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41494发布日期:2020-12-29 09:4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冷媒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冷媒系统。



背景技术:

冷媒系统中通常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通过压缩机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在高温制冷工况下,压缩机的电机电流上升后,热量不易散失,造成电机过热保护,需要停机自然冷却。目前有的方案能够对压缩机进行散热,以使电机温度下降。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压缩机的散热仍不够充分,需要增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媒系统,以解决压缩机的散热仍不够充分,需要增强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冷凝器、蒸发器和压缩机,蒸发器具有进入管和排出管,还包括:冷媒支路,两端分别与进入管和排出管连通;换热装置,设于压缩机的外部,包括与冷媒支路连通的容纳腔,容纳腔可与压缩机进行热交换。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媒系统,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蒸发器的排出管和进入管之间连接冷媒支路,并使冷媒支路与压缩机外部的换热装置连通,冷媒支路将冷媒循环回路中的部分冷媒引入换热装置的容纳腔内,使换热装置与压缩机进行热交换,提升对压缩机的换热效果。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冷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冷媒循环回路;20、冷凝器;30、蒸发器;31、进入管;32、排出管;40、压缩机;50、冷媒支路;51、第一支路;52、第二支路;53、第一节流元件;54、电磁阀;55、压力开关;60、换热装置;61、容纳腔;62、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媒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回路10、冷凝器20、蒸发器30和压缩机40,蒸发器30具有进入管31和排出管32,还包括冷媒支路50和换热装置60。冷媒支路50,两端分别与进入管31和排出管32连通;换热装置60,设于压缩机40的外部,包括与冷媒支路50连通的容纳腔61,容纳腔61可与压缩机40进行热交换。

冷媒循环回路10用于循环流通冷媒,冷媒在蒸发器30内吸收热量成为气态,通过排出管32排出进入压缩机40,经过压缩机40的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冷媒系统还包括冷凝器20,冷媒从压缩机40排出后进入冷凝器20,与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成为中温中压的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经过节流元件节流后从蒸发器30的进入管31流回蒸发器30,完成循环。冷媒支路50的两端分别与进入管31和排出管32连通,能够将冷凝器20流出的液态冷媒从进入管31引出一部分,再从排出管32返回冷媒循环回路10。冷凝器20流出的液态冷媒携带冷量,利用部分冷量为压缩机40降温。换热装置60具有容纳冷媒的容纳腔61,冷媒支路50与容纳腔61连通,使引出的部分液态冷媒能够流入容纳腔61。液态冷媒与压缩机40换热后变为气态,从第二支路52流出,与排出管32内的气态冷媒混合后进入压缩机40被压缩。换热装置60设于压缩机40的外部,容纳腔61内的冷媒与压缩机40进行换热,吸收压缩机40的热量,使压缩机40降温。通过该实施例,冷媒系统能够利用容纳腔61存储较多的从冷凝器20排出的部分液态冷媒,对压缩机40进行较充分的散热,能够提升散热效果。

可选地,换热装置60与压缩机40相接触。换热装置60通过与压缩机40接触,实现与压缩机40的热交换。换热装置60也可以与压缩机40不接触,只是靠近压缩机40,也能实现与压缩机40之间的热交换。可选地,换热装置60设置于压缩机40的一侧。换热装置60位于压缩机40的一侧,也可以与压缩机40之间进行热交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腔61包裹压缩机40的外部。容纳腔61包裹压缩机40的外部,与压缩机40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使容纳腔61内的冷媒与压缩机40更加充分的换热。可选地,容纳腔61包裹压缩机40的中下部。压缩机40在运行时,中下部的温度容易升高,因此,将容纳腔61包裹压缩机40的中下部,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热交换。可选地,容纳腔61为u形。u形的容纳腔61便于包裹压缩机40的中下部,与压缩机40具有一定的换热面积,换热效果较好。可选地,容纳腔61的宽度为5mm~15mm。这样,流入的冷媒与压缩机40的换热效果较好,也避免贴近容纳腔61外圈的冷媒与压缩机40距离过远,导致难以换热,并减少对空间的占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媒支路50包括第一支路51和第二支路52。第一支路51,连通容纳腔61和进入管31;第二支路52,连通容纳腔61和排出管32。

液态冷媒从冷凝器20流出后,一部分从第一支路51流向容纳腔61,另一部分从进入管31流入蒸发器30,流入容纳腔61的液态冷媒在容纳腔61内聚集,液态冷媒与压缩机40进行热交换,变为气态,从第二支路52流出,与排出管32里的高温气态冷媒混合后流入压缩机40,返回冷媒循环回路10。从第一支路51分出冷媒,一方面能够对压缩机40进行降温,另一方面也分担了蒸发器30的流量,使蒸发器30的蒸发面积利用率更高。

可选地,第一支路51的管径小于进入管31的管径。可选地,第一支路51的管径大小为6.35mm或9.52mm,进入管31的管径大小为9.52mm或12.7mm。在这种情况下,进入管31为主管道,第一支路51分出来的部分冷媒能够实现与压缩机40的热交换,剩余的冷媒能够继续在蒸发器30内实现蒸发调温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路51连通容纳腔61的下部。这样,使进入容纳腔61的液态冷媒优先聚集在容纳腔61的下部,与压缩机40的下部进行热交换。液态冷媒也容易在容纳腔61下部聚集,当液态冷媒吸收热量变为气态冷媒后,易于流动至容纳腔61上方。通过该实施例,便于将液态冷媒输送至容纳腔61并存储起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路51设有第一节流元件53。第一支路51通过设置第一节流元件53,对流入第一支路51的冷凝后的液态冷媒节流到合适的温度和压力,再使冷媒进入容纳腔61内,与压缩机40进行热交换。可选地,第一节流元件53为毛细管。冷媒在流经毛细管时,通道截面突然变小,冷媒压力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路52连通容纳腔61的上部。第二支路52与容纳腔61的上部连通,使容纳腔61上部聚集的气态冷媒能够通过第二支路52流出,与连通容纳腔61下部的第一支路51配合,使液态冷媒从容纳腔61下方进入,变为气态冷媒后从容纳腔61上方流出。第二支路52连通容纳腔61的上部,也便于在容纳腔61的中、下部汇集液态冷媒,与压缩机40进行热交换。通过该实施例,便于将气态冷媒排出容纳腔6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路52设有电磁阀54,电磁阀54被配置为控制第二支路52的通断。当电磁阀54开启时,冷媒从第一支路51经换热装置60流向第二支路52流出,对压缩机40进行降温,当电磁阀54关闭时,冷媒停止流动,不对压缩机40进行降温。通过设置电磁阀54,可以控制是否对压缩机40进行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60设有压力开关55,压力开关55与电磁阀54电连接,电磁阀54被配置为接收压力开关55的信号控制第二支路52的通断。

压力开关55用于检测换热装置60容纳腔61内的压力值,容纳腔61内容纳冷媒,冷媒的蒸发使容纳腔61内存在蒸发压力,压力值反映蒸发压力的大小。由于冷媒的蒸发压力与蒸发温度一一对应,故压力值也能够反映容纳腔61内的温度。压力开关55检测容纳腔61内的压力,当压力上升时,代表容纳腔61内的温度上升,即压缩机40温度上升。根据压力开关55的检测结果,控制电磁阀54的通断,使压缩机40在温度上升时,冷媒在第一支路51、换热装置60、第二支路52中流通,对压缩机40进行降温。压力开关55具有预设压力值,当容纳腔61内的压力高于预设压力值时,电磁阀54开启,当容纳腔61内的压力低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电磁阀54关闭。预设压力值可以根据冷媒种类确定,例如保护温度为50℃时,r22表压为1.841mpa,r410表压为2.981mpa。

通过该实施例,采用压力开关55监测容纳腔61的温度情况,使压缩机40温度升高时,能够及时接通冷媒支路50进行降温,相比采用温度开关测定容纳腔61的局部温度,压力开关55能够更精准的反映容纳腔61内的温度。

可选地,控制电磁阀启闭的方法,包括:

检测容纳腔内的压力值;

当压力值超过预设压力值时,电磁阀开启;或者,

当压力值未超过预设压力值时,电磁阀关闭。

通过该实施例,能够根据容纳腔内的压力值,控制电磁阀的启闭,使冷媒系统能够在压缩机温度升高时,及时接通冷媒支路进行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开关55设置于容纳腔61的上部。容纳腔61的下部聚集液态冷媒,上部聚集气态冷媒,将压力开关55设置于容纳腔61的上部,便于对容纳腔61内进行压力检测。

结合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60的外侧壁设有散热翅片62。散热翅片62有利于换热装置60的散热,使容纳腔61内冷媒的部分热量通过散热翅片62散失。可选地,散热翅片62设于换热装置60的上部。换热装置60的上部聚集了携带热量的气态冷媒,可通过散热翅片62进行散热。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