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藏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1322发布日期:2020-07-24 16:5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藏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装置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冰箱之类的冷藏冷冻装置通常采用风机将风在制冷风道与储藏间室间循环,从而对储藏间室进行制冷,而风机是固定在制冷风道的风道壁上,风机在工作时通常会产生振动,如何减少风机与风道壁之间的振动传递已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1所示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冷藏冷冻装置的风机固定结构,包括风机支架01、与风机支架01连接的风机02(风机02的驱动电机)、以及减振垫03,减振垫03设置于风机支架01与风道壁04之间,风机支架01通过穿过减振垫03的螺栓05与风道壁04螺纹连接。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这种风机固定结构,如图1所示,风机02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通过风机支架01、螺栓05传递至风道壁04,然后经风道壁04传递至冷藏冷冻装置的整个箱体,从而使该冷藏冷冻装置的风机02在工作时产生较大的振动噪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用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冷藏冷冻装置的风机在工作时产生较大的振动噪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储藏间室、与所述储藏间室连通的制冷风道、用于驱动风在所述制冷风道和所述储藏间室之间循环的风机、以及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第一减振垫,所述第一减振垫设置于所述制冷风道的风道壁上,所述风机包括连接脚,所述连接脚通过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减振垫卡接,并且所述第一减振垫将所述连接脚与所述风道壁隔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冻冷藏装置,由于第一减振垫设置于制冷风道的风道壁上,连接脚通过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一减振垫卡接,并且第一减振垫将连接脚与风道壁隔开,这样,在安装时,风机就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安装,无需通过紧固件与风道壁刚性连接来安装,那么在风机工作时,就可以避免紧固件将风机的振动传递至风道壁,第一减振垫就可以更好地将风机产生的振动与风道壁隔开,从而就可以大大降低风机的振动噪声,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冷冻冷藏装置中风机与风道壁的安装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中风机与风道壁组装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机的连接脚与风道壁的连接的局部剖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有第一减振垫);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的连接脚与减振装置卡接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的连接脚与减振装置卡接的示意图(另一个视角);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的连接脚与风道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的连接脚与风道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冰箱中风机与风道壁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有第一减振垫和第二减振垫);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风机与减振装置连接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风机与风道壁连接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的侧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有第一减振垫和减振支撑台);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风机与减振装置连接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座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藏冷冻装置,可以为冰箱,也可以是冷藏柜、展示柜、药品冷藏箱等冷藏冷冻装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以冰箱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冷藏冷冻装置的原理,其它冷藏冷冻装置的结构具体可以参照冰箱实施例中的结构来设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冰箱,包括储藏间室1、与储藏间室1连通的制冷风道2、用于驱动风在制冷风道2和储藏间室1之间循环的风机4。该冰箱在工作时,风机4将风由储藏间室1抽入制冷风道2,经过蒸发器5后变成冷风沿制冷风道2流动,最后经出风口重新进入到储藏间室1,以对储藏的物品进行制冷。

如图4和图5所示,该冰箱还包括减振装置6,该减振装置6包括第一减振垫61,第一减振垫61设置于制冷风道2的风道壁3上,风机4包括连接脚41,连接脚41通过第一卡接结构7与第一减振垫61卡接,并且第一减振垫61将连接脚41与风道壁3隔开。

其中,风机4可以全部位于制冷风道2内,连接脚41与风道壁4的内表面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也可以是风机4的扇叶位于制冷风道2内,其它部件位于制冷风道2外,风机4的连接脚41与风道壁4的外表面连接。如图4所示,风道壁3可以是风道板。

上述冰箱中,如图5所示,由于第一减振垫61设置于制冷风道2的风道壁3上,连接脚41通过第一卡接结构7与第一减振垫61卡接,并且第一减振垫61将连接脚41与风道壁3隔开,这样,在安装时,风机4就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安装,无需通过紧固件(比如螺栓等)与风道壁3刚性连接来安装,那么在风机4工作时,就可以避免紧固件将风机4的振动传递至风道壁3,第一减振垫61就可以更好地将风机4产生的振动与风道壁3隔开,从而就可以大大降低风机4的振动噪声,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脚41与第一减振垫61之间位置关系并不唯一,比如可以为以下所述:如图6、图8和图9所示,第一减振垫61的侧面b(也就是第一减振垫61沿其厚度方向x延伸的表面)上开设有安装槽611,如图5所示,连接脚41伸入安装槽611中,且通过第一卡接结构7与第一减振垫61卡接。另外,连接脚41与第一减振垫61之间位置关系还可以为以下所述:如图10所示,连接脚41设置于第一减振垫61沿其厚度方向x且远离风道壁3的端面上,且通过第一卡接结构7与第一减振垫61卡接,该第一卡接结构7包括卡扣73和定位卡槽74,卡扣73设置于连接脚41上,定位卡槽74开设于第一减振垫61的侧面上,卡扣73与定位卡槽74卡接。相比连接脚41设置于第一减振垫61的端面的实施例,连接脚41配合伸入安装槽611的实施例中,安装槽611可以对连接脚41进行包裹,这样可以对连接脚41的多个方向的振动进行阻隔,能够更好地减弱连接脚41与风道壁3之间的振动传递,从而可以更好地降低风机4工作时的振动噪声。

其中,第一卡接结构7也不唯一,比如可以为以下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卡接结构7包括卡孔71和卡柱72,卡孔71开设于安装槽611的槽壁上,卡柱72设置于连接脚41上,卡柱72与卡孔71相配合,以使连接脚41与第一减振垫61卡接。另外,第一卡接结构7还可以为以下结构:第一卡接结构7包括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第一卡齿设置于安装槽611的槽壁上,第二卡齿74设置于连接脚41上,第一卡齿与第二卡齿相卡合。相比第一卡接结构7包括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的实施例,第一卡接结构7包括卡孔71和卡柱72的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垫61上只需要在安装槽611的槽壁上开设卡孔71即可,无需在安装槽611内制作卡齿,这样可以不受安装槽611的宽度(也就是安装槽611在第一减振垫61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的限制,使得第一减振垫61的制作比较简单,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在第一卡接结构7包括卡孔71和卡柱72的实施例中,为了使连接脚41与第一减振垫61卡接的更加牢固,如图5所示,卡孔71包括第一卡孔711和第二卡孔712,第一卡孔711、第二卡孔712分别开设于安装槽611相对的两个槽壁上;卡柱72包括第一卡柱721和第二卡柱722,第一卡柱721、第二卡柱722分别与第一卡孔711、第二卡孔712一一对应配合。通过上述设置,在风机4工作过程中,可以使连接脚41的受力更加平衡,避免连接脚41偏斜所导致的风机4偏斜,不但保证了风机4的平衡性,而且还使风机4的连接脚41与第一减振垫61卡接的更加牢固。

其中,第一卡孔711、第二卡孔712的开设的位置也不唯一,比如,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卡孔711、第二卡孔712可以分别开设于安装槽611沿第一减振垫61的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槽壁上。另外,第一卡孔711、第二卡孔712也可以分别开设于安装槽611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个槽壁上,第一方向为垂直于第一减振垫61的厚度方向的方向。相比第一卡孔711、第二卡孔712分别开设于安装槽611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个槽壁上,当第一卡孔711、第二卡孔712开设于安装槽611沿第一减振垫61的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槽壁上时,第一卡孔711、第二卡孔712的大小就不用受安装槽611在第一减振垫61的厚度方向上尺寸的限制,第一卡孔711、第二卡孔712就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做得大一些,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卡孔711与第一卡柱721、第二卡孔712与第二卡柱722的卡接更加牢固。

在第一减振垫61中,第一卡孔711、第二卡孔712可以为通孔(如图5和图6所示),也可以为盲孔,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如图5所示,当第一卡孔711、第二卡孔712是通孔时,第一卡孔711的深度大于第一卡柱721的长度,第二卡孔712的深度大于第二卡柱722的长度,这样可以防止第一卡柱721、第二卡柱722与其它部件(比如第一连接座)接触传递振动,从而保证第一减振垫61减弱连接脚41与风道壁3之间振动传递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冰箱中,第一减振垫61在风道壁3上的设置方式也不唯一,比如可以为以下设置方式:如图7所示,风道壁3包括壁面31和设置于壁面31上的第一连接座32,第一连接座32具有固定卡槽321,如图5所示,第一减振垫61过盈设于固定卡槽321中,且将连接脚41与第一连接座32隔开。另外,如图10所示,第一减振垫61也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直接与风道壁3的壁面31连接。相比第一减振垫61通过紧固件直接与风道壁3的壁面31连接的实施例,第一减振垫61过盈设于第一连接座32的固定卡槽321中的实施例,第一减振垫61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节省了紧固件的安装时间;此外,第一减振垫61是设置在第一连接座32上,这样不容易对风道壁3的壁面31造成损伤。

其中,固定卡槽321在第一连接座32上的位置也不唯一,比如,如图7所示,固定卡槽321可以开设于第一连接座32的侧面a(也就是第一连接座32沿其高度方向y延伸的表面)上,如图5所示,第一减振垫61的侧面上开设有安装槽611,并且安装槽611的朝向与固定卡槽321的朝向相同,连接脚41伸入安装槽611中,且通过第一卡接结构7与第一减振垫61卡接。另外,如图11所示,固定卡槽321也可以开设于第一连接座32远离壁面31的端面上,固定卡槽321的截面呈燕尾型第一减振垫61伸入固定卡槽321中,且与固定卡槽321过盈配合。连接脚41设置于第一减振垫61远离固定卡槽321的端面上,且通过第一卡接结构7与第一减振垫61卡接。相比固定卡槽321开设于第一连接座32的端面上,当固定卡槽321开设于第一连接座32的侧面上时,第一连接座32可以较好地固定第一减振垫61,第一减振垫61设置于固定卡槽321中,固定卡槽321的槽壁可以对第一减振垫61进行包裹,更好限制连接脚41带动第一减振垫61的振动幅度,从而有利于减弱连接脚41与第一连接座32之间的振动传递。

在减振装置6中,第一减振垫61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其它减振材料制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5所示,风机4还包括风机本体42,连接脚41设置于风机本体42的周缘处。

为了保证风机4在工作过程中的平衡性,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减振装置6还包括第二减振垫62,第一减振垫61位于第二减振垫62的周缘处,且与第二减振垫62连接,第二减振垫62用于承载风机本体42。通过设置第二减振垫62,这样就可以对风机本体42起到承载支撑的作用,那么在风机4工作时,第二减振垫62就可以对风机本体42的振动起到限制作用,减弱风机本体42因振动产生的晃动,从而保证风机4在工作过程中的平衡性。

其中,第二减振垫62的结构并不唯一,比如可以为以下结构:如图13所示,第二减振垫62包括底壁621以及设置于底壁621的周缘处的侧壁622,底壁621与侧壁622围成限位空间623,如图14所示,风机本体42伸入至限位空间623中,且均与底壁621、侧壁622抵靠。另外,第二减振垫62也可以是不具有侧壁622的减振垫,第二减振垫62与风机本体42的底面(风机本体42靠近风道壁3的壁面31的一侧表面)相抵靠。相比不具有侧壁622的第二减振垫62,当第二减振垫62包括底壁621以及侧壁622时,底壁621和侧壁622就可以对风机本体42的轴向以及径向上的振动均起到限制作用,这样第二减振垫62就可以更好地对风机本体42的振动起到限制作用,能够更好地减弱风机本体42因振动产生的晃动,从而更加有利于保证风机4在工作过程中的平衡性。

在第二减振垫62包括底壁621以及侧壁622的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二减振垫62既能够保证风机4的平衡性,又可以起到对风机4起到较好的隔振作用,底壁621的材料硬度大于侧壁622的材料硬度。将底壁621的材料的硬度设置的较大,可以更好地对风机本体42的承载支撑,保证风机4在工作时的平衡性,使得风机本体42更加稳定,避免出现较大晃动;将侧壁622的材料的硬度设置的较小,可以包裹风机本体42周边一圈以减少振动的传递,对风机4起到较好的隔振作用。

其中,底壁621的材料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s(polystyrene;聚苯乙烯)等硬性材料,侧壁622的材料可以为橡胶等吸振隔振材料;第二减振垫62的底壁621和侧壁622可以通过双色注塑或共挤工艺一体成型。

为了便于风机4的连接脚41与第一减振垫61卡接,如图13和图14所示,侧壁622上开设有第一避让口6221,连接脚41从第一避让口6221伸出,与第一减振垫61通过第一卡接结构7卡接。通过设置第一避让口6221,这样当风机本体42伸入至限位空间623中时,连接脚41就可以从第一避让口6221伸出与第一减振垫61卡接,不但方便了风机4的连接脚41与第一减振垫61卡接,而且连接脚41就无需在沿第一减振垫61的厚度方向连接脚41就无需与侧壁622错开设置,从而使连接脚41在风机本体42上的设置位置不受限制。

其中,如图13所示,当第一减振垫61的侧面开设安装槽611时,安装槽611的槽口与第一避让口6221相对。

为了便于风机4的线束从第二减振垫62的限位空间623中穿出以及线束的固定,如图12和图13所示,侧壁622上还开设有第二避让口6222,沿底壁621的周向,底壁621对应第二避让口6222的位置处开设有线束卡槽6211,风机4的线束从第二避让口6222穿出,且与线束卡槽6211卡接。通过设置第二避让口6222,当风机4与第一减振垫61、第二减振垫62安装完毕之后,风机4的线束就可以从第二避让口6222穿出并且与线束卡槽6211卡接,这样就防止风机4的线束移动,从而就可以避免出现线束移动刮蹭风机4的扇叶所引起的异常噪音的问题。

在减振装置6中,第二减振垫62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其它减振材料制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二减振垫62可以与第一减振垫61一体成型(如图13所示),也可以分体设计,在此也不做具体限定。

为了进一步减弱连接脚41与风道壁3之间的振动传递,如图15、图16和图18所示,减振装置6还包括减振支撑台63,第一减振垫61设置于减振支撑台63上,减振支撑台63设置于风道壁3上。通过设置减振支撑台63,减振支撑台63与第一减振垫61相配合可以进一步减弱连接脚41与风道壁3之间的振动传递,隔振效果更佳,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风机4的振动噪声。

减振支撑台63在风道壁3上的设置方式也不唯一,比如可以为以下设置方式:如图19和图20所示,风道壁3包括壁面31和设置于壁面31上的第二连接座33,如图16所示,减振支撑台63设置于第二连接座33上,且通过第二卡接结构8与第二连接座33卡接。另外,减振支撑台63也可以通过紧固件直接与风道壁3的壁面31连接。相比减振支撑台63通过紧固件直接与风道壁3的壁面31连接的实施例,减振支撑台63设置于第二连接座33与第一减振垫61之间的实施例,减振支撑台63是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这样安装更加方便、快捷,节省了紧固件的安装时间;此外,减振支撑台63是设置在第二连接座33上,这样不容易对风道壁3的壁面31造成损伤。

其中,第二卡接结构8可以为如下所述,如图16、图18和图19所示,第二卡接结构8包括卡齿81和第三卡孔82,第二连接座33上开设有插孔331,卡齿81设置于减振支撑台63上,第三卡孔82开设于插孔331的孔壁上,减振支撑台63插入至插孔331中,并且卡齿81与第三卡孔82卡接。由于减振支撑台63是插入至插孔331中,然后卡齿81与第三卡孔82卡接,插孔331的孔壁可以对减振支撑台63起到限位作用,这样可以保证减振支撑台63与第二连接座33之间的卡接更加牢固,减振支撑台63不容易发生偏斜,进而可以保证风机4在工作过程中的平衡性。

在上述第二卡接结构8中,卡齿81与第三卡孔82的设置位置也可以相互对调,也就是:卡齿81设置于插孔331的孔壁上,第三卡孔82开设于减振支撑台63上。卡齿81与第三卡孔82位置对调后与对调前所取得的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使卡齿81与第三卡孔82之间的卡接更加牢固,卡齿81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比如聚丙烯(pp),这样可以使得卡齿81不容易从第三卡孔82中脱出,使得卡齿81与第三卡孔82之间的卡接更加牢固,进而使减振支撑台63与第二连接座33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为了方便减振支撑台63插入至插孔331中,如图17所示,减振支撑台63为圆台状,减振支撑台63远离第一减振垫61的一端的直径大于靠近第一减振垫61的一端的直径。通过上述设计可以使减振支撑台63较为快速地插入至插孔331中,从而提高减振支撑台63与第二连接座33的组装效率。

在减振装置6中,减振支撑台63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其它减振材料制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减振支撑台63可以与第一减振垫61一体成型(如图17所示),也可以分体设计,在此也不做具体限定。

表1不同设计方案的风机噪音声功率测试结果对比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振装置6的减振效果,对本实用新型几个实施例中的风机、普通分体式风机、新型一体式风机在1300rpm及1500rpm下进行了噪音声功率对比测试,噪音声功率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同时针对风机转速为1500rpm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几个实施例中的风机、普通分体式风机、新型一体式风机进行振动水平对比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如图6所示,减振结构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第一减振垫61隔振的方案;如图13所示,减振结构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第一减振垫61、第二减振垫62隔振的方案;如图17所示,减振结构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第一减振垫61、减振支撑台63隔振的方案,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的风机均为分体式风机;表1和表2中,分体式风机、一体式风机的测试数据是在该分机通过紧固件与风道壁连接的情况下获得的。

如表1所示,相比普通的分体式风机,采用减振结构1#、减振结构2#、减振结构3#的几种设计方案噪音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效果最好的减振结构3#噪音下降达到1db以上,风机噪音水平接近成本较高的新型一体式风机,降噪效果明显。

表2风机转速1500rpm情况下不同设计方案的风道振动值对比

如表2所示,稳定运行情况下普通分体式风机振动值偏大,达到0.76,采用本申请的减振结构1#、减振结构2#、减振结构3#后,振动值分别改善为0.51/0.32/0.24,其中减振结构3#振动水平相比普通分体式风机的振动值改善68%,减振效果明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