存商品的质量。长期以来,冷库排管的除霜方法只有热力除霜、人工除霜两种形式。

热力除霜包括电热除霜、热制冷剂除霜,本质上是用热量融化排管上的凝结霜晶,由于热量的引入,容易对冷库内的低温环境造成破坏,导致冷库温度上升,库存商品的质量受到影响。而且,热力除霜不可避免造成部分霜晶融化,形成水滴,水滴滴落会造成库存商品的污染,而为了降低霜晶融化对货物的污染,有时不得不搬动或遮盖货物,增加工作量。

现有的可参考申请号为201220582518.7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冷库除霜装置,该冷库除霜装置在冷库内的制冷蒸发器上方设有与供水管相连接的冲水管,在冲水管上开有多个冲水孔,在制冷蒸发器的下方设有接水盘,在接水盘底部接有将冲霜水排出冷库的排水管,在位于冷库内的供水管上还接有蒸汽加热管,供水管与蒸汽加热管汇合后接冲水管,在蒸汽加热管上设有蒸汽流量调节阀门,在供水管上设有冷水流量调节阀门,在位于冷库外的排水管上设有截止阀门,该装置结构简单,可以根据除霜的需要方便地调节冲水的温度,除霜效率高。

但是这种除霜装置需要人工调节进行除霜,操作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除霜的冷库排管自动除霜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冷库排管自动除霜装置,在冷库排管的侧壁上固设有多个相邻相互抵接并且围合在冷库排管侧壁上的转动板,在转动板和套冷库排管之间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固设在转动板和冷库排管上,在冷库排管上固设有控制转动板震颤的振动器,在冷库排管上还设有控制振动器工作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实时检测冷库排管外壁的温度和湿度并且实时输出温度电流信号和湿度电流信号;比较模块,接收检测模块输出的电流信号并且将电流信号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温度电流信号低于预设值同时湿度电流信号高于预设值时输出高电平;驱动模块,受控于比较模块并且在比较模块输出高电平时控制振动器工作。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使用时,检测模块检测冷库排管外壁的温度和湿度信息并且根据温度和湿度信息传出温度电流信号和湿度电流信号,经检测模块传出的信号与比较器设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当温度电流信号小于基准值并且湿度电流信号大于基准值时控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控制振动器发生震颤,将转动板外侧的冷凝霜震落,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效果。

较佳的,控制电路还包括调节振动器震频的调节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使用时,振动器的震频过大容易造成设备损坏,而较小的震频又起不到震落冷凝霜的效果,所以设置调节震频的调节模块,使得能够将震频调制合适的位置处,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效果。

较佳的,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滤除谐波的滤波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滤波能够滤去谐波,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滤波模块供电电压的谐波,使得检测模块和驱动模块能够得到稳定的供电电压,能够有效减小设备损坏的概率,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效果,同时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较佳的,所述滤波模块包括LC滤波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使用时能够采用LC滤波单元进行滤波,电路的结构简单,节省了使用成本,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效果。

较佳的,所述LC滤波单元包括串联在控制电路中的滤波电感以及并联在控制电路中的滤波电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电容具有滤波的特性采用滤波电容作为主要的滤波元器件,滤波单元包括滤波电感,与上述的滤波电容组成LC滤波,使滤波效果更佳。

较佳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在冷库排管上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在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与转动板之间连接有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具体的,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在使用时能够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温度信号,并且通过湿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湿度信号,并且将两个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温度电流信号小于基准值并且湿度电流信号大于基准值时控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控制振动器发生震颤,设备安装比较简单,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效果。

较佳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设在冷库排管侧壁上的固定杆以及套设在固定杆上的卡箍,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卡箍固设在固定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以及固设在固定杆上的卡箍,在使用时将温度传感器通过卡箍绑定在固定杆上,安装或者拆除较为方便,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效果;安装或者拆除比较方便;提高的冷库的冷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冷库排管自动除霜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突出弹簧和振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控制电路的强电驱动电路图;

图5是实施例1中控制电路的弱电控制电路图。

图中,1、冷库排管;11、弹簧;12、转动板;13、固定杆;14、温度传感器;15、湿度传感器;16、振动器; 2、检测模块;3、比较模块;4、驱动模块;5、调节模块;6、滤波模块;7、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冷库排管自动除霜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相邻相互抵接并且围合在冷库排管1圆周面上的四组转动板12,结合图1、图2和图3,在每个转动板12与冷库排管1之间设有弹簧11,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冷库排管1和转动板12固定连接,在冷库排管1上固设有固定杆13,在固定杆13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和湿度传感器15,两个传感器与固定杆13之间设置有卡箍131,温度传感器14和湿度传感器15通过卡箍131固设在固定杆13上,在转动板12和冷库排管1之间设有控制转动板12发生震动的振动器16,在冷库排管1上设有控制振动器16震动的控制电路。

结合图4和图5,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2、比较模块3、驱动模块4、调节模块5、滤波模块6以及电源模块7。

电源模块7为控制电路提供220V交流电压,在电源模块7上串联有保险FR以及负载电阻R3,在电源模块7的两端连接有将220V交流变成12V交流的变压器,在变压器上耦接有由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组成的整流电路,经变压器变压后的12V交流电压经整流电路整流后变成12V直流电压。

滤波模块6包括LC滤波单元,LC滤波单元包括串联整流单元正向输出端的滤波电感L以及并联在整流电路正向和负向输出端的滤波电容C,经滤波模块6输出稳定的12V直流电压并且给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供电。

检测模块2为温度传感器P1和湿度传感器P2。

比较模块3包括耦接于温度传感器P1输出端的比较器T1以及耦接于湿度传感器P2输出端的比较器T2,温度传感器P1接入比较器T1的正向输入端并且比较器T1的负向输入端耦接一个基准电压值Vref1,湿度传感器P2接入比较器T2的负向输入端并且比较器T2的正向输入端耦接一个基准电压值Vref2,在比较器T1和比较器T2的输出端耦接有一个或非门电路,比较器T1和比较器T2的输出端分别耦接在或非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上,当温度传感器P1的输出值低于基准值 Vref1并且湿度传感器P2的输出值高于基准值Vref2时,或非门电路输出高电平。

驱动模块4包括耦接于或非门电路输出端的NPN三极管VT1,或非门电路与NPN三极管VT1的基极串联,NPN三极管VT1的集电极接入电源VCC,在NPN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行耦接有一个继电器KA1,继电器KA1包括电磁线圈KA1以及常开触点KA1,电磁线圈KA1耦接于NPN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并且电磁线圈的另一端接地。

交流220V电源、振动器S以及常开触点KA1相邻相互串联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温度传感器P1的输出值低于基准值 Vref1并且湿度传感器P2的输出值高于基准值Vref2时,或非门电路输出高电平并且控制NPN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发射级导通,电磁线圈KA1得电控制常开触点KA1闭合,振动器S开始工作震落转动板12上的冷结霜。

调节模块5包括与振动器S串联的调节电阻R1和调节电阻R2,在调节电阻R1的两端并联有NPN三极管VT3,NPN三极管VT3的集电极和发射级分别耦接在电阻R1的两端节点上,在调节电阻R2两端并联有NPN三极管VT4,NPN三极管VT4的集电极和发射级分别耦接在电阻R2的两端节点上,在NPN三极管VT3和NPN三极管VT4的基极接入电源VCC,在NPN三极管VT3的基极与电源VCC之间串联有按钮开关SB1,在NPN三极管VT4的基极与电源VCC之间串联有按钮开关SB2,在使用时,按下按钮开关SB1,NPN三极管VT4的集电极和发射级导通,控制调节电阻R1短路,振动器S分得的电流变大,振动器S的震动速率变快,同理可以闭合按钮开关SB2或者同时闭合按钮开关SB1和按钮开关SB2,进而控制调节电阻R2或者调节电阻R1和R2共同短路,实现调节振动器S的震动速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