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冷却液循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3097发布日期:2019-05-17 20:0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温冷却液循环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温冷却液循环机。



背景技术:

低温冷却液循环机一般通过压缩机进行制冷,再与水进行热交换,使水的温度降低,冷水流过需要降温的生产设备后,温度上升,再由回收管使升温的水再次流过冷却设备则水温回降,在这个连续过程中,升温后的水与制冷后的水会在铜质水箱内混合,进而影响再次排出冷水的温度,造成温度高于预设值的情况,同时整个制冷过程只依靠压缩机进行制冷,过程复杂且能耗高,制冷剂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温冷却液循环机,不仅温度控制更加准确,而且大大降低了后续制冷的能耗。

一种低温冷却液循环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左右侧壁的上侧设有散热孔,所述箱体左右内壁之间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焊接有铜质水箱,所述铜质水箱的中心位置焊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铜质水箱从左至右平均分成第一铜质水箱和第二铜质水箱,所述第一铜质水箱和第二铜质水箱的外侧壁设置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的吸热面粘接在所述第一铜质水箱和第二铜质水箱上,所述制冷片的散热面对应所述散热孔设置,所述第一铜质水箱内设置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铜质水箱内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上端分别与电动三通阀的左右两端相连,所述电动三通阀设置在所述铜质水箱的正上方,所述电动三通阀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箱体左右侧壁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支撑板下方设置有薄铝管,所述薄铝管曲折焊接在所述箱体的后内壁上,所述薄铝管的右端焊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箱体的右端面,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薄铝管的左端端部穿过所述支撑板,且与所述第一铜质水箱相连通,所述薄铝管的左端设置有第一电磁感应阀,所述第二铜质水箱正下方的薄铝管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端穿过所述支撑板,且与所述第二铜质水箱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上端端部设置有第二电磁感应阀,所述连接管的下端与所述薄铝管对应位置相连通,所述箱体左侧壁的下侧焊接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通过螺栓固定有PLC控制器,所述箱体下端面的中心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旋转轴穿过所述箱体的底壁,且端部侧壁均匀焊接有扇叶,所述扇叶设置在所述薄铝管的正下方,所述箱体下端面的四个边角处均焊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制冷片、电动三通阀、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一电磁感应阀、第二电磁感应阀和伺服电机均与PLC控制器电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动三通阀的型号为VB3000。

优选的,所述隔板为聚苯乙烯塑料隔板。

优选的,所述扇叶的数量为4个。

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的型号为FX2N-48MR。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设置有第一铜质水箱和第二铜质水箱,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制冷片启动,制冷片吸热面使第一铜质水箱和第二铜质水箱的温度降低,实现降温,在通过电动三通阀和第一水泵将第一铜质水箱的低温冷切液抽出使用后,回收到第一铜质水箱,同时,抽出第二铜质水箱的低温冷切液供给使用,以此循环,有效防止了升温后的水与制冷后的水会在铜质水箱内混合,进而影响再次排出冷水的温度,造成温度高于预设值的情况,温度控制更加准确;同时,设置有薄铝管,使用后升温的冷切液通过第二水泵吸入到薄铝管中,与此同时,伺服电机启动扇叶,对薄铝管中升温的冷切液进行初步风冷,大大降低了制冷的能耗;本实用新型不仅温度控制更加准确,而且大大降低了后续制冷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箱体;11-支撑板;12-散热孔;13-出气孔;2-伺服电机;21-扇叶;3-支撑柱;31-滑轮;4-薄铝管;41-进水管;411-第二水泵;42-连接管;43-第二电磁感应阀;44-第一电磁感应阀;5-铜质水箱;51-第一铜质水箱;511-第一出水管;52-第二铜质水箱;521-第二出水管;6-隔板;7-制冷片;8-电动三通阀;81-出水管;811-第一水泵;9-控制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低温冷却液循环机,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左右侧壁的上侧设有散热孔12,所述箱体1左右内壁之间焊接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焊接有铜质水箱5,铜质水箱5所述铜质水箱5的中心位置焊接有隔板6,所述隔板6将所述铜质水箱5从左至右平均分成第一铜质水箱51和第二铜质水箱52,所述第一铜质水箱51和第二铜质水箱52的外侧壁设置有制冷片7,所述制冷片7的吸热面粘接在所述第一铜质水箱51和第二铜质水箱52上,所述制冷片7的散热面对应所述散热孔12设置,所述第一铜质水箱51内设置有第一出水管511,所述第二铜质水箱52内设置有第二出水管521,所述第一出水管511和第二出水管521的上端分别与电动三通阀8的左右两端相连,所述电动三通阀8设置在所述铜质水箱5的正上方,所述电动三通阀8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管81,所述出水管81上设置有第一水泵811,所述箱体1左右侧壁设有出气孔13,所述出气孔13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1的下方,所述支撑板11下方设置有薄铝管4,所述薄铝管4曲折焊接在所述箱体1的后内壁上,所述薄铝管4的右端焊接有进水管41,所述进水管41穿过所述箱体1的右端面,所述进水管41上设置有第二水泵411,所述薄铝管4的左端端部穿过所述支撑板11,且与所述第一铜质水箱51相连通,所述薄铝管4的左端设置有第一电磁感应阀44,所述第二铜质水箱52正下方的薄铝管4设置有连接管42,所述连接管42的上端穿过所述支撑板11,且与所述第二铜质水箱52相连通,所述连接管42的上端端部设置有第二电磁感应阀43,所述连接管42的下端与所述薄铝管4对应位置相连通,所述箱体1左侧壁的下侧焊接有控制盒9,所述控制盒9内通过螺栓固定有PLC控制器,所述箱体1下端面的中心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伺服电机2,所述伺服电机2的旋转轴穿过所述箱体1的底壁,且端部侧壁均匀焊接有扇叶21,所述扇叶21设置在所述薄铝管4的正下方,所述箱体1下端面的四个边角处均焊接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滑轮31,所述制冷片7、电动三通阀8、第一水泵811、第二水泵411、第一电磁感应阀44、第二电磁感应阀43和伺服电机2均与PLC控制器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设置有第一铜质水箱51和第二铜质水箱52,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制冷片7启动,制冷片7吸热面使第一铜质水箱51和第二铜质水箱52的温度降低,实现降温,在通过电动三通阀8和第一水泵811将第一铜质水箱51的低温冷切液抽出使用后,回收到第一铜质水箱51,同时,抽出第二铜质水箱52的低温冷切液供给使用,以此循环,有效防止了升温后的水与制冷后的水会在铜质水箱5内混合,进而影响再次排出冷水的温度,造成温度高于预设值的情况,温度控制更加准确;同时,设置有薄铝管4,使用后升温的冷切液通过第二水泵411吸入到薄铝管4中,与此同时,伺服电机2启动扇叶21,对薄铝管4中升温的冷切液进行初步风冷,大大降低了制冷的能耗;本实用新型不仅温度控制更加准确,而且大大降低了后续制冷的能耗。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三通阀8的型号为VB3000,功耗低、输出力大、噪音小。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6为聚苯乙烯塑料隔板,防止第一铜质水箱51和第二铜质水箱52之间进行热传递,影响制冷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扇叶21的数量为4个,保证风力充足。

进一步的,所述PLC控制器的型号为FX2N-48MR,程序简单,控制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使用前向第一铜质水箱51和第二铜质水箱52加入冷切液,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制冷片7启动,制冷片7吸热面使第一铜质水箱51和第二铜质水箱52的温度降低,实现降温,在通过电动三通阀8和第一水泵811将第一铜质水箱51的低温冷切液,由第一出水管511和出水管81抽出使用,再通过第二水泵411由进水管41将升温后的冷切液回收到第一铜质水箱51,同时,控制电动三通阀8转化阀门,通过抽出第一水泵81将第二铜质水箱52的低温冷切液供给使用,与此同时,对第一铜质水箱51的冷切液进行冷却,以此循环,回收的冷切液在进入第一铜质水箱51或第二铜质水箱52之前,先通过第二水泵411吸入到薄铝管4中,与此同时,伺服电机2启动扇叶21,对薄铝管4中升温的冷切液进行初步风冷,再跟着冷切液的使用顺序,依次打开第一电磁阀44向第一铜质水箱51补充冷切液,再打开第二电磁感应阀43向第二铜质水箱52补充冷切液。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SB1和SB2分别表示制冷片7的开启和关闭,SB3和SB4分别表示电动三通阀8的左通和右通,SB5和SB6分别表示第一水泵811的开启和关闭,SB7和SB8分别表示第二水泵411的开启和关闭,SB9和SB10分别表示第一电磁感应阀44的开启和关闭,SB11和SB12分别表示第一电磁感应阀44的开启和关闭,SB13和SB14分别表示伺服电机2的开启和关闭,FR表示空气保护开关。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