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4753发布日期:2018-08-07 19:3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减压器)及蒸发器,在密闭的制冷剂回路内使制冷剂循环。作为制冷剂,广泛使用作为氢氟烃(hfc)的r410a制冷剂。但是,r410a制冷剂具有较大的全球变暖潜能值(gwp:globalwarmingpotential)。因此,在已知的相关技术中,作为具有较小的gwp的制冷剂,使用氢氟烯烃(hydrofluoroolefin)(hfo)1123制冷剂、和含有hfo1123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

此外,该领域的技术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12/157764号中公开。

但是,hfo1123制冷剂具有在规定条件下引起下面的化学反应式表示的歧化反应的性质。

cf2=chf→1/2cf4+3/2c+hf+20kj/mol

例如,在hfo1123制冷剂为高密度的状态下温度或压力上升、或对hfo1123制冷剂施加了某些较强的能量,则发生歧化反应。当在hfo1123制冷剂中发生了歧化反应时,伴随该反应,产生较大的热量。因此,在发生了歧化反应的情况下,有可能包含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可靠性降低,以及,由于急剧的压力上升,而使得制冷循环装置内的配管受到损伤。

另外,hfo1123制冷剂的分子结构包含双键。因此,hfo1123制冷剂与残留在制冷循环装置内的空气以及空气中包含的微量水分反应而分解,从而容易产生污泥。这样的污泥附着在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减压器和粗滤器等中,有可能堵塞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在由于污泥而使制冷剂回路堵塞的情况下,从被堵塞的位置的上游侧流过来的制冷剂失去去处,从而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上升。该压力和温度的上升有可能引起hfo1123制冷剂的歧化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制冷循环装置的减压器和粗滤器等由于污泥而被堵塞的情况的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本发明的一形态涉及的热交换器,具有制冷剂流动的导热管、和在所述导热管的内周面形成的螺旋状的槽,所述槽的内壁的在所述导热管的径向上的高度为0.1[mm]以上,在将所述导热管的浸润周边长度设为s,将与所述导热管的管轴向平行的所述导热管的剖面上的、所述管轴向与所述槽的长度方向所成的倾斜角设为θ,将所述导热管的长度设为l时,所述倾斜角θ为锐角,所述导热管的浸润面积s×l/cosθ满足:s×l/cosθ≧0.5[m2]。

通过将上述的热交换器适用于制冷循环装置,能够抑制制冷循环装置的减压器等被污泥堵塞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所具备的导热管的纵截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所具备的导热管的横截面图。

图5是将实施方式的导热管的内周面的槽放大表示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彻底的理解,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细节。然而,显然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前提下实施一个或更多的实施方式。在其它的情况下,为了简化制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公知的结构和装置。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公开的热交换器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不限定本发明公开的热交换器。

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循环装置1适用于将室内冷却加热的空气调节装置。如图1所示,制冷循环装置1具备室外机2、和室内机5。室外机2具备:旋转式压缩机21、四通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节流装置(减压器)24、旁路线路25、旁通阀26及室外机控制部200。

旋转式压缩机21具备:作为排出部的排出口18、和作为吸入部的吸入口19。旋转式压缩机21由室外机控制部200控制,从而将通过四通阀22和吸入管42从吸入口19供给的制冷剂压缩,将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口18通过排出管41向四通阀22供给。作为制冷剂,使用hfo1123制冷剂、或含有hfo1123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

四通阀22与排出管41及吸入管42连接。而且,四通阀22经由制冷剂配管43与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并且经由制冷剂配管44与室内机5连接。室内机5与室外热交换器23通过制冷剂配管45被连接。四通阀22由室外机控制部200控制,从而被设定为暖气模式或冷气模式的任意一种模式。伴随四通阀22被设定为暖气模式,制冷循环装置1的运行模式被设定为暖气运行模式。另一方面,伴随四通阀22被设定为冷气模式,制冷循环装置1的运行模式被设定为冷气运行模式。

在被设定为冷气模式时,四通阀22将从旋转式压缩机21经由排出管41被排出的制冷剂,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23。而且,四通阀22将从室内机5流出的制冷剂经由吸入管42供给到旋转式压缩机21。在被设定为暖气模式时,四通阀22将从旋转式压缩机21经由排出管41排出的制冷剂供给到室内机5。而且,四通阀22将从室外热交换器23流出的制冷剂经由吸入管42供给到旋转式压缩机21。

室外热交换器23经由制冷剂配管45与节流装置24连接。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附近,配置有室外风扇27。室外风扇27通过被风扇电机(未图示)旋转,从而向室外机2的内部取入外部空气。室外风扇27将利用室外热交换器23进行的外部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后的外部空气,向室外机2的外部排出。室外热交换器23在冷气运行模式的情况下实施从四通阀22供给的制冷剂与取入到室外机2内部的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将热交换后的制冷剂供给到节流装置24。室外热交换器23在暖气运行模式的情况下实施从节流装置24供给的制冷剂与取入到室外机2内部的外部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将热交换后的制冷剂供给到四通阀22。

节流装置24经由制冷剂配管45与室内机5连接。节流装置24在冷气运行模式的情况下,将从室外热交换器23供给的制冷剂通过使其隔热膨胀来减压。节流装置24将通过隔热膨胀而变成低温低压的二相制冷剂供给到室内机5。节流装置24在暖气运行模式的情况下,将从室内机5供给的制冷剂通过使其隔热膨胀来减压。节流装置24将通过隔热膨胀变成低温低压的二相制冷剂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23。而且,节流装置24的开度通过被室外机控制部200控制而被调节。在暖气运行模式的情况下,室外机控制部200通过调节节流装置24的开度,来对从室内机5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在冷气运行模式的情况下,室外机控制部200通过调节节流装置24的开度,来对从室外热交换器23供给到室内机5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

旁路线路25将排出管41和吸入管42相互连接。旁通阀26设置于旁路线路25的途中。旁通阀26通过被室外机控制部200控制,来经由旁路线路25从排出管41向吸入管42供给制冷剂,或者,停止从排出管41向吸入管42的制冷剂供给。

室内机5具有:室内热交换器51、室内风扇55及室内机控制部500。室内风扇55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51的附近。室内风扇55通过被风扇电机(未图示)旋转,从而向室内机5的内部取入室内空气,将利用室内热交换器51进行的室内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后的室内空气向室内排出。室内热交换器51经由制冷剂配管44与室外机2的四通阀22连接,并且,经由制冷剂配管45与室外机2的节流装置24连接。室内热交换器51在制冷循环装置1的运行模式被设定为冷气运行模式时,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室内热交换器51在制冷循环装置1的运行模式被设定为暖气运行模式时,作为冷凝器而发挥功能。即,室内热交换器51在冷气运行模式的情况下,实施从节流装置24供给的低温低压的二相制冷剂与取入到室内机5内部的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51将热交换后的室内空气向室内排出并且将热交换后的制冷剂供给到四通阀22。室内热交换器51在暖气运行模式的情况下,实施从四通阀22供给的制冷剂与取入到室内机5内部的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51将热交换后的室内空气向室内排出并且将热交换后的制冷剂供给到节流装置24。

室外机控制部的结构

室外机控制部200由所谓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具有未图示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存储装置及输入输出装置。cpu通过执行安装在室外机控制部200中的计算机程序来对存储装置及输入输出装置进行控制。而且,cpu分别控制旋转式压缩机21、四通阀22、节流装置24、旁通阀26及室内机控制部500。在存储装置中记录有计算机程序。在存储装置中记录有由cpu利用的信息。安装在室外机控制部200中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在室外机控制部200中实现多个功能的每个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程序。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作为具有一个室外机2和与其相对应的一个室内机5的单一类型的装置而构成。取而代之,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也可以作为具有一个室外机2和与其相对应的多个室内机5的多联机类型的装置而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适用于使用了旋转式压缩机21的制冷循环装置1中。但是,适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不限定于使用了旋转式压缩机21的制冷循环装置1。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也可以适用于使用了螺旋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

热交换器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作为室外热交换器23及室内热交换器51设置于制冷循环装置1。如图2所示,室外热交换器23具有一对的侧板231-1及231-2、导热管232、和多个翅片233。一对的侧板231-1及231-2分别形成为板状。一对的侧板231-1及231-2以分别沿着多个翅片233的层叠方向的两端的方式而配置,支撑于室外机2。侧板231-1及231-2中形成有多个通孔。

此外,图2示出了作为室外热交换器23被适用的情况下的热交换器的形状的一例。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形状不限定于图2所示的形状。例如,在将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适用于室内热交换器51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形成为具有与室内机5的形态相配合的形状。

导热管232作为1根的圆管而形成。导热管232在一对的侧板231-1及231-2之间蛇行。导热管232包括多个直线部和多个弯曲部。在多个弯曲部的每个,连接有多个直线部中的两个直线部。导热管232通过在形成于一对侧板231-1及231-2的多个通孔分别插入多个直线部,从而支撑于各侧板231-1及231-2。导热管232的一端经由制冷剂配管43与四通阀22连接。导热管232的另一端经由制冷剂配管45与节流装置24连接。

热交换器的特征性结构

然而,在制冷循环装置1中,在制冷剂回路的制造时和安装作业时,微量的空气和/或水分混入制冷剂配管43、44、45内等。制冷剂回路的管内容积越大,则混入的空气和/或水分的量越多。在制冷循环装置1中,具有最大的管内容积的部分是室外热交换器23。hfo1123制冷剂由于混入的空气和/或水分而被加水分解,产生污泥。污泥有时将节流装置24堵塞。另外,当在制冷循环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设置有粗滤器的情况下,有时污泥会将粗滤器堵住而堵塞。制冷循环装置1中,由于节流装置24或粗滤器堵塞,从而制冷剂积存在堵塞的节流装置24或粗滤器的上游侧。由此,制冷剂的压力上升,与此相伴,制冷剂的温度也上升。制冷循环装置1中,由于在制冷剂回路内发生制冷剂的温度上升和压力上升,从而,有可能发生hfo1123制冷剂的歧化反应。在发生hfo1123制冷剂的歧化反应的情况下,在制冷剂回路内,发生急剧的温度上升及压力上升。其结果,有可能产生制冷循环装置1的配管破损等不理想情况。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所具备的导热管具有特征性的内表面形状。利用该内表面形状,捕捉特别地在使用hfo1123制冷剂作为制冷剂时容易产生的污泥。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具有上述的特征性的内表面形状的导热管适用于室外热交换器23和室内热交换器51这两者。取而代之,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该导热管只适用于室外热交换器23和室内热交换器51中任意一者。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所具备的导热管的纵截面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所具备的导热管的横截面图。图5是将本实施方式的导热管的内周面的槽放大表示的剖面图。

如图3所示,在导热管232的内周面232a绕管轴c形成有螺旋状的槽235。槽235捕捉与制冷剂一起流动的污泥。槽235的长度方向相对于管轴c方向倾斜。若将与导热管232的管轴c方向平行的导热管232的剖面上的、管轴c方向与槽235的长度方向所成的倾斜角设为θ,则倾斜角θ为锐角。槽235例如以如下方式形成。例如,在导热管232内插入具有槽的塞子。在该状态下,将导热管232从其外周侧按压。由此,在内周面232a形成槽235。

如图4及图5所示,导热管232形成为,槽235的内壁236的在导热管232的径向上的高度(槽235的深度)h为0.1[mm]以上。而且,若将导热管232的浸润周边长度设为s,将导热管232的流路的长度设为l,则导热管232的内周面232a的浸润面积用s×l/cosθ表示。导热管232形成为,浸润面积s×l/cosθ满足以下的式1。

s×l/cosθ≧0.5[m2]…式1

此外,在导热管232的制造工序中,导热管232被扩径为所希望的外径。上述的式1指扩管(扩径)后的导热管232的尺寸。

对具有槽235的导热管232满足上述式1而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设为导热管232的槽235的内壁236的高度h为0.1[mm]。在这种情况下,在考虑在槽235内堆积的污泥的厚度时,如果污泥的厚度与槽235的内壁236的高度h之比为1/1000以下,则污泥对导热管232的导热性能和伴随制冷剂的流阻的压力损耗的影响可以说几乎没有。

另外,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认,当在节流装置24内附着有0.05[cc]的污泥时,伴随制冷剂的流阻的上升,从旋转式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上升10[deg]。hfo1123制冷剂的排出温度越上升,则越容易引起歧化反应。因此,为了抑制制冷剂的温度上升,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即使在节流装置24内附着有0.05[cc]的污泥的情况下制冷剂的流阻也被抑制为基准,形成有适当的槽235。

即,以使得抑制导热管232的导热性能的降低,并且即使在导热管232附着有0.05[cc]的污泥的情况下,也抑制制冷剂的流阻,抑制污泥引起的压力损耗的方式,设定导热管232的内周面232a的表面积。因此,在槽235的内壁236的高度h为0.1[mm],在导热管232堆积有0.05[cc]的污泥的情况下,将导热管232的浸润面积(s×l/cosθ)设为比0.05[cc]/0.0001[mm]大,以使得在槽235内堆积的污泥的厚度为0.1[mm]×1/1000=0.0001[mm]以下。此外,导热管232的浸润面积(s×l/cosθ)是导热管232的内周面232a上的添加了污泥的部分的表面积。

总之,导热管232的浸润面积(s×l/cosθ)满足以下的式。

s×l/cosθ≧0.05[cc]/0.0001[mm]=(0.05m3×10-6)/(0.1[m]×10-6)=0.5[m2]

通过将导热管232的槽235形成为满足导热管232的浸润面积(s×l/cosθ)≧0.5[m2],从而导热管232的导热性能和伴随制冷剂的流阻的压力损耗几乎不受在槽235内堆积的污泥的影响。另外,在使用hfo1123制冷剂的情况下,即使在导热管232内附着有0.05[cc]的污泥时,hfo1123制冷剂的流阻也被抑制,因此,抑制了在hfo1123制冷剂产生歧化反应的情况。

在此,例如,对使用具有4.0[kw]的冷气时输出的旋转式压缩机21的情况下的、室外机2及室内机5的各导热管232的尺寸的一例进行说明。室外机2的室外热交换器23中,例如,使用具有7[mm]的外径的导热管232。该导热管232形成为,导热管232的浸润周边长度s为0.0357[m],导热管232的流路的长度l为63.0[m],槽235的倾斜角θ为30度。因此,式1被满足。

室内机5的室内热交换器51中,例如,将具有5[mm]的外径的导热管232与具有7[mm]的外径的导热管232组合使用。具有5[mm]的外径的导热管232形成为,导热管232的浸润周边长度s为0.0257[m],导热管232的流路的长度l为50.4[m],槽235的倾斜角θ为18度。因此,式1被满足。具有7[mm]的外径的导热管232形成为,导热管232的浸润周边长度s为0.0357[m],导热管232の的流路的长度l为6.07[m],槽235的倾斜角θ为30度。因此,式1被满足。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2及室内机5中,制冷剂的质量流速被设定为:在旋转式压缩机21运行时,利用导热管232的槽235容易捕捉污泥那样的值。

室外机2的室外热交换器23中,将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冷凝器使用的情况下的导热管232中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速满足50[kg/(s·m2)]以上且150[kg/(s·m2)]以下的范围。室外热交换器23中,若制冷剂的质量流速低于50[kg/(s·m2)],则污泥不会在槽235中堆积而从槽流出,因此不优选。另外,室外热交换器23中,若制冷剂的质量流速超过150[kg/(s·m2)],则由于制冷剂的流动而有可能在槽235内捕捉到的污泥也流动,因此不优选。因此,通过制冷剂的质量流速满足上述的范围,从而,适当地确保了相对于槽235的制冷剂的流阻,因此,能够提高利用槽235捕捉污泥的效果。

室内机5的室内热交换器51中,将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情况下的导热管232中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速满足100[kg/(s·m2)]以上且200[kg/(s·m2)]以下的范围。与上述同样,室内热交换器51中,若制冷剂的质量流速低于100[kg/(s·m2)],则污泥不会在槽235中堆积而从槽流出,因此不优选。另外,室内热交换器51中,若制冷剂的质量流速超过200[kg/(s·m2)],则由于制冷剂的流动而有可能在槽235内捕捉到的污泥也流动,因此不优选。因此,通过制冷剂的质量流速满足上述的范围,从而,适当地确保了相对于槽235的制冷剂的流阻,因此,能够提高利用槽235捕捉污泥的效果。

根据以上那样构成的导热管232,能够在导热管232的槽235内捕捉在制冷循环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中与制冷剂一起流动的污泥。由此,抑制了污泥在节流装置(减压器)24和配置在制冷剂回路上的粗滤器(未图示)等中堆积的情况。其结果,抑制了节流装置24等的流路被污泥堵塞的情况。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是,为了提高导热管232的内周面232a、即槽235的内表面的污泥捕捉力,例如也可以在槽235的内表面实施增大表面粗度的表面处理。

多个翅片233分别由比侧板231-1及231-2薄的金属板形成。多个翅片233分别与各侧板231-1及231-2平行地配置在侧板231-1与侧板231-2之间。在多个翅片233的每个,形成有多个通孔。导热管232的多个直线部分别插入多个通孔。并且,多个翅片233的每个与导热管232的多个直线部接合。由此,各翅片233通过导热管232被支撑于室外机2,并且与导热管232热连接。

室外热交换器23使取入到室外机2中的外部空气与导热管232及多个翅片233接触。由此,室外热交换器23通过导热管232和多个翅片233实施外部空气与在导热管232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即,室外热交换器23当在导热管232中流动的制冷剂比取入到室外机2中的外部空气温度高时,将制冷剂冷却并将外部空气加热。室外热交换器23当在导热管232中流动的制冷剂比取入到室外机2中的外部空气温度低时,将制冷剂加热并将外部空气冷却。

室内热交换器51与室外热交换器23同样地形成。室内热交换器51使取入到室内机5的室内空气与导热管232及多个翅片233接触。由此,室内热交换器51通过导热管232和多个翅片233实施室内空气与在导热管232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即,室内热交换器51当在导热管232中流动的制冷剂比取入到室内机5的室内空气温度高时,将制冷剂冷却并将室内空气加热。室内热交换器51当在导热管232中流动的制冷剂比取入到室内机5的室内空气温度低时,将制冷剂加热并将室内空气冷却。

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

制冷循环装置1的用户当要对配置有室内机5的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时,通过操作遥控器(未图示),将制冷循环装置1启动,并且向室内机控制部500输入运行条件。室内机控制部500若被输入了运行条件,则将输入的运行条件、室内热交换器51的温度和室内温度向室外机控制部200发送。室外机控制部200基于从室内机控制部500接收到的运行条件、室内热交换器51的温度和室内温度,执行暖气运行或冷气运行的某个运行方式。图1用箭头示出暖气运行时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的流动。

冷气运行

室外机控制部200在进行冷气运行时通过控制四通阀22来将四通阀22设定为冷气模式。这种情况下,由室外机控制部200控制的旋转式压缩机21将经由吸入管42从四通阀22吸入的气体制冷剂压缩。旋转式压缩机21将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排出到四通阀22。四通阀22在设定为冷气模式时将从旋转式压缩机2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23。室外热交换器23实施取入到室外机2内部的外部空气与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由此,室外热交换器23将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冷凝和液化。室外热交换器23将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供给到节流装置24。

节流装置24使从室外热交换器23供给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隔热膨胀而成为低温低压的二相制冷剂。节流装置24将低温低压的二相制冷剂供给到室内机5的室内热交换器51。室内热交换器51实施从节流装置24供给的低温低压的二相制冷剂与取入到室内机5内部的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由此,室内热交换器51使低温低压的二相制冷剂蒸发而气化。室内热交换器51将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供给到四通阀22。四通阀22在设定为冷气模式时将从室内热交换器51流出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供给到旋转式压缩机21。

暖气运行

室外机控制部200在进行暖气运行时通过控制四通阀22来将四通阀22设定为暖气模式。这种情况下,由室外机控制部200控制的旋转式压缩机21将经由吸入管42从四通阀22吸入的气体制冷剂压缩。旋转式压缩机21将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排出到四通阀22。四通阀22在设定为暖气模式时将从旋转式压缩机2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供给到室内机5。室内机5的室内热交换器51实施从四通阀22供给到室内机5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与取入到室内机5内部的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由此,室内热交换器51将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冷凝和液化。室内热交换器51将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供给到节流装置24。

节流装置24使从室内热交换器51供给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隔热膨胀而成为低温低压的二相制冷剂。节流装置24将低温低压的二相制冷剂供给到室外热交换器23。室外热交换器23实施取入到室外机2内部的外部空气与从节流装置24供给的低温低压的二相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由此,室外热交换器23使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发而气化。室外热交换器23将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供给到四通阀22。四通阀22在设定为暖气模式时将从室外热交换器23流出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供给到旋转式压缩机21。

并且,室外机控制部200在执行暖气运行或冷气运行时基于从室内机控制部500接收到的运行条件、室内热交换器51的温度和室内温度,对节流装置24的开度进行调节。例如,在室外机2和室内机5运行时,室外机控制部200在基于从室内机控制部500接收到的运行条件、室内热交换器51的温度和室内温度,判定为在室内热交换器5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量较少时,通过控制节流装置24来增加节流装置24的开度。室外机控制部200在基于从室内机控制部500接收到的运行条件、室内热交换器51的温度和室内温度,判定为在室内热交换器5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量较多时,通过控制节流装置24来减小节流装置24的开度。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及室内热交换器51具有导热管232。在导热管232的内周面232a形成有螺旋状的槽235。槽235的内壁236的高度为0.1[mm]以上。并且,若将导热管232的浸润周边长度设为s,将槽235的倾斜角设为θ(θ度),将导热管232的长度(导热管232的流路的长度)设为l,则倾斜角θ为锐角,导热管232的浸润面积s×l/cosθ满足:s×l/cosθ≧0.5[m2]。由此,能够抑制制冷循环装置1的节流装置(减压器)24和粗滤器等被污泥堵塞的情况。其结果,确保了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的圆滑流动,因此,能够提高制冷循环装置1的动作可靠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及室内热交换器51在使用容易产生污泥的hfo1123制冷剂、或含有hfo1123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导热管232的槽235有效地捕捉hfo1123制冷剂产生的污泥。因此能够抑制在hfo1123制冷剂产生歧化反应的情况。其结果,能够抑制制冷循环装置1的动作可靠性的降低、以及抑制伴随歧化反应的制冷剂回路的损伤。

另外,将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冷凝器使用的情况下的、室外热交换器23的导热管232中的制冷剂的流速为50[kg/(s·m2)]以上且150[kg/(s·m2)]以下。由此,适当地确保了室外热交换器23中的相对于槽235的制冷剂的流阻。因此,能够提高利用槽235捕捉污泥的效果。

另外,将本实施方式的室内热交换器51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情况下的、室内热交换器51的导热管232中的制冷剂的流速为100[kg/(s·m2)]以上且200[kg/(s·m2)]以下。由此,适当地确保了室内热交换器51中的相对于槽235的制冷剂的流阻。因此,能够提高利用槽235捕捉污泥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制冷剂不限定于hfo1123制冷剂或含有hfo1123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对于本实施方式,即使在使用其他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污泥在节流装置24等中堆积的情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以下的第1~第4热交换器和第1制冷循环装置。

第1热交换器具有制冷剂流动的导热管,该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热管的内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槽,所述槽的内壁的在所述导热管的径向上的高度为0.1[mm]以上,在将所述导热管的浸润周边长度设为s,将与所述导热管的管轴向平行的所述导热管的剖面上的、所述槽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管轴向而成的倾斜角设为θ度,将所述导热管的长度设为l时,所述倾斜角θ为锐角,所述导热管的浸润面积s×l/cosθ满足:s×l/cosθ≧0.5[m2]。

第2热交换器在第1热交换器的基础上,所述制冷剂是hfo1123制冷剂或含有hfo1123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

第3热交换器在第1或第2热交换器的基础上,作为冷凝器使用的情况下的、所述导热管中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速为50[kg/(s·m2)]以上且150[kg/(s·m2)]以下。

第4热交换器在第1或第2热交换器的基础上,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情况下的、所述导热管中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速为100[kg/(s·m2)]以上且200[kg/(s·m2)]以下。

第1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第1~第4任意一者的热交换器。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已经给出了所述详细的说明。根据上面的教导,许多变形和改变都是可能的。所述的详细说明并非没有遗漏或者旨在限制在这里说明的主题。尽管已经通过文字以特有的结构特征和/或方法过程对所述主题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不是必须限于所述的具体特征或者具体过程。更确切地说,将所述的具体特征和具体过程作为实施权利要求书的示例进行了说明。

符号说明

1制冷循环装置

2室外机

5室内机

23室外热交换器

51室内热交换器

232导热管

232a内周面

235槽

236内壁

θ倾斜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