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和具有该发生器的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2982发布日期:2020-04-24 21:53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和具有该发生器的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环保制冷的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速率凸显,为了有效对现有能量利用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废气热量回收是利用节能改造的方式之一。余热的再利用,可以为用户节约大量的电能。常规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需要设置烟气余热回收器、二次热媒循环泵组、二次热媒循环管网及二次热媒循环溶液,换热效率低,设备投资大,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相对于常规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不必设置烟气余热回收器、二次热媒循环泵组、二次热媒循环管网及节省了二次热媒循环溶液,优化吸收式制冷机系统,提高换热效率,减少设备投资、运行维护更加经济;可将常规庞大的吸收式制冷系统,优化为高度集成的机组,也便于设备的布置,避免经常发生可余热回收热源充足,却没有足够的场地布置改造设备的尴尬处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烟气换热腔,所述烟气换热腔具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

蒸发腔,适用于容纳吸收液和冷剂液的混合溶液,所述蒸发腔的设置在所述烟气换热腔上;

热管,所述热管包括设置于所述烟气换热腔的第一部分和设置于所述蒸发腔并浸入所述混合溶液的第二部分,所述热管适用于将热量从所述第一部分传递至所述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烟气换热腔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烟气的流动方向相交。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烟气换热腔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烟气的流动方向垂直。

优选地,具有复数个所述热管平行阵列排布。

优选地,还包括调节阀、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所述烟气入口还设置烟气导流装置,所述烟气导流装置上设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用于控制烟气热量的输出;

所述蒸发腔还包括所述混合溶液的进出口,所述溶液出口端与外界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感应从所述蒸发腔输出溶液的温度;

所述温度传感器、调节阀和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所述蒸发腔输出溶液温度高于人为设定值时控制所述调节阀逐步关小,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所述蒸发腔输出溶液的温度低于人为设定值时控制所述调节阀逐步开大。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烟气导流装置上的声波清灰装置。

优选地,在所述烟气换热腔底部设置有集灰装置,用于收集烟气中的灰,在所述集灰装置的侧面设置清灰口,用于定时清理集灰装置中积累的灰。

优选地,所述蒸发腔底部设有阀门,其用于控制所述所述混合溶液的吸入与排出。

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包括所述发生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可实现通过吸收烟气的热量作为余热制冷装置的动力来源,在通过吸收液与冷剂液的气相变化来传递热量,从而实现冷冻水温度降低,达到制冷效果。

(2)烟气的热量输入可进行自动调节,优化制冷效果,实现制冷稳定运行。

(3)烟气进出导流装置上设置了超声波清灰装置,可有效清除烟气换热腔上粘结的灰。

(4)烟气换热腔底部设置了集灰装置和清灰口,可有效收集烟气中积累的

灰,并可以定时进行清灰操作。

(5)蒸发腔底部设有阀门,其用于控制蒸发腔内部溶液的吸入与排出。可有效防止冻管破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发生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吸收式制冷机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

参阅图1,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1,包括烟气换热腔11,所述烟气换热腔11具有烟气入口111和烟气出口112;蒸发腔12,适用于容纳吸收液和冷剂液的混合溶液,所述蒸发腔12的设置在所述烟气换热腔11上;热管,所述热管包括设置于所述烟气换热腔11的第一部分131和设置于所述蒸发腔12并浸入所述混合溶液的第二部分132,所述热管适用于将热量从所述第一部分131传递至所述第二部分132;所述第一部分131在所述烟气换热腔11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烟气的流动方向相交。这样所述第一部分131与所述烟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换热效率高。

所述热管内填充有相变导热介质,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31的相变导热介质吸收烟气换热腔11内的热量蒸发,气体上升至所述第二部分132与所述混合溶液热交换,达到加热热流回收溶液目的,同时导热介质蒸汽受冷冷凝后回流至所述第一部分131。

所述第一部分131在所述烟气换热腔11内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烟气的流动方向垂直,所述发生器1具有复数个所述热管平行阵列排布,换热效率更高,所述热管为耐腐蚀材质。

所述发生器1还包括调节阀14、温度传感器15和控制器,所述烟气入口111还设置烟气导流装置17,所述烟气导流装置17位于烟气换热腔11的两侧,其作用是均布烟气流向,使换热管受热均匀、避免局部严重而冲刷减短换热管寿命、避免局部烟气温度过低,低于烟气酸露点,严重影响换热管寿命,所述烟气导流装置17在所述烟气入口111的一端上设有所述调节阀14;所述调节阀14用于控制烟气热量的输出;所述蒸发腔12还包括所述混合溶液的进出口,所述溶液出口端18与外界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所述温度传感器15,其用于感应从所述蒸发腔12输出溶液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15、调节阀14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温度传感器15感应到所述蒸发腔12输出溶液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调节阀14逐步关小,在所述温度传感器15感应到所述蒸发腔12输出溶液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调节阀14逐步开大。

所述发生器1还包括设置在烟气导流装置17上的超声波清灰装置19。在所述烟气换热腔11底部设置有集灰装置20,用于收集烟气中的灰,在所述集灰装置20的侧面设置清灰口21,用于定时清理集灰装置20中积累的灰。所述蒸发腔12底部还设有阀门,用于控制所述混合溶液的吸入与排出。

参阅图2,显示出吸收式制冷机的原理图,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包括吸收器2、所述发生器1、冷凝器3和蒸发器4。

所述吸收器2内存储有吸收液和冷剂液的混合溶液。从所述吸收器2出来的吸收液稀溶液,由吸收液泵5,升压经热交换器6,被所述发生器1出来的高温浓溶液加热温度提高后,进入所述发生器1。在所述发生器1中受到所述热管的所述第二部分加热所述吸收液溶液,溶液温度提高直至沸腾,溶液中的水分逐渐蒸发出来,而溶液浓度不断增大。所述发生器1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向上经挡液板(未示出)进入冷凝器3中,所述挡液板起汽液分离作用,防止液滴随蒸汽进入所述冷凝器3。所述冷凝器3的传热管31内通入冷却水,所以管外冷剂水蒸气被冷却水冷却,冷凝成水,此即冷剂水。

积聚在冷凝器3下部的冷剂水经节流后流入蒸发器4内,因为所述冷凝器3中的压力比蒸发器4中的压力要高。所述冷剂水进入所述蒸发器4后,由于压力降低首先闪蒸出部分冷剂水蒸气。所述蒸发器4为喷淋式热交换器,喷啉量要比蒸发量大许多倍,故大部分冷剂水是聚集在蒸发器4的水盘内的,然后由冷剂泵41升压后送入所述蒸发器4的喷淋管42中,经喷嘴喷淋到所述喷淋管42外表面上,在吸取了流过所述喷淋管42内的冷冻水的热量后,蒸发成低压的冷剂水蒸气。由于所述蒸发器4内压力较低,故可以得到生产工艺过程或空调系统所需要的低温冷冻水,所述低温冷冻水可输送至需降温的用户7。

蒸发出来的冷剂蒸汽经挡液板将其夹杂的液滴分离后进入所述吸收器2,被中间溶液所吸收,溶液重新变稀。中间溶液是由来自热交换器6放热降温后的浓溶液和所述吸收器2中的稀溶液混合得到的。为保证吸收过程的不断进行,需将吸收过程所放出的热量由传热管31内的冷却水及时带走,所述传热管31分别通过所述吸收器2和所述冷凝器3。中间溶液吸收了一定量的水蒸气后成为稀溶液,聚集在所述吸收器2底部中,再由所述吸收液泵5送到所述发生器1,如此循环不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