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液式螺杆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5758发布日期:2018-08-14 18:24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满液式螺杆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螺杆热泵机组,由于制冷量大,换热器基本上都是设计的壳管式换热器,由于壳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常规的壳管式换热器设计不能进行氟切的切换运行,在制冷和制热转换时需转换水管路才能完成,在夏天制冷时,空调水管路进蒸发器,在冬天制冷时,空调水管路进冷凝器。需在在工程配管上增加额外的管路来完成水侧的转换,增加制造成本,且需要在制冷和制热时进行阀门的调整,维修或使用不便,现在也有一部分制冷和制热切换的螺杆机组,但冷凝器作蒸发作用时,由于冷凝管布满与冷凝器内,在下部的冷凝管蒸发出的热量容易被上部的冷凝管吸收,而影响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额外管路社设置即可以进行制冷和制热切换、且换热效率高的满液式螺杆机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满液式螺杆机组,包括压缩机、换向阀、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五个部件,五个部件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管路中流动制冷剂,所述换向阀控制制冷剂的流向,包括:

螺杆机组制冷时,制冷剂的流向为依序通过压缩机、换向阀、冷凝器、电子膨胀阀、蒸发器;

螺杆机组制热时,制冷剂的流向为依序通过压缩机、换向阀、蒸发器、电子膨胀阀、冷凝器;

所述冷凝器内设有第一冷凝换热管,所述第一冷凝换热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冷凝换热管间隔排布且设置在冷凝器内的下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换向阀对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控制,无需设置额外管路,冷凝器在换向时起到蒸发器的作用,蒸发器在换向时起到冷凝器的作用,从而实现制冷和制热的切换,且常规的制冷器内的第一冷凝换热管是均匀布置在制冷器内的,当制冷剂换向使制冷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设置在制冷器上部的第一冷凝换热管会吸收下部的第一冷凝换热管蒸发的热量,导致换热效率下降,故仅在制冷器的下部设置第一冷凝换热管,从而保证热交换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蒸发器内设有第二冷凝换热管,所述第二冷凝换热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冷凝换热管间隔排布且设置在蒸发器内的下部,通过所述改进,由于蒸发器在制冷剂换向时作冷凝器使用,故第二冷凝换热管与第一冷凝换热管的排布方式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换向阀为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包括进口、出口、第一换向口、第二换向口,所述进口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出口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换向口与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换向口与蒸发器连接,

螺杆机组制冷时,四通阀控制第一换向口与进口连通、第二换向口与出口连通;

螺杆机组制热时,四通阀控制第一换向口与出口连通,第二换向口与进口连通;

通过所述改进,通过四通阀内的连通方式改变即可实现制冷和制热的状态切换,结构简单、从而提高制冷制热切换的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冷凝器上和蒸发器上设有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包括顶升板,所述顶升板设在第一冷凝换热管或第二冷凝换热管的中部、且设有供多个所述第一冷凝换热管或多个所述第二冷凝换热管通过的通孔,通过所述改进,在制冷剂正向流动、冷凝器作冷凝使用时,制冷剂容易附着在第一冷凝换热管上,亦或是,在制冷剂换向流动、蒸发器作冷凝使用时,制冷剂容易附着在第二冷凝换热管上,故在第一冷凝换热管或第二冷凝换热管的中部设置顶升板,通过顶升板对其中部进行抬升,由于第一冷凝换热管或第二冷凝换热管通常为2米到4米的铜管,铜管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故铜管中部形变抬升后使得其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状态,冷凝水可以沿倾斜的铜管滴落、不容易聚集在铜管上导致热切换效率下降;在冷凝器或蒸发器作蒸发使用时,顶升气缸回复初始位置,保证蒸发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凝器作冷凝作用时顶升板抬升第一冷凝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凝器作蒸发作用时顶升板回复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压缩机,2-换向阀,2.1-进口,2.2-出口,2.3-第一换向口,2.4-第二换向口,3-冷凝器, 3.1-第一冷凝换热管,4-膨胀阀,5-蒸发器,5.1-第二冷凝换热管,6-顶升装置,6.1-顶升板, 6.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

一种满液式螺杆机组,包括压缩机1、换向阀2、冷凝器3、膨胀阀4和蒸发器5五个部件,五个部件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管路中流动制冷剂,所述换向阀2控制制冷剂的流向,包括:

螺杆机组制冷时,制冷剂的流向为依序通过压缩机1、换向阀2、冷凝器3、电子膨胀阀4、蒸发器5;

螺杆机组制热时,制冷剂的流向为依序通过压缩机1、换向阀2、蒸发器5、电子膨胀阀4、冷凝器3;

所述冷凝器3内设有第一冷凝换热管3.1,所述第一冷凝换热管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冷凝换热管3.1间隔排布且设置在冷凝器3内的下部。

其中,所述蒸发器5内设有第二冷凝换热管5.1,所述第二冷凝换热管5.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冷凝换热管5.1间隔排布且设置在蒸发器5内的下部。

其中,所述换向阀2为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包括进口2.1、出口2.2、第一换向口2.3、第二换向口2.4,所述进口2.1与压缩机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出口2.2与压缩机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换向口2.3与冷凝器3连接,所述第二换向口2.4与蒸发器5连接,

螺杆机组制冷时,四通阀控制第一换向口2.3与进口2.1连通、第二换向口2.4与出口2.2 连通;

螺杆机组制热时,四通阀控制第一换向口2.3与出口2.2连通,第二换向口2.4与进口2.1 连通。

其中,所述冷凝器3上和蒸发器5上设有顶升装置6,所述顶升装置6包括顶升板6.1、顶升杆、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板6.1设在第一冷凝换热管3.1或第二冷凝换热管5.1的中部、且设有供多个所述第一冷凝换热管3.1或多个所述第二冷凝换热管5.1通过的通孔6.4,所述顶升杆设在顶升板6.1下端且与顶升气缸的顶杆连接。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