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换热器、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8666发布日期:2018-09-21 20:1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产品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换热器、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室内机中一般采用双排换热器,以增大冷媒的换热面积,增强换热器的换热能力;然而,双排换热器在应用过程中,气流贯穿换热器,与前排翅片完成充分的热交换后,气流的速度降低,此时再与后排翅片进行热交换,换热效果较差,即后排换热器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实际相关的测试数据显示,对于双排换热器而言,前排可以贡献70%的换热量,后排只能贡献30%的换热量,双排换热器整体的能效较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换热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整体能效较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新型换热器多个翅片以及贯穿所述多个翅片设置的多条冷媒管,多条所述冷媒管沿每一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在导风方向上呈单排设置;所述冷媒管的管径为5.6mm~6.8mm,相邻两所述冷媒管的间隔为15.27mm~20.4mm,所述翅片的宽度为16mm~19.7mm。优选地,相邻两所述冷媒管的间隔为17mm~18.65mm,所述翅片的宽度为17.47mm~18.95mm。优选地,相邻两所述冷媒管的间隔为17.45mm~18.20mm,所述翅片的宽度为17.82mm~18.75mm。优选地,多个所述翅片的宽度一致。优选地,任意两相邻所述冷媒管的间隔一致。优选地,多个所述翅片呈朝进风侧凸设的弧形排布。优选地,所述翅片迎风侧的表面凸设有传热结构。优选地,所述翅片背风侧的表面设有导风波纹或呈平片状设置。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新型换热器,该新型换热器包括多个翅片以及贯穿所述多个翅片设置的多条冷媒管,多条所述冷媒管沿每一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在导风方向上呈单排设置;所述冷媒管的管径为5.6mm~6.8mm,所述翅片的宽度为15.2mm~20.4mm,相邻两所述冷媒管的间隔为16.0mm~19.7mm。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或者柜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多个翅片以及贯穿所述多个翅片设置的多条冷媒管,多条所述冷媒管沿每一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在导风方向上呈单排设置;所述冷媒管的管径为5.6mm~6.8mm,所述翅片的宽度为15.2mm~20.4mm,相邻两所述冷媒管的间隔为16.0mm~19.7mm。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引入一新型换热器,该新型换热器的冷媒管采用单排设置,且在冷媒管的管径属于5.6mm~6.8mm内时,使相邻冷媒管的间隔pt保持在15.2mm~20.4mm范围内,翅片的宽度pl保持在16.0mm~19.7mm范围内,即可使单排换热器达到双排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明显的,该新型换热器使用了面积更小的翅片,更少的冷媒管,而能达到与双排换热器同样的换热性能,因此,其显著地提高了换热器的能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新型换热器的翅片和冷媒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综合换热性能变化率和pt的曲线示意图;图4为综合换热性能变化率和pl的曲线示意图;图5为图1中新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新型换热器的部分剖视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新型换热器11翅片111传热结构12冷媒管2外壳3风轮组件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换热器以及具有该新型换热器的空调室内机,本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或柜机,下述内容将具体以挂机为例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安装于墙壁上的外壳2、设于外壳2内的风轮组件3,以及呈半包围状设于风轮组件3上侧的新型换热器1,例如但不限于,该风轮组件3为贯流风轮。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也可具体为其他类型,本设计不限于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该新型换热器1包括多个翅片11以及贯穿多个翅片11设置的多条冷媒管12,多条冷媒管12沿每一翅片1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且多个冷媒管的端部是通过连接接头连接的,连接接头一般为u型弯管。且在导风方向上呈单排设置;可以理解,换热器呈单排设置,能有效克服现有的双排换热器存在的后排翅片11换热不充分的问题,下一步需要考虑的就是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以达到双排换热器的效果;对此,研究发现在冷媒管12管径一定的情况下,相邻冷媒管12的间隔pt以及翅片11的宽度pl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显著。在冷媒管12的管径范围5.6mm~6.8mm内(例如5.6mm、5.8mm、6.0mm、6.35mm、6.5mm、6.8mm),控制pl一定的情况下,测试pt与a的关系,通过实验一至实验九九组数据得出表1:表1a(%)pt(mm)pl(mm)实验一4.21418实验二5.251518实验三5.91618实验四6.31718实验五6.431818实验六6.21918实验七5.72018实验八5.12118实验九4.42218通过表1中的七组数据,拟合出了相邻冷媒管12的间隔pt与换热器的换热性能a的关系曲线(参照图3):a=0.0062pt3-0.4647pt2+10.639pt-70.66;r2=0.997。如图所示,在冷媒管12的管径范围5.6mm~6.8mm内,换热器的换热性能a随着相邻冷媒管12的间隔pt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到达峰值(pt≈18.0mm时),再逐渐减小。在冷媒管12的管径范围5.6mm~6.8mm内,测试邻冷媒管12的间隔pt与所在翅片11的宽度pl的比值(d),与换热器的换热性能b的关系,参照表2:b(%)d(pt/pl)pt(mm)pl(mm)实验一2.31.51812实验二3.81.3846151813实验三51.2857141814实验四6.021.21815实验五6.91.1251816实验六7.61.0588241817实验七7.9511818实验八7.80.9473681819实验九6.70.91820实验十5.50.85714291821实验十一40.8181821822通过表2中的九组数据,拟合出了d与换热性能b的关系曲线(参照图4):b=-174.06d4+895.18d3-1719.3d2+1449.3d-443.22;r2=0.997。本实施例中,选取(amax-1)%至amax%和(bmax-1)%至bmax%为性能较优区间,则计算可得对应的pt应满足:pt∈[15.2mm,20.4mm],例如pt=15.3mm、15.4mm、16mm、17mm、18mm、19mm、20mm、20.2mm、20.3mm。对应的pl应满足:pl∈[16mm,19.7mm],例如pl=16.1mm、16.2mm、17mm、18mm、19mm、19.5mm、19.6mm。从图3可看出amax≈6.4,从图4可看出bmax≈7.95。选取0.98amax至amax和0.98bmax至bmax为性能较优区间,则计算可得对应的pt应满足:pt∈[17mm,18.65mm],对应的pl应满足:pl∈[17.47mm,18.95mm]。选取6.4~amax,7.95~bmax为性能较优区间,则计算可得对应的pt应满足:pt∈[17.45mm,18.2mm],对应的pl应满足:pl∈[17.82mm,18.75mm]。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引入一新型换热器1,该新型换热器1的冷媒管12采用单排设置,且在冷媒管12的管径属于5.6mm~6.8mm内时,使相邻冷媒管12的间隔pt保持在15.2mm~20.4mm范围内,翅片11的宽度pl保持在16mm~19.7mm范围内,即可使单排换热器达到双排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明显的,该新型换热器1使用了面积更小的翅片11,更少的冷媒管12,而能达到与双排换热器同样的换热性能,因此,其显著地提高了换热器的能效。进一步地,任意两相邻冷媒管12的间隔一致。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一方面,能降低翅片11上开设冷媒孔的工艺难度,继而提高新型换热器1整体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证气流经过换热器后,出风的均匀性。本实施例中,相邻两冷媒管12的间隔范围为17.0mm~18.65mm,根据图3或者换热器的换热性能a与冷媒管12的间隔pt的关系式可知,相邻两冷媒管12的间隔范围为17.0mm~18.65mm时,换热器的换热性能a达到峰值。进一步地,多个翅片11的宽度一致。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新型换热器1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证气流经过换热器后,出风的均匀性。进一步地,参照图5和图6,多个翅片11呈朝进风侧凸设的弧形排布,即新型换热器1整体呈朝进风侧凸设的弧形设置,如此,相邻翅片11之间的的间隔在由迎风侧至背风侧的方向上逐渐变小,形成导风作用,更好地引导气流穿过新型换热器1。进一步地,参照图6,每一翅片11迎风侧的表面凸设有传热结构111。可以理解,相邻翅片11迎风侧的间隔较大,气流容易通过,采用该传热结构111,有利于增大迎风侧的换热面积,继而增强迎风侧的换热效果。本实施例中,该传热结构111为沿翅片11的导风方向间隔开设的多个传热窗,多个传热窗分设于翅片11的两相背离的侧面上;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该传热结构111也可为凸设的传热块、传热条等,本设计不限于此。进一步地,参照图6,每一翅片11背风侧的表面呈平片状设置。可以理解,相邻翅片11背风侧的间隔较小,采用平片形式,一方面,有利于气流的通过,避免其对气流造成阻碍,另一方面,无需额外对翅片11进行其他设计,有利于降低新型换热器1的加工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每一翅片11被背风侧的表面也可设有导风波纹。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