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换热器导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7233发布日期:2021-01-05 17:4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导体换热器导水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换热器导水管。



背景技术:

半导体换热器主要原理通过半导体芯片的特性实现制冷和制热,通过导水管实现温度的扩散,现有技术中的导水管为铜管,铜管表面光滑,媒质接触面积不大,热交换效率有限,本方案据此设计本发明创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导体换热器导水管,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换热器导水管,包括导水管主体,所述导水管主体为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其表面缠绕设置螺旋棱片,棱片选用铝片,在螺旋棱片表面设置散热花纹,散热花纹设计为凹凸不平的麻面,所述棱片高1.4~1.7mm,厚0.2~0.5mm,螺旋棱片从根部到顶面的厚度逐渐变薄;所述导水管主体包括多节,节与节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固定;相邻节端头位置设置卡紧结构,所述导水管主体表面设置石墨烯散热层,所述石墨烯散热层表面设置防锈层,防锈层选用氧化锌防锈底漆厚度为100μm或者磷钼酸锌底漆,其厚度为135μm,所述导水管主体内壁设置内凸棱条;所述接触部外凸于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表面,形态为薄型圆盘状,中间位置凹陷,四周外凸,这种结构表演触摸,接触部顶面设置耐热聚乙烯层,它通过高温热熔胶进行粘接在接触部顶面,在耐热聚乙烯层表面设置按压纹,按压纹设置为交错纹,三角形或者其他图形。

进一步的,所述内凸棱条在圆周上螺旋设置,相邻螺纹间距为0.5~0.75mm。

进一步的,所述内凸棱条在沿着导水管主体内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从截面上看,在圆周上等间距设置,一般条数为18~20条。

进一步的,所述内凸棱条顶面为45~60°的楔形面,其高度为0.3~0.55mm。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连接件为塑料套管,塑料套管为耐高温塑柔性塑料,包括耐高温改性pp层、玻璃纤维层和聚氯乙烯层。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套管与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之间固定方式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套管的长度大于5cm。

进一步的,所述卡紧结构包括:相邻节端头一侧为左端面,另一侧为右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卡紧结构包括:所述左端面设置外凸卡棱,所述右端面设置与外凸卡棱匹配的内凹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内壁经过喷砂处理。

本实用新型改进新颖,设计巧妙,在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上增设了螺旋棱片,在其内壁设置内凸棱条,能够增加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的热交换面,增加了媒质接触面积,有利于提交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的制冷或者制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到水管主体截面示意图。

图3为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图示:1导水管主体、2螺旋棱片、3内凸棱条、4石墨烯散热层、5防锈层、6柔性连接件、7外凸卡棱、8内凹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换热器导水管,包括导水管主体1,所述导水管主体为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其表面缠绕设置螺旋棱片2,对于螺旋棱片是设置可以是连续的或者不连续的,其中棱片高1.4~1.7mm,厚0.2~0.5mm;所述导水管主体包括多节,节与节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6固定,相邻节端头位置设置卡紧结构,所述导水管主体表面设置石墨烯散热层4,所述石墨烯散热层表面设置防锈层5,防锈层选用氧化锌防锈底漆厚度为100μm或者磷钼酸锌底漆,其厚度为135μm,所述导水管主体1内壁设置内凸棱条3;为了便于拿捏,在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表面设置接触部10,所述接触部外凸于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表面,形态为薄型圆盘状,中间位置凹陷,四周外凸,这种结构表演触摸,接触部顶面设置耐热聚乙烯层,它通过高温热熔胶进行粘接在接触部顶面,在耐热聚乙烯层表面设置按压纹(图未示)。

前述的内凸棱条3在圆周上螺旋设置,相邻螺纹间距为0.5~0.75mm。

前述的内凸棱条在沿着导水管主体内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从截面上看,在圆周上等间距设置,一般条数为18~20条。

前述的内凸棱条顶面为45~60°的楔形面,其高度为0.3~0.55mm。

前述的柔性连接件为塑料套管,塑料套管为耐高温塑柔性塑料,包括耐高温改性pp层、玻璃纤维层和聚氯乙烯层。

前述的塑料套管与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所述塑料套管与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之间的固定方式为螺纹连接,在塑料套管内壁设置内螺纹,在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端头外周设置外螺纹。

前述的塑料套管的长度大于5cm。

前述的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内壁经过喷砂处理。

前述的卡紧结构包括:相邻节端头一侧为左端面,另一侧为右端面,具体的左端面设置外凸卡棱7,所述右端面设置与外凸卡棱匹配的内凹卡槽8。

相邻节在连接的时候,其中一节的左端面与另一侧节的右端面接触,让外凸棱卡在内凹卡槽,然后通过塑料套管密封固定。由于增设了螺旋棱片以及内凸棱条,增加大热交换面积,增加了媒质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的制冷或者制热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半导体换热器导水管,包括导水管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主体为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其表面缠绕设置螺旋棱片,在螺旋棱片表面设置散热花纹,所述棱片高1.4~1.7mm,厚0.2~0.5mm;所述导水管主体包括多节,节与节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固定;相邻节端头位置设置卡紧结构,所述导水管主体表面设置石墨烯散热层,所述石墨烯散热层表面设置防锈层;所述导水管主体内壁设置内凸棱条;所述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表面设置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外凸于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表面,为薄型圆盘状,接触部顶面设置耐热聚乙烯层,在耐热聚乙烯层表面设置按压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换热器导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凸棱条在圆周上螺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换热器导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凸棱条在沿着导水管主体内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半导体换热器导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凸棱条顶面为45~60°的楔形面,其高度为0.3~0.5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换热器导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为塑料套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半导体换热器导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套管与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之间固定方式为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半导体换热器导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套管的长度大于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换热器导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结构包括:相邻节端头一侧为左端面,另一侧为右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半导体换热器导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结构包括:所述左端面设置外凸卡棱,所述右端面设置与外凸卡棱匹配的内凹卡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换热器导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或者不锈钢管或铜镍合金管内壁经过喷砂处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半导体换热器导水管,包括导水管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主体为铜管,其表面缠绕设置螺旋棱片,所述棱片高1.4~1.7mm,厚0.2~0.5mm;所述导水管主体包括多节,节与节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固定;相邻节端头位置设置卡紧结构,所述导水管主体表面设置石墨烯散热层,所述石墨烯散热层表面设置防锈层;所述导水管主体内壁设置内凸棱条,本实用新型改进新颖,设计巧妙,在铜管上增设了螺旋棱片,在其内壁设置内凸棱条,能够增加铜管的热交换面,增加了媒质接触面积,有利于提交铜管的制冷或者制热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秉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8
技术公布日:2021.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