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分液均匀的低温热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2737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分液均匀的低温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热泵系统设计上为了增加热泵在低温环境下的蒸发制热能力,会采用两个蒸发器来实现,这样设计虽然增加了蒸发面积,但运行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以下问题:

以往是用一个热力膨胀阀来调节两个蒸发器的冷媒量,当其中一个蒸发器发生结霜情况时,热力膨胀阀会根据两个蒸发器的综合过热度调节阀开度从而保证较好的蒸发效果,这样做虽然实现了短期较好的蒸发效果,但整个系统蒸发端没有达到真正的冷媒平衡,从而导致结霜的蒸发器情况恶化,长期运行会导致系统压缩机回液,严重会导致系统瘫痪。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时调节,且保证分液均匀的一种能分液均匀的低温热泵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分液均匀的低温热泵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压缩机、四通阀、气液分离器、经济器、第一热力膨胀阀、第二热力膨胀阀、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第三三通阀、第四三通阀、第五三通阀、第六三通阀、第七三通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至四通阀的D口,所述四通阀的C口连接至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三通阀的第一阀口,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阀口连接至经济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经济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第二三通阀的第一阀口,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阀口连接至经济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经济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阀口与第三三通阀的第一阀口连接,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阀口通过第一热力膨胀阀连接至第二单向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三阀口通过第二热力膨胀阀连接至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出端连接至第四三通阀的第一阀口,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五三通阀的第一阀口,所述第四三通阀的第二阀口连接至第六三通阀的第一阀口,所述第五三通阀的第二阀口连接至第六三通阀的第三阀口,所述第六三通阀的第二阀口连接至第一单向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三通阀的第二阀口,所述第四三通阀的第三阀口连接至第三换热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五三通阀的第三阀口连接至第二换热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七三通阀的第一阀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七三通阀的第三阀口,所述第七三通阀的第二阀口连接至四通阀的E口,所述四通阀的S口通过气液分离器进而连接至压缩机的第二输入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阀口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进而连接至经济器的第二输入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第六三通阀的第二阀口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进而连接至第一单向阀的输入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换热器内部设置有第一盘管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换热器内部设置有第二盘管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分液均匀的低温热泵系统通过第一热力膨胀阀和第二热力膨胀阀分别对第三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实时调节其冷媒量,保证了第三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实时以最佳的过热度运行,有效保障了整个系统蒸发端分液均匀,从而达到真正的冷媒平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分液均匀的低温热泵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分液均匀的低温热泵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第三换热器3、压缩机4、四通阀5、气液分离器6、经济器7、第一热力膨胀阀8、第二热力膨胀阀9、第一三通阀10、第二三通阀11、第三三通阀12、第四三通阀13、第五三通阀14、第六三通阀15、第七三通阀16、第一单向阀17、第二单向阀18和第三单向阀19,所述压缩机4的输出端连接至四通阀5的D口,所述四通阀5的C口连接至第一换热器1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换热器1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三通阀10的第一阀口,所述第一三通阀10的第三阀口连接至经济器7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经济器7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第二三通阀11的第一阀口,所述第二三通阀11的第二阀口连接至经济器7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经济器7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至压缩机4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三通阀11的第三阀口与第三三通阀12的第一阀口连接,所述第三三通阀12的第二阀口通过第一热力膨胀阀8连接至第二单向阀18的输入端,所述第三三通阀12的第三阀口通过第二热力膨胀阀9连接至第三单向阀19,所述第二单向阀18的输出端连接至第四三通阀13的第一阀口,所述第三单向阀19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五三通阀14的第一阀口,所述第四三通阀13的第二阀口连接至第六三通阀15的第一阀口,所述第五三通阀14的第二阀口连接至第六三通阀15的第三阀口,所述第六三通阀15的第二阀口连接至第一单向阀17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单向阀17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三通阀10的第二阀口,所述第四三通阀13的第三阀口连接至第三换热器3的输入端,所述第五三通阀14的第三阀口连接至第二换热器2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换热器3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七三通阀16的第一阀口,所述第二换热器2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七三通阀16的第三阀口,所述第七三通阀16的第二阀口连接至四通阀5的E口,所述四通阀5的S口通过气液分离器6进而连接至压缩机4的第二输入端。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有第一电子膨胀阀20,所述第二三通阀11的第二阀口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20进而连接至经济器7的第二输入端。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有第二电子膨胀阀21,所述第六三通阀15的第二阀口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21进而连接至第一单向阀17的输入端。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换热器3内部设置有第一盘管温度传感器22。所述第一盘管温度传感器22能实时检测到第三换热器3的内部温度,所述第一热力膨胀阀8根据第一盘管温度传感器22检测到的第三换热器3实时过热度来调节阀开度。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换热器2内部设置有第二盘管温度传感器23。所述第二盘管温度传感器23能实时检测到第二换热器2的内部温度,所述第二热力膨胀阀9根据第二盘管温度传感器23检测到的第二换热器2实时过热度来调节阀开度。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如下:

当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压缩机4工作,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制冷剂气体从四通阀5的D口流进,从四通阀5的C口流出,进入第一换热器1中,制冷剂气体经第一换热器1冷凝后变成液体,从第一换热器1流出的高压制冷剂液体经第一三通进入经济器7进行过冷,从经济器7出来后的过冷后的制冷剂液体分两路流动,一路为主回路,另一路为辅回路,辅回路的过冷制冷剂液体经第一电子膨胀阀20降压后变成低压的气液混合物,也同时进入经济器7,辅回路的制冷剂吸取热量变成气体后被压缩机4的辅助进气口吸入。主路的过冷制冷剂液体经第二三通和第三三通后进行再次分流,一路经第一热力膨胀阀8和第二单向阀18进入第三换热器3蒸发,而另一路经第二热力膨胀阀9和第三单向阀19进入第二换热器2蒸发,两路制冷剂蒸发后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汇合后经第七三通依次进入四通阀5的E口、S口,进入气液分离器6,再从气液分离器6流出,从压缩机4的回气口回到压缩机4,完成制热循环。

当处于制冷除霜模式时,压缩机4工作,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制冷剂气体从四通阀5的D口流进,从四通阀5的E口流出,经第七三通分别进入第三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2中冷凝,此时从第三换热器3出来的制冷剂液体经第四三通和第六三通进入第二电子膨胀阀21节流,从第二换热器2出来的制冷剂液体经第五三通和第六三通也同时进入第二电子膨胀阀21节流,经第二电子膨胀阀21节流后的制冷剂变成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经第一单向阀17和第一三通流入至第一换热器1蒸发;制冷剂液体在第一换热器1中进行完全蒸发后依次经过四通阀5的C口、S口,进入气液分离器6,再从气液分离器6流出,从压缩机4的回气口回到压缩机4,完成制冷除霜循环。

实现分液均匀的控制方法如下:

当第三换热器3出现结霜时,通过第一热力膨胀阀8根据第三换热器3的实时过热度调小,从而冷媒量变小,第二热力膨胀阀9会根据第二换热器2实时过热度调大,从而冷媒量变大;当第二换热器2出现结霜时,通过第二热力膨胀阀9根据第二换热器2的实时过热度调小,从而冷媒量变小,通过第一热力膨胀阀8根据第三换热器3实时过热度调大,从而冷媒量变大。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